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王先生在一周内赴各地出差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读景观图片和中国疆域简(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张景观照片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
A.我国跨经度广 B.我国跨纬度广 C.我国地形复杂 D.距海远近不同
2.关于我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热带
C.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 D.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分布不均匀
3.我国海岸线漫长的地理意义有( )
①对外联系方便,东部海运便利②海洋资源丰富
③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因海洋阻隔,不利于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 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
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 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下图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时间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只生一个”是因为( )
A.人口分布不均 B.乡村人口比重过大 C.男女比例失调 D.人口增长过快
6.我国出台“全面二孩”“全面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人口死亡数量 B.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C.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D.降低人口密度
7.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③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碣石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结合我国局部省级行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曹操观“沧海”的地点及海域最可能是( )
A.甲、黄海 B.乙、渤海
C.丙、东海 D.丁、南海
9.和甲省接壤的国家是( )
A.朝鲜 B.蒙古 C.韩国 D.俄罗斯
10.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的行政中心是长春 B.乙省简称“晋”
C.丙省行政中心是济南市 D.丁省隔海和台湾省相望
图示意我国沿32°N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字母B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12.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3.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有( )
①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利于东西交通
③各类自然灾害均集中发生在第二级阶梯 ④第三级阶梯水能丰富,便于航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输沙量是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段面泥沙的重量。读“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图”和“部分水文站泥沙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输沙量(亿吨) 兰州 头道拐 小浪底 利津
多年平均 1.94 4.55 24.9 11.5
2022年 0.82 1.74 6.33 0.71
14.“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是王安石笔下的黄河,“黄浊”反映黄河(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汛期较长
15.图中输沙量变化最大的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上、中游交界处
16.黄河输沙量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引黄灌溉范围的扩大 B.上中游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C.中游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D.下游建筑用沙量的急剧增加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淤泥质海滩,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珠海淇澳岛的红树林曾因生物入侵和人类活动大量减少,近年来已得到较好的恢复。下图为淇澳岛红树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海洋地理+生态环境主题】
17.推测红树林的生长习性为( )
A.喜湿热 B.爱温凉 C.畏盐碱 D.惧风浪
18.红树林大量减少会( )
A.加剧海岸侵蚀 B.扩大鱼群生存空间
C.减轻水体污染 D.扩大海岸旅游空间
19.为恢复淇澳岛红树林,建议( )
A.引入外来物种 B.发展水产养殖 C.加高加固海岸 D.加强人工抚育
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漫画,回答下面小题。
20.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耕地类型不全 B.地区分布不均
C.耕地比重小 D.后备耕地充足
21.针对《不能逾线》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坚持农田农用 B.扩大城市规模
C.加快生态建设 D.发展现代农业
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气候特点是( )
A.气候类型多样 B.热带面积广阔 C.季风气候不显著 D.极地气候为主
23.据图观察可知,江西省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4.我国四大盆地中,位于季风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二、解答题
25.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交错分布。读图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图2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1可知,山脉B 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地形区②是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结合图2,概况我国地形类型的主要特点 。
(3)山区对经济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请分别列举一条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 。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不但要打造“黄金水道”,还应构建生态屏障,建成“绿色长廊”。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从流量、结冰期的角度,描述长江干流的水文特征。
(2)简述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列举长江为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的支持。(至少2点)
(4)请为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出可行性措施。(至少2点)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看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水资源相对不足。
材料二图1为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
材料三2为漫画《熟视无睹》。
(1)水资源是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降水 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我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3)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 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4)材料三的漫画反映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请你为我国的节水行动出谋划策 (提示:可从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等任一方面作答)。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胡焕庸线——线定乾坤
资料一:胡焕庸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胡焕庸线”东南侧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西北侧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资料二: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课题思考】
(1)上图③、④两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写出序号和省区全称)省,并简述其人口密度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至少答出2点)
(2)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的 (填“东”或“西”)侧;由此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请简述“胡焕庸线”东侧与西侧人口密度的差异 。
(3)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三个角度中任选1个,分析其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D 6.C 7.D
8.B 9.A 10.C
11.B 12.B 13.C
14.B 15.B 16.C
17.A 18.A 19.D
20.C 21.A
22.A 23.C 24.A
25.(1) 昆仑山脉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优势条件: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许多山区风光优美,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山区河流可以发电等。劣势条件: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容易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
26.(1)长江干流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
(2)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原因:上游河段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提供灌溉水源:塑造平原,地形平坦;带来肥沃的土壤等。
(4)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截弯取直,疏浚河道,减少水污染。
27.(1)可再生
(2) 夏秋 修建水库
(3) 华北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
(4) 水资源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农业上发展节水农业,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工业上,循环用水
28.(1) ③江苏省 经济发达,收入高;城市密集,就业机会多;交通便利
(2) 东 东侧人口稠密,西侧人口稀疏
(3)海陆位置: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地形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稀疏,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气候:东部为季风区,气候适宜,人口稠密,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区,人口稀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