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7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7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世界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
——泰戈尔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看到这句话,你会想起谁?他们有何共同点?
史铁生
海伦 凯勒
江梦南
董丽娜
庞众望……
面对命运给予的苦难,勇敢接受,坦然面对,永远善良,永远乐观……
《世界赠予我的》
世界赠予我虫鸣 也赠予我雷霆
赠我弯弯一枚月 也赠予我晚星
赠我一场病 又慢慢痊愈摇风铃
赠我一场空 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好故事眷顾好人 天赐的恩宠
世界赠予我拥有 也赠予我回敬
赠我小小一扇窗 也赠予我屋顶
赠我一个名 又渐渐长大的年龄
赠我一首诗 又悄悄读得很安静
有人要回望 有人要憧憬 借一朵白云 拍一张合影
想一想问自己莫打听 远去者去了远方 愿他都安心
世界赠予我荆棘,也赠予我铠甲
世界赠予我风雨,也赠予我彩虹
世界赠予我苦难,
也赠予我成长
……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不管处在何时,都要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让人们明白本书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别人,这是本书必须做到的。我的传记就从我一来到人间时写起。我记得(正如人们告诉我的那样,而我也对其深信不疑)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夜里12点出生的。据说钟刚敲响,我也哇哇哭出了声,分秒不差哪。”
——《大卫·科波菲尔》开头
狄更斯(1812.2.7—1870.6.9),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课前预习
知人论世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
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
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
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
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
非生活实录)。
创作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可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第二个自己。
创作背景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匹克威克外传》
1838年
《老古玩店》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艰难时世》
《双城记》
《远大前程》
1837年
《雾都孤儿》
1841年
1848年
1850年
1854年
1859年
1861年
狄更斯の书写人生
课前预习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课前预习
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介绍
一、初读文本,感知全文
世界赠予苦难
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小说的叙述人称、线索是什么?
2、梳理情节(分段)
3、世界赠予大卫科波菲儿的荆棘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并说说大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姓名 大卫科波菲尔
年龄
职业
具体工作
工作环境
工友
工资
住所
业余生活
生活、心理状态
小说的叙述人称、线索是什么?
第一人称“我”
“我”的所见所闻
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序幕(1-5段):
开端(6-23段):
发展(24-44段):
高潮(45-51段):
结局(52-54段):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我”帮其典当度日
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我”去探望他们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任务一:世界赠予大卫科波菲儿的荆棘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并说说大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姓名 大卫科波菲尔
年龄
职业
具体工作
工作环境
工友
工资
住所
业余生活
生活、心理状态
10岁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
检查瓶子,扔掉破裂的,洗刷完好的。给装满酒的瓶子贴标签,塞上软木塞,封火漆。盖上印,装箱
阴暗潮湿破旧腐烂,十分恶劣
米克·沃克、粉白·土豆
六七个先令每周
米考伯家的一间空屋子,米考伯入狱后搬到监狱外不远的阁楼。
在赛德克和黑衣修士区游荡;帮助米考伯太太去当铺变卖家财;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夫妇。
衣衫褴褛,痛苦绝望,勤奋自强,与米考伯夫妇相处时有真诚商量与温情。
P2: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 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环境恶劣——倒霉
P1: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P33:我整天都在货行里干活儿,而整个一星期,我就得靠这点儿钱过活,从星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
孤独无助
P5: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 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脑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 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 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痛苦绝望
地位:由富家少爷沦落为童工
希望: 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希望落空
P34: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P35:我想,由于我们特各自的处境,所以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P51:因为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彼此已经很熟,舍不得分开了。
重视友谊、渴望亲情
P40:我赶紧掏了出来,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我借给她的。
P44:从那天晚上起,我就开始处理她家的那些轻便的财物来了。
诚恳善良
P46:在他入狱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决定去看看他,并跟他一起吃顿中饭。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痛苦寂寞、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的形象。
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二、研读文本
世界赠予温暖
(提示:找出具体语句,并进行批注,从肖像、语言、动作、侧面等描写方面分析。)
细读文本,尝试分析米考伯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外貌描写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喊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
语言描写
言谈幽默、说话爱拿腔拿调、善良、热情
“简而言之”出现三次,说明米考伯先生说话拿腔拿调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语言描写
言谈幽默、说话爱拿腔拿调、善良、热情
米考伯先生详细给我介绍地址,设身处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亲密的样子”——神态描写(善良、热情)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动作描写
绅士派头,神气十足
命运悲惨却又盲目乐观
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动作描写
绅士派头,神气十足
命运悲惨却又盲目乐观
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
P34:有一次,这种星期六晚上的谈话刚开始,米考伯先生就泣不成声,可是到了快结束时,他竟又唱起“杰克爱的是他可爱的南”来。我曾见过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计算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米考伯太太跟她丈夫完全一样。P45
P32: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 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 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但他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小结
参照上面对米考伯先生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米考伯太太的呢?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P26:“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形象: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1)语言描写
P28: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形象: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2)外貌描写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形象: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尽人意。
