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C.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活动性比氢的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的c(H+)减小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沿导线流到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3.某学生学完原电池的知识后,设计如图所示柠檬水果电池,观察到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如果他选择了铁为X极,则Y极应该是( )A.锌 B.石墨C.银 D.铜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在酸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筒是负极材料,碳棒做正极材料5.如图所示,C为电解质溶液。电流计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细,B极上有气泡冒出,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B.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C.A是Al、B是Mg、C为稀硫酸D.A是Ag、B是Zn、C为稀盐酸6.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现象 金属W不断溶解 Y的质量增加 W上有气体产生A.装置甲中W作原电池负极B.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C.装置丙中溶液的c(H+)不变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7.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C.两烧杯中溶液c(H+)减小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F.乙溶液中S向铜片方向移动(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 ;乙为 。(3)某同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①负极的材料是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写出电极材料的名称)。③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 g,则该原电池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8.PbCl2是一种难溶于冷水和稀盐酸的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Pb+Cl2PbCl2设计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C.电池工作时,Pb电极上有白色沉淀生成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H+向Pb电极区域移动9.美国加州Miramar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250 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 ℃,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C-2e-H2O+CO2,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4OH--4e-2H2O+O2↑B.放电时C向负极移动C.放电时电子沿导线向负极移动D.当电池生成1 mol H2O时,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10.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极B为负极C.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D.当有4.48 L NO2被处理时,转移0.8 mol电子1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1 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2 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表指针不偏转3 铜棒表面 ;电流表指针 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③若将实验3装置中稀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2)分别写出实验3中锌棒和铜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锌棒: 。铜棒: 。(3)实验3的电流是从 (填“锌”或“铜”)棒流出的,反应过程中若有0.4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少 g。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1.C 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也可为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电极,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不一定有气泡产生,如铁-铜-硫酸铜原电池,正极上析出铜固体,D错误。2.B 该原电池中,a的活动性比氢强,a做负极,碳棒b做正极,负极上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碳棒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c(H+)减小,A、D正确,B错误;该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电子从负极a极沿导线流向正极b极,C正确。3.A 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则X是正极、Y是负极;X极为Fe,则负极Y活泼性应强于Fe,选A。4.A 镍氢电池、锂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A错误。5.A Zn失电子生成Zn2+,故A极逐渐变细,稀硫酸中的H+得电子生成H2,故B极上有气泡冒出,A项符合题意;AgNO3溶液中的Ag+在B极上得电子生成Ag,故B极上无气泡冒出,B项不符合题意;A极逐渐变细,B极上有气泡冒出,说明A极为负极,金属活动性:A>B,C、D项不符合题意。6.C 装置甲中W不断溶解,说明W做原电池负极,金属的活动性:W>X,A项正确;装置乙中Y电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金属的活动性:X>Y,B项正确;装置丙中溶液中有氢气产生,故c(H+)减小,金属的活动性:Z>W,C项错误;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D项正确。7.(1)CD(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①铜 Cu-2e-Cu2+ ②铜 银③0.05NA(或3.01×1022)解析:(1)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氢离子与锌反应生成氢气,c(H+)减小;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中快;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外电路中电流方向:Cu→Zn,溶液中的H+向铜片方向移动,S向锌片方向移动,选C、D。(2)甲没有构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乙构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①铜的活泼性大于银,负极的材料是铜,负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②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③正极反应式为Ag++e-Ag,正极增重了5.4 g,则正极生成0.05 mol银,所以转移电子数为0.05NA。8.D 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2Cl-PbCl2,则Pb电极上有白色沉淀PbCl2生成,B、C正确;Pb电极做负极,Pt电极做正极,溶液中 H+向正极移动,即向Pt电极区域移动,D错误。9.B 在燃料电池中,O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C,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A错误;放电时阴离子C向负极移动,B正确;放电时电子由负极沿导线向正极移动,C错误;根据总反应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当有2 mol H2反应 (即有2 mol H2O生成)时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则当电池生成1 mol H2O时,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D错误。