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zip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zip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知,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根据“居此(洛阳),(漕
粮)将安取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洛阳、长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
历史试题
答案
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弊:通过观察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西迁(长安)
一、选择题
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从当时气候变冷和开封位于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泛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北宋都城定于开封,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弊端可知,11世纪以来,中
选项C
D
B
B
0
题号
12
131415
16
17
18
19
20
22
国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
选项B
A
B
D
B
D
(
B
0
D
利于防守,为了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就容易造成冗兵,并且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
题号23
2425
26
27
28
29
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选项B
B
D
A
0
二、材料题
31【答案】
30.利:
评价: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和文化运动
(1)从北宋都城的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历史上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
奠定了思想基础。
间己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打破了士绅阶层对政权的垄断,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
(2)从北宋都城的现实意义角度作答:①从开封与洛阳长安的经济对比角度,洛阳、长安相
政治,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②从开封的交通及意义角度,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混乱和政权的动荡,因为士绅阶层在乡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
他们的消失使得乡村社会失去了稳定的结构。
弊:
从选官制度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使
(1)从北宋都城的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角度:北宋时期气候寒冷,会使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
得选官制度失去了公正性和透明度,出现了“土豪劣绅”充斥乡村社会的情况。
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
(2)从北宋都城的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看:①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②为
出路:面对时代变革,“刘大鹏”等读书人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寻求新的出路。他们可
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容易造成冗兵,形成巨大的财政负担(重点在地形平坦)
以通过接受新式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参与
政治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从北宋都城的位置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
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详解】利:根据材料一中“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结合所
学知识,从开封的历史分析可知,历史上五代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根据“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
数十万人,咸仰给焉”,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开封的地理、经济、交通和政治作用等方面分析可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单选题
I[A][B][C][D]
6[A][B][C][D]II[A][B][C][D]16[AJ[B][C][D]21[A][B][C][D]
2[A][B][C][D]7[AJ[B][C][D]12[A][B][C][D]17[AJ[B][C][D]22[A][B][C][D]
3[A][B][C][D]8[A][B][C][D]13[A][B][C][D]18[A][B][C][D]23[A][B][C][D]

4[A][B][C][D]9[AJ[B][C][D]14[A][B][C][D]19[AJ[B][C][D]24[A][B][C][D]

5[A][B][C][D]I0[A][B][C][D]15[A][B][C][D]20[A][B][C][D]25[A][B][C][D]
26[A][B][C][D]
27[A][B][C][D]
43210
28[A][B][C][D]
29[A][B][C][D]
31(2)(4分)
解答题
14131211109876543210
30(14分)
1211109876543210
32(12分)
1211109876543210
31(1)12分)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2024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6.汉代从维护皇帝集权、防止诸侯生乱出发,保留了秦代的郡县制:同时,吸取秦朝因取消封
国失去屏藩而迅速覆亡的教训,恢复、改良了分封制,通过扩大封国数量、缩小封国规模、削
历史试题
弱封国实力的方法,使“国”实际上变成了“郡”。这体现出汉代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9题,共58分)
A.抛弃了秦朝制度的不利因素
B.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治理策略
1.下列各项器物中,体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与权力象征的是
C.调整了地方行政的管理层级
D.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制度基础
7.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创立中朝是因为“行政中枢客观上软弱无力,不能胜任武帝时代大肆更
张的需要。”但是,当宰相石庆辞职时,武帝却勃然大怒,迫使石庆照旧任职。由此可见,汉武
帝此举意在
.河姆波骨耜B.司母戊鼎C.良渚玉琮D.仰韶陶罐
A.弥补行政中枢的弊端
B.适应对外扩张的需求
2.孔子猛烈抨击晋国铸刑鼎一事:“晋其亡乎从失其度矣…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
C.以制衡之制强化皇权
D.弱化传统宰相的作用
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据此可知,孔
8.东汉时期,三公各置秩千石的长史为府内最高属官,主要负责上传下达:掾属数量从西汉数

十人增至百余人,多由世家子弟充任,负责各类事务的执行。由此可推知,东汉
A.宣扬贵贱无常思想
B.倡导礼法结合
A.门阀政治主导中枢决策
B.三公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C.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反对社会变革
C.世家坐大潜藏集权危机
D.察举选官标准发生质变
3.在《商君书》中,“国”字共出现了295次,“君”字仅出现79次,而在《韩非子》一书中,
9.《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
“国”字出现591次,“君”字则出现1209次,这一频率之差可以佐证秦
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始终以强化君主集权为核心
B.日益注重通过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从侧重国本向强调君本转变
D.受到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与渗透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
10.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
“义”的实质是
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
(唐)刘禹锡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马嵬行》
5.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
(五代)刘昫等
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旧唐书》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
(宋)司马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