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粤教粤科版)第三单元 不同的季节(答案解析)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B B A B C B C题号 11 12答案 B A1.B【详解】四季变化导致气温和食物供应改变,动物行为随之调整。A. 燕子高飞通常与迁徙有关,迁徙是应对季节变化的长期行为,但“高飞”可能仅指日常活动,不明确指向季节变化。B. 熊冬眠是冬季寒冷和食物短缺时的生存策略,直接由季节变化引起。C. 蚂蚁搬家多因短期天气变化(如降雨),与四季更替无关。2.B【详解】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湿润、草木茂盛的环境中(如草丛、树林、河边等)。它们需要黑暗、少光污染的环境发光求偶,而城市街道(A)和高楼大厦(C)通常光线较亮且干燥,不适合萤火虫生存。因此,夏天最可能在茂密草丛(B)中看到萤火虫。故选B。3.A【详解】夏天,蜻蜓会低飞。蜻蜓在夏天常常在靠近水面或地面的地方低飞,这是它们捕食昆虫的行为,同时也与气温和空气湿度有关。故选A。4.B【详解】夏天,人们喜欢穿纯棉材质的衣服。纯棉材质透气性好,吸汗能力强,穿着舒适,适合炎热的夏季。而羊毛和皮革材质的衣服则相对较厚,保暖效果好,但透气性差,不适合夏天穿着。故选B。5.B【详解】A.寒冷刺骨是冬季风的特点,选项A错误。B.温暖柔和最符合春季风的典型特征,选项B正确。C.狂风大作多见于极端天气(如台风)或某些特殊地区(如春季沙尘暴),但并非春天的普遍特征,选项C错误。故选B。6.A【详解】根据对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玉米、石榴都在秋天收获,草莓在夏天收获。故选A。7.B【详解】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根据题目所示在冬天活动减少的动物是松鼠;乌龟要冬眠,小狗既不会冬眠也不会活动减少,会以皮毛增厚的方式过冬。8.C【详解】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春季桃花开放,冬春季梅花开放,秋季菊花开放。9.B【详解】春天通常风和日丽,气温适中,是放风筝的绝佳时节。夏天虽然炎热,但人们有多种方式来避暑,除了使用空调外,还可以通过穿轻薄透气的衣物、喝冷饮、吃西瓜、洗冷水澡、在阴凉处休息或进行水上活动等方式来降低体温和感受凉爽。冬天由于气温低,人们需要穿着保暖的衣物来抵御寒冷,棉衣因其良好的保暖性能而成为冬季常见的选择。故选B。10.C【详解】A.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很多小草和树木开始发芽,正确;B.到了冬季,猫的毛会更浓密,正确;C.到了秋季,所有树叶都会由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错误;到了秋季,还有树如松柏等树叶还是绿色。11.B【详解】根据对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比如是有些植物的叶子秋天变黄,冬天落下来,就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12.A【详解】动物过冬的四种主要方式:存储食物、冬眠、迁徙、换毛。青蛙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天会进入冬眠。13. 春天 炎热 秋天 寒冷【详解】不同的季节有各自的特点,对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春季气候温暖,万物复苏,春色满园;夏季气候炎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烈日炎炎;秋季气候凉爽,瓜果飘香,丰收景象,秋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大雪皑皑,银装素裹,天寒地冻。14. 棉衣 薄衣【详解】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四季,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会产生影响。在不同季节人们的衣着会有变化,冬天穿棉衣,夏天穿薄衣。15. 踏青 赏花【详解】春天天气温暖,植物发芽开花,适合到郊外进行户外活动。踏青:春天草木生长,人们到郊外散步、感受自然,符合春季特点。赏花:许多植物在春天开花(如桃花、樱花),赏花是观察植物季节变化的典型活动,与科学知识相关。16.变质【详解】夏季高温为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速了食物的腐败过程。因此,夏天保存食物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冰箱冷藏、密封保存、避免交叉污染等,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防止食物变质。17.遮阳帽【详解】夏天阳光强烈,紫外线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戴遮阳帽(或帽子)可以遮挡阳光,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头部和脸部,从而有效防止晒伤。18.√【详解】夏季星空特点:夏季地球公转到特定位置,银河系中心区域朝向夜空,该区域恒星密集,因此能看到更多明亮星星。天气因素:夏季气温高,地面热空气上升加剧大气扰动,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导致星星“闪烁”现象更明显。普遍现象:星星本身会发光,因大气扰动终年闪烁,但夏季晴朗夜较多,观测条件更佳,故题目描述符合实际。19.×【详解】冰箱运行时,内部制冷系统会将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外部(室内)。如果长时间打开冰箱门,虽然会有冷气散出,但冰箱会持续工作以维持低温,导致更多热量被排到室内。因此,整体上室内温度会升高,而非降低。20.×【详解】夏天所有的植物都不是所有植物在夏天都会停止生长。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仍然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可能在这个季节达到生长高峰。