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项目化学习:自制柠檬汽水 说课课件(2课时,50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项目化学习:自制柠檬汽水 说课课件(2课时,50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2024.08
《自制柠檬汽水》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项目化学习
凸显大概念
反映学科本质
体现态度责任
外显思路方法
加强实践应用
大概念
2.物质的变化
知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初步形成变化观;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化学科学本质
核心知识
化学反应
大概念
物质的变化
目录
CONTENTS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

评价任务的设计

学习过程的实施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
目标确定的依据
02
01
03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
学习主题1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科学探究的要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核心知识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明确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
思路与方法
实践活动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重要态度
【内容要求】
自制柠檬汽水中的基本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验证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大概念
化学学科本质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
学习主题4
物质的化学变化
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内容要求】
核心知识
思路与方法
实践活动
重要态度
认识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应用,感受大自然中化学变化的神奇。
学会从物质变化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
探究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变化的不同
大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学业要求】
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能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的简单问题。
能结合具体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于他人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及结果;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能识别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具有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
【学业质量要求】
在探索化学变化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中,能基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说明物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
在实验探究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能根据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的需要,运用物质检验和性质等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方案;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提示
以自制柠檬汽水为大情境,进行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建构对化学变化的结构化认识,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与方法,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化学科学及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发展核心素养。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
教学策略建议
情境素材建议
学习活动建议
内容: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两个课题构成。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教材中注重安全意识培养、方法导引、整理与提升,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培养“宏观辨识”“变化观念”等素养;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素养。
地位:本单元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认识化学的学科特点,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步入神秘的化学殿堂。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教材分析
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学科中已经了解到一些物质的变化、性质等,已经参与了部分探究实验。
已知点
学生对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本质特征没有深刻认识。经常将变化和性质混淆。对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顺利得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还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必要的训练。
障碍点
安排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化学学科的视角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突破措施
壹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学情分析
壹 单元目标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柠檬汽水的制作过程中变化的不同及出现的现象,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归纳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说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解释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及走进化学实验室,知道常见仪器名称、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探究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成分,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自主探究蜡烛燃烧实验,说出蜡烛的性质,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归纳出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体验探究的乐趣。(科学思维,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贰 单元评价任务
1.观看老师演示柠檬汽水的制作,分析柠檬汽水的制作过程中变化的不同,说出分类的依据,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针对目标1)
2.观察柠檬与小苏打,描述两者的性质,说出这些性质分别是通过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归纳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针对目标1)
3.解释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并带领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说出各种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安全有序地完成仪器组装并操作规范。(针对目标2)
4.自制一杯柠檬汽水,初步完成实验验证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成分,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针对目标3)
5.小组合作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并分析有关的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完成实验报告手册的填写。(针对目标4)
单元教学活动总体规划
叁 学习过程的实施
课时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单元目标 课时1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柠檬汽水的制作过程中变化的不同及出现的现象,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归纳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说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1.通过探究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变化的不同,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归纳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2.通过讨论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能说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归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化学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柠檬与小苏打的性质、用途和结合生活实例、归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2. 评价任务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通过探究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变化的不同,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归纳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1.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制作一杯柠檬汽水”的过程,正确区分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讨论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能说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归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化学观念,科学思维)
2.小组讨论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判断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3.结合学案习题,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通过分析柠檬与小苏打的性质、用途和结合生活实例、归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4.正确描述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组内和组间尽可能多列举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生活实例。
评价量规
评价要素 等级A 等级B 等级C
观察“制作一杯柠檬汽水”的过程,区分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准确、全面,结论科学。能准确区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欠准确,结论不科学。基本能准确区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观察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得出结论,不能准确区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讨论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判断涉及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结合学案习题,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积极讨论,能通过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说出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说出制作过程中一部分涉及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基本不能说出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描述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列举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生活实例。 能正确描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能熟练列举生活实例, 能正确描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能熟练列举生活实例。 不能正确描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能熟练列举生活实例。
第1课时 学习活动总体规划
课时主题
教学实施
时间分配
核心活动
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导入
目标展示
课时活动
课时评价
演示制作一杯柠檬汽水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验证
方法总结
建立概念及应用
3分钟
1分钟
26分钟
8分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观念、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情感升华
物质变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分钟
3.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炎炎夏日,大家都想解解暑,这时候来一杯柠檬汽水,肯定会令人神清气爽。大家想知道柠檬汽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设计意图:以解暑的柠檬汽水作为切入点,把授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过程
