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1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1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1.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封建统治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契约自由的形式
C.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3.一切现实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落后的上层建筑必然被消灭
③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进程( )
①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取决于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③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
④是由各国、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
①唯物史观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剩余价值学说
④工人运动的兴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867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的书评里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由此可知( )
①展望未来社会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了具体描绘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③未来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并未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了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10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一直支撑着我们不懈奋斗。《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是(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③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年9月3日,我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抗战老兵崔恭感慨:“过去我们没有的,现在我们有了。现在是世界上没有的,我们中国也有了。”阅兵中展示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无人作战系统等全部国产装备,印证了中国从“落后挨打”到“以武止戈”的历史性跨越。上述材料说明( )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③社会主义制度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④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以“追寻感受红色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实地走访参观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地。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76年风雨兼程,76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
②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毛泽东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一次结合的产物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其内容包括( )
①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④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团结带领人民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回顾党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②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新篇章
③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新时代惊天动地的伟业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 )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
②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④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而封关,就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开放、‘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关于改革开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③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基于( )
①制度机制的守正创新有利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制度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5年5月19日,习近平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他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在同游客亲切交流时,他特别鼓励小朋友们多到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源自于中华民族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④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7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47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印证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的命运自此就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连贯强调这三句话后面又递进了一句“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伟大实践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
2025年7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这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B A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A D D A B A
21.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②从历史看,47 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③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 “第二次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融入世界经济,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从而在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22.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第二次结合”得以继续发展和创新,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②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新时代重大课题,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