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25—2026学年广东省普宁市上学期期中考试自测卷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题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做非选择题时,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括号里,或者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4分)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动人情韵”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活动一:集诗文见古人情】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蕴含情感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组别 内容第一组 情,融于景物。(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和(2)“ ,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皆借景抒怀。第二组 情,是生命的咏叹。它如曹操(3)“ , ”(《龟虽寿》)中老当益壮的豪情,刘桢(4)“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中对坚贞的赞美,也如曹植(5)“ , ”(《梁甫行》)中对百姓困苦的深切同情。第三组 情,亦托于时空。读崔颢《黄鹤楼》中(6)“黄鹤一去不复返, ”,可见岁月悠悠之叹;读郦道元《三峡》中(7)“,______,_______”,又感山水险峻之势。【小结】诗以言情,文以载道,我们应读经典,养( )情。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10分)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 )。(1分)A. 杨柳 B. 沧海 C. 浩然 D. 明月【活动二: 】同学们开展了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以下是相关材料。导语翻开hào hàn红色经典著作,字里行间蕴含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心潮澎湃。抱歉的是,岁月流转中,部分经典片段渐被淡忘。但先辈们的精神遗产,始终激励我们奋进——传承经典,是每个青年的责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我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民族的解放。”我们yóu zhōng地感叹:盛世中华,如您所愿!3.请根据引言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2分)(1)hào hàn( ) (2)yóu zhōng( )4.请结合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 】拟写名称。(2分)【活动三:写讲稿立鸿鹄志】立下鸿鹄志,方能成就不凡人生。看那周恩来年少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终成共和国栋梁;看那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毕生耕耘,让亿万人远离饥馑;再看今日航天人,怀抱九天揽月之志,将中国人的足迹印入苍穹。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告诉我们:志向是远航的火种,是奋进的号角,是燃烧的灯塔。让我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时代长卷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5. 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6.本次演讲以“志当存高远”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的人物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7.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人生价值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志向和付出不懈的努力。”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4分)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鲁迅(《朝花夕拾》)二、阅读(46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三 峡(节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江 水(节选)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①成就:这里指人和牛的形状、色彩。②信宿:连住两夜。【丙】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迳”,经过,与【乙】文后“虽途迳信宿”中的“迳”意思不同。B.“绝”,断绝,与【甲】文中“绝巘多生怪柏”的“绝”意思不同。C.“故”,原来,与《狼》“而两狼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D.“如”,像,与《论语十二则》中地“于我如浮云”的“如”意思相同。9.【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三处是( )。(2分)最外高崖间A有石B色如人C负刀牵牛D人黑牛黄E成就分明。10.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江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两文写出江水怎样的特点。(3分)12.【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提到了“朝发……暮到(宿)……”的行程,但背后蕴含的情感心绪有别。