任务一: 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一:观察制作过程,柠檬汽水制作过程经过的哪几步?柠檬汽水制作过程有那些现象?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观察制作步骤和对现象的描述,帮助学生学会现象的正确描述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习过程
任务一: 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二:老师演示的4个实验,认真观察变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判断上述几个实验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总结: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学习过程
任务一: 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三:小组讨论柠檬在切片、榨汁、过滤、加入小苏打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可不可以作为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呢?能不能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再次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的不同理解,并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学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蜡烛燃烧发光、放热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3. 学习过程
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是否发生物理变化?
任务一: 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二者的联系是:化学变化发生时,会同时发生着物理变化。
3. 学习过程
任务二:探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柠檬:椭圆形,黄色,固体,
小苏打:白色固体, 两者混合能产生气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活动一: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体现了柠檬、小苏打哪些性质?
3. 学习过程
总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举例: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等都是物理性质,如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等。
氧气 水
任务二:探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学习过程
总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举例: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大理石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
任务二:探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学习过程
活动二:
问题1:柠檬水与小苏打混合后能产生气泡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问题2:柠檬水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泡,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柠檬、小苏打等常见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判断性质和变化,建立起对物质基本属性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化学观念。
任务二:探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找关键字“是、易、能、会、……性”等词区分性质和变化
问题3:依据以下两句话分析变化和性质有什么不同?
“柠檬水与小苏打混合后能产生气泡”
“柠檬水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泡”
3. 学习过程
任务三:探究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活动一:在夏天,冷饮店里的冰糖柠檬水因其酸甜可口,能清热利湿、美容养颜,而卖的非常火爆。考虑一下,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柠檬汽水可以作为夏日饮品这一生活情境,探究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气体,其中一瓶为氧气,一瓶为二氧化碳,自主思考和小组内讨论如何进行区分(点拨:从物质性质不同进行思考)
任务三:探究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加深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逐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3. 学习过程----课堂小结
3. 学习过程----当堂检测
1.《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① B.②⑤ C.③ D.④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能说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镁条变短 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3.以下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 ——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判断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易燃烧;⑥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⑧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在上述描述中,哪些是酒精的物理性质,哪些是酒精的化学性质?哪些是酒精的用途?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品B.电笔中充入氖气通电时能发出特殊颜色的光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酒精进行消毒
——物质变化的判断
——物质变化的判断
—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联系
分层作业
作业
C夯实基础
B提升能力
A聚焦素养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也可以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单元目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2.通过解释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及走进化学实验室,知道常见仪器名称、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 1.通过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知道实验室安全规则,能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会选择合适的仪器用于柠檬水的制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2.通过解释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试剂和仪器,规范基本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后能说出化学试剂取用、物质加热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步骤,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单元目标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3.通过探究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成分,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小组内设计实验验证产生气体,学会仪器的连接,准确描述实验步骤及现象,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2.先自主观察,再小组内合作实验,分类记录蜡烛的性质;能按照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顺序观察记录蜡烛燃烧的现象;能推测蜡烛燃烧的产物;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4.通过自主探究蜡烛燃烧实验,说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归纳出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体验探究的乐趣。(科学思维,科学的探究与实践)
3.小组内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2.评价任务设计
第2课时 评价任务 第3课时 评价任务
1.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说出进入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后正确整理实验台。 1.组装一套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验证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准确的写出仪器名称,说出其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会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先自主观察,再小组内合作实验,分类记录蜡烛的性质;能按照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顺序观察记录蜡烛燃烧的现象;能推测蜡烛燃烧的产物;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
3.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规范取用化学试剂、给试剂加热、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能说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3.小组内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2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 创设情景 引入问题 活动设计 评价及补救措施 渗透素养
任务一:实验室规则和常用的实验仪器 柠檬汽水制作过程中需要哪些用品?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1.化学实验室是怎么样布局的? 2.分类认识常用的仪器,这些仪器有哪些用途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本,回答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从是否直接加热;材质、用途等多角度分类整理化学仪器, 帮助学生运用分类、归纳和记忆等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任务二: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及操作方法 自制柠檬汽水的过程中,把柠檬汁倒入杯中;加入小苏打等这些操作都与化学实验室操作类似。 1.制作柠檬汽水需要的小苏打、白糖和柠檬片如何取用呢? 2.制作柠檬汽水需要的凉开水如何取用呢?根据生活经验和以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学生活动1】观看化学试剂取用视频,规范操作,记录操作要点。 【实验活动2】学生练习取用试剂,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教师活动】规范操作要领 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任务三:物质的加热、仪器装置的洗涤 制作柠檬汽水需要的凉开水怎样获得? 1.实验室中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2.它们是如何给物质加热的? 3.化学实验必须使用干净的仪器才能保证实验效果,实验结束后应怎样清洗? 【学生活动1】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总结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2】观看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 【教师讲解】错误的加热操作 【交流讨论】:加热过程中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加热操作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科学实验之间的桥梁。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环节 创设情景 引入问题 活动设计 评价及补救措施 渗透素养
任务一:走进科学探究 自制柠檬汽水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起连接和传导的作用的仪器有哪些 这些仪器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呢?连接中有哪些注意事项?2.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产生气体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组内合作,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交流讨论】造成装置气密性不好的原因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强调细节,帮助学生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科学思维
任务二: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蜡烛及其燃烧完成实验探究 1.蜡烛作为一种物质,它具有哪些性质呢? 2.蜡烛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有哪些现象? 3.能否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自主实验】边实验,边填写报告 【合作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归纳展示】化学学习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根据对物质观察的顺序,通过实验达到获取知识的思路,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与实践
任务三:撰写实验探究报告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能否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报告? 【学生展示】实验探究报告 引导学生反思蜡烛及其燃烧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3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
命制试题
目录
CONTENTS
试题考点的确定

