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质量检测(一)(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筛、青花瓷、黏土、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B.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D.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的分子长链上无支链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4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B.H2、D2、T2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互为同分异构体D.14C和14N互为同位素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A.HCl MgCl2 NH4Cl B.NH3 H2O CO2C.CaCl2 NaOH H2O D.H2O Na2O CO24.下列关于物质的制备、鉴别与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B.鉴定蔗糖在H+催化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C.只用溴水就能将己烷、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5.Si、Al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B.Al(OH)3可用作胃酸中和剂,主要利用其弱碱性C.SiO2为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除去Al(OH)3中的SiO2D.硅、铝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④ D.①③⑥7.20 ℃时,将0.1 mol N2O4置于1 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的消耗速率与N2O4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②③⑤⑥⑦ B.①④⑧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8.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的方法,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g2O/Ag电极为正极B.Cu电极为负极C.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D.电池工作时,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 < r(Y) <r(Z) < r(W)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10.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茯苓新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茯苓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B.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27H46O6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2 mol金属钠D.可和HO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将干海带灼烧、浸取、过滤 获得含I2的水溶液B 将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放入相同浓度、相同温度的稀盐酸中 比较镁、铝的失电子能力C 将MgCl2固体高温加热成熔融态,测其熔融态的导电性 证明MgCl2中含有离子键D 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于两试管中,分别向两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2.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固体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称取5.00 g均匀的块状大理石(含有SiC2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与50.0 mL 2.00 mol·L-1稀盐酸混合,测得实验过程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并记录(假设只逸出CO2);再称量5.00 g大理石粉末,重复以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汇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B.由图可知,如果等待的时间足够长,两条曲线应逐渐交汇C.大理石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0~8 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1.64 mol·L-1·min-1D.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13 min时,CaCO3的消耗率为63.6%13.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X、Y、Z、W、R、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与R同主族B.QW2可用于杀菌消毒C.化合物中X、Y、Z、Q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Q>R14.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肝脏、瘦肉中含量丰富。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B.与硝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C.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1 mol烟酸能和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5.执法交警最常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的S移向a电极B.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D.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1分)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Z2R的形成过程 。(2)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X、Y、Z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Z2Y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4)Y、Z、W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5)下列说法能证明非金属性Q强于R的是 (填字母)。a.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Q>R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R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Q>R(6)W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10分)Ⅰ.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反应式为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1)锂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式为 。(2)该电池工作时,Li+向 (填“正极”或“负极”)迁移。(3)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Ⅱ.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制成燃料电池给卫星充电,可建立环保型的卫星供电系统。(4)已知破坏1 mol H—H键、1 mol OO键、1 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498 kJ、465 kJ的能量。下图表示H2、O2转化为水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则b表示的能量为 。(5)若该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18.(12分)巴豆酸甲酯常用于配制香料,合成该物质的一种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式为 。(3)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4)反应⑥的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式为 。(5)B的同系物G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则G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一种含有三个甲基的G的结构简式为 。(6)巴豆酸甲酯可作为单体来制备高分子树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10分)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乙酸 1-丁醇(CH3CH2CH2CH2OH) 乙酸丁酯熔点/℃ 16.6 -90 -77.9沸点/℃ 117.9 117~118 126.5密度/(g·cm-3) 1.05 0.81 0.88水溶性 互溶 可溶(20 ℃,7.7 g/100 g水) 微溶(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 (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 。(2)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如图所示的操作中,与本次分离提纯无关的是 (填字母)。(3)在有机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小华同学在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20.(12分)Ⅰ.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的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 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 min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 min(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 有关。(3)某同学在10 mL 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Ⅱ.某反应在容积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6)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v(A)=2v(B)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c.v逆(A)=v正(C)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7)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 。模块质量检测(一)1.C 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A错误;光导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H2CHCH3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聚丙烯的分子长链上有支链——甲基,D错误。