请结合三篇诗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憧憬和挑战,都激发我们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激励亿万人民奋楫笃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一路走来,不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拔节生长、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跨山越海、嫦娥六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雨无阻向前进,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今天,我们所要创造的历史伟业,不是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不是鲜花掌声中的坐享其成,而是要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前路,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中赢得主动。前进道路上,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难关险阻,面对大量需要破解的矛盾问题,唯有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才能全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向前进,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现在,实现我们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10年时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0多年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需在前沿科技加快突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新征程上,我们既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又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进取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向前进,我们要有永不懈怠的使命感。胸怀千秋伟业,矢志民族复兴,我们党以百余年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清醒,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当此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要登绝顶莫辞劳”的意志,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向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选自2025年10月04日的《人民日报》)13.【信息辨析】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B.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典型事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C.前进道路上没有难关险阻,可以轻松实现目标。D.文章强调了奋斗精神在实现伟大目标中的重要作用。14.【思路梳理】请将文章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3分)首先引用习近平的话提出论点:(1) ;接着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2)________的精神、 的紧迫感和永不懈怠的使命感;最后照应开头,信心百倍,祝愿中国的明天更美好。15.【内容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画线句子,重点论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述。(3分)16.【学以致用】 请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斯诺笔下红军战士的“冲锋”场景,体现了文章中哪些关于“奋斗精神”的内涵(答出两点即可)。(4分)链接材料:他们有的在投手榴弹,有的在舞大刀,有的在呐喊、叫嚷,一直到硝烟笼罩了他们,看不分明了。红军顶住了无情的轰炸,有好几个小时,接着又兜着敌军侧翼,在白军阵地里像浪潮一样,涌上来,退下去,又涌上来……他们身上背着的毛瑟枪,又重又不利落,可是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迎着强烈的炮火,终于占领了那片高地。太阳落山的时候,红军大队人马终于最后占据了那座山头。他们又累又饿,筋疲力尽,欢欣鼓舞,筋疲力尽的人们高声呼喊,山谷雷鸣。(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山白虹□卞毓方①雪峰山的雨,是墨绿色的。当云层自武陵山脉那端翻卷而来,整座山宛如洇开的宣纸,连鸟鸣都裹着湿润的水汽。我站在鹰嘴崖远眺,七十二峰如凝固的浪头,层层叠叠,涌向天际。②雨过日出,溪涧在乱石间撕开银亮的豁口。野栗树的影子投在水面,碎成点点铜钱般的阳光。1935年的秋风正是沿着这条涧水,把红二、六军团的军号声吹进了溆浦城。一篇旧资料写道:城隍庙的老庙祝记得那个霜晨,露水将青石板沁得如同凉玉,城门口忽然涌进一队着灰蓝衣衫的队伍。酒坊的阿炳刚揭开蒸高粱的杉木桶,便被炊事班借走了全部笼屉;药铺掌柜往他们的竹篓里塞三七时,瞥见队尾有张娃娃脸,个头还没枪杆高。③我登上万寿宫的戏台。贺龙将军曾在此演讲,飞檐上的脊兽见证了那一张张红军传单的散发。后殿斑驳砖墙上,至今依稀可辨“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当三千青壮年跟随那面弹痕累累的军旗出发,裁缝铺的周娘子连夜缝制七十二双布鞋,每双鞋底都纳着“平安”二字。④1945年春,鲜花开遍原野。彼时,侵华日军总部似已嗅到末日的气息,如困兽之狂吼,目光锁定了雪峰山深处的芷江机场。他们妄图摧毁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切断中国的抗战血脉,甚至图谋翻越雪峰,直取战时首都重庆,一举“定鼎”。⑤龙潭镇,名字里便藏着雷鸣与神话。传说雪峰山中有蛟龙盘踞,每逢春雷乍响,山涧激流便如龙形直冲九天。而这块被龙气浸润的土地,在20世纪的硝烟中,凝结出另一种永恒。1945年暮春,日军铁蹄踏碎湘西的云雾,却不知已闯入东方巨龙的逆鳞之地。⑥弓形山松涛回荡着金属的余响。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将士将血肉铸进青山界每一寸岩层。鹰形山二十八昼夜的拉锯中,敢死队员的呐喊与飞虎队战机的轰鸣交织。那些绑着手榴弹跃出战壕的身影,宛如传说中御风而行的龙族后裔。在张氏宗祠的弹痕砖上,在倭寇墓冰冷的石碑前,时光定格着这一刻:七百忠魂,化作雪峰山新的脊梁;两千侵略者的骸骨,成了巨龙爪下的尘土。⑦龙潭战役纪念馆中,一只玻璃柜陈列着半块焦黑的怀表。