10.A 反应6NO2+8NH37N2+12H2O中,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H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通入NH3的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通入NO2的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B错误;电极A上NH3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因此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C错误;未说明气体所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4.48 L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11.(1)有气体生成 发生偏转 ①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形成闭合回路 ③有电解质溶液 (2)Zn-2e-Zn2+ 2H++2e-H2↑ (3)铜 13解析:(1)实验3中构成原电池,锌棒做负极,铜棒做正极,铜棒表面氢离子放电,现象是有气体生成,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①实验3和2相比,电极不同,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实验3和1相比,实验3中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③若将实验3装置中稀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电解质溶液。(2)锌棒做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锌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棒做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铜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3)实验3中锌棒做负极,铜棒做正极,则电流是从铜棒流出的,反应过程中若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Zn-2e-Zn2+可知消耗0.2 mol Zn,则Zn电极质量减少0.2 mol×65 g·mol-1=13 g。4 / 4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课程 标准 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2.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点突破(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初识氢氧燃料电池(1)氢氧燃料电池两电极的反应类型氢气是 反应物,氢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在负极上失电子,氢气发生 反应;氧气是 反应物,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在正极上得电子,氧气发生 反应。(2)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燃料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在两个石墨电极上有 能力不同的物质——氢气和氧气,当形成 时,便会产生电流。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2)电极:两个导体作电极。一般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其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是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做电极,其中金属做负极,非金属(如石墨)做正极。(3)具有电解质溶液且构成闭合电路:两电极用导线相连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电路。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在下列两装置中:(1)能量转化方式:甲为 ,乙为 。(2)甲、乙中的反应实质是否相同?2.请讨论作原电池两极的材料有什么样的要求?1.判断下列哪个装置是原电池( )2.如图为铜锌原电池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并且有气泡产生B.该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经过导线流入锌片C.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减小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3.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a所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不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作正极分点突破(二) 原电池的设计和化学电池分类 1.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设计思路及依据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氧化还原反应:Zn+2H+Zn2++H2↑ 有大量的无色气泡在铜片上产生并逸出,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指针偏转确定 负极 选择负极反应物选择负极材料确定 正极 选择正极反应物选择正极材料形成 闭合 回路 选择离子导体选择电子导体2.原电池原理的其他应用3.化学电池的分类1.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吗?2.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会加快,试分析其原因。3.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一定是负极吗?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A>C>D>BC.C>A>B>D D.B>D>C>A2.某原电池总反应为Cu+2Fe3+Cu2++2Fe2+,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B C D电极材料 Cu、Zn Cu、Ag Cu、C Fe、Zn电解质 FeCl3 Fe2(SO4)3 Fe(NO3)2 CuSO43.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下列各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 V(L) 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 )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归纳与论证) 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1)若溶液C为稀硫酸,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做负极,则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pH将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2)若需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A极(负极)材料为 ,B极(正极)材料为 ,溶液C为 。(3)若C为CuCl2溶液,Zn是 极,Cu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CO与H2反应可制备CH3OH,CH3OH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电极c是 (填“正极”或“负极”),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规律方法】1.书写电极反应式遵循的原则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不能拆开,其余的以离子形式表示。正极反应产物、负极反应产物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也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影响。2.负极反应式的书写(1)活泼金属做负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①若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产物可直接写为金属阳离子,如:Zn-2e-Zn2+,Cu-2e-Cu2+。②若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两反应合并后的反应式。如Mg-Al(KOH)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H)4]-;铅蓄电池负极反应式:Pb-2e-+SPbSO4。(2)负极本身不反应时,要确定被氧化的物质如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H+。氢氧(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3.正极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或氧化性强弱判断得电子的微粒。(2)其次确定该微粒得电子后变成哪种形式。如氢氧(酸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氢氧(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迁移应用】1.