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卷
阶段性知识评估 范围:第一至四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品文化之韵,感精神之力。漫步在青砖黛瓦的古巷,墙头上的牵牛花yī wēi着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过往的故事;博物馆里,青铜鼎上的纹路jīng xiù而神秘,诉说着千年的文明;阅兵式上,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神情zhēn zhì而坚定,让每一位观众都xīn潮 péng pài;语文课上,老师dùn shí的讲解,让晦涩的古诗变得浅显易懂,我们不再感到jǔ sàng,反而对传统文化充满了向往。
二、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7分)
①( )钉截铁 ②忘乎所( ) ③威风( )( ) ④暴露无( )
⑤( )然大悟 ⑥居高( )下 ⑦( )( )不安 ⑧斩( )截铁
1. 词语______属于对人物动作的描写,______属于对人物心理的描写(2分)。
2. 消防队员在______的时刻,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救出了被困人员(1分)。
三、选择题(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单薄(bó) 蒙古(měng) 次序 别出新裁
B. 迂回(yū) 笨拙(zhuō) 磁场 全神贯注
C. 冠冕(guàn) 狞笑(níng) 疲倦 自做自受
D. 矗立(chù) 渲染(xuān) 干躁 大步流星
2.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顾名思义 恩顾之情 B. 技高一筹 一筹莫展
C. 饱经风霜 饱食终日 D. 无穷无尽 尽人皆知
3.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秋日的傍晚,我漫步在______的林间小道,耳边传来鸟儿______的鸣叫,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原本______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
A. 幽静 清脆 烦躁 B. 安静 清亮 烦躁
C. 幽静 清亮 烦闷 D. 安静 清脆 烦闷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使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这与他坚持阅读和练笔分不开。
D. 《故宫博物院》一文,详细介绍了故宫的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
5. 下列诗句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 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草原》一文按照“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的顺序,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蒙汉情深。
B. 《穷人》一文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突出了她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C.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告诉我们,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火星上存在生命。
D. 《桥》一文以“桥”为线索,塑造了一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形象。 四、班级正在开展“经典永流传”古诗文诵读分享活动,请你一同参与(7分)
1. 下面是乐乐的活动记录,老师提出了优化建议,请你根据建议帮他优化。(5分)
在“经典永流传”古诗文诵读分享活动中,每位同学的诵读都很精彩。我听得十分投入,同学们分享的诗句让我深受触动。小语①说:“《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我感受到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小轩②说:“古诗文就像一座宝库,藏着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小欣③说:“这次活动让我爱上了古诗文,以后我要读更多经典。”
(1)【建议1】通过描写“我”的动作、神态,把“十分投入”写得更具体(2分)。
(2)【建议2】用不同的词语替换三处“说”,使表达更丰富(3分)。
① ② ③
2. 乐乐准备的分享材料中,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象。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朱熹《春日》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夏日风光的赞美。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情趣。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 【书中有壮志豪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誓言;“ ,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担当;“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3分)
2. 【书中有自然之美】夏日的夜晚,清风徐来,蝉鸣阵阵,我不禁想起辛弃疾的“ ,清风半夜鸣蝉”;秋日的清晨,霜叶似火,层林尽染,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便浮现在脑海。(2分)