讲解员说,这是王振亚连长殉国后的遗物,弹片卡在齿轮之间,时间永远停在了1945年5月7日的黄昏。⑧那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后一场大规模进攻,终以全军覆没而告终。也正因如此,芷江,成为了胜利的见证地。⑨午后,我站在七里桥畔,凝视“血”字形的芷江受降坊。青灰石坊在夏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坊额上“受降坊”三字笔锋如刀。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此交出兵力分布图,签下投降备忘录的第一笔。⑩受降堂是一座鱼鳞板木屋,一张九屉办公桌陈列屋内,抽屉面板上烙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1945年8月21日下午四点,今井武夫在此低头交出佩刀。中方代表萧毅肃未发一言,只将备忘录推至其前。整个会场,唯有钢笔在纸上签字的沙沙声响,沉默,比炮火更震耳欲聋。 一位美国记者拍下了受降后的芷江街头:百姓拆下门板铺路,让凯旋的将士不沾一脚泥泞。曾几何时,受降坊与巴黎凯旋门、柏林勃兰登堡门等并称“世界六大凯旋门”。坊右赤岩石刻仍在,上有诗人公刘手书“冈村宁次并未死!”的警句。 在飞虎队纪念馆,我看见一张老照片——美军通讯兵约瑟夫·德在1945年拍下插白旗的日军车辆。2014年,白发苍苍的他将底片送回芷江,轻声说:“它们属于这里。”馆藏五千余件文物中,五分之一来自美国民间捐赠。 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也曾重返芷江,题诗一首:“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这份跨越太平洋的情谊,正如机场旧址上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又年年重生。 返程途中,山雨再度淅沥。老陈忽然刹车,指着峭壁上的几株映山红:“那是从焦土里长出来的。”血色的花瓣被雨水洗涤,泛出金属般的冷光。我回望雨雾中的雪峰山,蒸腾的云气正聚成一道洁白长虹。那或许是无数未被安葬的忠魂,终于寻得通往天堂的归路。(选自2025年07月10日《羊城晚报》,有删改)17.【梳理内容】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使历史事件与其发生地点或见证物对应。(4分)序号 历史事件 地点/见证物⑴ 红二、六军团进入溆浦城 城隍庙、①____、____⑵ 贺龙将军演讲 ②_____、___⑶ 龙潭战役中王振亚连长殉国 ③________⑷ 日本代表今井武夫签字投降 受降堂、九屉办公桌⑸ 陈香梅重返芷江题诗 ④18.【品味语言】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4分)“七十二峰如凝固的浪头,层层叠叠,涌向天际。”19.【分析写法】请分析选文以“洁白长虹”结尾的妙处。(4分)20.【文化参与】为纪念龙潭战役,雪峰山景区拟在王振亚连长牺牲处设立纪念牌。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知识卡片”,为纪念牌撰写一段文字。要求:突出人物事迹与精神,语言简洁有力,不超过70字。(4分)知识卡片纪念牌文字通常用于纪念历史事件或人物,需具备真实性、纪念性和感染力,语言庄重凝练,能引发参观者的敬意与思考。三、作文(5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路走来,你见证了文字的觉醒、黄河的觉醒、孟浩然的觉醒,这是否让你想起了自我的觉醒,或者他人的觉醒?甚至想得更远一点,比如一粒种子、一只蝴蝶、一件文物、一个村庄……请将“______的觉醒”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①将你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作文(50分) 题目: 的觉醒600700760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八年级语文试题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24分)1.(1)相顾无相识 (2)晓雾将歇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岂不罹凝寒 (5)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6)白云千载空悠悠 (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或“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0分)2.C。浩然。(1分)3.(1)浩瀚 (2)由衷 (2分)4.示例:读经典悟赤子心 (2分)5.将“火种”和“灯塔”互换位置。(2分)6.适合。(1分)周恩来、袁隆平、航天人等事迹,作为典型事例,能够证明主题 “志当存高远”。(2分)7.示例一: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1分)周恩来树立了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正确志向。他早年参与革命活动,历经白色恐怖仍坚定信仰,长征中与战士同甘共苦,始终坚守革命岗位,以不懈努力推动革命进程,最终实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人生价值。(3分)示例二:鲁迅(《朝花夕拾》)。(1分)鲁迅树立了以文学唤醒国人灵魂的正确志向。他早年弃医从文,认识到精神觉醒比身体救治更重要,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往事,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以笔为武器持续创作,不懈地启迪民众思想,实现了以文字改变社会的人生价值。(3分)二、阅读(46分)(一)(16分)8.C 。(3分)9. B D E 。(2分)10.(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分)(2)(这是)说水路迂回深险,回头看(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2分)11.【甲】文:侧重写出夏季江水湍急、水流迅猛的特点;同时也描绘了春冬时节江水清澈、景色秀丽的一面。(1.5)【乙】文:侧重写出江流迂回曲折的特点(“江湍纡回”“水路纡深”),通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突出行程因水路回旋而显得缓慢,侧面烘托江流之曲。(1.5分)12.【甲】文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侧重于客观描述江流的迅疾,情感上更多是对自然力量的惊叹。(1分)【乙】文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通过行者谣谚,强调水路迂回,流露出旅途中的滞重、缓慢之感。