热带植物适应了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在夏天可能会更加茂盛地生长。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如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夏天虽然水分蒸发快,但它们有特殊的结构来储存水分,依然能保持生长。21.√【详解】柳树在春天长出嫩叶,是植物生长阶段的自然现象。随着气温升高、光照时间增加,柳树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促使芽中的细胞分裂生长,最终展开新叶。22.×【详解】虽然春天是大多数花卉开放的季节(如桃花、樱花、迎春花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23.×【详解】冬天河水结冰时,冰下的鱼通常不会被冻死,冰层形成后,它像一个绝缘层一样,可以阻挡冷空气进一步冷却水面下的水。这样,冰下的水通常保持在0°C以上,鱼儿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24.√【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手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手套并不会产生热量,之所以冬天戴手套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手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减缓了热传递。25.×【详解】下雪天,路面结冰时,在上面快速奔跑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冰面光滑,摩擦系数低,这意味着鞋底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容易打滑。26. ② ③ ④ ①【详解】由图画中我们看到:四幅图分别画了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色,②号图树上开满花,表示春天;③号图树叶繁茂,是夏天;④号图叶子变黄,是秋天;①号图树木光秃且有积雪,是冬天。27.当春天到来时,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人们会进行播种和户外活动。夏天阳光照射强烈,气温较高,人们会选择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外出,有时会去游泳降温。秋天天气转凉,果实成熟,人们会收获农作物并欣赏变化的树叶颜色。冬天阳光较弱气温较低,人们会进行室内活动并注意保暖,下雪时还会玩雪。【详解】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四个不同的季节时,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这些环境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活动,使其在合适的季节里做出最合适的行为或者活动。28.季节变化指导人们进行农事安排。【详解】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小米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万颗小米。它明确指出,春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是播种的季节,秋天(天气凉爽、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这直接说明,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的更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农业。人们需要根据季节特点(主要是气候条件)来决定何时耕种、何时收获。29.春季:许多动物开始繁殖和活动。例如,鸟类(如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筑巢;青蛙产卵。夏季:动物活跃,寻找食物和育雏。例如,蜜蜂采蜜;鹿在森林中觅食。秋季:动物准备过冬。例如,松鼠储存坚果;大雁向南迁徙。冬季:动物减少活动或休眠。例如,蛇冬眠;刺猬蜷缩在洞穴中睡觉。【详解】春季天气变暖,食物丰富,利于繁殖;例如,鸟类(如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筑巢;青蛙产卵。夏季炎热,动物多活动以获取能量;例如,蜜蜂采蜜;鹿在森林中觅食。秋季温度下降,食物减少,动物通过迁徙或储存食物来应对;例如,松鼠储存坚果;大雁向南迁徙。冬季寒冷,食物匮乏,一些动物通过冬眠或减少活动来保存能量。例如,蛇冬眠;刺猬蜷缩在洞穴中睡觉。30.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冬季需要穿保暖的衣物,而夏季则穿轻薄透气的衣物。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去放风筝,冬天来了可以打雪仗,秋天来了我们可以收获果实。【详解】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穿着。例如,冬季需要穿保暖的衣物,而夏季则穿轻薄透气的衣物。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播种和收获的时间通常是根据季节来安排的。31.原因:秋天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气温凉爽舒适。 秋天树叶五彩缤纷,景色优美。冬天寒冷,有雪,登山危险。【详解】秋天处于夏冬之间,气温适中(约10-20℃),大气稳定,湿度低,空气清新,有利于远眺;同时,植物进入落叶期,叶绿素分解,露出其他色素,使景色更鲜艳。相比之下,冬天寒冷(常低于0℃),可能有风雪,导致能见度低、地面湿滑,增加登山风险。32.(1)B(2) 冷 热(3)B【详解】(1)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靠辨别黑夜的长度来开花。秋天来了,日照缩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菊花就会开花。