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部编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A; 2.D; 3.A; 4.B; 5.A; 6.C; 7.B; 8.D; 9.C; 10.A; 11.A; 12.B; 13.A; 14.A; 15.B; 16.B; 17.B; 18.A; 19.C; 20.C; 21.D; 22.D; 23.C; 24.A; 25.D; 26.A; 27.C; 28.C; 29.D; 30.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31.(1)表现:发展落后,设计上依赖外国,船舶性能欠佳;开支高昂,存在腐败;产能严重不足。
原因:19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2)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企业严重落后于西方;如今(2025年),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成为行业标杆。
(3)启示:重视自主研发,减少对外依赖;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研发效率;给予企业更多经营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
32.(1)事件:洋务运动。
(2)变化:由改良到革命。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3)青年观:①青年是进步、进取、科学的;②青年是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③青年要有高尚欲望;④青年需要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作用:①新文化运动使得青年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促进青年觉醒,为接下来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33.展馆②,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
展馆③,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
展馆④,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避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展馆⑤,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共七大是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
第1页(共1页)期末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因成千上万人嗜毒而汇成天下巨害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由此引出了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军队战斗力削弱等一连串严重的后果。”材料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3.近代美国人马汉认为:“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近代美国实现马汉这一设想始于(  )
A.《天津条约》签订后 B.《黄埔条约》签订后
C.《南京条约》签订后 D.《暖珲条约》签订后
4.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5.“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引文称赞湖湘名人左宗棠为“民族功臣”,其历史依据是(  )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平定噶尔丹,巩固漠北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6.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资源,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材料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在于(  )
A.损害了关税主权 B.冲击了民族工业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刺激了革命热情
8.如图所示为19世纪末洋人制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慈禧右手拿着写有“REFORM”(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光绪的耳朵大声训斥。图画作者意在强调(  )
A.中国无法实现近代化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变法已成为主流思想 D.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9.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史地理、法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一变化表明(  )
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10.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以行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 B.促使一大批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1.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C.中国近代国际影响快速提升的过程
D.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过程
12.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这一评论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封建社会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实现了救亡图存 D.完成了革命任务
13.宣统帝退位后,袁世凯拖延不肯前往南京,暗地里制造“兵变”,帝国主义列强则借口调兵开往北京,最终南京参议院只得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得到强化
C.封建伦理不合潮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
A.肯定自由民主 B.维护封建专制
C.强调分权制衡 D.倡导司法独立
15.如表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的部分革命活动,其背景是(  )
1924年 1925年 1927年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 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A.二次革命 B.国民革命 C.八七会议 D.三湾改编
16.如图是1921年至1949年共产党员人数变化折线图,其中1927年党员人数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
A.北伐战争中党员牺牲较多
B.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C.红军长征过程中损失严重
D.抗战期间部分党员被改编加入国民党
17.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此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8.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当时所说的这个“家”是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D.中原解放区
19.关系到“九一八”事变的李顿调查团档案,在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中被发现。该档案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人士的谈话记录、调查团在东北的实地调查和询问日军高层的记录。该档案的发现(  )
A.表明二战由这一事变开始 B.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为研究此事变提供史料依据 D.西方调查团缺乏可信性
20.如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  )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21.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讯:“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守军的英勇抵抗(  )
A.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B.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2.“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最真实的史料证据是(  )
A.幸存者口述的材料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历史著作中的相关记述 D.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23.大约在这次会战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比会战前有所下降,不得不收起侵华战争初期的攻势,中国人民则坚定抗战,进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24.1942年中国共产党边区政府颁布政策规定:“地主要减少地租利息25%,同时规定农民向地主交租交息。”这一政策规定的颁布有利于(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 D.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25.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由此推断其探究的是(  )
彭德怀在前线 拆除日军防御工事 破坏日军控制的铁路 攻克日军据点
A.第五次反“围剿”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26.如图是“图说历史—抗日战争”展览活动中的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A.全民族的抗战 B.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
C.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 D.海外侨胞的输财助战
27.《解放日报》写道:“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该报道强调(  )
A.抗战爆发的背景 B.抗战胜利的过程
C.抗战胜利的意义 D.抗战胜利的原因
2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材料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45年8月,国共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
B.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C.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9.1948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中指出:“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贫农)是土地改革的最坚决的拥护者和主力军,中农是可靠的同盟军,而富农和地主阶级则是土地改革的对象。”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
30.如图为1949年4月颁发给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渡江船工光荣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他参与的战事(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材料题(共3小题)
31.历史经验与产业转型的实践,共同勾勒出经济振兴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英国船舶业的对比
对比 中国 英国
技术 福州船政局1872年制造的“扬武号”铁甲舰由法国设计,装甲依赖英国进口,航速仅12节,火炮射程不足2000米。 阿姆斯特朗公司1860年代首创复合装甲技术(铁木混合结构)。1865年推出后膛装填火炮(RBL),射程提升50%。
管理 江南制造总局1873年预算中,60%用于行政开支,仅20%投入技术研发。福州船政局因木材采购腐败,成本超支200%。 阿姆斯特朗公司通过股票融资扩大产能,1870年利润达30万英镑。采用流水线分工,造船周期缩短40%。
产能 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两局年造船总吨位不足5000吨,仅为英国同期1%。 186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可同时建造6艘大型军舰,年产能达3万吨,成为英国产能最高的私营造船厂。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等
材料二:2025年春节前后,全球科技创新的“顶流”当属DeepSeek。这款由中国初创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它以低至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实现了与顶尖产品相媲美的性能,在推理效率、场景适配等多个维度树立了新标杆,直接挑战了西方的“算力霸权”。它证明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能力突破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打破了西方对其技术优势的盲目自信。
——摘编自刘启诚《DeepSeek打了谁的脸?》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船舶业对比英国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变化。(4分)
(3)综上材料的案例,说说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4分)
32.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
材料二 邹容早年大事记
1897年,蔑视旧学,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1902年,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 1903年,写完了《革命军》一书。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从期建立中华共和国。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 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材料四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根据材料一,指出毕业照的拍摄背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邹容救国思想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中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青年》对当时青年的作用。(6分)
33.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14分)
展馆①中国共产党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展馆②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汕头总指挥部旧址 展馆③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展馆④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展馆⑤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
(1)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抄示例不得分,14分)
示例:展馆①,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