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运用感觉器官 课件(共15张PPT) 科学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运用感觉器官 课件(共15张PPT) 科学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6.应用感觉器官
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3 拓展 迁移
2 探究 实践
1 情境 问题
4 巩固 练习
目录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
1.理解多种感觉器官(眼、鼻、舌、皮肤等 )在全面认识事物中的协同作用,明确不同感觉器官可获取事物的不同信息(如视觉辨形态颜色、嗅觉辨气味等 )。
2.认识到合理运用感觉器官,能更准确、全面地感知和认识周围世界,构建 “感觉器官协同工作提升认知准确性” 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体验、对比不同情境下感觉器官的运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从现象中归纳出感觉器官协同或单独工作的规律。
2.学会基于古诗、生活场景等信息,分析感觉器官的运用方式,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1.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体验活动(如蒙眼辨物、单一感觉器官辨物等 ),探究感觉器官的运用方法,熟练记录实验现象与结论。
2.学会运用 “控制变量” 思路(如蒙眼时控制视觉变量,突出其他感觉作用 )开展探究,提升实践操作与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1激发探索感觉器官运用奥秘的兴趣,养成主动运用感觉器官观察、感知世界的习惯。
2.体会感觉器官对认知世界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耐心与严谨性。
01 情境·问题
诗人是怎么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的?用到了哪些‘小帮手’来认识梅花?
活动一:古诗解码 —— 分析《梅花》中感觉器官的运用
02 探究·实践
诗句拆解:
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诗人用 眼睛(视觉) 看到梅花的生长位置(墙角)、形态(数枝、绽放)。
② “遥知不是雪”:
用 眼睛(视觉) 观察颜色(梅花多粉 / 红,雪是白色)、形态(梅花有花瓣,雪是颗粒),初步区分 “梅” 与 “雪”。
③ “为有暗香来”:
用 鼻子(嗅觉) 闻到梅花的淡淡香气,最终确认是梅花,不是雪。
活动二:蒙眼辨物 —— 验证感觉器官协同作用
02 探究·实践
第一轮(单一感觉器官 ):蒙眼后,仅用 手摸(触觉 ) 或 鼻闻(嗅觉 ) 辨物,记录判断结果(如 “摸到长条形、弯弯的,判断是香蕉” ) 。
第二轮(多种感觉器官 ):蒙眼后,可同时用 手摸、鼻闻、轻咬尝味(安全物品 ) 等方式辨物,记录判断结果 。
准备材料
认识事物时,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运用,能提升判断的准确性,更全面认识事物 。
活动二:蒙眼辨物 —— 验证感觉器官协同作用
02 探究·实践
活动三:生活挑战 —— 单一 vs 多种感觉器官辨物
02 探究·实践
场景 1:判断 “热水是否烫手”—— 用 皮肤(触觉 / 温度觉 ) 即可(摸一下感知温度 ) 。
场景 2:判断 “鲜花的品种”—— 需用 眼睛(视觉:看颜色、形态 ) + 鼻子(嗅觉:闻气味 ) 协同,才能准确判断(如玫瑰与月季,外观、香气有差异 ) 。
活动三:生活挑战 —— 单一 vs 多种感觉器官辨物
02 探究·实践
活场景 需用感觉器官 单一 / 多种 原因
辨别糖水和盐水 舌(味觉 ) 单一 仅靠味道可区分
识别真假水果玩具 眼(视觉 )+ 手(触觉 ) 多种 看外观、摸质地,判断是否为真水果
活动四:“错误发现” 模拟 —— 推理感觉器官运用
02 探究·实践
钢琴课上,小朋友弹错了音符,老师没看小朋友的手,却立刻发现了错误。”
妈妈在客厅,没进厨房,却闻到 “焦味”,知道 “菜糊了”
写作业时,用手摸作业本,发现 “纸湿了”,知道 “不小心洒了水”
一、选择
1.观察香蕉形状用( ),感受香蕉触感用( ) 。
A. 眼睛 B. 鼻子 C. 手 D. 舌头
2.老师发现钢琴弹奏错误,主要依靠( )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嗅觉
04 巩固·练习
A
C
B
3.下列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苹果的感觉器官组合是( )
A. 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舌头尝
B. 只用眼睛看
C. 只用舌头尝
04 巩固·练习
A
二、填空
1.我们可以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 )来认识事物,获取不同的信息。
2.古诗《梅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是依靠( )觉器官发现 “暗香”,区分开梅花和雪。
3.观察香蕉时,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它的( )、( ),用鼻子闻它的( ),用手触摸感受它的( ) 。
04 巩固·练习
感觉器官
形状
颜色
气味
软硬
鼻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