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九年级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满分120分,含卷面5分) 2025.10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共6分)(1)(4分)①yì②袤③jīn④彰(2)(2分)意象:露和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8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3.(2分)C4.(共5分)(1)①反复/复沓②示例:把握诗歌的意象③示例:体味诗歌的情感④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悲悯⑤示例: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5.(3分)(意对即可)示例: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串低低的絮语/为你带来温馨的叮咛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6.(4分)①恐慌、愤怒、哀怨、失落②建国看到新桥桥墩敦实牢固和桥面宽敞③喜爱、疼爱、期待④建国看到新桥石碑上刻着“建国新桥”四个大字7.(4分)不能调换。①“可能”表示内心保持怀疑;“应该”表示内心仍有挣扎;“的确”表示内心确信无疑。②这三个词语反映出建国自我反思的程度逐步加深,态度更加明确,所以不能调换。(每点2分,共4分)8.(共4分)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河南的巨大变化。例如《桥》这篇文章,通过桥的更新迭代展现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主题。②以“物”为线索,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助生活中“物”的眼睛看河南巨大变化,既贴近生活,又生动形象,充满趣味。例如《桥》这篇文章,通过“建国”这座老桥的口吻讲述了从简易桥到建国桥,再到建国新桥的发展,桥的变化凸显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国家越来越繁荣、强大。③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吸引读者。文章可以通过“物”的视角,设置悬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悬疑性。例如《桥》这篇文章,以70多岁的建国心情不好、闹心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建国对新桥的心理变化,从而表现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越来越好的变化。(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4分)9.(4分)①“建国桥”从建好开始,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直到变成老桥,不能适应人民的生活需要,就算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他仍为自己70多年的付出无怨无悔。“建国桥”象征着那些为祖国建设付出一生的人们,他们勇担责任、无怨无悔,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②“建国新桥”是指与“建国桥”相比,更加牢固和宽敞的新桥。用“建国”给新桥起名,说明“建国新桥”将接替“建国桥”,继续为人民提供交通便利。“建国新桥”象征着继承老一辈精神品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新时代青年。(意思对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4分)(二)10.(4分)①质疑精神还是社会的催化剂。②质疑精神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③质疑的源头是什么?④提出质疑,不一定非得对“质疑之事”了如指掌。11.(4分)示例:文本一的第②段采用道理论证,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想象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证质疑激发想象力,论证严密,更有说服力);文本二的第④段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戴震、爱因斯坦、摩尔根的例子,具体论证了“在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的驱使下深入思考,不断进步”的观点。(4分)12.(4分)示例一:放回A处。该名言证明了有疑惑就能有进步的道理。文本一的第⑥段论证了质疑精神能鼓励我们挑战旧知识和观念,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与该名言所论观点衔接紧密,所以应该放回A处。示例二:放回B处。文本二论证对质疑对象认识不全面时也可以提出质疑的论题,质疑的内容不同,取得的收获也会有区别。引用该名言可以引出结尾段“由质疑探究世界”的观点,所以应该放回B处。(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一)13.(2分)B14.(2分)略。15.(2分)选文第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明媚的春景,令登楼者“心旷神怡”“喜洋洋”,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第二段由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引出议论,揭示古仁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借此抒发了作者的心志。16.(3分)示例:1.大量运用骈句,两两相对,整齐流畅。间或运用散句,错落有致,骈散结合是其主要特色。2.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景物。(二)17.(4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示例:1.夸张对比。以“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宴之豪奢,美味佳肴却“不能食”,美酒当前却无心饮用,反而“拔剑四顾”,突显内心的苦闷与矛盾。2.象征隐喻:自然意象的象征:“冰塞川”“雪满山”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象征仕途的险阻,表现诗人进取无路的困境。3.直接呼告宣泄情感:反复:重复“行路难”,加强语气,突出困境的沉重和诗人的焦虑。呼告:以直接发问“今安在?”,表现内心彷徨无助的情绪。4.以句式变化模拟心绪:长短句交错,增强感染力。五、作文参考 评分标准。(50分) 项目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一类 (46——50分) 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二类 (40——45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 (35——39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 语言通顺,病句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四类 (30——34分) 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1.