2.A H2、D2、T2都是氢元素形成的单质,是同一种物质的分子,不是同素异形体,B错误;甲烷为正四面体形结构,甲烷中的2个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替代,所以和为同种物质,结构相同,C错误;14C和14N是两种不同元素的核素,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3.B HCl中只有共价键,MgCl2中只有离子键,NH4Cl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不选;NH3、H2O、CO2中均只有共价键,B选;CaCl2中只有离子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H2O中只有共价键,C不选;H2O中只有共价键,Na2O中只有离子键,CO2中只有共价键,D不选。4.C 通入氢气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过量氢气),A错误;鉴定蔗糖在H+催化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首先需要向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B错误;溴水中溴被己烷萃取,故上层有机层呈橙红色,溴水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溴水中溴被四氯化碳萃取,故下层有机层呈橙红色,溴和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故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能鉴别,C正确;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5.B 二氧化硅能导光,故能做光导纤维,A错误;Al(OH)3具有弱碱性,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作胃酸中和剂,B正确;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且NaOH也可与Al(OH)3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硅可制造半导体芯片,但铝能导电,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D错误。6.D 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不可能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错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H4Cl、NH4NO3等属于离子化合物,④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He、Ne、Ar、Kr等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⑤错误;①③⑥正确。7.B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表示同一个方向的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时间内烧瓶中的气体的质量都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⑧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两者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故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8.C 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u作负极,较不活泼的Ag2O/Ag作正极,A正确;根据A项分析,Cu电极为负极,B正确;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氢氧根离子向铜极移动,C错误;根据反应2Cu+Ag2OCu2O+2Ag,铜元素由0价变为+1价,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 电子通过,D正确。9.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O元素,W是Na元素,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N元素,X是H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r(X)<r(Z)<r(Y)<r(W),A错误;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NaOH是强碱,B错误;非金属性:O>N,所以Z单质的氧化性大于Y,C错误;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硝酸、硝酸铵等,硝酸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10.D 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A错误;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27H44O6,B错误;该分子中有1个羧基和2个羟基,可以与钠反应,则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3 mol金属钠,C错误;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可和HO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11.C 将干海带灼烧、浸取、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氧化后才能得到含I2的水溶液,A不选;将表面积相同且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和铝条放入相同浓度、相同温度的稀盐酸中,比较镁、铝的失电子能力,B不选;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将MgCl2固体高温加热成熔融态,测其熔融态的导电性,若导电,则证明MgCl2中含有离子键,反之则无,C选;因为NaHSO3与H2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D项实验操作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不选。12.B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②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A错误;取料相同,生成二氧化碳一定相同,B正确;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生成CO2的质量。大理石粉末与盐酸的实验中,0~8 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0.205 mol·L-1·min-1,C错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13 min时,生成二氧化碳1.4 g,消耗碳酸钙的质量约为3.18 g,由于样品中含有杂质,故不能计算CaCO3的消耗率,D错误。13.C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X只形成1对共用电子,其原子序数在六种元素中最小,则其为氢元素;Y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则其为碳元素;Z可形成3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为氮元素;W可形成2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为氧元素;R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其为硫元素;Q只形成1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其为氯元素。W与R分别为O、S元素,二者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A正确;QW2为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化合物中Y、Z、Q分别为C、N、Cl,它们分别形成4对、3对、1对共用电子,所以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但化合物中H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Q、R分别为Cl、S元素,非金属性:Cl>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D正确。14.D 烟酸分子中六元环与苯环相似,则烟酸分子是平面分子,羧基取代环上氢原子的位置,因此所有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A正确;烟酸与硝基苯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六元环上的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只有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在六元环上有四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C正确;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烟酸能和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15.B 根据图示及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解质溶液提供酸性环境,氧气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S移向a电极,A正确;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错误;单位时间内,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越多,酒精失电子数越多,所以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C正确;a极是负极,CH3CH2OH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所以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D正确。16.(1)(2)第3周期ⅢA族(3)Na+[︰︰H]-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4)O2->Na+>Al3+(5)b(6)2Al+2NaOH+6H2O2Na[Al(OH)4]+3H2↑解析: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2、6,Y是O元素;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Na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W是Al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则R是S元素,Q是Cl元素。(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可根据离子还原性:S2->Cl-,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a错误;可根据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2S,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b正确;未指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不能利用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6)W是Al,Z是Na,Al能够与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的水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17.Ⅰ.(1)C6Li+Li1-xMO2LiMO2+C6Li1-x(2)正极 (3)0.8NAⅡ.(4)490 kJ (5)O2+4e-+4H+2H2O解析:Ⅰ.(1)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即得到锂电池放电时电池的反应式C6Li+Li1-xMO2LiMO2+C6Li1-x。