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能够通过绘制年代纸展示历史表格等方式,梳理叙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发明成果等基本事实,并从中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能够提取史料相关信息,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并从当时的角度论述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演进的工业文明的转折点,认识工业革命的利弊。
家国情怀: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缔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人类共同体意识。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及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从大家都喜欢的手机入手倒入新课
概念阐述: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重大飞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时空坐标:
【讲授新课】:
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解读:为何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生?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从1707年起,国王不再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享有了完全的立法权。……从1717年起,国王不在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内阁中逐渐产生了主持会议的首席大臣,后来称为首相。于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材料二:18世纪的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议会颁布了大量的“圈地条例”。圈地运动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史家克里德特认为:圈地运动使失去收入来源的小农被迫转入乡村工业或向城市迁移,从事纺织、冶铁、木材加工、酿酒等家庭副业。
——摘编自《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三: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本特利《新全球史》
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国内市场。(圈地运动)
材料四: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材料五: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对外: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材料六: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技术: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七: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必要性: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小结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前提: 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 ,且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资金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原料 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自然科学的发展
市场 国内市场:圈地运动 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工业革命的进程:
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水利纺纱厂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通过成果的对比,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关系: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生范围 以英国为中心逐渐辐射他国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者身份 工匠和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技术和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主要部门 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关系:(由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两者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影响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世界工业增长指数
时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指数 9 13 20 26 41 59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产关系:使生产组织与管理形式出现了重大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召开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材料三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2月5日到9日发生在伦敦的严重大气污染事件,造成1.2万人死亡。
材料四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5.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材料五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铁路长度增长了4倍。世界船舶总吨位在1870-1910年间增长了1倍以上。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密切。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六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大国崛起》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在工业革命冲击下,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6.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概念阐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点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把工业革命的影响具体化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学以致用,展望未来:由中国制造2025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课堂练习】: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这一现象
A.源于殖民扩张 B.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C.引发黑奴贸易 D.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
2.据统计,1750—1760 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200克,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一变化
A.有利于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 B.说明使用蒸汽动力推动了棉织品普及
C.导致英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D.表明棉织品产量扩大推动了产业革命
3.这一时期,电力、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器的创制和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共和政体的出现和推广 D.日心说的广泛的应用
4. “目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课堂小结】: 现在,已经到了工业革命的4.0时代,(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基于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袭。我国政府于2015年,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虽然诸多不同,但却殊途同归,因此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我们相信,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板书设计】: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成果展示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作业】:
以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为中心,给中国政府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写一篇小论文。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希望学生能够从史料中去分析和总结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在这方面还是存在诸多的不足,加之教学内容较多,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上略显仓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学的设计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而合理的取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