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TOP20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TOP20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
2028届高一年级TO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回动只
语文试题
可转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匠精神何以超越“机械重复”
佟磊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h
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然而,工匠精神
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可见,工匠精神超越了机械重复。它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蕴含着执着专注、精
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特质。
执着专注—在沂为层面践坚持与深耕
“执着专注”在行为上,绝非一时的热情或短暂的投入,而是长期在某专业领域做到极致,
围绕终极目标不断提升品质,专注一行、精进一艺,用一辈子办好一件事。例如,1963年从北
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樊锦诗来到敦煌,至今已在敦煌守护了60余年,带领团队从抢

救性保护迈向科学保护,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活”下去,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被
称为“敦煌的女儿”。能够做到坚持,是对“时间复利”的深刻理解,即不追求“速成”,而强调慢
工出细活,从时间维度来讲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能够做到深耕,是对“垂直复利”的精准
把握,即不追求“广度扩张”,而强调精耕细作,从空间维度来讲就是在特定领域持续积累。这
是在主体积极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而不是缺乏思考的被动的机械重复。机械重
复的过程是枯燥的,更容易让人或半途而废、有始无终,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精益求精一在思维层面倡导创新与发展
“精益求精”在思雏上,要求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流程进行深度解构和再次审视,不满足于

“能用”或“达标”,而是持续追问“为什么是这样”“还能怎样更好”。这种追问迫使思维深入事

物本质和底层逻辑,不仅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更是实现内在驱动创新与发展,是理解其现代价
值和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以太钢“手撕钢”研发为例,在引进世界顶级生产线、外国专家多次尝
试失败后,太钢自己组建攻关团队。团队经历711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和175个设备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26-X-037A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可器感2028届高一年级T0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B项,“与工匠精神完全相悖,不值得提倡”说法有误,根据文中“不满足于‘能用'或‘达标’,而是持续追
问‘为什么是这样‘还能怎样更好”可知,“能用”“达标”与工匠精神并非“完全相悖”。C项,“工匠只要超
越了机械的重复就能有所成就”表述绝对化。樊锦诗、太钢“手撕钢”、中国商飞C919和歼一15等事例表
明,应当秉持工匠精神做事,“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虽然枯燥乏味”
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机械重复的过程是枯燥的”。)
2.D(“本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错误,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3.①简单劳动②主动的价值创造/主动的自觉行动③找到创新的熔炉
【评分参考】第一空,根据原文“这种超越精神不仅打破了对简单劳动的误读”填写“简单劳动”1分;第三
空,根据原文“这是在主体积极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而不是缺乏思考被动的机械重复”填写
主动的价值创造”或“主动的自觉行动”1分:第三空,根据原文“它通过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将重复性过
程变为创新的熔炉和价值的源泉”填写“找到创新的熔炉”1分。
4.示例:追求卓越一在情感层面融人热爱与敬畏(虔诚)
【评分参考】“追求卓越”1分;“情感层面”1分;“融入热爱与敬畏(虔诚)”1分;格式、字数与前文相符1分
5.“惟手熟尔”不只是靠机械重复。理由:①“惟手熟尔”需要“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如卖油翁酌油而钱不
湿,得益于其长期在“酌油”领域的专注深耕与自觉坚守,而非被动的机械重复。②“惟手熟尔”需要“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卖油翁酌油而钱不湿,是在反复实践中持续优化技艺的过程,暗藏对“微创新”的追
求,而非固化流程的机械重复。③“惟手熟尔”需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卖油翁酌油而钱不湿,是对
细节极端苛求、对标准严格执行的结果,而非敷衍度日的机械重复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其中点出工匠精神类型1分,分析合理1分。能够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卖油翁所体现
的工匠精神即可。
6.D(“翠云对自己所说的‘不论你去哪里,我都会跟着这句话”说法有误,这一句是翠云唱歌仔戏时在舞台
上说的,不是对天恩说的。)
7.D(A项,“暗示了天恩烦躁不安的心理”说法有误,结合上下文,此时天恩的注意力集中在买花上,并无“烦
躁不安”的暗示,属于过度解读。B项,“与后文他奔跑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法有误,后文中天恩奔跑的行为
也是他腼腆的表现,二者形成对应,并非对比。C项,“旨在暗示戏曲演员光鲜背后的疲惫与辛酸”说法有
误,对翠云的外貌描写,主要是为了展现她卸妆时的状态,没有“暗示戏曲演员光鲜背后的疲惫与辛酸”。)
8.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以睡莲为核心串联起买花、忆事、见翠云等关键情节,使叙事结构紧凑。②见
证天恩的心理变化。睡莲“阅读”天恩的心事,感知天恩的迷茫、慌乱等心理,见证了一位少年的心路历
程。③具有象征意义。睡莲娇弱却执着于绽放,既象征天恩脆弱又渴望温情的内心,也暗喻那些如花朵
般“渴望被运输到未知远方”的人,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评分参考】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答案需结合文本细节,若脱离原文泛泛而谈,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首先从情节结构入手,梳理睡莲在全文中的出现节点,明确其线索功能;其次结合“花朵听见
男孩的脉搏,开始阅读他的心事”等语句,分析其对人物心理的见证作用;最后联系睡莲的特性与文本中
漂泊者形象的关联,挖掘象征意义。
9.①充斥着大量的物象、语象:文本一中出现了卤鸭、芒果、莲雾、淡紫睡莲等丰富物象及“恩啊,放学了吼”
“嘿啊”等方言语象。②氤氲着海边的潮气:小说写雾气“拍到菜市场”“变成一团湿气”,写天恩在雾气中
藏花,结尾写雾气“慢慢消散”,海边的潮气贯穿全文,既营造出潮湿迷蒙的地域氛围,也暗含作者的乡愁
情怀。③呈现出地方的世相:文本一通过避风街菜市场摊主“同时跟客人招呼、跟老婆吵架”的场景,展现
闽南市井的烟火气,借天恩家的变故与邻里互动,折射出闽南地域的人情世故与生活状态。
【评分参考】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要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其中概括体现1分,结合原文
举例说明2分。若仅罗列观点未结合文本,每点最多得1分。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文本二的核心观点:物象、语象丰富,有海边潮气,呈现地方世相。若选“物象、语
象”,需筛选原文中的典型物象与方言,分析其地域特色与感官唤醒作用;若选“海边潮气”,需围绕“雾气”
这一核心意象,梳理其在文中的分布,解读在氛围营造与情感寄托等方面的作用:若选“地方世相”,需从
市井场景、行业日常、人情互动等角度,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地域生活图景的呈现。
10.BDF(“云”为说话的标志,故B处断开;“择之之精”“得之之艰”句式结构一致,D、F两处断开。)
11.A(A项,《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的“乃”意为“竞然”。C项,“往来翕忽”中的“翕”意为轻快。D项,
“薄言有之”中的“有”意为取得、获得。)
12.C(“江西诗派之人皆不是江西人”错误。由材料二“然不皆江西人也”可知,江西诗派的人不全是江西人,
并非皆不是江西人。)
13.(1)不仅没有觉得写诗困难,也没有觉得做地方官很难了。(2)陆游晚年失节,为韩侂胄撰写《南园记》,
获授从官职。
【评分参考】(1)“不惟”:不仅;“州”:州官,地方官。各1分,句意2分。(2)“为”:给;“除”:授予。各1分,
句意2分。
14.①努力学习江西诗派诗人、陈师道、王安石和唐人的写作技巧。②勇于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创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6-X-037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