六、语文与生活(6分)
【材料一】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材料二】故宫主要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行使权力的场所;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与后妃的居住生活区。此外,故宫还有御花园、东六宫、西六宫等建筑,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建筑特色。
【材料三】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简化)
1.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故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故宫的__________(2分)。
2. 结合三则材料,为你的家人设计一条游览路线,并说明理由(4分)。
要求:(1)选择2-3个景点;(2)理由与家人的兴趣相关。
我为__________设计的游览路线是:(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
理由: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用数字技术唤醒千年敦煌(12分)
①提到敦煌,人们总会想到漫天黄沙中的莫高窟——那些墙壁上的飞天、斑驳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塑,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但你知道吗?如今,数字技术正在让这座“沙漠中的美术馆”以全新的方式“活”起来。
②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物,工作人员用了近20年时间,给洞窟“拍照片”。他们用高清相机,对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进行毫米级的拍摄,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上百万张照片拼接成完整的数字图像。比如,莫高窟第320窟的“飞天”壁画,原本因岁月侵蚀有些模糊,通过数字修复,壁画上飞天的飘带纹路、衣袂褶皱都清晰可见,就像刚刚绘制完成一样。更神奇的是,观众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走进”数字洞窟,360度查看壁画细节,甚至能放大看到颜料层下的底稿——这在以前,只有文物修复专家才能做到。
③数字技术还让敦煌文化“走出”洞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2024年,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数字供养人”计划:网友可以通过捐款,支持某一幅壁画的数字修复,同时获得该壁画的数字版权衍生品,比如电子书签、高清壁纸。短短三个月,就有超过10万人参与,修复了12幅濒危壁画。此外,敦煌还与游戏公司合作,将壁画中的“九色鹿”“飞天”等元素融入游戏场景,让年轻人在玩游戏的同时,了解敦煌故事;与服装品牌合作,把壁画上的宝相花、卷草纹设计成服饰图案,让千年美学变成了日常穿搭。
④更令人惊叹的是“数字敦煌”的元宇宙项目。工作人员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了莫高窟的洞窟结构、周边沙漠地貌,甚至重现了唐代敦煌城的繁华景象。戴上VR眼镜,观众仿佛穿越到唐朝:可以跟着商队走过丝绸之路,在集市上看艺人表演,还能走进洞窟,和古代画工一起“绘制”壁画。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魅力。
⑤有人说,文物是冰冷的,但数字技术让它有了温度。当我们用高清镜头记录壁画的裂痕,用代码修复岁月的痕迹,用元宇宙重现历史的场景,其实是在守护中华文明的火种。数字敦煌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只要找对了方式,它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这篇文章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个主题的阅读材料?(2分)( )
A.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迁 B.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C. 文物修复的传统方法 D. 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前景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技术对敦煌文化的作用的一项是(2分)( )
A. 修复模糊的壁画,还原文物细节
B. 让观众通过手机“走进”数字洞窟
C. 直接修复莫高窟的物理洞窟
D. 推出“数字供养人”计划,凝聚公众力量
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5分)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物是冰冷的,但数字技术让它有了温度”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父亲的船(16分)
①父亲有一艘木船,停在村头的小河边。那船不大,船身是深褐色的,船桨上布满了细密的纹路,是父亲用了三十年的老物件。每年夏天,河水涨起来的时候,父亲就会撑着这艘船,帮村里人摆渡——从村东到村西,不收一分钱。
②我十岁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一天傍晚,乌云压得很低,雷声在远处滚响,眼看就要下大雨。父亲正在院子里补渔网,村西的王奶奶跑了过来,喘着气说:“老陈,不好了!我家孙子在镇上上学,没带伞,这雨要是下起来,他可怎么回来啊?”
