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北山小学五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北山小学五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北山小学五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太阳渐渐西落,(huáng hūn)    时分一群大雁(yōu rán)    自得地在空中飞翔。它们的(shēn duàn)    是那么优美,姿势是那么优雅,时而高,时而低,一点儿也不(shēng yìng)    ,别有一番(yùn wèi)    ,真让人(ài mù)    。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一亩地(mǒu) 黑匣子(xiá)
B.眼睑(liǎn) 藤蔓(màn)
C. 趴着(pā) 享受(xiǎng)
D. 榨油(zhán) 眼眸(móu)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梢声 播种 B.镜匡 亭子
C.谦弃 浇水 D.糕饼 吩咐
4.“诮(qiào)”字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一个词语有关?(  )
A.月亮 B.言语 C.细小 D.安静
5.“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中的“忽”字是什么意思?(  )
A.忽而 B.不注意
C.不重视 D.计量单位名称
6.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哪一组词语最恰当?(  )
在团体接力比赛前,学校给每个班级 一名指导老师。我们班的队员齐心协力,默契 ,获得了第一名。
A.搭配 配合 B.配备 配合
C.匹配 配合 D.匹配 搭配
7.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最恰当?(  )
蜜蜂 忙着采蜜很少理会外界, 你不主动伤害它们,它们就不会攻击人类。这说明, 人与动物和平共处, 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A.尽管……可……只有……才……
B.因为……所以……只要……就……
C.尽管……可……只要……就……
D.因为……所以……只有……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清晨,山林里的鸟鸣香飘十里,十分悦耳。
B.丁桦写的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美中不足的是书写较潦草。
C.周末妈妈工作忙,我不动声色地擦地板、洗碗,妈妈欣慰地笑了。
D.狂风暴雨过后,花园里的牡丹大多凋零,唯有墙角的一朵仍然神气十足地绽放着。
9.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白鹭难道不是一首精巧的诗吗?(反问)
B.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拟人)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D.海浪声一阵高过一阵,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夸张)
10.下列哪一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
A.秋风阵阵,带着丝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
B.夏夜的海边,人们三五成群散着步,尽享海风抚摸。
C.公园里的百花芬芳扑鼻,可我还是认为故乡的野菊更为馨香。
D.月亮将柔和的银光洒向人间,她的宁静之美让人如痴如醉。
11.“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这一句话蕴含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
A.热爱写作 B.喜欢想象
C.怀念亲友、故乡 D.怀念童年趣事
12.按下列哪一种顺序制定“班级公约”最合适?(  )
①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②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③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④把公约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落花生》告诉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而不是只讲究外表华丽的人。
B.《白鹭》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珍珠鸟》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D.完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要把心爱之物的所有特点都写清楚,才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14.下面语段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她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蹲下读了起来,一页、两页……面部表情也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着: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面带微笑,一会儿低头沉思。
A.她读书时非常投入。 B.她读书的速度很快。
C.她读书的表情丰富。 D.她读书的地点随意。
三、按要求作答。
15.根据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算账(计算账目):   
(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   
16.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白鹤太大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    也觉得    ,而且    。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    。
(3)唐朝虞世南的《蝉》中,表现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的诗句是:“    ,    。”
17.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小草 野花 路灯
   
【阅读与鉴赏】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
18.阅读《竹笋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一,他成绩不理想,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泄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做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④“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错失生长的机会。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⑤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上台的机会,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生长时就用劲地生长。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⑥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⑦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意林》(经典收藏本),吉林摄影出版社,有删改】
(1)下面句子描写了竹笋生长时的情景,三个连续的动作描写,主要作用是什么?(    )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
①表现竹笋的生长速度很快 ②突出竹笋的生长过程艰难
③衬托春雨对竹笋生长的作用 ④体现竹笋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第3自然段“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句中的“冬天”指的是什么?(    )
A.成绩差,情绪非常低落。
B.现实生活中寒冷的冬季。
C.竹笋生长时所处的季节。
D.糟糕、不友好的同学关系。
(3)母亲用“嘴尖皮厚腹中空”形容竹笋,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
A.竹笋外表不好看,不值得欣赏。
B.我们应该像花草一样注重外表。
C.做事要有冲劲,不招摇却踏实。
D.做事不能像竹笋那样“厚脸皮”。
(4)第7自然段中“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的原因是什么?(    )
A.作者久居高楼,不熟悉竹林,难以发现竹笋。
B.作者不喜欢竹林,很少主动了解竹笋的特点。
C.作者不懂挖笋的技巧,无法判断竹笋的位置。
D.竹林生长环境变化大,生长规律与以往不同。
(5)对文章末尾“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喝笋汤时作者感受到春天的味道,仿佛置身于春日竹林之中。
B.喝笋汤时唤醒作者对竹笋励志和积极的印象,内心获得成长。
C.作者预感自己会像竹笋一样生长,在生活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D.表明作者从此能够像父亲那样寻找竹笋,又和自然达成默契。
(6)文章围绕竹笋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试着按照顺序补充完整。
高中一位同学用竹笋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    —   
(7)从作者对竹笋的美好回忆中,你体会到了怎样思想感情?
   
