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阶段测试
(满分:100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
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下图圆明园的废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C.中国近代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够重

D.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和创造力
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则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
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民族工业B.抵抗外来侵略
C.镇压农民起义
D.维护清朝统治
5.《南京条约》中割给英国的是()
A.香港岛
B.台湾岛
C.九龙司
D.澎湖列岛
6.洋务运动大胆迈出自强求富的第一步,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其产生
的积极影响是()
A.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宜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7.“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
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8.19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浸画等多种形式,号召
人民起来进行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海日。国际禁海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A.天京事变B.广州起义
C.虎门销烟
D.护团运动
10.“推动了这次大操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
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燥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自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燥发的根源
11.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
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军队
12.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
力主收复新疆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王文韶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列强共同策划并组成联军
B.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并烧杀抢掠
C.都是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而发动的
D.签订不平等条约、搜取侵略利益
14.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最终只是个“纸上文件”,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
的老办法一“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
C.完全吸纳了西方思想
D.带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15.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英商关税
D.割让香港岛历史月考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D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C项正确;英国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A项;法国和美国并未割占中国领土,排除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代表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留下的启示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B项正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典型特点,排除A项;圆明园被焚毁与中国近代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无关,排除C项;都江堰等代表了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和创造力,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据题干“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可知洋务运动要洋务运动要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对外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D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了民族工业,属于洋务运动的意义,排除A项;抵抗外来侵略和镇压农民起义是洋务运动是直接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项正确;台湾岛、澎湖列岛是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的,排除BD项;九龙司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割让给英国,排除C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因为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与外国企业竞争,客观上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A项正确;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属于维新变法或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C项;“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被迫打开国门,A项正确;《望厦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并未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这一条款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19世纪末,爱国知识分子通过诗歌、漫画等形式号召反割台斗争,正是对该条约割地条款的回应,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是鸦片战争的结果,该条约不涉及台湾问题,与19世纪末的反割台斗争无关,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条约未涉及台湾割让,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的不平等条约,未涉及割让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可见禁毒日设立与之有关的事件是虎门销烟,C项正确;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讧,与禁毒无关,排除A项;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称帝,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进而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并没有专门针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卖国行为,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主旨,而不是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排除C项;鸦片战争及其后果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由题干中的“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所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本题答案为B。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是塞防派的代表,强调新疆的战略重要性,主张武力收复,并最终成功平定阿古柏叛乱,推动清廷收复新疆,B项正确;李鸿章是海防派核心人物,主张放弃塞防,专注海防(如应对日本威胁),与题干立场相反,排除A项;林则徐活跃于鸦片战争时期(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王文韶虽支持塞防,19世纪70年代主政湖南,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因此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不同,故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而发动的不是相似点,C符合题意,故选C;ABD都是二者的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14.D
【详解】根据材料“‘纸上文件’……‘照旧完粮纳税’”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带有空想色彩,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D项正确;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与“照旧完粮纳税”不符,说法错误,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但材料强调其“照旧完粮纳税”,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吸纳了西方思想的是《资政新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割香港岛给英国这一条款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D项正确;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我国的贸易主权,不是领土主权,排除A项;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不是破坏领土主权,排除B项;协定关税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不是领土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错误 将华北改为西北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而不是华北,所以题干说法错误,应该把“华北”改为“西北”。
17.(错误)西摩尔改为华尔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所以本题错误,应将西摩尔改为华尔。
18.错误 把美国改为沙俄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因此是错误的,应该把美国改为沙俄。
19. 错误 香港岛改为九龙司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而非“香港岛地方一区”,所以本题,表述错误。应将“香港岛”改为“九龙司”。
20.(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国家:英国;俄国。
(2)《马关条约》
【详解】(1)战争:从材料一的大事年表中,根据时间“1856-1860 年”以及相关事件,如英法联军的一系列侵略行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战争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从材料中“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等信息,找出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结合所学,英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故答案为:英国;俄国。
(2)条约:由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甲午战后,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1.(1)不同意。
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马关条约》。
(3)八国联军。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
【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借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2)依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分析可知,该现象出现的根据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信息“主子姿态”分析可知,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应该属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4)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2.(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南京条约》
(2)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
具体内容和条约: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被迫与世界接轨。
(2)价值:根据材料“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可归纳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虽然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但英国等列强并未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以及在中国内地增设通商口岸等。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它不仅涉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美国等也加入了侵略行列),而且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和损失(如圆明园的焚毁等)。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更加苛刻和不平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所以说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