(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该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迁移。(3)1 mol锂失去1 mol电子,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锂的物质的量是=0.8 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8NA。Ⅱ.(4)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示意图可知b=4×465 kJ-2×436 kJ-498 kJ=490 kJ。(5)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溶液显酸性,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18.(1)(2)氧化反应 2CH3CH2OH+O22CH3CHO+2H2O(3)碳碳双键、醛基(4)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3CHCHCOOH+CH3OHCH3CHCHCOOCH3+H2O(5)4 C(CH3)3OH(6)nCH3CHCHCOOCH3解析: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乙烯,乙醇、O2在铜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C为CH3CHO,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E,E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F为CH3CHCHCOOH,F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巴豆酸甲酯:CH3CHCHCOOH+CH3OHCH3CHCHCOOCH3+H2O。(5)乙醇的同系物G比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说明G比乙醇多两个CH2,其结构简式为C4H9OH,丁基有4种结构,故G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中一种含有三个甲基的G的结构简式为。(6)巴豆酸甲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用来制备高分子树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CHCH—COOCH3。19.(1)乙 反应物的沸点与产物的沸点相接近,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损耗而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2)bd (3)分液漏斗的瓶塞上的凹槽未对准瓶颈上的小孔(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瓶塞未打开等)解析:(1)乙酸、1-丁醇的沸点与乙酸丁酯的沸点接近,若采用甲装置,会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若采用乙装置时,冷凝管的冷凝回流可以减少反应物的损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率)。(2)乙酸丁酯中的杂质为乙酸和1-丁醇,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1-丁醇,并且分离出乙酸丁酯,所以会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不到的装置是b(过滤装置)、d(蒸发浓缩)。(3)分液漏斗瓶颈上的小孔未对准瓶塞上的凹槽或者瓶塞没有打开,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等都会导致液体流不下来。20.Ⅰ.(1) 2H2O22H2O+O2↑ (2)催化剂的表面积 (3)CⅡ.(4)2A+B2C (5)0.1 mol·L-1·min-1 (6)cd (7)37.5%解析:Ⅰ.(2)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少,则反应速率快,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有关。(3)由题图可知,曲线斜率变小,反应速率减小,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Ⅱ.(4)由图像可以看出,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2 min时,Δn(A)=2 mol,Δn(B)=1 mol,Δn(C)=2 mol,Δn(A)∶Δn(B)∶Δn(C)=2∶1∶2,则方程式:2A+B2C。(5)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Δn(B)=1 mo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6)v(A)=2v(B)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在该反应中A和C的计量数相等,当v逆(A)=v正(C)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只有A为有色物质,当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7)由图像可知: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 3 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 mol+3 mol+4 mol=8 mol,所以A的体积分数=×100%=37.5%。6 / 6(共59张PPT)模块质量检测(一)(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筛、青花瓷、黏土、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B. 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D. 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的分子长链上无支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A错误;光导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聚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H2 CHCH3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聚丙烯的分子长链上有支链——甲基,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H4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B. H2、D2、T2互为同素异形体C.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D. 14C和14N互为同位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H2、D2、T2都是氢元素形成的单质,是同一种物质的分子,不是同素异形体,B错误;甲烷为正四面体形结构,甲烷中的2个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替代,所以 和 为同种物质,结构相同,C错误;14C和14N是两种不同元素的核素,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A. HCl MgCl2 NH4Cl B. NH3 H2O CO2C. CaCl2 NaOH H2O D. H2O Na2O CO2解析: HCl中只有共价键,MgCl2中只有离子键,NH4Cl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不选;NH3、H2O、CO2中均只有共价键,B选;CaCl2中只有离子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H2O中只有共价键,C不选;H2O中只有共价键,Na2O中只有离子键,CO2中只有共价键,D不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下列关于物质的制备、鉴别与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B. 鉴定蔗糖在H+催化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C. 只用溴水就能将己烷、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D.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通入氢气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过量氢气),A错误;鉴定蔗糖在H+催化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首先需要向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B错误;溴水中溴被己烷萃取,故上层有机层呈橙红色,溴水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溴水中溴被四氯化碳萃取,故下层有机层呈橙红色,溴和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故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能鉴别,C正确;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Si、Al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B. Al(OH)3可用作胃酸中和剂,主要利用其弱碱性C. SiO2为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除去Al(OH)3中的SiO2D. 硅、铝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二氧化硅能导光,故能做光导纤维,A错误;Al(OH)3具有弱碱性,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作胃酸中和剂,B正确;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且NaOH也可与Al(OH)3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硅可制造半导体芯片,但铝能导电,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 ①③⑤ B. ②④⑥C. ②③④ D. ①③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不可能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错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H4Cl、NH4NO3等属于离子化合物,④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He、Ne、Ar、Kr等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任何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⑤错误;①③⑥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20 ℃时,将0.1 mol N2O4置于1 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的消耗速率与N2O4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②③⑤⑥⑦ B. ①④⑧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表示同一个方向的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时间内烧瓶中的气体的质量都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⑧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两者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故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的方法,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g2O/Ag电极为正极B. Cu电极为负极C. 