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地理·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2.A3.C4.B5.B6.A7.B8.C9.C10.A11.B12.A13.D14.C15.C16.D17.(1)石漠化地区土层浅薄,肥力低,先锋植物应耐贫瘠;地表水缺乏,先锋植物应具有耐旱性;地表多裸露岩石,先锋植物需直接从岩石中获取水分和养分,根系穿透力强,具有岩生性:地表为裸地,光照强,先锋植物应具有喜光性;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富钙、偏碱性,先锋植物应具有喜钙、耐碱的习性。(任答其中4点,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植被生长可加快岩石风化,增大土壤厚度:植被的枯枝落叶、根系等可为土壤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根系的穿插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优化土壤结构:植被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养分,而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改良。(任答其中3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少见茎花和板根现象。(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的情给分)18.(1)洱海西侧坡面宽广,接纳雨水量大:苍山东部山腰横向断裂发育,多泉水出露:东南风频次高,易将湖面水汽吹向西部,形成地形雨。(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陆地内循环。(1分)过程:洱海湖水蒸发,水汽被输送至周边地区,再通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回到洱海。(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海陆间循环。(1分)过程:海洋水汽蒸发,被输送至洱海流域,通过降水、径流进入洱海,之后湖水通过西洱河注入海洋。(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洱海西侧苍山山腰断裂发育,岩石松散,形成较多砾石;十八溪上游存在断层陡坡,重力崩塌形成的砾石较多:苍山上部冻融作用强烈,加之山体以坚硬的大理岩为主,风化碎屑物以砾石为主;洱海西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汛期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洪积平原地势平缓,河流到此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砾石易沉积,粒径小的物质则被继续搬运。(最后两点必答,前三点任答其中1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19.(1)大陆地壳岩层断层发育:地幔岩层拱起:核部呈锥状或圆柱状。(任答其中2点,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岩层拉伸,发生断裂:岩浆沿断裂处入侵或喷发;沉积盖层产生褶皱及进一步断裂,形成深源型底辟构造。(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深源型底辟构造为深部岩浆和含矿热液提供上升通道,且底辟过程中伴随高温高压环境,利于矿产资源形成:深源型底辟构造中有较多断层和裂隙,可为矿产资源运移提供路径;底辟上拱过程中岩层拱起,可为矿产资源提供储集空间。(第一点必答,后两点任答其中1点,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绝密★启用前I2亿年前Ⅱ1亿3500万年前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地理Ⅲ6500万年前V现在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图2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I时期,地球上形成的生物化石最可能有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鸟类化石B.哺乳动物化石C.鱼类化石D.苹果化石4.大陆漂移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①海洋生物生存空间缩小②物种灭绝与更新进化③物种生活范围均扩大(④物种隔符合题目要求的。离与多样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图1示意某日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2题。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该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起,点月球位于派镇,终点位于墨脱县,全长约100千米。该工程采取“裁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地球轨道式,建设5座地下梯级电站(如图3),年总发电量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据此完成5~6题。95E南迦巴瓦峰上游山体江面2级轮组3级轮组 山体4级轮组1■图】5级轮组1 下游江面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000等高线/m一河流水流方向A.月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B.地球公转轨道是正圆形图3C.月球直接围绕太阳运动D.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5.派镇与墨脱县的最大高差接近2.该日之后半个月,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相可能是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A.新月B.满月C.上弦月D.蛾眉月6.“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约2亿年前,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向现在的位置漂移,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分布格A.充分利用地势落差B.减小地下环境破坏局。图2示意地质历史时期大陆漂移的过程。据此完成3~4题。C.减少投资和工程量D.规避各种地质灾害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1815年4月5日到7月中旬,坦博拉火山大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4~45千米,火山灰总10.含盐地层深厚说明温宿县一带可能量达600亿吨,遮天蔽日,使周围地区陷入长时间黑暗,导致全球气温显著降低,这种影响持A.曾为古海洋,后演变为古盐湖B.气候长期冷湿,降水丰富续了一年多,使1816年成为“无夏之年”。图4示意坦博拉火山的位置及火山灰堆积厚度分C.构造活动十分频繁,地形复杂D.岩石硬度小,风化速度快布。据此完成7~9题。11.我国西南地区石林与温宿县盐山加里曼丹岛A.均由风力侵蚀形成B.岩石均为沉积岩C.地貌形态完全一致D.景观色彩均呈红色中美洲飓风多发,附近海域有多股洋流交汇。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汇聚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后,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称为墨西哥湾暖流。墨西哥湾苏门答月暖流是世界第一大暖流,具有高温、高盐的特点,它携带的热水水量是世界所有河流总量的120倍。图6示意中美洲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墨西哥湾暖流北回归线100天的列新暖流5>北赤道暖流■坦博拉火山:火山灰等厚度线/cm118E图47.坦博拉火山爆发时火山灰图6A.引起高层大气降水B.在平流层中扩散范围大12.影响中美洲飓风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C.使平流层云层增厚D.会导致对流层高度升高①东北信风②副热带高压③洋流④盛行西风8.坦博拉火山爆发后火山灰扩散的主要动力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A.台风B.海陆风C.季风D.潮汐13.推测M、N两处的环流流向是9.坦博拉火山爆发期间A.M逆时针,N逆时针B.M顺时针,N顺时针A.新加坡一直昼短夜长B.泗水始终日出东南方向C.M顺时针,N逆时针D.M逆时针,N顺时针C.雅加达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D.望加锡日落时间先推迟后提前新疆温宿县一带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形成的红色碎屑岩与含盐地层厚1000余米,仅含14.墨西哥湾暖流成为世界第一大高温、高盐暖流的主要原因有盐地层就厚达200余米,为盐山、盐丘等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温宿县盐山地貌奇特,①信风驱动多股暖流集聚②大量河水注入海洋③南北海域之间水团密度差大④地主要表现为山体像刀刃般直立(盐岩中的盐经水溶解后形成),与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有相似震频繁导致海啸多发之处。图5示意温宿县的位置及盐山景观。据此完成10~11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受日月引力及其他天体影响,黄赤交角呈现周期性波动,完整周期约为4.1万年,角度变化范围为22.1°~24.5°。当前黄赤交角正以每世纪约47”的速度减小,并将持续约1.5万年,之后逐渐增大。据此完成15~16题。⊙乌鲁木齐15.相较于现今,3000年前的地球温宿县A.热带区域的范围较小B.北极夏季较为寒冷C.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大D.温带区域的范围较大16.与现今相比,1.4万年后沈阳地区A.降水量年际波动变化更大B.植被年内季相变化更为明显图5C.夏至日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缩小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减小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高三(上)阶段性检测简易答案.pdf 地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