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泰安一中新校区2025-2026学年2025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2025年9月5日,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距地球1000万公里(地月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左右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从而改变小行星3到5厘米的轨道,让小行星至少几十年到100年之内不能够再撞击地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次计划动能撞击的小行星,其所在的空间范围主要位于最小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之内 B.太阳系之内 C.银河系之内 D.河外星系之内
2.我国实施此次动能撞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验证深空精准测控技术 B.获取小行星矿物样本
C.保卫地球天体安全,进行行星防御 D.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
2020年5月29日,美国宇航局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了一次剧烈的耀斑活动,这是自2017年10月以来太阳爆发的最强的耀斑,因此促进了太阳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太阳大气各层发生的太阳活动及成因对应关系匹配正确的是( )
A.光球层—耀斑—该层能量激烈爆发
B.色球层—太阳黑子—该层局部温度较低
C.日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进入宇宙空间
D.以上都正确
4.此次耀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影响航天探测活动 ②多地发生地震 ③低纬地区出现极光 ④干扰电网运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最新天文观测数据(截至2025年),目前已知宇宙中体积最大恒星史蒂文森2-18,距离地球约2万光年,半径为2158倍太阳半径(约15亿公里),体积可容纳100亿个太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最大恒星史蒂文森2-18可能属于( )
①可观测宇宙 ②银河系 ③河外星系 ④太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假设用恒星史蒂文森2-18替换太阳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将很难存在生命 ②地球将遭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减少
③地球两极冰川面积将减少 ④金星将更可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携带“月壤砖”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采用3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段。空间站本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将“月壤砖”放到太空中进行暴露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交会对接之后的组合体 B.发射过程中的天舟九号飞船
C.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天舟九号飞船 D.组合体飞行阶段舱内的物资
8.在转入组合体期间,组合体围绕运行的中心天体是( )
A.月球 B.银河系中心 C.太阳 D.地球
9.根据月球环境推测月壤砖的特点有( )
①耐高温 ②高弹性 ③低密度 ④抗辐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5年8月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完成自主唤醒,较原定12月的预计时间提前,主要得益于火星光照条件改善及太阳能供电恢复。研究发现,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为21℃,到了夜晚能降至-73℃。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大体一致。研究还发现,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有干涸的河床,这表明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火星大气密度较低 B.火星距离太阳较远 C.火星土壤较为干燥 D.火星表面反射率高
11.“祝融号”在火星上作业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 )
A.夜晚过长,电力不足 B.引力过大,行动困难 C.温度过高,设备易损 D.地表复杂,作业受阻
12.“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这一发现对于下列领域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
A.火星自转周期研究 B.外星生命搜寻行动 C.人类火星移民计划 D.火星地貌形成研究
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蓄电池储能,以LED灯为光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具有安全、节能、无污染的特点。目前泰安市许多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右图为泰安市某道路的路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图中道路走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14.太阳能路灯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哪些要素呈正相关( )
①太阳高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大气厚度 ④海拔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住房屋顶(左图)和农业大棚上(右图)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材料信息中利用太阳辐射能( )
A.为人类提供能源 B.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动力
C.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D.提供光、热资源
1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生物出现 ②火山的喷发 ③水体的运动 ④潮汐现象 ⑤煤、石油的形成 ⑥风的形成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8.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在未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可能出现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昼长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9月份的日照百分率大约为( )
A.78﹪ B.64﹪ C.72﹪ D.55﹪
20.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空中云量多 B.下垫面植被增多 C.太阳高度变化大 D.昼长变短
西高止山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该山地的甲、乙两区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从上一年12月21日到当年12月21日甲、乙两区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以及雨季(灰色)多年平均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5月和10月的甲、乙两区多年平均土壤含水率中最小值出现在( )
A.5月甲区 B.10月甲区 C.5月乙区 D.10月乙区
22.甲、乙两区南北坡太阳辐射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旱季土壤含水率( )
A.南坡高于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 B.南坡高于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
C.北坡高于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 D.北坡高于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考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大量鳞木类化石。鳞木是一种已灭绝的高大的树状蕨类植物,集中在距今3.1亿-2.9亿年之间。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鳞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 )
A.出现两栖动物 B.出现哺乳动物 C.恐龙已经灭绝 D.被子植物繁盛
24.关于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可能含有恐龙化石 C.能记录地球演化历史 D.可能含有煤炭资源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从开始到现代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②⑤④
26.图中地壳运动(岩层断裂)是发生在( )
A.恐龙繁盛时期 B.恐龙繁盛时期之前三叶虫之后
C.三叶虫繁盛时期 D.恐龙繁盛时期之后哺乳动物繁盛之前
下图为“某地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 )
