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的形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轼、黄庭坚、米芾[mǐ fú]、蔡襄
绘画
开创了湖州画派
写作背景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东坡逸事》里有王氏“幕后听言”的故事,是说东坡每有客来,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待客人走后,她每每软语相劝,说得在理又每得印证。她是真正的贤妻内助,因此苏轼早年青云直上。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整十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词牌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体感知
mǎo
liáng
bìn
gāng
思考:本词题为“记梦”,围绕“梦”这一关键词给本词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记梦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梦前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
丧妻之痛
仕途之痛
赏析诗歌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 ?是否矛盾?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想念,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念,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这种思念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挚爱之人的离世,不似一场雷暴,而是一生的潮湿”)
赏析诗歌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写出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怀念,表达相思太苦、旧情难忘的愁绪。
赏析梦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通过写生死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以及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
政治失意之凄凉。在王弗死后的十年时间里,苏轼在政治上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一直被放逐外地,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在颠沛窜谪之中饱尝人世的艰辛。政治上的失意和打击所带来的身心折磨也让他倍感疲惫和痛苦。
朋友远离之凄凉。当时,许多朋友都疏远了他,这使苏轼几乎处于一种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的境地。
生死两隔之凄凉。苏轼需要有人理解和支持,但唯一可以听他诉说的人已化为坟茔[fén yíng],远在千里之外。当然,在词人心中,“孤坟”中的王弗也是孤独与凄凉的。
赏析梦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①虚写,在梦境中见到妻子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②白描,“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的手法,以妻子对镜梳妆的日常生活镜头,再现当年闺房生活的温馨。
③细节描写,“惟有泪千行”无声有泪,凄楚哀婉,痛彻骨髓。
本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赏析诗歌
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因为思念自己而悲伤。
②以景结情。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知识补充
指诗人在构思时反宾为主,从对方落笔,设身处地描绘对方的情景。这样,就使得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具体充实,富有深度。在形式上,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对写法
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作者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结情
(一)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四两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这种构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更显深厚与新警。
(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家人围炉夜坐,深更半夜还未休息,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
课堂小结
本词以“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虚实结合,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