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阅读人物通讯
提升媒介素养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联读
“各位同学,欢迎来到‘时代人物·光华’编辑部实习招聘现场。我们是一家致力于发现和报道身边平凡劳动者的校园媒体。本次招聘的岗位是‘特约通讯员’。能否加入我们,成功入职,就看你们能否完成本次的‘实战考核任务’。

情境导入
“作为新人,首先需要学习顶级大作。编辑部将提供三篇范文,让我们走近文章,去揣摩和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第一环节:入职培训.范文精读
通过典型材料,以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个性,体会人物精神。
任务一:梳理典型事件,把握文章结构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
钟扬
A.
B.
C.
任务一:梳理典型事件,把握文章结构
1997至今
1997
1995
1992.6
1964.7
1961.7
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
寻找并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
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培育出世界领先的超级水稻
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任务一:梳理典型事件,把握文章结构
“英雄”少年
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33岁成为武汉植物所副所长,放弃一切去上海当高校老师
进藏寻找种子,克服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鼠曲雪兔子
致力于科学传播事业,帮设计院写了500多块图文展板的写作,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连续7年多次义务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
接受没有导师而“流落街头“的学生,招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
生命延续
脑出血后更加争分夺秒、超负荷工作、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后生命戛然而止。

种子达人
“接盘导师”
科学队长
任务一:谋篇布局擎纲领,见微知著精神彰
糖果暖童心
给嚷着吃糖的小孩一块糖止住哭声;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给急着赶火车的顾客先结账
微笑化寒冰
热情招待、劝慰生气女顾客,顾客被感动,向他道歉
病中念岗位
唯一的女儿重病,他心神不定,将女儿送去医院后,依然坚守岗位
自省求完美
曾因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来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等了很长时间
温情抚创痕
生病女顾客来买蛋糕,希望他为自己挑糕点,得到顾客感谢,回忆其过去被国民党兵痞欺辱的经历
苦练铸匠心
刻苦钻研商品知识,业务精准熟练,从早晨到晚上每分钟工作都全力以赴
任务二:分析写作方法,感受人物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次文字的侦探,潜入字里行间,去捕捉那些最动人的细节——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瞬间,感受其中蕴含的温暖、坚韧与力量,从而真正触碰人物高贵的灵魂与精神的光芒。
人物 具体事迹 感人细节 精神品质
袁隆平 挑战 “无优势论”,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 驳斥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
“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
吃苦耐劳,
严谨治学
实事求是、
捍卫真理
任务二:分析写作方法,感受人物精神
人物 具体事迹 感人细节 精神品质
张秉贵 给嚷着吃糖的小孩一块糖止住哭声;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给急着赶火车的顾客先结账
张秉贵 唯一的女儿重病,他心神不定,将女儿送去医院后,依然坚守岗位
张秉贵 生病女顾客来买蛋糕,希望他为自己挑糕点,得到顾客感谢,回忆其过去被国民党兵痞欺辱的经历
“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包好,塞进孩子衣兜”
“用最大的毅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柜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
细致周到、
体贴入微
隐忍克制、
爱岗敬业、
公私分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懂得感恩、
乐于奉献
任务二:分析写作方法,感受人物精神
人物 具体事迹 感人细节 精神品质
钟扬 进藏寻找种子,克服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寻找 “鼠曲雪兔子”
钟扬 接收没有导师而 “流落街头” 的学生,招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
“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
“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不畏艰险、
远见卓识、
热爱事业
有责任和担当、
关爱学生
任务二:分析写作方法,感受人物精神
分析报道角度,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任务三:辨析人物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任务三:辨析人物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资料链接: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1999年实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力求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的作用。

学生活动:(1)国家最高科技奖是谁为什么而设置?
(2) 这篇通讯最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试着说出它的新闻立场。
(1)国家为更好发挥科技奖励在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而设置。
(2)赞美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彰显尊重科学、重视科研的国家意识。
篇目
来源
新闻立场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科技日报》
赞扬袁隆平钻研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领尊重科学创新发展的舆论导向
《北京日报》
赞美平凡劳动者的伟大,树立时代楷模。
弘扬钟扬无私奉献、不懈探索的科学家精神。
《时代楷模2018钟扬》
任务三:辨析人物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任务三:辨析人物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2018全国I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5.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第二环节:结合所学,生成量表
剖析人物通讯,展开深度思考。你觉得一份好的人物通讯应该具有哪些优点?
第二环节:结合所学,生成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一、文章结构 1. 线索清晰度:是否有明确线索2. 逻辑连贯性:段落衔接是否自然,层次是否分明
二、典型事例选取 1. 代表性:2. 感染力:
3. 适配性:
五、价值传递 1. 精神明确性:是否清晰点明人物的劳动精神品质;
2. 主题契合度:是否贴合 “劳动者” 主题,传递积极价值观
三、人物形象塑造 1. 细节描写:是否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具体细节刻画人物;
2. 特质突出:人物的劳动精神品质(如坚守、创新、热忱等)是否鲜明
四、语言表达 1. 流畅度:语言是否通顺,无明显语病;
2. 抒情议论:是否在记叙中自然融入议论、抒情,避免生硬说教
总结
袁隆平扎根田野,以平凡农人的身份成就不凡事业;张秉贵坚守百货柜台,这份扎根日常的专注与真诚,正是最珍贵的职业底色;而钟扬跋涉雪域高原,他留下的不仅是科研成果,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火种。他们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也是最卓越的劳动者。而我们铭记他们,讲述他们,正是对这份劳动精神最好的弘扬!
第三环节:参照所学,完成作业
1.完成2018全国1卷论述类文本
2..寻找一位你觉得身边具有劳动精神的人,为他撰写一份人物通讯。
· 要求:
1. 拟定一个精彩的标题。 (学习范本的优点)
2. 用一条清晰的线索组织你收集到的材料。
3. 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避免空泛的评价。
4. 在记叙中自然融入议论和抒情,点明人物的精神品质。
5. 字数: 5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