主题深刻,有独到见解,选材新颖,有文采,表达独特等有创新的可酌情加分至满分。2.无标题扣2分,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每3处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2分;确认抄袭或套用者在4等评分。2025年秋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训练2025.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九年级(2)班拟开展“与诗词同行,享诗意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班长小文同学准备的材料,请你帮忙完善。1.阅读下面小文搜集的素材,回答问题。(共6分)游弋( ① )于诗山词海,自然绕不过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的“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沁园春·雪》,自然意象是全词的开篇与铺垫,选取的均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宏大景观,通过“空间的广mào( ② )”与“时间的永恒”凸显“壮美”特质。下阕转入历史评述,选取了五位中国古代帝王作为核心意象,通过“评价历史”表达“开创未来”的胸襟( ③ )。《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我爱这土地》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喉咙嘶哑”的鸟,鸟的“歌唱”贯穿全诗,从“土地”“河流”到“风”“黎明”,zhāng( ④ )显了对祖国的眷恋。(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 游弋( ) ②广mào( ) ③胸襟( ) ④zhāng( )显(2)请找出下面诗句的主要意象并分析表达的情感。(2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小文在搜集资料时,发现古诗文与现代诗歌存在很多诗意相通之处。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帮他完成下列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古诗文名句 现代诗歌 相似点“ ① , ② ,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开阔浩渺的白雪世界“ ③ , ④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情怀“ ⑤ , ⑥ 。”(苏轼《水调歌头》) 月亮,我的信使,把我的思念,带到你的身边。(周继章) 明月在天,千里可共“ ⑦ , ⑧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我看飞鸟平展着羽翼,静静地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穆旦《我看》) 借鸟抒怀3.小文找到了一段文字用于指导朗诵现代诗歌,但是在编辑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他找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3分)朗诵现代诗,不仅是对文字的发声,更是一场与诗人灵魂的对话,一次情感的深度传递。 。 。 。 。 。除了声音的表达,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手势、眼神、身体的动作等。只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注重情感的投入与表达,同时借助肢体语言和表情的辅助,才能将现代诗的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①在朗诵时,还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语气和语调。②在朗诵时,要注意诗歌的节奏。③朗诵现代诗,最重要的是要投入情感,将自己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听众。④朗读现代诗,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其内涵,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感受诗歌,尝试与诗人进行一场“心灵对话”。⑤一般来说,逗号、句号、分号等标点符号处是停顿的地方,但有时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也可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适当停顿。A.③①②⑤④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 D.④①②⑤③4.小文阅读了《艾青诗选》,就阅读诗歌方法进行了整理。请你帮他把下面表格整理完整。(5分)阅读方法 具体分析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艾青的诗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也常用一些方法使气韵通畅,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运用了① (修辞)手法,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两句贯通全诗,强化了压抑沉重的氛围。② 。 读诗要透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诗人在《我爱这土地》中以“鸟”自喻,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情意。③ 。 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我们通过研读《北方》一诗(“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领悟到诗人④ 的情感。体会诗歌的哲理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镜子》“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这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写,揭示了⑤ 的道理。5.小文自行创作了一首现代诗,请你仿照划线句帮他续写一小节,完成创作。(3分)为你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双长长的筷子/为你夹取好吃的饭菜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为你阻挡肆虐的风雨/ /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杯暖暖的茶水/为你滋润心田的干枯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共16分)桥①建国的心情不太好。他七十多岁了,还从来没这么闹心过。