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回回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次月考答题卡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贴条形码区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注意事项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正确填涂缺考标记 单选题1[A][B][C][D]6[A][B][c][D]11[A][B][C][D]16[A][B][C][D]21[A][B][C][D]2[A][B][C][D]7[A][B][C][D]12[A][B][C][D]17[A][B][C][D]22[A][B][C][D]3[A][B][C][D]8[A][B][C][D]13[A][B][C][D]18[A][B][C][D]23[A][B][C][D]4[A][B][C][D]9[A][B][C][D]14[A][B][C][D]19[A][B][C][D]24[A][B][C][D]5[A][B][C][D]10[A][B][C][D]15[A][B][C][D]20[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解答题29(8分)30.(1)(2分)(3分)(2分)(2)(3分)(3)(2分)31.(1)(2分)(2分)(2)(2分)(2分)(3)(2分)ㄖ囚■ (4)0(2分)32.(1)(2分)(2)两个事件:(2分)观点:论述:11■囚■ㄖ■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A B D A A C A D C B B A D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A C D A A D A B C C A B C理由:示意图中显示这一时期中国已开放上海、广州、香港、汉口、天津这几个口岸和地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8月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因此,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天津”还未开放,排除A项;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C项;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D项。因此应选B项。(8分)(1)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2分)行为: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3分)内容:《南京条约》。(2分)(2) 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3分)(3) 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分)31.(1)学习外国先进技术;(2分)维护清政府统治。(2分)(2)军事和民用;(2分)创办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侵略者攫取的工商业权益大于军事特权。(2分)(3)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2分)32.(1)香港岛(2分)(2)两个事件: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2分)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战争。论述: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人以此为借口,于 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虽经过部分爱国官兵与广大人民的英勇抵抗,战争仍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尤其“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割占香港 B.打开中国市场 C.推翻清政府 D.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发生在( )A.上海 B.福州 C.虎门 D.南京3.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与这奏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三元里抗英 D.吴淞之战4..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从正面肯定了虎门销烟的( )A.违法性 B.平等性 C.暴力性 D.正义性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望厦条约》7.“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对外条约制度的确立8.图1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9.“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黄埔条约》签订后C.《望厦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 图110.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法美联军12.2020年5 月,圆明园遗址公园发文悼念港澳爱国人士何鸿燊,他曾两度重金购回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并转赠给国家。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改订条约》14.使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5.1983年夏天,在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工地上挖出这样一块石碑,石碑上记录着如下信息: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圆明园八品技勇太监任亮与外敌英勇作战,后殉难身亡。依据石碑上的信息可以判断当时正在发生( )A.鸦片战争 B.虎门之战C.定海之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16.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 )A.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 B.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C.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清政府的抵抗 D.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17.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A.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B.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 “天京事变” D.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是( )A.李自成起义 B.三元里抗英 C.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19.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事件”(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0.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21.洪仁?凇蹲收?缕?分刑岢觥靶顺德碇??薄靶酥坶???薄白几徽咔肴斯凸ぁ钡榷嗵踅ㄒ椋?蔡岢隽送饨弧⒎ㄖ坪蜕缁嵯八椎确矫娴木咛甯母锎胧?U馑得鳌蹲收?缕?? ( )A.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B.实施部分改革措施C.反映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22.小史收集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他在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3.“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24.“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赞颂的收复新疆的湖南人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25.1871年曾国藩《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可见,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富国强兵26.右图是小历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B.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27.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刺激启迪了民智28.小史同学在整理某战争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注: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主要通商口岸与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 左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B。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材料二: 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1) 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2分)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3分)它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2分)(2) 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3分)简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争存在的内在联系。(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远多于军事,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 万匹。——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洋务运动目的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的两大类别,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时间 史事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 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5月 三元里抗英斗争1842年8月 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南京条约》1851年1月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6月 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 火烧圆明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2分)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两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答题卡.pdf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docx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广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能力测评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