(1分)【丙】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同样化用《三峡》典故,但在李白笔下,主要抒发了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愉悦、畅快无比的心情。 (1分)总之,【甲】文重在状物,【乙】文偏于写行路之难,而【丙】诗则借此抒一己欢愉之情,情感内涵各不相同。(1分)【乙】文翻译:江水继续向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险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叠的山岭耸立,最外侧的高崖间有一块岩石,形状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但这里人迹罕至,无法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加上江流湍急迂回,即使行船两三日,还能望见它。因此行人歌谣唱道:“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过了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原来的样子。”水路曲折幽深,回头望去都一样。(二)(14分)13.C。(3分)14.(1)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1分)(2)团结奋斗、只争朝夕。(2分)15.这段话重点论述的是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深层道理。(1分)它告诫人们,在事业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前景一片光明之时,恰恰是最需要警惕自满情绪、最需要焕发使命担当、最需要坚持坚韧不拔精神的时刻。它旨在统一思想,激发继续前进的动力,确保在“愈进愈难”的征途上,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2分)16.(1)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红军战士“迎着强烈的炮火”,“像浪潮一样,涌上来,退下去,又涌上来”,展现了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英勇姿态,这与文章中的“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的内涵完全一致。(2分)(2)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面对“无情的轰炸”和“强烈的炮火”,红军战士“顶住了有好几个小时”,最终以“血肉之躯”占领高地,体现了“难不住、压不垮”,全力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坚韧意志。(2分)(3)团结奋斗的集体力量: 冲锋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大队人马”的集体行动,他们共同呐喊、协同作战,最终共同欢庆胜利,这正是材料一所强调的“团结奋斗”精神的鲜明体现。(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三)(16分)17.①酒坊、药铺 ②脊兽、标语(万寿宫的戏台) ③半块焦黑的怀表(或“龙潭战役纪念馆”) ④飞虎队纪念馆(一点1分)18.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静止的“七十二峰”比作“凝固的浪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峰山群峰连绵、气势磅礴的景象,(1分 )赋予静态山峰以动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壮景的赞叹之情。(2分)19.①结构上,呼应标题“青山白虹”,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②内容上,以景结情,通过“洁白长虹”象征抗战英魂的精神不朽与崇高归宿,升华主题;③表达效果上,意象壮美,意境深远,赋予历史回忆以诗意的美感,引发读者无尽遐思。20.此处是龙潭战役英雄王振亚连长殉国之地。(1分)他率部血战鹰形山二十八昼夜,怀表永远定格在1945年5月7日黄昏。(1分)他以生命铸就雪峰山脊梁,英魂如虹,永耀青山。(2分)三、作文(50分)21.例文:舞台上的觉醒当班主任宣布下周有演讲比赛,鼓励大家踊跃报名时,我下意识地把脖子往衣领里缩了缩。手心沁出的汗洇湿了草稿纸,那些提前准备好的竞选班长演讲稿,此刻在眼前模糊成一片墨团。“林小满,你文笔那么好,去试试吧!”后排的小悠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慌忙摆手,喉咙发紧:“我……我不行的。”话音刚落,周围传来细碎的议论声,像无数根小针轻轻扎在心上。放学路过礼堂,透过门缝看见高年级学姐在台上侃侃而谈,聚光灯下的她自信耀眼,我却像只受惊的兔子,转身跑开。第二天课间,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指着墙上的照片:“你看,这是去年元旦汇演时你画的舞台背景,多漂亮啊!”我盯着脚尖,小声说:“可画画和演讲不一样……”“小满,”老师轻轻握住我的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只是有时候需要勇气把它点亮。”临走时,她塞给我一颗草莓味的糖果,甜丝丝的香气钻进鼻腔。那天放学后,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空无一人的礼堂。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有些刺眼,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腔。我摸出衣兜里皱巴巴的演讲稿,结结巴巴地念起来。突然,礼堂后门传来掌声——是小悠和其他几个同学。“再来一遍!”她们笑着喊道,“我们当你的专属观众!”接下来的一周,我每天放学后都泡在礼堂。从最初的磕绊,到后来能流畅地表达;从不敢抬头,到学会用眼神与“观众”交流。小悠帮我设计手势,同桌教我调整语气,老师逐字逐句修改稿子。当真正的比赛日来临,我站在镁光灯下,望着台下熟悉的笑脸,突然发现那些曾让我恐惧的目光,此刻都化作了温暖的星光。“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鞠躬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瞬间,依然选择直面恐惧。原来当我鼓起勇气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心中沉睡的自信,早已悄然“觉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自测卷.docx 八年级语文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