②一开始,他看见一台台卡车不断地往河边来,在离他二十多米远的岸边卸下了一车车的砂石、钢筋、水泥灰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机器。不几天,又来了几十号人,在河岸上平整场地,安放那些奇怪的机器。③建国闹不明白,这是要盖大楼?可在河边盖什么大楼呢?是要建啥工厂?也不可能啊,那年这河边建过一个工厂,没建成就被扒了,说污染河水。建国越看越糊涂,虽然他不清楚这些人要干啥,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慌起来,总感觉有一件大事要发生,这件大事还和他有关联。④后来,他看见河边来了两台大家伙,伸着一条长胳膊,浑身上下涂着刺眼的红漆。他认识,那是挖掘机。那年发大水时就来过一台,把河底的淤泥一堆堆地挖上来,堆在堤上。但今天这两台挖掘机可不是来挖淤泥的,它俩正在河里筑坝,把河水引到另外一处新挖的沟渠里,然后就在原先的河床里挖起了深坑。⑤这帮人是要在这建一座新桥!建国这时才恍然大悟。⑥一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建国心里就开始五味杂陈,先是恐慌,然后是愤怒,最后又生出了许多的哀怨和失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呢?!这河上本来已经有一座桥了,他们干吗还要再建一座?如果新桥建成了,那老桥怎么办?人和车都从新桥上过,那老桥还是一座桥吗?他们还允许老桥继续存在吗?他们会不会把老桥拆掉?一定会!他们这是忘恩负义,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唉,可怜老桥默默无闻地为他们付出了几十年,到最后却落到被遗弃、被忘记、被拆毁的地步。建国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⑦建国是一座桥,1949年10月建成的,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给他取名字叫“建国桥”。到今天,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把他由一座新桥变成了一座老桥。最近几年,他越来越喜欢回忆了,回忆他年轻时的岁月。都说只有暮年时才喜欢回忆,他不服老,但还是忍不住怀念过去的时光。⑧七十多年前,河北岸是一个小村子,南岸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过了田地再往南走四十多里是县城。那时河上也有一座桥,木头搭的简易桥,平时过个人还勉强,一到秋收往回运粮食时,车就不敢走了,只能在河南岸把粮食卸下来,靠人工一点点扛到北岸,再装上车。后来,全国解放了,村里人就建起了建国桥。建国记得他刚诞生时的情景,那场面真红火,村里男女老少齐出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比过年还要热闹。建国桥建成后,人们方便多了。再到秋收时,牛车、马车,一车车粮食从桥身上经过,直接运回村子。那时建国和村里人一样快乐,好像自己也跟着丰收了一样。到了年根,人们就起早从桥上经过,到南岸四十里外的县城去办年货,太阳落山时,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又经过桥回了村子。那时,建国也跟着高兴,好像年货也有他一份似的。再后来,他更自豪了,他自豪是因为从他身上经过的车和人更多了。慢慢地,车由牲口车变成了拖拉机、摩托车、汽车;人也一年一年变了样,身体壮了,脸上红扑扑地带着笑,就是穿的衣服也都越来越好看了。二十年前,南边的小县城撤县变市,北岸的小村子也变成了镇子,他就更繁忙了,每天从他身上经过的车和人越来越多,他数都数不过来。为此,他竟然乐得合不拢嘴。他想,作为一座桥,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儿。⑨建国每天都注视着新桥的进展,心情复杂。⑩桥墩子慢慢从河床下长出来了,一排五个,很敦实,像五个白蘑菇刚从地下拱出来,伞盖还没展开。看这架势,这桥上同时走四五辆大卡车也不成问题。建国自言自语,又叹了口气,难怪要建一座新桥,我可能是老了,还真不一定能经受得住那么大的重量,难怪要建一座新桥。我应该是老了,要不为什么以前那么多重载大卡车都绕到二十里外的另一座桥上过河,原来是怕他身子骨禁不住那么大的重量。我的确是老了,骨架都松了,人们从我身上经过时都会小心翼翼的。 又过了一个月,人们开始铺设桥面了。两台吊车把一块块巨大厚重的预制桥板吊起来,稳稳当当地架在了桥墩上。建国心里有些服气了,这座桥还真气派,单说这桥面吧,并排走四辆大汽车都宽裕,哪像自己,汽车都不敢在桥面上会车,就怕相互碰到剐到。 建国天天看着新桥,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新桥的建桥进展,他的心里慢慢地起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愤怒和敌视,慢慢转变成了喜欢和疼爱,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地成长一样。是的,他已经接受了这座新桥,已经把这座新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开始有了期待,期待着新桥早日建成,就像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早日成家立业一样。 终于,新桥完工了。在10月1日,人们为新桥举行了竣工通车典礼。典礼场面热闹非凡,建国觉得比他刚建成时的典礼要热闹一百倍都不止。在一阵鞭炮声中,桥头一块石碑上的红绸布被揭了下来。建国定睛一看,顿时激动得浑身颤动。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建国新桥”。看来人们没有忘记我,还用我的名字给新桥起名。那么,这座新桥就真是我的孩子了!我终于有接班人了!建国十分激动,他觉得自己这七十多年的付出值了,即使很快就会被拆掉,也无怨无悔。(原载于《中国铁路文艺》,有删改)6.随着新桥的建设,建国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4分)新桥建设过程 建国得知这里要建一座新桥。 ② 。 建国看到新桥的进展。 ④ 。心理变化 ① 。 服气、赞美 ③ 。 激动、感动7.第⑩段划线句中的“可能是”“应该是”“的确是”三个加点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8.小文同学要写一篇反映家乡巨大变化的作文,但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请你结合《桥》这篇文章的写法给他提几点建议。(4分)9.“桥”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中的“建国桥”“建国新桥”分别象征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共12分)【文本-】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质疑精神一直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强大动力。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谦进质疑,到现代科学家对于字宙起源和生命本质的无尽探索,质疑精神都显得无比重要。②质疑精神起始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追求。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满足于接受现有的知识和观念,而应有勇气去挑战它们,去挖掘它们背后的真相。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推动着个人的进步。”