(3)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形象:表象与实际不一致,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参照上面对米考伯先生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米考伯太太的呢?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不善持家的人物形象。
米考伯夫妇
爱慕虚荣、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
真挚善良、乐观向上
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纯真人性。
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成了文学中的典型。这种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作业:根据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你对米考伯夫妇的理解,给“米考伯主义”制作一个百度词条。
任务二:认真研读文本,给“米考伯主义”写一个百度词条(下定义、出处、简单说明)
“米考伯主义”
大意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出自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中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1、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漫画家的夸张和变形
狄更斯式幽默:带有漫画式的喜剧的——含泪的幽默
写作特点
狄更斯式的幽默:带有漫画式的夸张的喜剧的——含泪的幽默
从人物描写角度来看,米考伯滑稽的长相与穿着的不协调,拿腔拿调的语言与人物的不和谐,却表现出米考伯的善良,这其中夹杂着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与调侃。
此外米考伯处在逆境之中的前后心情强烈反差达到极端的不协调,非常夸张,甚至是荒谬,盲目的乐观,这幽默之中就带有喜剧、漫画的特点了,作者写米考伯的绝境是含着泪写的。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英国小说家福特斯《小说面面观》说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特性,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这类人物叫做“扁平人物”。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简单、静止;
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指人物“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思考
2. 你们喜欢米考伯吗,会和他交朋友吗?米考伯夫妇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作者为何安排米考伯一家出现在大卫身边?
米考伯夫妇是“我”的房东,是“我”当童工后接触较为密切的人物。米考伯一家和“我”在患难与共中建立了平等的友谊,产生了惺惺相惜的亲情。是十岁孩子孤独流浪的唯一慰藉。 哪怕身处困境依然愿意善良、勤劳、乐观。
这样的安排是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作者要给善良以同情,给苦难以阳光,要表现出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相知相守、相互扶持的可贵。
三、感悟成长
世界赠予成长
“我”和“米考伯夫妇”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作者借此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思考探究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 ①引导人物出场 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 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主题 揭示社会本质,凸显主题
请同学们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对货行的描写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①体现了货行环境的恶劣;
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
④揭示可恶的童工制度。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班人为伍, 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 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已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充满抵触,感到屈辱
内心孤独,默默忍受痛苦
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但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等问题,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为了贪图廉价的劳动力,一些资本家大量雇用童工,“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童工的经历成了狄更斯一生最大的隐痛,直至晚年他还受着这段回忆的折磨:“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请同学们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P51:不过家具的确给卖掉了,是由一辆货车拉走的,只剩下床、几把椅子和一张厨房用的桌子。带着这几件家具,我们,米考伯太太、她的几个孩子、那个孤儿,还有我,就像露营似的,住在温泽里这座空荡荡的房子里的两个小客厅中。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①突出生活的窘境。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米考伯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③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的爱慕虚荣。
请同学们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对监狱的描写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①突出监狱的简陋
②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③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货行、米考伯家、监狱等环境。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环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而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狄更斯的部分经历
狄更斯9岁时,和家人从朴次茅斯市郊搬到伦敦。由于父亲大手大脚,狄更斯的家中时常捉襟见时,搬家是常事。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闲逛则成为狄更斯体验城市生活的独特方式。
狄更斯12岁时,他的“浪子父亲”因欠债被关进监狱。为节省开支,他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也被迫去华伦黑鞋油作坊做童工,装、涮鞋油瓶,贴标签。
自传体小说的真实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关键词:真实经历 虚构加工
特 点
类 别
第三人称1.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2.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3.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第二人称1.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2.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3.便于感情交流。
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叙述时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1.真实亲切,2.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3.便于抒发感情。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
(一)第一人称视角——“我”
请读一读第1段,这里的7个“我”字,请将他们分类,说一说你的发现。
如今,我①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②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③感到有点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受到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④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⑤说一句话。于是在我⑥十岁那年,我⑦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①③④成年的“我”:对童年不幸遭遇的叙述者、义愤填膺的评论者
②⑤⑥⑦童年的“我”
P2:
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部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①②成年的“我”:对童年不幸遭遇的经历者、见证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者
③童年的“我”
记忆之深——创痛更深——批判越深
P54:我每天都往来于塞德克和黑衣修士区之间,吃饭时间就到偏僻的街上转悠,街上的石头想必都让我那双孩子的脚给踩坏了。我不知道,当年在霍普金斯船长的朗读声中,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里,还有多少人已经不在了!现在,每当我回忆起我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时,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零笼置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可是我毫不怀疑,当我重踏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于想象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是童年的大卫
“我”是成年的大卫,是一个观察者
成年后的“我”是如何看待一个从“沦落”到“创造”的“我”呢?