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发电,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A.H2+2OH--2e-2H2OB.O2+4H++4e-2H2OC.H2-2e-2H+D.O2+2H2O+4e-4OH-2.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便携式电源。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OOH中Mn的化合价为+3价B.MnO2在正极上反应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D.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3.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一种新型Na-Zn双离子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二次电池放电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由M极通过NaOH溶液移向N极C.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M极移动D.N极电极反应式为Na0.6-xMnO2+xNa++xe-Na0.6MnO2 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是正极B.溶液中的Fe3+向铜棒移动C.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D.碳棒上有红色铜生成2.如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卡片:No.28实验后的记录: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为ZnCu④Cu极有H2产生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 mol⑥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⑤⑥ D.②③④3.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原电池的正极B.电子由b极流出,经导线流向a极C.溶液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b极发生还原反应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Fe,Y为Cu,则铁为正极B.若X为Fe,Y为Cu,则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C.若X为Fe,Y为C,则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D.若X为Cu,Y为Zn,则铜离子在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5.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Ⅰ. a为铜片,b为铁片,烧杯中是稀硫酸。(1)当开关K断开时产生的现象为 (填字母,下同);当开关K闭合时,产生的现象为 。A.a不断溶解 B.b不断溶解C.a上产生气泡 D.b上产生气泡E.溶液逐渐变蓝(2)闭合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溶液中H+浓度减小B.正极附近S浓度逐渐增大C.溶液中含有FeSO4D.溶液中S浓度基本不变Ⅱ.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1.(1)负极 氧化 正极 还原 (2)得失电子 闭合回路探究活动1.(1)提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提示:相同,都是Zn+Cu2+Zn2++Cu。2.提示:首先必须能导电,如金属材料、石墨等;其次,若两极都是金属,则活泼性必须不同,且一般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自主练习1.C 两电极均为铁,活泼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A不选;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硫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铁能和盐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C选;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D不选。2.B 锌的金属性强于铜,则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铜极上有气泡产生,随反应进行,溶液中c(H+)减小;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该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锌片经过导线流入正极铜片。3.D a和b不连接时,铁置换铜,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a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B正确;不论a和b是否连接均发生反应Fe+Cu2+Fe2++Cu,铁片溶解,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金属活动性:Fe>Cu,铁片作负极,D错误。分点突破(二)探究活动1.提示: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提示:滴加硫酸铜溶液后,会有少量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然后铜、锌分别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而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锌与稀硫酸的反应。3.提示:活泼性强的不一定是负极,如镁和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铝是负极;铜和铝放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铝发生钝化,铜是负极。自主练习1.B 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明C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C为原电池的正极,活动性顺序:A>C;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活动性顺序:D>B;则有活动性顺序:A>C>D>B。2.B 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做负极,发生的反应为Zn+2Fe3+Zn2++2Fe2+,A错误;铜比银活泼,金属铜做原电池的负极,电池反应为Cu+2Fe3+Cu2++2Fe2+,B正确;碳为非金属,所以金属铜做原电池的负极,但电解质溶液中不含有Fe3+,C错误;锌比Fe活泼,锌做负极,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D错误。3.A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在a中锌粒会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锌、铜与稀硫酸会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a中生成氢气的速率比b中的快,但a中已经有一部分锌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产生的氢气会比b中的少。【关键能力·细培养】(1)提示:铁做负极,则该原电池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反应,所以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升高。(2)提示: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题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根据方程式中物质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Cu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极(负极)材料是Cu,B极(正极)材料是不如Cu活泼的导电物质如石墨、Ag等;溶液C中含有Fe3+,如FeCl3溶液。(3)提示:Zn比较活泼,在原电池中做负极,Cu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在正极得到电子变成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Cu2+发生了反应,则c(Cu2+)变小。(4)提示:根据图中的电子流向知c是负极,甲醇在电极c上发生氧化反应:CH3OH-6e-+H2OCO2↑+6H+,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 0.5 mol氧气,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迁移应用1.C 通入H2的一极为负极,负极上H2发生氧化反应,在磷酸的酸性环境中,H2的氧化产物为H+,电极反应式为H2-2e-2H+。