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  )
A. 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 B. 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
C. 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 D. 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
2.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分别创立于(  )
A. 秦、汉 B. 秦、隋 C. 秦、宋 D. 汉、唐
3.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故常与知州分权”,该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
A. 削相权强皇权 B. 部门相互牵制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造成宋代积弱
4.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A. 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 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 “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 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实行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一度建立了共和国制度。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初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英国(  )
A. 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政治传统的影响深远 D. 君主制比共和制优越
6.1939年,在罗斯福的不懈努力下,国会通过《1939年改组法案》和《1939年第一号改组计划》,授权总统改组联邦政府机构,随后,罗斯福发布行政命令,迅速把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局等几个机构并入“总统行政办公室”。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政府的经济职能占据主导 B. 总统权力凌驾于国会之上
C. 行政改革适应经济新模式 D. 立法行政权逐渐发生转移
7.“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法律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该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8.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推翻了旧政权 B. 颁布了新宪法 C. 建立了新政府 D. 实现了真民主
9.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向西南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内迁工厂在1938至1940年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  )
A. 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再消极抗战 B. 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C. 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治华策略 D. 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
10.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
A. B.
C. D.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
A. 从“人治”到“法治” B. 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C. 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12.美国史学家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宋朝尽夺藩镇之权 B. 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C. 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 程朱理学的地位提高
13.故宫,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皇宫”。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住所,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那么“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14.某同学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主题整理了下面示意图。与甲、乙相关的史实是(  )
①首创皇帝制度,中央官职以丞相为首,但设御史大夫、太尉相互牵制
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体制,三分相权,彼此牵制监督加强皇权
③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后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相权
④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继被撤销,内阁制也名存实亡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
A. 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B.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C. 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D. 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16.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  )
A. 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 B. 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
C. 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 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
17.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这些做法(  )
A. 具有一定专制主义色彩 B. 加速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C. 助推德国经济后起直追 D. 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18.到了1786年,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这个(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
A. 美国面临着极严重的政治分裂 B. 美国仍面临着英国的军事入侵
C. 邦联政府无力解决国内外危机 D. 欧洲国家不承认美国独立地位
19.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  )
A.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B. 彰显了文官选拔的公开与公正
C. 杜绝了美国社会政治舞弊现象 D. 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连续与稳定
20.近代文官制度实行初期,英国的文官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人士。而美国文官考试特别重视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同时,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这说明该时期(  )
A. 西方文官制与科举制有渊源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缓慢
C. 西方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D. 美国文官考试更具实用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面临比以往更多的社会问题,政府的机构组织不断扩大,社会的管理职能更加多元。传统“恩赐官职制度”下,卖官买爵、贪污腐化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各阶层急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现状。1848年,议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发起了对政府行政费用的全面清查活动,财政部认为:文官队伍分工不合理,管理不科学,是加重财政负担、浪费行政费用的根本原因。1853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并建议:招聘和录用应该完全建立在公开、竞争考试和功绩制的基础之上;新进人员应有好的“通才”教育背景,应被录入统一的公务员服务系统而非特定部门,并允许在各部门间调任流动;新成员应被安排进层级结构;文官晋升应建立在功绩制基础上,不存在优先权或官职买卖。但该报告遭到国会保守分子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束之高阁。
材料二:1855年5月,帕麦斯顿未经过国会讨论,以枢密院名义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该法令规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文官候选人的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参加考试,并颁发考试合格证书,将其分配到各部门,试用六个月之后,再决定是否正式任用。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初级改革,即正式采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录用官员,但这次改革没有规定统一的考试标准。1870年6月,道格拉斯绕开议会,颁发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明确规定:在议会中,所有重要职位必须要严格遵循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并择优录用;同时,将文官职位划分为高、低两级,并按不同的标准予以差别录用。为避免与保守派可能产生的正面冲突,该命令还规定某些高级职位可不经过考试,直接接受政治任命。这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邰思《英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过程的特点及意义。
22.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文明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
(3)美国宪法是如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4)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尝试”的名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23.(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6分)
(3)据材料三、四,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