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D. 电池工作时,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 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u作负极,较不活泼的Ag2O/Ag作正极,A正确;根据A项分析,Cu电极为负极,B正确;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氢氧根离子向铜极移动,C错误;根据反应2Cu+Ag2O Cu2O+2Ag,铜元素由0价变为+1价,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X) < r(Y) <r(Z) < r(W)B. 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C. 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D. 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O元素,W是Na元素,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N元素,X是H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r(X)<r(Z)<r(Y)<r(W),A错误;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NaOH是强碱,B错误;非金属性:O>N,所以Z单质的氧化性大于Y,C错误;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硝酸、硝酸铵等,硝酸是共价化合物、硝酸铵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茯苓新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茯苓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B. 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27H46O6C. 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2 mol金属钠D. 可和HO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A错误;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27H44O6,B错误;该分子中有1个羧基和2个羟基,可以与钠反应,则1 mol该物质最多可以消耗3 mol金属钠,C错误;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可和HO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将干海带灼烧、浸取、过滤 获得含I2的水溶液B 将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放入相同浓度、相同温度的稀盐酸中 比较镁、铝的失电子能力C 将MgCl2固体高温加热成熔融态,测其熔融态的导电性 证明MgCl2中含有离子键D 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于两试管中,分别向两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将干海带灼烧、浸取、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氧化后才能得到含I2的水溶液,A不选;将表面积相同且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和铝条放入相同浓度、相同温度的稀盐酸中,比较镁、铝的失电子能力,B不选;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将MgCl2固体高温加热成熔融态,测其熔融态的导电性,若导电,则证明MgCl2中含有离子键,反之则无,C选;因为NaHSO3与H2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D项实验操作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不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固体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称取5.00 g均匀的块状大理石(含有SiC2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与50.0 mL 2.00 mol·L-1稀盐酸混合,测得实验过程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并记录(假设只逸出CO2);再称量5.00 g大理石粉末,重复以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汇总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B. 由图可知,如果等待的时间足够长,两条曲线应逐渐交汇C. 大理石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0~8 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1.64 mol·L-1·min-1D. 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13 min时,CaCO3的消耗率为63.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②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A错误;取料相同,生成二氧化碳一定相同,B正确;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生成CO2的质量。大理石粉末与盐酸的实验中,0~8 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0.205 mol·L-1·min-1,C错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13 min时,生成二氧化碳1.4 g,消耗碳酸钙的质量约为3.18 g,由于样品中含有杂质,故不能计算CaCO3的消耗率,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X、Y、Z、W、R、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与R同主族B. QW2可用于杀菌消毒C. 化合物中X、Y、Z、Q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Q>R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X只形成1对共用电子,其原子序数在六种元素中最小,则其为氢元素;Y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则其为碳元素;Z可形成3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为氮元素;W可形成2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为氧元素;R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其为硫元素;Q只形成1对共用电子,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其为氯元素。W与R分别为O、S元素,二者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A正确;QW2为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化合物中Y、Z、Q分别为C、N、Cl,它们分别形成4对、3对、1对共用电子,所以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但化合物中H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Q、R分别为Cl、S元素,非金属性:Cl>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肝脏、瘦肉中含量丰富。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B. 与硝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C. 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 1 mol烟酸能和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烟酸分子中六元环与苯环相似,则烟酸分子是平面分子,羧基取代环上氢原子的位置,因此所有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A正确;烟酸与硝基苯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六元环上的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只有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在六元环上有四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C正确;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烟酸能和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执法交警最常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 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图示及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解质溶液提供酸性环境,氧气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S 移向a电极,A正确;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B错误;单位时间内,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越多,酒精失电子数越多,所以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C正确;a极是负极,CH3CH2OH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所以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H2O-4e- CH3COOH+4H+,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11分)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Z2R的形成过程 。(2)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3周期ⅢA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X、Y、Z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Z2Y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4)Y、Z、W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5)下列说法能证明非金属性Q强于R的是 (填字母)。a.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Q>R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R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Q>RNa+[︰ ︰H]-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O2->Na+>Al3+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X、Y、Z、W、R、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排布是2、6,Y是O元素;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Na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W是Al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则R是S元素,Q是Cl元素。