因此菊花秋天开放主要是受光照影响。故选B。(2)在秋季,早晨和晚上太阳辐射较弱,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气温较低,所以会感觉冷;而中午时分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相对较高,因此会感觉热。(3)昙花在夜晚开放主要是为了适应自身的传粉需求以及避免白天高温等因素,这种行为是由昙花自身的生物钟和生态习性决定的,与四季变化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其余的都是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例子。故选B。保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粤教粤科版)第三单元 不同的季节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定的位置上。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一、选择题(共24分)1.(本题2分)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燕子高飞 B.熊冬眠 C.蚂蚁搬家2.(本题2分)夏天,我们可以在( )看到萤火虫。A.城市街道 B.茂密草丛 C.高楼大厦3.(本题2分)夏天,蜻蜓会( )。A.低飞 B.高飞 C.不飞4.(本题2分)夏天,人们喜欢穿( )材质的衣服。A.羊毛 B.纯棉 C.皮革5.(本题2分)春天的风通常是( )。A.寒冷刺骨 B.温暖柔和 C.狂风大作6.(本题2分)下面在秋天收获的是( )。A.玉米;石榴 B.石榴;草莓; C.草莓;玉米7.(本题2分)在冬天活动减少的动物是( )。A.乌龟 B.松鼠 C.小狗8.(本题2分)下面在秋季开的花是( )。A.桃花 B.梅花 C.菊花9.(本题2分)在了解人类与四季的活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天适合放风筝 B.夏天只能靠吹空调避暑 C.冬天寒冷要穿棉衣10.(本题2分)在不同的季节,动植物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很多小草和树木开始发芽B.到了冬季,猫的毛会更浓密C.到了秋季,所有树叶都会由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11.(本题2分)( )是秋天变黄,冬天落下来。A.所有植物的叶子 B.有些植物的叶子 C.没有植物的叶子12.(本题2分)动物( )冬天会进入冬眠状态。A.青蛙 B.小猫 C.马二、填空题(共12分)13.(本题4分)四季的天气: 温暖、夏天 、 凉爽、冬天 。14.(本题2分)在不同季节人们的衣着会有变化,冬天穿 ,夏天穿 。(填“薄衣”或者“棉衣”)15.(本题2分)春天,人们喜欢去郊外 、 。16.(本题2分)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 ,所以要注意保存。17.(本题2分)为了防止晒伤,我们夏天出门会戴 。三、判断题(共16分)18.(本题2分)夏天的夜晚能看到很多闪烁的星星。( )19.(本题2分)打开冰箱门可以长时间为室内降温。( )20.(本题2分)夏天所有的植物都会停止生长。( )21.(本题2分)春天,柳树长出嫩绿的叶子。( )22.(本题2分)春天到了,所有的花都开了。( )23.(本题2分)冬天河水结冰,冰下的鱼会被冻死。( )24.(本题2分)戴手套能让手在冬天不冷,是因为手套能阻挡热量散发。( )25.(本题2分)下雪天,路面结冰,在上面快速奔跑很安全。( )四、排序题(共8分)26.(本题8分)下面的图片是同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形态,请把它们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顺序是:( )→( )→( )→( )五、简答题(共30分)27.(本题6分)在你生活的地方,不同的季节,人们会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或行为吗?28.(本题6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诗说明了季节变化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29.(本题6分)说说其他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行为。30.(本题6分)不同的季节对我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31.(本题6分)说出秋天比冬天更适合登高赏景的原因。六、综合题(共10分)32.(本题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夏天,菊花枝繁叶茂,却不会开花。相反,一到秋天,哪怕很瘦弱的花枝也会开出一两朵菊花。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靠辨别黑夜的长度来开花。秋天来了,日照缩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菊花就会开花。掌管这一切是的一种叫作开花素的物质。当叶子感受到太阳光变化的时候,在叶片合成的开花素会被送到枝头的花芽,花芽收到指令之后就慢慢开花。(1)菊花秋天开放主要是受( )影响。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风力(2)我观察到秋季的天气特点是风凉了,气温下降,早晚 ,中午 。(填“冷”、“热”)(3)以下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是( )。①鸟类在冬天换上厚厚的羽毛;②杨树秋天落叶;③鱼类每年洄游寻找产卵场所;④秋天松鼠储备粮食;⑤昙花在夜晚开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解析】第三单元 不同的季节(单元测试)科学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docx 第三单元 不同的季节(单元测试)科学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