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40 分。1.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法老、建筑、汉字、王权”等关键词,他讲述的是( )A.原始聚落 B.金字塔 C.象形文字 D.雅典卫城2.梁启超在其写于 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国: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其中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的是(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3.“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 )A.灭亡波斯并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C.镇压斯巴达克起义 D.编订《十二铜表法》4.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 5人 B. 3人 C. 2人 D. 1人5.亚里士多德称《荷马史诗》为古典史诗的典范;马克思称其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作为史诗“典范”,《荷马史诗》的“魅力”在于( )A.描绘了早期希腊社会生活 B.成为罗马和欧洲法学渊源C.记录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D.是阿拉伯地区文学的瑰宝6.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欧洲)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A.城市取得自治 B.大学兴起 C.基督教创立 D.庄园经济流行7.“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两河流域 B.古代恒河流域 C.古代日本社会 D.中世纪的欧洲8.随着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表明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出现第 1页,共 14页9.“《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10.日本以暴力手段掌握政权是革新运动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由于革新政权的建立,革新派才能以唐制为榜样一步一步实施改革,贯彻革新纲领,把国家改造成为封建集权国家,实现从奴求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可见,日本的革新( )A.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封建国家 B.使武土成为了特权阶级C.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运动 D.仿效了唐朝三省六部制11.阿拉伯数学家正确阐述了正弦和余弦、正切和余切;阿拉伯最著名的化学家伊本 哈扬科学阐述了煅烧和还原,还能配置硫酸和硝酸。材料表明阿拉伯( )A.推动古代文明交往 B.自然科学成就显著 C.文学作品影响深远 D.文化内涵异常丰富12.下图为《中世纪晚期玻璃加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玻璃的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个场所,以便对劳动进一步实行分工。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佐证(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富裕农民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发展13.达 芬奇的一幅肖像画,以现实人物为主线,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完美结合。这幅肖像画是( )A.《掷铁饼者》 B.《最后的晚餐》 C.《创世纪》 D.《蒙娜丽莎》14.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如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酒 B.黄金 C.黑人奴隶 D.机械制品第 2页,共 14页15.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结束的那年距今( )A.约 500年 B.约 550年 C.约 600年 D.约 630年16.给下列思维导图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新制度初步确立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杰出的领导人物17.“战争承担着一些显著的转变一一殖民者转变为革命者,为了共同的事业从一个殖民地集群到一个国家邦联。”这场战争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18.如图为 1806年的一幅时事漫画《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为一位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A.得到被征服民众支持B.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C.确立欧洲的优势地位D.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19.工业革命之初,修筑公路为解决交通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四轮马车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工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下列哪一发明家较早解决了这一问题(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凯伊 D.斯蒂芬森第 3页,共 14页20.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1871年 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 C.苏维埃政府 D.共产国际21.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对他们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领导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C.都领导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都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22.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兴办各类世俗教育机构,要求贵族子弟每人必须学会数学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其贵族称号的继承权。这说明彼得一世( )A.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B.积极向西方学习 C.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D.决心废除农奴制23.观察如图,下列事件最适合填在“______”处的是( )A.大化改新 B.十月革命 C.独立战争 D.明治维新24.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俄、美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共同之处是(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 1863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由转换职业。 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A.改变了国家性质 B.解放了黑人奴隶C.维护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5.如表是欧洲人口统计表。该表反映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1900年人口(万) 14000 18800 26600 40100A.大量移民的涌入 B.工人阶级不断壮大 C.工业革命的促进 D.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6.“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第 4页,共 14页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27.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 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 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 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十月革命影响世界 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28.列宁在《论坚强的革命政权》一文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但在有战争的情况下,这在客观上就不可能了。这时,要么是灭亡,要么是进行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B.沙皇的残酷统治引发了十月革命C.克里木半岛战争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D.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十月革命的爆发29.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九国公约》 D.《国共合作宣言》30.“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评述的是( )A.地税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3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亚非国家和地区通过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形成了“万隆精神”,它们共同反对( )A.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恐怖主义 C. 资本主义 D.种族主义32.1933年,美国新闻报道:“罗斯福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 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33.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C.罗斯福新政 D.国际联盟建立34.“到 1942年 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是( )第 5页,共 14页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偷袭珍珠港35.资本主义世界的驱动核心由“欧美”变成了“美欧”,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同时,苏联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东欧。由英国所主导的殖民经济体系,自此正式被美苏两国各自主导的新的利益分配体系所取代。而美苏之间的争霸,也由此展开。其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36.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假设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这个超国家组织的标志是下列哪张图片( )A. B. C. D.37.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使社会主义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段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B.社会主义力量壮大C.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38.下列对如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南向北发展B.“求同存异”方针推动 1960年“非洲年”出现C.到 20世纪 90年代末所有非洲国家才实现独立D.