2.C MnOOH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正确;由电池总反应知,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负极,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正极,B正确;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C错误;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D正确。3.D 由图可知,电池中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a0.6-xMnO2+xNa++xe-Na0.6MnO2,A错误,D正确;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B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N极移动,C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1.C 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电池总反应式:2Fe3++Cu2Fe2++Cu2+,在此反应中铜失电子,做原电池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在碳棒上电子与溶液中的Fe3+结合生成Fe2+,所以碳棒做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溶液中的Fe3+向正极碳棒移动。2.B ①锌比铜活泼,锌做负极,铜做正极,错误;②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向铜电极移动,错误;③电子从负极锌经金属导线流向正极铜,正确;④正极即Cu极上发生反应:2H++2e-H2↑,正确;⑤根据④的分析,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则产生 0.5 mol 氢气,正确;⑥锌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错误。3.D 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可知,a是正极,b是负极,A正确;b是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a极,B正确;a是正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正确;b是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4.C 当Fe与Cu(或碳)构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铁电极流向铜电极(或碳电极),Cu2+在铜(或碳棒)上析出,A、B项错误,C项正确;Cu、Zn构成原电池时,正极是铜棒,Cu2+在铜棒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D项错误。5.Ⅰ.(1)BD BC (2)BⅡ.2Fe3++Cu2Fe2++Cu2+ Cu-2e-Cu2+ 2Fe3++2e-2Fe2+解析:Ⅰ.(1)当开关K断开时,铁片直接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可以看到b不断溶解,并且b上产生气泡,所以选B、D;当开关K闭合时,形成原电池,铁片做负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铜片为正极,氢离子在铜片上被还原成氢气,所以可以看到b不断溶解,a上产生气泡,所以选B、C。(2)当开关K闭合时,形成原电池,铁片做负极:Fe-2e-Fe2+,铜片为正极:2H++2e-H2↑;则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A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B错误;电池的总反应为Fe+H2SO4FeSO4+H2↑,所以溶液中含有FeSO4,C正确;根据总反应可知反应过程中不产生也不消耗S,所以S浓度基本不变,D正确。Ⅱ.铁离子与铜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根据总反应可知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Fe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1 / 3(共86张PPT)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课程 标准 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2.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2、关键能力·细培养3、教学效果·勤检测4、学科素养·稳提升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初识氢氧燃料电池(1)氢氧燃料电池两电极的反应类型氢气是 反应物,氢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在负极上失电子,氢气发生 反应;氧气是 反应物,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在正极上得电子,氧气发生 反应。(2)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燃料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在两个石墨电极上有 能力不同的物质——氢气和氧气,当形成 时,便会产生电流。负极 氧化 正极 还原 得失电子 闭合回路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2)电极:两个导体作电极。一般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其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是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做电极,其中金属做负极,非金属(如石墨)做正极。(3)具有电解质溶液且构成闭合电路:两电极用导线相连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电路。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4.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 在下列两装置中:(1)能量转化方式:甲为 ,乙为 。提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甲、乙中的反应实质是否相同?提示:相同,都是Zn+Cu2+ Zn2++Cu。2. 请讨论作原电池两极的材料有什么样的要求?提示:首先必须能导电,如金属材料、石墨等;其次,若两极都是金属,则活泼性必须不同,且一般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1. 判断下列哪个装置是原电池( )解析: 两电极均为铁,活泼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A不选;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硫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铁能和盐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C选;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D不选。2. 如图为铜锌原电池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并且有气泡产生B. 该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经过导线流入锌片C. 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减小D. 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解析: 锌的金属性强于铜,则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故铜极上有气泡产生,随反应进行,溶液中c(H+)减小;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该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锌片经过导线流入正极铜片。3.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C. 不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作正极解析: a和b不连接时,铁置换铜,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a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 Cu,B正确;不论a和b是否连接均发生反应Fe+Cu2+ Fe2++Cu,铁片溶解,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金属活动性:Fe>Cu,铁片作负极,D错误。分点突破(二) 原电池的设计和化学电池分类1. 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设计思路及依据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有大量的无色气泡在铜片上产生并逸出,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指针偏转确定负极 选择负极反应物 选择负极材料 确定正极 选择正极反应物 选择正极材料 形成闭合回路 选择离子导体 选择电子导体 2. 原电池原理的其他应用3. 化学电池的分类1. 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吗?