同情——欣赏、欣喜
欣喜于在真实世界被剥夺幸福而用想象重新构建幸福的自己
P6: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
P25:墙上全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是想象力来看,那就像一个蓝色的松饼
P40:我口袋里一个星期的工资还剩有两三先令……我赶紧掏出来,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
P49:还有两个面无血色的女孩,长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我当时想,好在是向霍普金斯船长借刀叉,而不是向他借梳子
儿童视角
1、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2、我”既是叙述者也是经历者,既是评价者也是审视者。身份及视角的切换下,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体验与反思融合为一体。
3、“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4、叙述中既有童年视角,又有成年关照,童趣横生之余,也说明童年经历的刻骨铭心,又隐含一定的社会批判。
小说叙述人称“我”的分析:
大卫如何从“沦落”中成长起来的?
梳理大卫的成长变化。
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
沦落为童工
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直面现实、坚强求生
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生活的困难化为精神的成长
1.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活苦难与困境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信心,能够拥有自强不息的勇气,能够怀有善良与真诚。
2.说明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
结尾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我”的成长变化:
①“我”在货行做童工
内心孤独, 默默忍受痛苦
②“我”在米考伯家做房客
有了关爱、温情,奇特而平凡的友谊
③“我”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
同情、痛苦加深
善良、帮助
④“我”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
在苦难中学会直面现实,坚强
⑤“我”搬家后经常探望米考伯一家
珍惜患难之情,直面痛苦,化苦难为财富
分析人物,感悟成长
3.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我”的性格特点:
(1)“我”孤苦伶仃、痛苦寂寞、渴望温情。
(2)“我”善良真诚、珍视友情、富有同情心。对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感到同情,愿意听米考伯太太的诉苦,愿意掏出自己的工资来帮助米考伯夫妇;乐于被米考伯太太指使去帮忙典当餐具;前去探视监狱中的米考伯先生,并租了附近的房子和他们共患难。
(3)“我”积极进取,努力坚强。做童工虽然辛苦,但是都坚持下来了,并将这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创造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大卫这个人物形象?
(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大卫这个人物形象?
狄更斯的笔在揭开社会不堪的伤疤的同时也点亮了人性的希望灯火。他让我们在惨淡无奈的社会现实之下依然保存人性的美好。小说中人性的真善美恰如暖阳一样照耀着黑暗的大地。
①在人物的塑造上,狄更斯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
基于这种信念,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通过美与丑的鲜明的对比,使美的更美,使丑的更丑,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②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小说最后以一切圆满的结局,表现了作者这一贯思想——善恶必报。
③小说还处处体现民主思想,作者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
④狄更斯希冀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小说主旨:民主思想,善恶必报。
四、拓展积累
感悟“我”的成长
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
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泰戈尔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罗曼罗兰
雪穗:“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东野圭吾《白夜行》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大卫这样的人——拿到“天崩开局”却不抱怨,只是乐观面对、迎难而上?
庞众望的童年布满荆棘: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下肢残疾,6岁确诊先心病的噩耗更如晴天霹雳,但他早早就懂得与命运掰手腕,5岁起学做饭、照顾母亲,课余捡废品换钱,用瘦小身躯撑起摇摇欲坠的家,那些砸向他的苦难,最终都成为托举他向上的台阶。他在灶台与书桌间穿梭,将生活的褶皱熨烫成奋斗的诗篇,最终以744分考入清华,让“寒门出贵子”的传奇照进现实。
作业:
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者一人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或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