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命运的局限永远存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史铁生《答自己问》
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感时伤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登高怀远之情思 登高可远望而至思深。
登快阁
登上。
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气氛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2010年6月3日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此时作者38岁,在太和县令任上已经三年,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
初读,注意字音、韵脚、节奏,初步品味诗情。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圈出意象,感受诗境,把握诗情。
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了却:完成。
~~~~
~~~~
~~~~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
~~~~~~~~~~~~~~
“落木”句:群山上,树木的叶子都已飘落,天空显得辽远广阔。
~~~~
东西:东边和西边。即阁子四周。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
~~~~~~
分明:明亮。
“吾此心”的倒装。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
[
傍晚时分,天气晴朗,我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周围的美景。
~~~~
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忙完了一天的公务,登上快阁,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万木萧条,千山叠嶂,天地光阔。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了弄弦吹箫的兴致,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真想乘上归隐的船吹着笛子漂流而去,我想与白鸥订立盟约,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字通句顺
1.首联写了些什么?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用“倚”字好还是用“赏”字好?
2.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颈联作者运用哪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小组合作思考:反复吟咏,品味诗情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化用《晋书·傅咸传》所载之语“生子痴,了官事”。作者自指。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
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登阁的原因: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
登阁的目的:“寻快”,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
叙事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登高所见之景:
千山重叠,无边落木,天空高远,江水澄明,夜月清明
开阔明净的深秋月夜图
借景抒情,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写景
夸张:山多
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伯牙摔琴谢知音
——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惆怅
阮籍青白眼事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抒情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
用典——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弃官归隐之志向
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胸怀无人理解感到痛苦,而向往一种纯朴的没有猜忌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
言志
全诗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叙事。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
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言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整首诗意蕴隽永,语势流贯,近代文人潘伯鹰评价此诗“一气盘旋而下”。
尾联:
几十年里因新旧党争,黄庭坚先后被贬至涪州、戎州、宜州等地,一次比一次艰辛,一处比一处凄惨,最后在宜州破旧的戍楼中孑然而逝。终其一生,他未能践守与白鸥的盟约,做一个悠然的隐士,却因袭着历史的重负,将年仅60岁的人生赔给了将他遗弃的朝廷。
诗见高格,阁因诗贵,《登快阁》诗必然比阁楼更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

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情景默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