提示: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 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会加快,试分析其原因。提示:滴加硫酸铜溶液后,会有少量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然后铜、锌分别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而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锌与稀硫酸的反应。3. 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一定是负极吗?提示:活泼性强的不一定是负极,如镁和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铝是负极;铜和铝放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铝发生钝化,铜是负极。1.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A>B>C>D B. A>C>D>BC. C>A>B>D D. B>D>C>A解析: 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明C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C为原电池的正极,活动性顺序:A>C;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活动性顺序:D>B;则有活动性顺序:A>C>D>B。2. 某原电池总反应为Cu+2Fe3+ Cu2++2Fe2+,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B C D电极材料 Cu、Zn Cu、Ag Cu、C Fe、Zn电解质 FeCl3 Fe2(SO4)3 Fe(NO3)2 CuSO4解析: 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做负极,发生的反应为Zn+2Fe3+ Zn2++2Fe2+,A错误;铜比银活泼,金属铜做原电池的负极,电池反应为Cu+2Fe3+ Cu2++2Fe2+,B正确;碳为非金属,所以金属铜做原电池的负极,但电解质溶液中不含有Fe3+,C错误;锌比Fe活泼,锌做负极,电池反应为Zn+Cu2+ Zn2++Cu,D错误。3.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下列各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 V(L) 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在a中锌粒会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锌、铜与稀硫酸会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a中生成氢气的速率比b中的快,但a中已经有一部分锌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产生的氢气会比b中的少。关键能力·细培养2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归纳与论证) 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1)若溶液C为稀硫酸,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做负极,则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pH将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提示:铁做负极,则该原电池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反应,所以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升高。(2)若需将反应Cu+2Fe3+ Cu2++2Fe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A极(负极)材料为 ,B极(正极)材料为 ,溶液C为 。提示:Cu+2Fe3+ Cu2++2Fe2+设计成如题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根据方程式中物质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Cu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极(负极)材料是Cu,B极(正极)材料是不如Cu活泼的导电物质如石墨、Ag等;溶液C中含有Fe3+,如FeCl3溶液。(3)若C为CuCl2溶液,Zn是 极,Cu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提示:Zn比较活泼,在原电池中做负极,Cu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在正极得到电子变成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Cu2+发生了反应,则c(Cu2+)变小。(4)CO与H2反应可制备CH3OH,CH3OH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 2CO2+4H2O,则电极c是 (填“正极”或“负极”),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提示:根据图中的电子流向知c是负极,甲醇在电极c上发生氧化反应:CH3OH-6e-+H2O CO2↑+6H+,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 0.5 mol氧气,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规律方法】1. 书写电极反应式遵循的原则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不能拆开,其余的以离子形式表示。正极反应产物、负极反应产物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也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影响。2. 负极反应式的书写(1)活泼金属做负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①若生成的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产物可直接写为金属阳离子,如:Zn-2e- Zn2+,Cu-2e- Cu2+。②若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两反应合并后的反应式。如Mg-Al(KOH)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 [Al(OH)4]-;铅蓄电池负极反应式:Pb-2e-+S PbSO4。(2)负极本身不反应时,要确定被氧化的物质如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 2H+。氢氧(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3. 正极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或氧化性强弱判断得电子的微粒。(2)其次确定该微粒得电子后变成哪种形式。如氢氧(酸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氢氧(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迁移应用】1.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发电,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解析:通入H2的一极为负极,负极上H2发生氧化反应,在磷酸的酸性环境中,H2的氧化产物为H+,电极反应式为H2-2e- 2H+。2. 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便携式电源。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 Zn(OH)2+2Mn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nOOH中Mn的化合价为+3价B. MnO2在正极上反应D.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解析: MnOOH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正确;由电池总反应知,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负极,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正极,B正确;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C错误;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D正确。3. 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一种新型Na-Zn双离子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二次电池放电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M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子由M极通过NaOH溶液移向N极C.