质疑精神的确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推动我们去探索一切未知,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③质疑精神还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源于对旧有制度和观念的质疑。比如,马丁·路德对教会权威的质疑引发了宗教改革,而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则推动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这些质疑不仅挑战了旧有的权威和观念,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然而,质疑精神并不意味着盲目怀疑一切。真正的质疑精神应当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的。它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避免被错误的信息和观点误导。⑤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泛滥而必须甄别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质疑精神的同时,还能以理性的态度去筛选和判断信息,避免被误导和蒙蔽。⑥ A 。质疑精神鼓励我们不断挑战旧有的知识和观念,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我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同时,它也是我们抵御错误信息和观点的重要武器,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文本二】①教质疑使我们不断探索世界,能质疑更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质疑在我们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乃至人类发展历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②敢质疑是不是必须对质疑对象了如指掌?诚然,当我们对质疑对象有了“全面、整体”的了解时,更容易提出深入、有针对性的问题和观点;但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全面、整体的知晓与理解”,往往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③所以,提出质疑,不一定非得对“质疑之事”了如指掌。④质疑的源头是什么?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质疑他何以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事,质疑,让好奇的戴震知道了“历史学”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质疑绝对时空观和经典力学的普适性,质疑,让充满求知欲的爱因斯坦发现了物理界的新领域。摩尔根大胆质疑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从怀疑到确认,验证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的事实,质疑,让充满探索欲的摩尔根在遗传学领域取得了新突破。这些取得非凡成就的名家提出质疑时,对质疑对象并没有“全面、整体”的知晓,正因于此,才在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的驱使下深入思考,不断进步。⑤ B 。质疑可以是基于我们对质疑对象的“某个方面”的疑惑、不满或不理解,而并非对“整个”对象的完全了解。因为我们不理解,所以进行质疑,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挑战现有观念,并开始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质疑永运是我们探究世界的一个个新起点。(节选自吴越颖《如何用质疑让我们成长》,有删改)10.请阅读以上两个文本,借助关键语句,完成下面表格。(4分)文本 阅读方法 关键语句 观点文本一 关注 段首引领句 (1)质疑精神起始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2)① . (3)质疑精神并不意味着盲目怀疑一切。 ② . . 。文本二 关注 文本的问答句 敢质疑是不是必须对质疑对象了如指掌? ④ .。③ . 质疑的源头是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11.文本一的第②段和文本二的第④段都论证了“质疑”的前提,但论证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论证效果。(4分)12.下面名言该放回两文本A、B横线中的那一处?说说你的理由。(4分)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16题。(8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良辰美景B.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如临大敌C.然则何时而乐耶 学而时习之 时来运转D.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此不疲1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请简要分析选文中的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融为一体的?(2分)16.选文第一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回答。(2分)[链接材料]摇艇入烟波中,两岸秋花,衰红自矜;慕云断处,银河水浅。芳草为萤,的历①照人;哀蝉恋树,咽夜互鸣。新月无力,易于沉水;夜静山空,扁舟容与②。灯火灿烂,菱蔓不定;竹喧鸟散,曙色欲明。寺钟初动,舟中人皆有离别可怜之色。今夕何夕?盖古之所谓七夕也。(节选自李斗《扬州画舫录》)【注释]①的历:鲜明光亮的样子。②容与:形容船只随水波起伏荡漾的样子。(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7.在诗中,李白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行路难”? (4分) 四、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50 分)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里写道:“横亘石头的地方/是绕道而行的地方/是跪拜祈祷的地方/是排石开路的地方。”诗中的“石头”有什么喻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任务一:根据你的见闻或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任务二:联系生活现象,表达你的思考与看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性文章。要求:① 自拟题目,文体特征鲜明。② 600字左右。③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九年级语文阶段性训练参考答案.docx 2025年秋九年级语文阶段性训练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