A.①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 B.③地层主要形成铁矿期
C.④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当时的海洋环境 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
28.石炭纪至二叠纪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 C.寒冷,冰雪覆盖 D.火山活动较频繁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出露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时期的变迁。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石灰岩形成时期( )
A.爬行动物盛行 B.被子植物兴盛 C.蕨类植物繁盛 D.三叶虫开始出现
30.图中未知岩层可能是( )
A.泥盆纪砂砾岩 B.石炭纪粉砂岩 C.二叠纪砂页岩 D.侏罗纪花岗岩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5年9月16日0时3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北纬53.00度,东经160.55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本次地震震中区域平均海拔-2157米,属典型深海地震。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甲为横波
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32.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浅,破坏越小
③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小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3.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地震波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印度尼西亚的勒沃托比火山(Lewotobi)是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东部的活火山,位于122°46′30″E、8°32′30″S,属环太平洋火山带。2025年8月1日喷发的火山灰柱达10000米,8月18日再次喷发灰柱达80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勒沃托比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地核 D.上地幔
35.勒沃托比皮火山喷发升空的火山灰烟柱最直接影响地球外部圈层中的(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2025年9月21日10点左右,正在济南(37°N,117°E)附近某地研学的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学过程中拍摄了瀑布的照片,并发现附近的山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图1为该地等高线图,图2为此时在瀑布附近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 )
A. B. C. D.
37.该地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8.判断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西沙某海域海底考察时,发现一峡谷底部存在塑料垃圾。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垃圾是被深海沉积物裹挟沿峡谷底部向下搬运而来的。下图为该峡谷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该峡谷底部塑料垃圾的搬运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西向东
40.图中Ⅰ~Ⅳ四个地点最易堆积塑料垃圾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计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等。下表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统计,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单位:亿焦/米2)。
纬度 0° 10°N 20°N 30°N 40°N 50°N 60°N 70°N 80°N 90°N
年总辐射量(亿焦/米2)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1)根据表中数据,补充右图纵坐标数据、名称(单位),绘制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曲线;描述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2)描述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总体分布规律,并分析形成原因(4分)
(3)写出图中M点的取值范围,分析该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6分)
(4)说明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位于青海塔拉滩的理由。(4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与地球相比,金星的体积和质量只稍微小一点,且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但从探测结果来看,金星大气层几乎全部由二氧化碳组成。凌日现象指的是行星挡住部分日面,从地球上可以看到行星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金星凌日是天文摄影常见的现象之一。下图示意太阳系简图及金星凌日现象。
(1)金星被誉为地球的“孪生姊妹”,但却没有生命迹象,试推测原因。(4分)
(2)除金星外,指出其他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字母及名称),并说明凌日现象的形成条件。(6分)
(3)与地球相比,试分析火星不存生命的火星原因。(4分)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 24h37m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317.949 5.48 1316 745 1.33 0.70 11.8a 29.5a 9h50m 10h14m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14.63 17.22 0.0024 65.2 57.1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约16h 约18h 6d9h
43.(2024·上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成为一个高原盆地,在其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我国的“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不定项选择)(2分)
A.珊瑚 B.常绿阔叶林 C.大象和犀牛 D.沙葱
(2)下图区域中上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缺少,请分析原因。(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A A A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B A A D A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B B D C B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D A C B A A C
二、非选择题
41.20分(1)绘图如下:
(数值单位都对都全1分;曲线数值走势1分)
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分)原因:低纬向高纬太阳高度角递减,获得太阳辐射减少。(2分)
(2)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2分)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量减少(2分,答不全0分)
(3)30汽含量多;(2分)阴雨天多,云雾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贫乏。(2分)汽含量多;(2分)阴雨天多,云雾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贫乏。(2分)
(4)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该地地广人稀,荒地多。(任答两点得4分)
42.(14分)
(1)距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过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少;无液态水存在等。(任答两点得4分)
(2)行星:A水星。(2分)条件:行星运行轨道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2分)行星与太阳、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2分)
(3)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过低;体积与质量小,大气更稀薄,保护保温作用小;没有无液态的水和适宜呼吸的大气。(任答两点得4分)
43.(6分)(1)BC(2分)
(2)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言之有理得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