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M极移动解析: 由图可知,电池中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 [Zn(OH)4]2-,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a0.6-xMnO2+xNa++xe- Na0.6MnO2,A错误,D正确;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B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N极移动,C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3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铜是正极B. 溶液中的Fe3+向铜棒移动C. 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D. 碳棒上有红色铜生成解析: 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电池总反应式:2Fe3++Cu 2Fe2++Cu2+,在此反应中铜失电子,做原电池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在碳棒上电子与溶液中的Fe3+结合生成Fe2+,所以碳棒做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溶液中的Fe3+向正极碳棒移动。2. 如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A. ①②③ B. ③④⑤C. ①⑤⑥ D. ②③④解析: ①锌比铜活泼,锌做负极,铜做正极,错误;②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向铜电极移动,错误;③电子从负极锌经金属导线流向正极铜,正确;④正极即Cu极上发生反应:2H++2e-H2↑,正确;⑤根据④的分析,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则产生 0.5 mol 氢气,正确;⑥锌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错误。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3.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为原电池的正极B. 电子由b极流出,经导线流向a极C. 溶液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 b极发生还原反应解析: 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可知,a是正极,b是负极,A正确;b是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a极,B正确;a是正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正确;b是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为Fe,Y为Cu,则铁为正极B. 若X为Fe,Y为Cu,则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C. 若X为Fe,Y为C,则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D. 若X为Cu,Y为Zn,则铜离子在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解析: 当Fe与Cu(或碳)构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铁电极流向铜电极(或碳电极),Cu2+在铜(或碳棒)上析出,A、B项错误,C项正确;Cu、Zn构成原电池时,正极是铜棒,Cu2+在铜棒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D项错误。5.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Ⅰ. a为铜片,b为铁片,烧杯中是稀硫酸。(1)当开关K断开时产生的现象为 (填字母,下同);当开关K闭合时,产生的现象为 。A. a不断溶解 B. b不断溶解C. a上产生气泡 D. b上产生气泡E. 溶液逐渐变蓝BD BC 解析:当开关K断开时,铁片直接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可以看到b不断溶解,并且b上产生气泡,所以选B、D;当开关K闭合时,形成原电池,铁片做负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铜片为正极,氢离子在铜片上被还原成氢气,所以可以看到b不断溶解,a上产生气泡,所以选B、C。(2)闭合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 溶液中H+浓度减小C. 溶液中含有FeSO4B Ⅱ.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Fe3++Cu 2Fe2++Cu2+Cu-2e- Cu2+ 2Fe3++2e- 2Fe2+解析:当开关K闭合时,形成原电池,铁片做负极:Fe-2e- Fe2+,铜片为正极:2H++2e- H2↑;则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A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B错误;电池的总反应为Fe+H2SO4 FeSO4+H2↑,所以溶液中含有FeSO4,C正确;根据总反应可知反应过程中不产生也不消耗S ,所以S 浓度基本不变,D正确。Ⅱ.铁离子与铜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2Fe2++Cu2+;根据总反应可知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Fe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Fe3++2e- 2Fe2+。学科素养·稳提升4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B.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C. 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1234567891011解析: 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也可为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电极,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不一定有气泡产生,如铁-铜-硫酸铜原电池,正极上析出铜固体,D错误。12345678910112.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活动性比氢的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的c(H+)减小B. a是正极,b是负极C. 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沿导线流到b极D. 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1234567891011解析: 该原电池中,a的活动性比氢强,a做负极,碳棒b做正极,负极上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碳棒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c(H+)减小,A、D正确,B错误;该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电子从负极a极沿导线流向正极b极,C正确。12345678910113. 某学生学完原电池的知识后,设计如图所示柠檬水果电池,观察到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如果他选择了铁为X极,则Y极应该是( )A. 锌 B. 石墨C. 银 D. 铜解析: 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则X是正极、Y是负极;X极为Fe,则负极Y活泼性应强于Fe,选A。123456789101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 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 在酸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筒是负极材料,碳棒做正极材料解析: 镍氢电池、锂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A错误。12345678910115. 如图所示,C为电解质溶液。电流计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细,B极上有气泡冒出,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 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B. 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C. A是Al、B是Mg、C为稀硫酸D. A是Ag、B是Zn、C为稀盐酸1234567891011解析: Zn失电子生成Zn2+,故A极逐渐变细,稀硫酸中的H+得电子生成H2,故B极上有气泡冒出,A项符合题意;AgNO3溶液中的Ag+在B极上得电子生成Ag,故B极上无气泡冒出,B项不符合题意;A极逐渐变细,B极上有气泡冒出,说明A极为负极,金属活动性:A>B,C、D项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6. 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现象 金属W不断溶解 Y的质量增加 W上有气体产生1234567891011A. 装置甲中W作原电池负极C. 装置丙中溶液的c(H+)不变D.