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1)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第1节 力(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是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根据力的____________来确认力的存在。 2.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以产生两个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______大小的改变和运动______的改变。 物体对物体作用效果形状运动状态速度方向知识点梳理3.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_______产生、________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每个物体既是________物体,又是_______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 施力同时同时相互受力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不同的物体上练一练1.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大力士C练一练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用力把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乒乓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________对乒乓球有______的作用。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结果两艘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有关的科学知识: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墙壁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识点梳理(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测力仪器是___________。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_______,使指针正对0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 量程牛N测力计弹簧测力计调零牛顿分度值量程越长知识点梳理③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④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作________;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它对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一个反抗弹性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形变________,弹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________。 正对刻度面板弹性弹力越大相反练一练3.小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指在0.4 N刻度处,小明没来得及校零就用它去测力,若示数是2.5 N,则所测力的实际大小为( )A.2.5 N B.2.1 N C.2.9 N D.2.7 NB4.一个弹簧测力计受到8 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 29 cm;当该弹簧测力计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26 cm,已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8 N,则不受任何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A.19 cm B.20 cm C.21 cm D.22 cmC知识点梳理(三)力的图示1.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图示科学上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表示力:如图所示,确定受力物体,画出作用点;选定________,从__________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______和__________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______,并标出___________。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大小方向作用点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标度作用点标度力的大小方向力的大小练一练5.下图中画出了两个力F1、F2的图示,关于力F1、F2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B.F1>F2C.F1=F2D.无法比较F1、F2的大小D6.小华水平用力轻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倒了。此实验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C知识点梳理(四)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_ ________而受到的力。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_______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应用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心(1)定义: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对整个物体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重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这个______叫作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吸引重力竖直向下重锤线水平仪某个点上点几何中心知识点梳理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______成正比。这个结论可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其中:g=__________,表示在____________附近,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重力的大小还跟物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5.万有引力: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宇宙间的物体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这就是________提出的万有引力。 质量G=mg9.8N/Kg地球表面9.8N牛顿知识点梳理6.质量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质量 重力区别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 ________ ________大小和方向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mG知识点梳理项目 质量 重力区别 单位 __________ ________计算公式 m=ρV G=mg测量工具 天平、秤 弹簧测力计联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g=9.8 N/kg kgN练一练7.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这条鱼多重”“这块石头太重了,搬不动”。下列对其中的两个“重”的分析比较科学的是( )A.前一个“重”指重力,后一个“重”指质量B.两个“重”都是指重力C.前一个“重”指质量,后一个“重”指重力D.两个“重”都是指质量C练一练8.科学实践活动中,小聪利用重垂线制作了一个“水平仪”,检验课桌桌面是否水平。当把“水平仪”放在课桌桌面上时,重垂线的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仪”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原理B.被检验的课桌桌面左高右低C.被检验的课桌桌面是水平的D.被检验的课桌桌面右高左低B知识点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即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______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________运动的原因。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改变维持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知识点梳理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即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____________,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_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后面会学到)],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推广为“合力为0”。 任何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理想状态外力的合力为0知识点梳理(3)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练一练9.下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练一练10.小明自创的“大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加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则瓶塞将(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B.向上运动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C知识点梳理(二)惯性1.惯性:物体有保持原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____________。 2.惯性是_____物体固有的______。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一切属性质量质量知识点梳理3.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1)确定____________。 (2)明确物体原来所处的____________。 (3)明确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____________(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5)物体_________________(或造成了何种结果)。 研究对象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发生什么变化研究对象出现了何种现象练一练1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B.高速公路上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D练一练12.如图所示,一段弯曲的细管平放在某一水平面上,设想一个小圆球从图中所示的内管快速飞入弯管,并从外管另一端快速飞出,小圆球飞出弯管后的运动轨迹( )A.一定是直线B.可能是直线C.一定是折线D.可能是折线A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1)知识点1.1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2.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以产生两个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相互的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2 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仪器是弹簧测力计。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0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④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面板。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作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它对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一个反抗弹性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弹力。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1.3力的图示1.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称为力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图示科学上通常用 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来形象地表示力:如图所示,确定受力物体,画出作用点;选定 标度 ,从 作用点 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 标度 和 力的大小 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 方向 ,并标出 力的大小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3.作力的图示的注意事项(1)标出力的大小时,不要忘记写上 单位 。 (2)力与水平或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时,用虚线辅助,标明角度大小。 1.4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 重力 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应用举例: 重垂线 、 水平仪 。 3.重心(1)定义: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对整个物体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重力作用在 某一个点上 ,这个 点 叫作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 成正比。这个结论可用式子表示为 G=mg ,其中:g= 9.8 N/kg ,表示在 地球表面 附近,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 N 。重力的大小还跟物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 5.质量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质量 重力区别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 m G 大小和方向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 kg N 计算公式 m=ρV G=mg测量工具 天平、秤 弹簧测力计联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g=9.8 N/kg6.万有引力: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宇宙间的物体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这就是 牛顿 提出的万有引力。 2.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即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 静止 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力是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维持 运动的原因。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 任何物体 ,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即物体 不受外力作用时 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 理想状态 ,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到的 外力的合力为0 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后面会学到)],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推广为“合力为0”。 (3)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2.2惯性1.惯性:物体有保持原有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这种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 惯性定律 。 2.惯性是 一切 物体固有的 属性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物体的 质量 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3.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1)确定 研究对象 。 (2)明确物体原来所处的 运动状态 。 (3)明确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 运动状态发生何种变化 。 (4)分析 哪个物体 (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5)物体 出现了何种现象 (或造成了何种结果)。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1)检测班级 姓名1.如图所示,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下落的滑板 B.捏薄的橡皮泥C.斧头劈开木柴 D.拉开的弓2.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与力的方向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定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得出的B.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生活中不能应用C.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规律D.说明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4.小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指在0.4 N刻度处,小明没来得及校零就用它去测力,若示数是2.5 N,则所测力的实际大小为( )A.2.5 N B.2.1 N C.2.9 N D.2.7 N5.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B.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重心较低,不易倾倒6.如图所示,小狗不停地甩动身体,从而快速甩掉身上的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小狗甩掉身上的水后,惯性变小B.小狗快速甩动身体,利用惯性甩掉身上的水C.小狗身上的水脱离狗后,便失去了惯性D.水相对于小狗是运动的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力的作用C.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D.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8.小金同学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小金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 B )A.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D.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4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乙均水平放置,丙、丁均竖直悬挂,4个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将弹簧测力计的秤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情况如图中所示。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4 N,乙为4 NB.乙为3 N,丙为5 NC.丙为5 N,丁为3 ND.丙为4 N,丁为4 N10.科学实践活动中,小聪利用重垂线制作了一个“水平仪”,检验课桌桌面是否水平。当把“水平仪”放在课桌桌面上时,重垂线的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仪”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原理B.被检验的课桌桌面左高右低C.被检验的课桌桌面是水平的D.被检验的课桌桌面右高左低11.水火箭升空的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1)高压气体将水和瓶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 。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饮料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瓶塞塞入深度 浅 深 更深水火箭上升高度/m 2 5 12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 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A B C B D C D A D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瓶内水的体积;瓶塞塞入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必背知识点(1).doc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1)检测(含答案).doc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1)知识点梳理(课件25张ppt 必背知识点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