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第 6页,共 14页39.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世界经济。回顾自 1995年 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以后的 10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 3倍。这表明世贸组织( )①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②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③彻底消除了各国间的贸易纠纷④世贸组织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0.“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下列各项成就中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的是( )A.屠呦呦研发出青蒿素 B.教育事业的发展C.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 D.互联网技术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41.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乃至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 57%,1913年则缩小到了 30%。——摘编自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材料二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拉开了美国电力革命的序幕。1889年,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为美国电力机械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电力工业的兴起,使电力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交通、通讯等各个福特部门。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891年,斯特罗齐制成了电动交换机,从此电话进入普及阶段。到 20世纪 20年代,以电力、电器、冶金、汽车、飞机、石油等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在美国确立。汽车公司生产流水线——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三:1871-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公立小学入学人数统计表年份 3-15岁儿童总数 3-15岁儿童入学人数1871年 6316 18021891年 8105 48381911年 8737 6111——摘编自张嘉瑶《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童工生存状态研究》第 7页,共 14页材料四:19世纪 7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垄断的迅速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结盟成为资本主义各大国壮大实力和声威的主要手段,经过 30年的演变过程,20世纪初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在 19世纪上半叶的主要“运输手段”分析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二图中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公立小学入学人数变化的趋势并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请你依据材料四中的阐述,谈谈科技发展在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作用。42.大国力量的兴衰主导着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国主导下的世界形势材料二:在德军败局已定的 1945年 2月,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首脑在雅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战争就要结束,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后冷战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东方智慧,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从内敛和区域性逐步走向外向和国际化,打破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固有理念和模式。——摘编自何英《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解读》(1)材料一中图一的大战后形成了什么新世界秩序?三幅图反映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战争”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被画上了新的标记”指的是哪一国际格局的形成。第 8页,共 14页(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中国方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思想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思想涌动】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思想引领】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燃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三: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 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思想飞跃】材料四: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革命建立的新政治制度是什么?请写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3)请写出材料三中“这本书”的名称。她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5)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4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第 9页,共 14页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序号 时间 事件①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② 1492年 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③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④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⑤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⑥ 18世纪 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⑦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⑧ 1787年 通过了 1787年美国宪法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⑩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1)据表格,序号②③的事件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序号⑤⑧⑩三份文件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序号⑥代表的事件历史上称为什么?美国 1787年宪法确定的国家行政原则是什么?(2)阅读以上大事年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第 10页,共 14页参考答案1.B2.C3.A4.D5.A6.C7.D8.C9.D10.C11.B12.D13.D14.C15.A16.B17.C18.D19.D20.A21.C22.B23.D24.D25.C26.C27.B28.D29.A第 11页,共 14页30.D31.A32.B33.A34.C35.B36.D37.D38.D39.A40.D41.【小题 1】火车、轮船。方便人们的出行,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小题 2】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成就巨大,涉及领域广;以重工业为主等。【小题 3】不断上升;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普及。【小题 4】使得后期资本主义国家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刺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形成资本主义联盟,演变为量大军事集团,刺激了一战的爆发42.【小题 1】新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要因素:大国结盟(或军事集团对峙)。【小题 2】“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小题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小题 4】大国力量对比变化;国际会议召开;国际组织建立;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等43.【小题 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第 12页,共 14页【小题 2】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小题 3】《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小题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题 5】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如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的思想解放(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4.【小题 1】序号②③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序号⑤⑧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序号⑥是启蒙运动;美国 1787年宪法的国家行政原则是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小题 2】示例一: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史实:①欧洲文艺复兴、⑥法国启蒙运动、⑦美国独立战争、⑨法国大革命。说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也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等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独立、自由和平等;法国大革命更是直接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结论:先进的思想解放运动能够打破旧的思想束缚,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示例二: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史实: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权利法案》颁布、⑦美国独立战争、⑧1787年美国宪法、⑨法国大革命。说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一系列斗争,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 13页,共 14页结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政治变革,推翻了旧的统治秩序,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 14页,共 1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