③父亲放下渔网,眉头皱了皱:“这河水流得急,撑船危险啊。”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转身去拿船桨。我拉住父亲的衣角:“爹,雨要下了,河水那么急,别去了!”父亲摸了摸我的头,说:“没事,你爹撑了三十年船,有经验。”
④父亲撑着船走后,我站在河边,看着船影渐渐消失在雨雾里。没过多久,大雨就倾盆而下,河水翻着浑浊的浪,拍打着河岸,发出“哗哗”的声响。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不停地朝河对岸张望。
⑤不知过了多久,雨小了一些,河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是父亲的船!我赶紧跑过去,只见父亲浑身湿透,头发贴在额头上,船桨上还挂着水草。他看见我,笑了笑:“没事,把孩子接回来了。”这时,我才看见船舱里,王奶奶的孙子正抱着书包,安稳地坐着。
⑥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的船在河中央被浪打翻了一次。他一手抓着船桨,一手把孩子护在怀里,在水里挣扎了很久,才把船扶正。父亲从没跟我提过这件事,是王奶奶后来偷偷告诉我的。
⑦去年,村里修了桥,父亲的船就很少再用了。他把船拖上岸,放在院子的角落,偶尔会去擦擦船身,摸摸船桨。有一次,我问父亲:“爹,这船以后不用了,为什么不卖掉?”父亲看着船,眼神温柔:“这船救过村里人,也陪了我三十年,它就像我的老伙计,舍不得。”
⑧现在,我每次回家,都会去看看那艘木船。阳光照在船身上,深褐色的木纹显得格外温暖。我知道,那船里装着的,不只是父亲的岁月,还有他对村里人的心意。
1.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与对应的环境(2分)。
环境 情节
乌云密布,即将大雨 父亲决定撑船去接王奶奶的孙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
雨小了一些 父亲撑船带着孩子平安归来
2. 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表格(6分)。
句子 描写手法 赏析
父亲放下渔网,眉头皱了皱:“这河水流得急,撑船危险啊。”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转身去拿船桨。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眉头皱了皱”写出了父亲__________,“转身去拿船桨”体现了父亲__________。
他一手抓着船桨,一手把孩子护在怀里,在水里挣扎了很久,才把船扶正。 __________描写 “抓”“护”“挣扎”等动词,写出了父亲__________,凸显了父亲__________的品质。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父亲的船“用了三十年”,既写出了船的老旧,也暗示了父亲摆渡时间之久。
B. 第④段中“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担心。
C. 父亲从没提过船被打翻的事,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不值一提,没必要告诉家人。
D. 文章结尾提到“那船里装着的,不只是父亲的岁月,还有他对村里人的心意”,点明了文章主旨。
4. 为什么父亲舍不得卖掉那艘老船?(3分)
5. 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八、习作(30分)
同学们,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一些经历,让我们印象深刻;脑海里总有一些想象,一些故事,让我们忍不住想要讲述。请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话题一:“坚持”的力量
在学习或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坚持做某件事的经历?比如坚持每天阅读、坚持练习一项技能……这次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请写下来,注意把过程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感受。
话题二:假如我有一件“时光外套”
假如你有一件“时光外套”,穿上它就能回到过去或去往未来。你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事?会有怎样的经历?发挥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450字;③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卷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依偎、精巧、真挚、心潮澎湃、顿时、沮丧
(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二、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7分)
①斩 ②以 ③凛凛 ④遗 ⑤恍 ⑥临 ⑦惴惴 ⑧钉
(每空0.5分,共4分)
1. ①⑧(动作描写);⑤⑦(心理描写)(每空1分,顺序可互换,多选、错选不得分)
2. 千钧一发(或结合语境填写表示紧急的词语,1分)
三、选择题(12分)
1. B(A项“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C项“冠冕”读guān、“自做自受”应为“自作自受”;D项“渲染”读xuàn、“干躁”应为“干燥”)
2. B(A项“顾”分别为“看”“眷顾”;B项“筹”均为“计数的用具,这里指办法”;C项“饱”分别为“充分经历”“吃足”;D项“尽”分别为“穷尽”“全、都”)
3. A(“幽静”侧重环境清幽,适合形容“林间小道”;“清脆”侧重声音清亮,适合形容“鸟鸣”;“烦躁”侧重心情焦躁,与后文“舒畅”形成对比)
4. D(A项缺主语,删“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删“不”;C项搭配不当,“改进”改为“提高”)
5. A(题干诗句写冬季,A项以“梨花”喻雪,写冬季;B项写秋季;C项写夏季;D项写春季)
6. C(《宇宙生命之谜》中,科学家尚未证实火星上存在生命,只是推测)
四、“经典永流传”古诗文诵读分享活动(7分)
