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③丰城九中校本资料③丰城九中校本资料2025-2026学年丰城九中第一次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B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命题:书事①王维木兰柴④王维总分120分用时150分2025.10.13轻阴阁②小雨,深院昼慵开③。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一、基础知识综合(每小题2分,共12分)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彩翠⑤时分明,夕岚⑥无处所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注】①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②阁:同“搁”,停止。③深院昼慵开:尽管在白昼,还是懒2024年8月13日,94岁的原731部队少年兵清水英男时隔79年回到中国,承认了日本侵略得开院门。慵,懒。④柴:同“寨”,木栅栏。⑤彩翠:鲜艳翠绿的山色。⑥岚:山林中的雾气。者培养细菌()人体实验以及日本不择手段隐藏731部队的种种罪行。然而,时至今日,日本仍⑦无处所:飘忽不定。有一部分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谎言(cun)改不了历史,累累罪证7.(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早已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A.《书事》从“轻阴”起笔,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深院景象,透露出诗人好静和疏懒的个性。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B.《书事》最后两句运用拟人,写出青苔长势之盛、绿意之浓,表达了诗人新奇独特的感受。(1)cuan(2)累C.《木兰柴》中的“敛"字写出秋山随“余照”由明转暗的变化,“逐”字写出鸟儿嬉闹的场景。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D.《木兰柴》的尾句暗示了诗人见到清晨“山林变幻”之景后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哀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2分)在“我会对比与联读”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将上面两首写景诗放在一起阅读鉴赏。请将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是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的阅读笔记补充完整。夫、渔夫等“每事问”,27年,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阅读这两首诗后,我发现王维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书事》中,雨初停,庭院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固、幽静为静景:①为动景,动静结合,凸显清幽。《木兰柴》中,秋山余照、夕岚等为静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景,②为动景,动静相间,描绘了秋天的奇妙景色。门。(二)文言文阅读(10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山松①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土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径④白鹿岩。沿江A.处心积虑B.挖空心思C.苦思冥想D.呕心沥血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江水又东历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①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竖以屹崒 ②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荆门阙竦”而盘薄圆,圆渊②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者也。③“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有删改)④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注】①袁山松:也说“袁崧”,东晋吴郡太守、辞赋家。②烟褰雨霁:烟散雨收的好天气。③再:⑤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两次。④径:经过。⑤桀:高耸直立。⑥屹苯:高峻的样子。⑦阙竦:像阙门一样高耸。⑧盘薄:A.③⑤①②④B.③①④⑤②c.⑤④①③②D.⑤②④③①广大,雄伟。⑨圆渊:漩涡。⑩湓流雷响:这里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湓流,水声很大的激流。6.在学习《三峡》《与朱元思书》后,同学们围绕主题“讲述·奇山异水”开展了回顾课文要点接力活雷响,吼声如雷。动,其中背离原作内容的一项是()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A.晓清“风烟俱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开篇便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1)自非()(2)许()(3)故()B.杨杨“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富春江的水真清澈呀,作者见之十分喜悦。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C.薇薇春冬季节,作者郦道元仰观、俯察三峡之景,见水退潭清,山高草盛,风景秀丽。(1)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D.刘盈三峡秋季的景色让人感到愉悦,山谷中回荡着猿啼、渔歌,渲染了欢快的气氛。(2)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11.同是描绘三峡之景,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描绘出的三峡的山、水有什么共同特点?请阅读(一)、诗歌鉴赏(4分)文章,简要概括。(3分)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