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mg D.人步行速度约为5m/s2.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会引来蜜蜂吸食花蜜。此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有一定的大小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3.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温度高蒸发得一定快 B.液体的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无关C.0℃的水也可以蒸发 D.在常温下液体才能蒸发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6.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能源既可以创生也可以消失。C.夏天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不需要消耗能量D.热水自然变凉,说明能量自发的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至内能小的物体7.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8.如图所示为制作液氮冰激凌的过程,将液态氮倒入调好的冰激凌汁中时,出现大量“白气”,冰激凌汁迅速变成固态,同时在杯子外壁看到了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氮从中倒出后迅速升华吸热,使冰激凌汁变成固态B.冰激凌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C.产生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9.如图所示是实践小组同学用塑料瓶制作的水火箭。他们先在瓶里装适量水,然后将带有喷嘴的橡胶塞插入瓶塞,旋紧瓶塞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足气;当橡皮塞脱落时,水从火箭尾部瓶口向下喷出,水火箭向上飞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打气后气筒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气筒的内能B.水火箭升空时与热机做功冲程工作原理相似C.水火箭喷水上升过程中瓶内气体温度升高D.水火箭升空时受到向上的推力,推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10.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固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11.下列做法中,属于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用保鲜袋装蔬菜C.用电热吹风机吹洗过的头发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2.下列情景中,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握在手里的冰块变成水,熔化放热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C.湿手被风“吹干”,液化放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13.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均为200g的水和某种液体(比热容比水小)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B.图中乙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C.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2D.加热8min,甲吸收的热量为8.4×106J14.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袋取暖C.压缩气体,棉花燃烧 D.摩擦发热15.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6.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1μm~6μm。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金秋的校园里,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我们闻到的桂花香味更浓,这是 现象。17.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排列特点,其中甲图表示的物态为 态,物体若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需要 热量。18.干木材的热值是1.2×107J/kg,完全燃烧4kg干木材,能放出 J热量,燃烧过程将 能转化成内能。19.小乔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未知液体[]来研究物体放热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未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未知液体的比热容是 ;20.将质量相等、底面积相等、高度不等的甲、乙、丙三个金属圆柱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同时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大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个金属体比热容c最大的是 ,内能改变量最大的是 。21.小海感冒时用下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该体温计的读数为 ℃。22.某单缸柴油机的转速是1200r/min,在1s内这台柴油机要经过 个做功冲程,除做功冲程以外的其他冲程是依靠飞轮的 来完成的。23.冬天烤火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 的方式实现的。三、实验题24.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_____℃;(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5. 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_℃;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______(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______(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______℃;(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四、计算题27.某同学的爸爸驾车出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汽车燃烧了2.1kg的汽油。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1)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若汽车得到了2.898×107J的有用功,则该汽车的热机效率为多少?28.用煤炭烧水,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炭热值3.0×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若加热效率为50%,则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多少?(3)燃烧的煤炭的质量。九年级物理答题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7分)24. (1) (2) (3) (4)(5)25.(1)(2)(3)(4)26. (1) (2) (3)(4)(5)四、计算题(共17分)27.2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