情景素材的选定

命制题目的展示

壹 试题考点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分析
【内容要求】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3.学会从物质变化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
4.认识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应用,感受大自然中化学变化的神奇。
【学业要求】1.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能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的简单问题。
【学业质量要求】在探索化学变化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中,能基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说明物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







壹 试题考点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分析
【内容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试剂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技能。
【学业质量要求】在实验探究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能根据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的需要,运用物质检验和性质等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方案;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业要求】能结合具体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于他人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及结果;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能识别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具有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
科学探究与


实验
(2022年潍坊中考)1.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壹 试题考点的确定--剖析潍坊中考真题
(2023年潍坊中考)1.中华传统文化典藉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B、《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D、《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2024年潍坊中考)1.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中考I卷第一题位置,难度适中。
通过近三年潍坊中考真题可看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壹 试题考点的确定--剖析潍坊中考真题
中考I卷第2或第3题位置,难度不大。
通过近三年潍坊中考真题可看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操作原理、注意事项),错误操作与改正,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新情境实验的分析是本课题中考命题的重点。
贰 情景素材的选定
确定关键词:茶
确定主素材:
1.绿茶的制作工艺
2.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补充素材:
绿茶中茶多酚的作用与功效
检索文献:茶的、绿茶、绿茶中
修改完善试题
设计问题:1.制作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提取过程用到了哪些操作?
真实情景
1.山东的茶叶种类繁多,以绿茶为主,主要有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沂蒙绿茶、诸城绿茶等等,绿茶制作有以下主要工序,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 B.晒青 C.杀青 D.揉捻
2.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延缓衰老。各类茶叶中,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是否最高,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茶多酚的提取主要经过称量,溶解,加热,萃取,干燥等步骤,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加热 D.倾倒
叁 命制题目的展示
1.山东的茶叶种类繁多,以绿茶为主,主要有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沂蒙绿茶、诸城绿茶等等,绿茶制作有以下主要工序,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 B.晒青 C.杀青 D.揉捻

叁 命制题目的展示
解析:
A.采摘:从茶树上采摘茶叶嫩芽,只是将其采摘下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晒青: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只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杀青: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揉捻: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破,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能力点】通过分析图片,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培养分类思维能力、科学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
【方法点拨】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对制茶工艺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2.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延缓衰老。各类茶叶中,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是否最高,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茶多酚的提取主要经过称量,溶解,加热,萃取,干燥等步骤,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加热 D.倾倒
叁 命制题目的展示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标签未朝向手心、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知识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力点】通过分析图片中仪器的操作方法,明确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
【方法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A
2024.08
《自制柠檬汽水》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项目化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