(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可根据离子还原性:S2->Cl-,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a错误;可根据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2S,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b正确;未指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因此不能利用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W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6H2O 2Na[Al(OH)4]+3H2↑解析: W是Al,Z是Na,Al能够与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的水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 2Na[Al(OH)4]+3H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10分)Ⅰ.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C6Li-xe- 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反应式为Li1-xMO2+xLi++xe- 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1)锂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式为 。C6Li+Li1-xMO2LiMO2+C6Li1-x 解析: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即得到锂电池放电时电池的反应式C6Li+Li1-xMO2 LiMO2+C6Li1-x。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该电池工作时,Li+向 (填“正极”或“负极”)迁移。正极 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该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迁移。(3)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0.8NA 解析:1 mol锂失去1 mol电子,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锂的物质的量是 =0.8 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8N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制成燃料电池给卫星充电,可建立环保型的卫星供电系统。(4)已知破坏1 mol H—H键、1 mol O O键、1 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498 kJ、465 kJ的能量。如图表示H2、O2转化为水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则b表示的能量为 。490 kJ 解析: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示意图可知b=4×465 kJ-2×436 kJ-498 kJ=490 k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若该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H2+O2 2H2O。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4e-+4H+ 。O2+4e-+4H+2H2O 解析: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溶液显酸性,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2分)巴豆酸甲酯常用于配制香料,合成该物质的一种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A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式为 。(3)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O碳碳双键、醛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反应⑥的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式为 。(5)B的同系物G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则G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一种含有三个甲基的G的结构简式为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3CH CHCOOH+CH3OH CH3CHCHCOOCH3+H2O4 C(CH3)3O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乙烯,乙醇、O2在铜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C为CH3CHO,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E,E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F为CH3CH CHCOOH,F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巴豆酸甲酯:CH3CH CHCOOH+CH3OH CH3CHCHCOOCH3+H2O。(5)乙醇的同系物G比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说明G比乙醇多两个CH2,其结构简式为C4H9OH,丁基有4种结构,故G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中一种含有三个甲基的G的结构简式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巴豆酸甲酯可作为单体来制备高分子树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CH3CHCHCOOCH3解析:巴豆酸甲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用来制备高分子树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CH CH—COOCH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乙酸 1-丁醇(CH3CH2CH2CH2OH) 乙酸丁酯熔点/℃ 16.6 -90 -77.9沸点/℃ 117.9 117~118 126.5密度/(g·cm-3) 1.05 0.81 0.88水溶性 互溶 可溶(20 ℃,7.7 g/100 g水) 微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 (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 。解析:乙酸、1-丁醇的沸点与乙酸丁酯的沸点接近,若采用甲装置,会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若采用乙装置时,冷凝管的冷凝回流可以减少反应物的损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率)。乙 反应物的沸点与产物的沸点相接近,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损耗而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如图所示的操作中,与本次分离提纯无关的是 (填字母)。b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乙酸丁酯中的杂质为乙酸和1-丁醇,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1-丁醇,并且分离出乙酸丁酯,所以会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不到的装置是b(过滤装置)、d(蒸发浓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在有机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小华同学在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解析:分液漏斗瓶颈上的小孔未对准瓶塞上的凹槽或者瓶塞没有打开,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等都会导致液体流不下来。分液漏斗的瓶塞上的凹槽未对准瓶颈上的小孔(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瓶塞未打开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Ⅰ.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的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 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 min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 m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 有关。催化剂的表面积 解析: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少,则反应速率快,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有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某同学在10 mL 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C 解析:由题图可知,曲线斜率变小,反应速率减小,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某反应在容积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 2A+B 2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2min时,Δn(A)=2 mol,Δn(B)=1 mol,Δn(C)=2 mol,Δn(A)∶Δn(B)∶Δn(C)=2∶1∶2,则方程式:2A+B 2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1·min-1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Δn(B)=1 mo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1·min-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v(A)=2v( B )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c.v逆(A)=v正( C )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BCc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v(A)=2v(B)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在该反应中A和C的计量数相等,当v逆(A)=v正(C)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只有A为有色物质,当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 。37.5% 解析:由图像可知: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 3 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 mol+3 mol+4 mol=8 mol,所以A的体积分数= ×100%=37.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质量检测(一).docx 模块质量检测(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