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1665年,英国伦敦的一场大规模疫情爆发,超过8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该次的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剑桥大学关闭学校,这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痛苦的,而他决心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在偏远、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家乡,坐一阵冷板凳、下一番苦功夫,把所有思想火花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下一步研究,最终“他”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应该是(  )
A.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C. 爱迪生发明耐用灯泡 D. 诺贝尔发明炸药
2.明清时期,各地庙会唱戏大抵是按照各种节日来举行的,乡间还要加上春秋社戏的习俗。每次庙会唱戏的时间有长有短,唱戏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多样,有忠臣、孝子、节妇等。这反映出明清庙会的唱戏活动(  )
A. 传统文化色彩浓厚 B. 配合基层社会治理 C. 活跃了地方的商贸 D. 多数被官方所控制
3.《资治通鉴 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材料中反映的是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中外朝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4.下列不属于宋词发展的原因是(  )
A. 商业的发展 B. 城市的繁荣
C. 市民数量的增加 D. 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
5.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和阐明了解决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的社会历史力量:“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据此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  )
A. 最早关注到工人阶级处境 B.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C. 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弊端 D. 揭示了无产阶级巨大的力量
6.英国领事阿礼国曾说:“《南京条约》确定的狭窄的范围和很有限让步的原则,实际上是承认了过去的传统,它是无法改变那种仅是口头声明平等而事实上背道而驰的情况的。废除这种原则并重建一个不同的基础,看来是为我们政治上的平等所必需的。”这说明《南京条约》(  )
A. 打破了清朝传统的封闭体制 B. 受到中国军民的强烈抵制
C. 未使英国侵华意图完全达成 D. 基于中英平等基础上签订
7.1921年,中共一大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条游船中完成会议议程,“红船精神”从这里孕育。中共一大的召开(  )
A.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D.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8.1947年2月,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自建邯涉铁路,次年10月通车后,太行山各兵工厂的军需物资快速、大批量运出山区,平原的粮食、棉花、工业品运进山区。据此推知,邯涉铁路(  )
A. 加快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推动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 D. 提供了淮海战役补给保障
9.石家庄棉纺厂和华北制药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与其有关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年份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变化表明中国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80年 0.02% 0.48%
1998年 28.5% 38.3% 18.9% 19.9%
A. 私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 B.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
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建立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1.在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如图)。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的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奇特的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这体现出波斯帝国(  )
A. 促进了不同地域文明的融合
B. 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
C. 建立了复杂的国家管理系统
D. 扩大了希腊化的文明区
12.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人物提拉克(1856-1920年)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用对印度教经典新的释义来号召群众,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这反映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
A. 注重民族文化与反殖民斗争的密切结合 B. 利用宗教思想扩大反殖斗争的社会基础
C. 采取合法及非暴力的方式组织群众斗争 D.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潜在的反殖民因素
13.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后,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由于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人们便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以至于当黑死病的阴霾悄然散去之后,人们对命运观也有了一全新的看法。据此推知,黑死病的爆发(  )
A.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 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 促进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 客观上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导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伊朗颁布了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  )
A. 体现了亚洲人民革命道路的单一性 B. 表明民族民主运动从孤立走向了联合
C. 反映了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诉求 D. 标志各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5.下图为1970-1990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的结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
A. 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更加完善
C. 反映了美国科技研发的步伐放缓 D. 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
16.有学者指出宋初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即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即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第三原则是崇文抑武。宋初防弊之政有助于(  )
A. 维护政权稳定 B. 增强地方势力 C. 减轻财政负担 D. 简化行政流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文化的生成、发展都有其阶段性,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中国文化史分期要突破王朝樊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他将中国文化史作如下分期: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第六,东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第三、第五、第六分期中选一个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发展历程
1420年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
1924年 清逊帝爱新觉罗 溥仪被逐出宫禁。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点查清宫物品,防止珍贵文物外流。
1925年 在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9年 审查《清史稿》完成。图书馆整理皇家藏书,并逐步开放阅览。
1987年 批准我国故宫等6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1988年 成立科学技术保护部,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科学手段保护文物。
2001年 10月2日参观人数超过8万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观众378,544人次。
2006年 6月16日,与IBM启动高科技交互式观众体验系统,实现超越时空、与祖先和古老文明的对话。
2011年 举办“兰亭特展”,开展“故宫兰亭文化进社区”活动。
2014年 常设每周二为学生免费参观日,实行网上预约,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体验博物馆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年 故宫文化走进悉尼校园,为学生讲授与故宫相关的文化知识。
2021年 开展“贺岁的故宫”网络直播,带观众走进正月初一的故宫。还可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线上逛故宫”。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计1863404件藏品,绘画5万余件,书法7万余件,青铜器金银器16万余件。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官网“院史编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
材料二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三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洋务派的评价,并指出其目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新道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启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民主政治背景下,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集体观剧的过程和对戏剧的品评经常被视为大型的参政模拟现场。民众乐于记诵戏剧内容,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剧中流畅的表达和优美的修辞,甚而借模仿戏剧朗诵来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柏拉图认为,“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对于古希腊戏剧观众而言,他们所记住的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言谈和修饰,同时还有戏剧台词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通过模仿剧作家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全剧末尾,歌队尽管受到神的警告,却依然心甘情愿地陪着普罗米修斯堕入地狱,“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也跟着不见了”。今人阅读剧本时,凭借共情与想象力依然能够体会到剧场中心灵的震撼。
——摘编自颜欣萌《古希腊戏剧与公民教化》
材料二:清代戏曲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随着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政府对民众的伦理道德要求更加严苛,“绝对道德”精神愈加明显。如在唐英的《芦花絮》中,闵损为打消父亲休妻的决定,不惜将错处全归为自己,甚至愿以死明志。清代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如康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奏禁止刊卖淫词艳曲;乾隆元年,工科给事中闾纮玺奏请严禁京畿演戏。此外乾隆时期曾令办理纂修《四库全书》处、军机处两处机构参与到禁毁戏曲剧本的活动中,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机构查禁戏曲。
——摘编自周妙中《清代戏曲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亿万群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胡昌勇《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戏曲的社会教化不同于古希腊戏剧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优势。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