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解析: 装置甲中W不断溶解,说明W做原电池负极,金属的活动性:W>X,A项正确;装置乙中Y电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金属的活动性:X>Y,B项正确;装置丙中溶液中有氢气产生,故c(H+)减小,金属的活动性:Z>W,C项错误;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D项正确。12345678910117. 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 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 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B.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C. 两烧杯中溶液c(H+)减小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E. 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F. 乙溶液中S 向铜片方向移动CD 解析: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氢离子与锌反应生成氢气,c(H+)减小;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中快;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外电路中电流方向:Cu→Zn,溶液中的H+向铜片方向移动,S 向锌片方向移动,选C、D。1234567891011(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 ;乙为 。解析:甲没有构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乙构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234567891011(3)某同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 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①负极的材料是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铜 Cu-2e- Cu2+ ②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写出电极材料的名称)。③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 g,则该原电池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铜 银 0.05NA(或3.01×1022) 1234567891011解析:①铜的活泼性大于银,负极的材料是铜,负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②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③正极反应式为Ag++e- Ag,正极增重了5.4 g,则正极生成0.05 mol银,所以转移电子数为0.05NA。12345678910118. PbCl2是一种难溶于冷水和稀盐酸的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Pb+Cl2 PbCl2设计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C. 电池工作时,Pb电极上有白色沉淀生成D.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H+向Pb电极区域移动1234567891011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2Cl- PbCl2,则Pb电极上有白色沉淀PbCl2生成,B、C正确;Pb电极做负极,Pt电极做正极,溶液中 H+向正极移动,即向Pt电极区域移动,D错误。12345678910119. 美国加州Miramar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250 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 ℃,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 2H2O,负极反应为H2+C -2e- H2O+CO2,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C. 放电时电子沿导线向负极移动D. 当电池生成1 mol H2O时,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1234567891011解析: 在燃料电池中,O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C ,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 2C ,A错误;放电时阴离子C 向负极移动,B正确;放电时电子由负极沿导线向正极移动,C错误;根据总反应方程式2H2+O2 2H2O可知,当有2 mol H2反应 (即有2 mol H2O生成)时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则当电池生成1 mol H2O时,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D错误。123456789101110. 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电极B为负极D. 当有4.48 L NO2被处理时,转移0.8 mol电子1234567891011解析: 反应6NO2+8NH3 7N2+12H2O中,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H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通入NH3的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通入NO2的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B错误;电极A上NH3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因此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 N2+6H2O,C错误;未说明气体所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4.48 L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123456789101111.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1 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1234567891011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2 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表指针不偏转3 铜棒表面 ;电流表指针 有气体生成 发生偏转 1234567891011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③若将实验3装置中稀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闭合回路有电解质溶液 1234567891011解析:实验3中构成原电池,锌棒做负极,铜棒做正极,铜棒表面氢离子放电,现象是有气体生成,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①实验3和2相比,电极不同,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实验3和1相比,实验3中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③若将实验3装置中稀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电解质溶液。1234567891011(2)分别写出实验3中锌棒和铜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锌棒: 。铜棒: 。解析:锌棒做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锌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铜棒做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铜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Zn-2e- Zn2+2H++2e- H2↑1234567891011(3)实验3的电流是从 (填“锌”或“铜”)棒流出的,反应过程中若有0.4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少 g。解析:实验3中锌棒做负极,铜棒做正极,则电流是从铜棒流出的,反应过程中若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Zn-2e- Zn2+可知消耗0.2 mol Zn,则Zn电极质量减少0.2 mol×65 g·mol-1=13 g。铜 13 1234567891011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docx 第2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pptx 第2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