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江西2025一2026学年高二年级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卷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甲、乙示意两种板块边界类型。据此完成1~3题。甲■大陆地壳缀上地幔顶层 软流层 海洋地壳密海水1.甲、乙分别表示的板块边界类型是A.生长边界,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消亡边界C.消亡边界,生长边界D.消亡边界,消亡边界2.甲类板块边界形成的地貌为A.海洋、裂谷B.深大海沟C.褶皱山系D.断块山地3.乙类边界类型两侧的板块可能为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观测太阳视运动是古人研究天文现象、确定历法、指导农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通过观察发现:每年6月21日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直射到塞尼城(24.05°N,31°E)一口深井的井底(该现象一年只出现一次);该日正午时分亚历山大城(X°N,29°E)阳光偏离地物正上方的角度为7.2°。据此完成4~6题。高二地理第1页(共6页)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0某垂直地物太阳光线埃尼罗河塞尼城的及一口水井塞尼城24.05°N23.5°N04.公元前3世纪,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22.5°B.23.5°C.24.05D.31.255.相较于公元前3世纪,目前地球A.温带区域范围更大B.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更大C.公转的角速度更快D.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大6.亚历山大城的纬度(X)最接近A.16.85°NB.20.45°NC.27.65°ND.31.25°N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于2025年9月3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为保障阅兵各环节运行顺畅,8月9日至24日受阅部队进行了三次综合演练。据此完成7~8题。7.在纽约(西五区)某大学留学的李明计划在当地收看阅兵直播,他打开电视的时间是A.9月2日21时B.9月3日7时C.9月3日13时D.9月4日9时8.受阅部队进行综合演练期间,天安门广场A.昼夜时差逐渐变大B.白昼时间逐渐变长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正午时的物影变长我国某村是当地知名的康养圣地,某课题组对其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并规划了一条康养线路,满足康养人群散步健体、呼吸新鲜空气的需求。下图示意该村及其附近地区地形。据此完成9~11题。o00400800600图例20040029.2200。考察河段操而40G-等高线/m■建筑物村落---康养线路古牌坊目水库29.1°古桥▲山峰200一河流400600三水库106.3°高二地理第2页(共6页)江西2025一2026学年高二年级10月阶段检测地理参考答案L.【答案】B【解析】大陆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存在软流层上升形成的海洋地壳,是由于板块张裂、发源于软流层的岩浆侵入形成,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俯冲,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2.【答案】A【解析】甲类板块边界示意板块张裂形成新的大洋板块,最可能为海洋、裂谷;深大海沟和褶皱山系是板块挤压形成的;断块山地是断层中地垒相对上升形成的。3.【答案】B【解析】乙类板块边界西侧为大洋板块,东侧为陆地板块,两板块碰撞挤压。地球上出现此类板块边界的只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和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4.【答案】C【解析】文字信息显示,公元前3世纪的每年6月21日太阳直射塞尼城,据此判断当时北回归线的度数为24.05°N;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据此判断当时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4.05°。5.【答案】A【解析】与公元前3世纪相比,目前回归线的度数较小、极圈的度数较大,据此判断温带的范围更大、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更小、太阳直射区的范围更小;公转的角速度不受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6.【答案】D【解析】6月21日亚历山大城阳光偏离地物正上方的角度为7.2°,说明该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2.8°,较塞尼城的正午太阳高度小7.2°,说明其纬度较塞尼城大7.2°。7.【答案】A【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较西五区的区时早13个小时。据此判断李明收看阅兵直播的时间为9月3日10时-13时=9月2日21时。8.【答案】D【解析】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回归线运动,天安门广场的昼长渐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正午时物影变长;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向近日点移动,速度渐快;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小,昼夜时差变小。9.【答案】A【解析】图示信息显示,考察点①处等高线最密集,流水速度最快,侵蚀和搬运能力最强,河床堆积物的平均粒径最大;考察点②处位于瀑布上游,加上该河段经过的等高线稀疏,水动力较弱,河床堆积物的平均粒径较小。10.【答案】B【解析】图示信息显示,③河段位于河流中游,地势平坦,河流两岸堆积物松散,流水的侧蚀作用明显,河床浅而宽,呈槽形。11.【答案】A【解析】根据“老人”“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等限定条件,路线应该是坡度缓、空气清新、避开村落;四条线路中,只有a线符合。12.【答案】C【解析】在该石林发育初期,花岗岩体被冰川覆盖,冰川侵蚀作用明显:岩石在低温环境下,风化作用明显:因被冰川覆盖,受风力的堆积作用较弱:低温环境下,水多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的堆积作用较弱。高二地理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A10月江西高二联考·地理9.28.pdf A10月江西高二联考·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