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熟读短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品读比喻的妙处。2、结合写作背景,探究“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过一定量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能借助文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此环节教师可大胆放手处理,只需在关键几个字词和几个特殊句子上做些说明。因而,字、词、句意可通过学生自主疏通,合作学习并进行质疑来解决。一直以来,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我们语文课堂关注的重要知识点。本文虽短小,然比喻堪称妙用,值得作为重点,细加品味。由于苏轼所处北宋时代离开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其特殊经历,学生也不知道,因而还需借助背景资料的介绍,探究“闲人”一词的内涵,揣摩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此一点理应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短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品读比喻的妙处。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苏轼预设内容。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词开豪放一派,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黠鼠赋》……2、教师补充介绍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游山水。他仕途坎坷,频遭贬谪,一生经历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的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苏轼的小短文《记承天夜游》,板书课题,作者(书翻至P9)一读:请同学们散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努力读出语气。停顿可用斜线“/”标示。请一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语气则更好。(学生或教师点评)对于 的朗读,在停顿和语气上,你有不同的处理吗?齐读.(教师PPT出示全文停顿)要求:1、读准字音和停顿。2、读出语气。活动3【讲授】疏通文意合作质疑 1、 本文篇幅短小,只有84个字,请你借助文下注解,尝试着疏通一下文意,不懂之处,做好记号。(借助文下注解,疏通文意,准备质疑)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提出你在字词句上的疑问,组内交流。(组内合作学习)3、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意,师生交流。(大交流)提示:重点关注“入”“户”“欣然”“行”“步”“念”“遂”等词的意思;关注重点句子的理解翻译。活动4【讲授】深读课文寻乐探闲 一、寻“乐”1、同学们,你告诉我,那天晚上,苏轼开心吗?请允许我用大白话问。“开心”为什么呢?亦:也。不止我未寝,怀民亦未寝,为找到和自己一同游乐的人而高兴,激动兴奋。(有伙伴陪着睡不着的人赏月——文人啊,赏月是件开心的事。且往往写残月--上弦月,下弦月 朔望相与:共同,一起。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赏月。2、哦!文中主要写作者邀请张怀民赏月,哪句话是写赏月的?请生放生读3、这里哪里有写月?没有一个月字吗?“宛如”意为好像--什么像什么,找出来?月色如积水4、积水给你什么感觉?清澈透明、空灵、洁净、明境5、此一句仅仅 写到月色吗?活动5【讲授】拓展 出示背景,小组再探究一下刚才的问题。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写下了《记承天夜游》当时好友张怀民亦贬谪黄州。探“闲”让我们来齐读末一句,我想请位学生再给我翻译一下这句话。请你说说:苏轼将自己和张怀民视作“闲人”,究竟透露了他哪些的内心世界?活动6【讲授】小结 小结:“闲”一字意蕴丰富,有“悠闲”之意,有“赋闲”之说,有“失意”之感,“闲”一字传递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 贬谪的落寞 ,面对挫折逆境的洒脱,面对多变人生的感慨……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全文,积累文中字词句意。积累关于月亮的佳句。拓展阅读、记诵苏轼诗、词、文,尤其是贬谪黄州期间的作品。(此一条可选做)课件29张PPT。猜猜是谁?古有一人: 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好游山水。 他仕途坎坷,频遭贬谪,一生经历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的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猜猜是谁?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古有一人: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猜猜是谁?补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词开豪放一派,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记承天寺夜游散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停顿用斜线“/”标示。节奏: 记承天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揣摩读课文: 要求:揣摩一下,朗读本文时,语气上有什么特点?字音、停顿、语气: 记承天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借文下注解,疏通文意,准备质疑。 组内合作学习。 大交流 本文可以分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还可以分为四段。选一种分一分,说说理由?分段说理由 请再从文中找出一些能传递作者“乐”境的字、词、句,品读、感悟。寻“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寻“乐” 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小结: 比喻之妙: 无一字写月,而又无处不在写月; 极其精准地找到了本体、喻体的相似点,表现事物特征,传递作者情感; 语言形式多样;探“闲” 苏轼将自己和张怀民视作“闲人”,又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背景介绍: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写下了《记承天夜游》。当时,好友张怀民亦贬谪黄州。小结: “闲”一字意蕴丰富,有“悠闲”之意,有“赋闲”之说,有“失意”之感。“闲”一字传递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 贬谪的落寞 ,面对挫折逆境的洒脱,面对多变人生的感慨……交流拓展: “月”在我国古典诗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成为了人们公认的一种独特的意象,你能再说出一些古代诗、词、文中描写月色、月亮的佳句吗? “月”之佳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表盎然童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思乡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离别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孤苦之怨)?“月”之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相思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表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孤单寂寞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喜悦之情) 拓展了解: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总是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纠结在一起:首先,月亮的孤独与永恒常常会引发诗人对于各类人生问题的思考;其次,月亮周期性的圆缺被用来对照亲人、朋友间的聚散离合;最后,月亮娟洁、幽静、朦胧的特点,使它成为失意爱情的见证者。作业: 1、朗读背诵全文,积累文中字词句意。 2、积累关于月亮的佳句。 3、拓展阅读、记诵苏轼诗、词、文,尤其是贬谪黄州期间的作品。(此一条可选做) 总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4).doc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4).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