1. (1)示例:在“经典永流传”古诗文诵读分享活动中,每位同学的诵读都很精彩。我双手捧着笔记本,身子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的同学,连眨眼都舍不得多眨一下;听到动情处,还会不自觉地点头,偶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打动我的诗句,完全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里。(2分,能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体现“投入”,语句通顺即可)
(2)①感慨道 ②赞叹道 ③兴奋地说(每空1分,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如“吟诵道”“感慨道”“激动地表示”等)
2.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赞美的是春季风光,而非夏季)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 黄沙百战穿金甲;鞠躬尽瘁;万水千山只等闲
2. 明月别枝惊鹊;霜叶红于二月花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六、语文与生活(6分)
1. 地理位置(或“位置”)、规模(或“占地面积”);建筑布局(或“主要建筑及功能”)(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 示例:
我为喜欢历史的爷爷设计的游览路线是:(北)门→乾清宫→太和殿→(南)门
理由:乾清宫是内廷核心,曾是皇帝的寝宫,能让爷爷了解古代帝王的居住生活;太和殿是外朝核心,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能让爷爷感受古代皇家的礼仪与威严,符合他对历史的兴趣。(路线2-3个景点,1分;理由结合家人兴趣,2分;语句通顺,1分,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用数字技术唤醒千年敦煌(12分)
1. B(文章核心是数字技术如何让敦煌传统文化“活”起来,体现“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 C(数字技术修复的是“数字图像”,而非“物理洞窟”,原文第②段“通过数字修复,壁画上飞天的飘带纹路……清晰可见”可佐证)
3.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每空1分,共3分)
示例:列数字(1分),“近20年时间”“上百万张照片”“毫米级的拍摄”等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了给莫高窟“拍照片”、制作数字图像的耗时之长、难度之大,体现了工作人员的严谨与付出(2分,选择任一说明方法,分析合理即可)
4. 示例:文物本身是静止的、没有情感的(“冰冷”),但数字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它能修复壁画细节,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之美;能让敦煌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接触、喜爱传统文化;还能打造沉浸式体验,让人们感受历史场景。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情感与温度,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3分,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数字技术让文物有温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二)父亲的船(16分)
1. 大雨倾盆,河水湍急(或“大雨下起来,河水翻着浊浪”);“我”在河边焦急等待父亲(或“‘我’朝河对岸张望,担心父亲”)(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眉头皱了皱”写出了父亲意识到撑船的危险,内心担忧,“转身去拿船桨”体现了父亲不顾危险、想帮助王奶奶的善良(或“乐于助人”)。
动作描写|“抓”“护”“挣扎”等动词,写出了父亲在洪水中保护孩子、努力扶正船的艰难,凸显了父亲勇敢、负责(或“舍己为人”)的品质。(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 C(父亲没提船被打翻的事,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心,而非“觉得不值一提”)
4. 因为这艘船陪了父亲三十年,是父亲的“老伙计”;它曾帮父亲为村里人摆渡,还救过村里人(或“承载着父亲对村里人的心意”);船里藏着父亲的岁月与回忆,是父亲情感的寄托(3分,答出两点及以上,意思对即可)
5. 父亲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免费帮村里人摆渡,冒雨帮王奶奶接孙子;是一个勇敢、负责的人——船被打翻时,他拼力保护孩子;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舍不得卖掉陪伴多年的老船(3分,答出两点品质,结合事例说明,意思对即可)
八、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评分标准 分数范围
一等 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能围绕核心事件或想象展开,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无明显错别字,字数达标(450 字以上)。 25-30 分
二等 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细节,情感较真实,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错别字较少,字数基本达标。 20-24 分
三等 主题不明确,内容较空洞,细节不足,情感平淡,语句有少量语病,结构不够完整,错别字较多,字数不足 400 字。 15-19 分
四等 内容偏离主题,语句不通顺,结构混乱,错别字多,字数不足 300 字。 14 分及以下
范文示例: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