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Ⅰ卷(共30分)
第Ⅰ卷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刚出生时,我们就如同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逐步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如:抚育、教诲、帮助和关爱,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社会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A.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B.我们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每到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领略祖国的秀丽山水,体验民俗文化,投入运动健身,尝试新的消费体验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
A.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B.劳动成就人们的美好梦想
C.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人们的智力水平显著提高
3.2025年3月5日晚,八年级(1)班的小渠及其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新闻联播》,听取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了解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家人都激动不已。小渠及其家人了解社会的方式是()
A.观察生活 B.借助媒体 C.亲身实践 D.与人交流
4.铁路春运七十载,列车满载思乡情。从绿皮火车到动车组列车,从窗口排队购票到网络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300万人次到4.8亿人次……这反映出( )
A.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铁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人们的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长
5.置身广阔的大地,我们要融入社会,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下列诗句与这句话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某中学给八年级新考法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假期作业清单:
作业清单 作业1:为家人制作--道美食 作业2:为保护公园的设施写一则宣传标语 作业3:体验交通文明志愿者的一天,维护交通秩序 作业4:和爸爸妈妈…起做家务
为了解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你会选择哪两项假期作业()
A.作业1、作业4 B.作业2、作业3 C.作业1、作业3 D.作业2、作业4
7.蔡旭哲,从一名普通飞行员成长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他成功的背后,除了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队友们的团结协作。这说明()
①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②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个人的发展决定国家的进步 ④个人奋斗就能取得事业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下列表述恰当的一组是()
①向学校的校工介绍:我是小明,八年级的学生
②向爸爸的同事介绍:我是小明,住在幸福小区
③向同学的父母介绍:我是小明,您儿子的同学
④向新来的邻居介绍:我是小明,在八年级(1)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进行一场科学探究;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学习制作一道菜品,请家人品尝;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国情民情……暑假期间,这些“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作业,能够促使中学生()
①培育科学精神,感受时代脉搏 ②学习生活技能,不断完善自我
③学习劳动技能,未来赚取高薪 ④体验不同职业,接受社会训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中指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以下行为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
①小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②小强把捡到的50元钱捐出去
③小宇利用周末去养老院打扫卫生 ④丽丽周末在家自觉帮助妈妈做家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下列名句按顺序与上述亲社会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
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
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2.李奶奶喜欢和远在外地的子女交流,但子女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回家。学会使用视频通话后,李奶奶每天都能和子女“见面”,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觉子女就在身边,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上述情境的是()
A.网络传播方法的不断创新 B.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汇聚
C.网络为文化盛宴提供便利 D.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1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生吃茄子能刮脂排油”“小葱拌豆腐不利于钙吸收”“喝葡萄酒可减肥”等所谓健康养生的伪科学“知识”疯传蔓延;各类言辞粗鄙、内容恶俗的不良信息屡有现身;虚假宣传、侵犯隐私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一再挑战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因此()
A.利用网络发送的一切信息,国家均应严格审查
B.制裁蓄意传播伪科学行为,科研部门义不容辞
C.必须营造远离网络的氛围,回归传统生活方式
D.公民必须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14.如今 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甚至进入校园,中小学生更是可以在 Al的帮助下写作业。这一现象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担忧。对待人工智能的做法错误的是()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理性使用人工智能
③--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 ④顺其自然,学会网络信息节食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5.2025年3月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条例》要求AI生成内容标注人工标识。某公司因发布未标注AI生成新闻被查处。该法规旨在 ()
A.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B.保障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C.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 D.保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Ⅱ卷(共20分)
16.某校八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共建网络美好家园”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网络与国家发展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国人生活打开了一幅新图景。
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业态,发展势头迅猛,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向总理说句话”“领导留言板”“我给两会捎句话”等栏目开设以来,各界群众踊跃参与。“网络问政”“网络征集意见”已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网”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活动二:网络与青少年成长
有家长投诉,儿童智能手表中的一些软件,打着“趣味学习”的幌子,实则就是游戏,让孩子们上瘾;有的以解锁限定皮肤、升级账号等级、抽取权益卡诱导消费……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功能。这些执法、立法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各方主体应如何发力。(4分)
17.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社会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青春社会实践行】
日记一:7月6日 日记二:7月25日 日记三:8月3日
今天我带着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但是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我给他们讲述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今天我应同学邀请一起去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锄菜园里的草、采摘蔬菜。劳动虽然很累,但是看则丰萌的劳动果实,我感到很快乐。 今天我在小区里参加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在大会上发表了归还于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1)在这三则日记中,“我”分别有着什么样的身份 这三种身份分别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3分)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前往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零距离感受非 文化之美,学习陶艺制作,进行户外训练,在农田种植采摘……对此,同学们看法不一。
(2)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两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5分)
【行动共筑成长桥】
为了向同学们学习,汲取榜样力量,绽放青春光彩,“我”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认识社会”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
义卖捐赠 将平时闲置不用的学习用品、图书、玩具等进行校园义卖,义卖款项捐赠给社会福利院的儿童
科技助老 走进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看视频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
(3)请仿照表格内容,再设计一种方案。(4分)
2025-2026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0 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C B B A C A A D D D D B
二、非选择题
16.(1)①网络直播带货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网络问政” 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保障公民监督权,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2)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②企业:遵守法律,不开发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软件,履行社会责任;③家庭: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引导合理使用网络;④未成年人:提高自控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17.(1)①日记一:表哥 / 表姐,血缘关系;②日记二:志愿者,业缘关系;③日记三:小区居民,地缘关系。
(2)甲同学观点正确,乙同学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学习生活技能、了解国情,有利于培育科学精神、完善自我、提升实践能力,不是浪费时间,青少年应积极参与。
(3)社区清洁行动:组织同学定期清理社区垃圾,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