19.阅读《最不怕冷的鸟》,完成下面小题。
最不怕冷的鸟
①1960年,南极洲某地创下了世界最低气温的记录——零下88.3℃,平常南极的平均气温也达到零下70多摄氏度,但生活在那里的企鹅,依旧安然无恙,十分快活。而且还照样在恶劣的环境下产卵育雏,真使人难以置信。企鹅的确称得上是最不怕冷的鸟。
②不像鸟?
③企鹅有近20种,其中最大的身高可以达到1米以上,小的则不足半米。企鹅虽然属于鸟类,可是它并不会飞翔,哪怕像鸭子那样稍微飞离地面一点儿也不行。因为它没有翼翅,它的前肢是赖以迅速划水的鳍脚,后肢有三趾,趾间有蹼,游泳时可用作舵。它的羽毛长得均匀而密致,如同鳞片一样,适于在海中游泳、浮水和潜水。它是鸟类中游泳和潜水的冠军。
④有绝招?
⑤企鹅的身体结构非常独特,羽毛的密度比同体型的鸟类大三四倍,且相互重叠,这样特殊的羽毛就算是冰冷的海水都难以浸透。除此之外,它们的皮下脂肪厚达3厘米,具有绝佳的防寒功能。有了这两层防护,即使是在酷寒之中,它们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⑥运动员?
⑦企鹅双脚的骨骼坚硬,呈短平状,这一特征配合有如船桨的短翼,使企鹅可以在水中“飞行”。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年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千米,比万吨巨轮的时速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世界跳水冠军相媲美,它们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企鹅的潜水本领也相当出色,它们能潜到约250米深的水中觅食,并在水下停留近20分钟。企鹅在陆地上行走时,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看上去笨拙而滑稽。但你若因此认为企鹅在陆地上就会束手无策,那就大错特错了。企鹅可是技术高超的滑雪运动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卧倒,舒展两翅,在冰雪上匍匐前进,它们有时还能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而滑行。
⑧在南极?
⑨一提起企鹅,大家肯定会想到南极。其实企鹅的分布范围很广,温带、亚热带乃至热带都有它的身影。
(文本来源“百度教育”,有删改)
(1)下列对企鹅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企鹅只在南极生活。
B.企鹅非常擅于飞翔。
C.企鹅潜水本领出色。
D.企鹅体型十分高大。
(2)企鹅在雪地滑行时,依靠什么掌握方向?(    )
A.尾巴和翅膀
B.尾巴和脚掌
C.翅膀和脚掌
D.翅膀和头部
(3)企鹅能在低温酷寒的环境下生活和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关系?(    )
A.骨骼坚硬
B.羽毛密度大
C.羽毛防水性高
D.皮下脂肪厚
(4)第4自然段中说“企鹅可以在水中‘飞行’”,对“飞行”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形容企鹅潜水的时间久
B.形容企鹅跳跃的能力强
C.形容企鹅捕食的本领高
D.形容企鹅游泳的速度快
(5)有同学认为“企鹅……它们能潜到约250米深的水中觅食,并在水下停留近20分钟”,句子中的“约”和“近”如果删掉,表达更简洁。你同意吗?为什么?
   
(6)这篇文章每一个自然段前都有一个带问号的小标题,你认为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至少答两点)
   
【表达与交流】五、习作。
20.成长路上,总有一样物品默默相伴,成为独特的见证者。它或许是个存钱罐,或许是支旧钢笔,或许是个毛绒玩具,或许……请你以《伴我成长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先把陪伴你的“它”填进题目,写清楚它的模样,回忆如何与它相遇、相伴,讲讲那些和它有关的成长故事,让这份特殊陪伴里的情感,在文字里慢慢流淌。不少于400字。(提示:请同学们自备作文纸作答。)
2025-202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北山小学五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D B B A B C C B
题号 13 14
答案 D A
【积累与运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太阳渐渐西落,(huáng hūn) 黄昏  时分一群大雁(yōu rán) 悠然  自得地在空中飞翔。它们的(shēn duàn) 身段  是那么优美,姿势是那么优雅,时而高,时而低,一点儿也不(shēng yìng) 生硬  ,别有一番(yùn wèi) 韵味  ,真让人(ài mù) 爱慕  。
【解答】故答案为:
黄昏 悠然 身段 生硬 韵味 爱慕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一亩地(mǒu) 黑匣子(xiá)
B.眼睑(liǎn) 藤蔓(màn)
C. 趴着(pā) 享受(xiǎng)
D. 榨油(zhán) 眼眸(móu)
【解答】A.有误,“一亩地”的“亩”应读“mǔ”。
B.有误,“眼睑”的“睑”应读“jiǎn”。蔓:读“màn”时意思为具有攀缘茎或缠绕茎的植物的枝茎;扩展。读“wàn”时意思为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故“藤蔓”的“蔓”应读“wàn”。
C.正确。
D.有误,“榨油”的“榨”应读“zhà”。
故选: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梢声 播种 B.镜匡 亭子
C.谦弃 浇水 D.糕饼 吩咐
【解答】A.有误,“梢声”应为“哨声”,“哨声”哨子发出的声音,强调声音小。
B.有误,“镜匡”应为“镜框”,“镜框”就是装在镜子周围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框架。
C.有误,“谦弃”应为“嫌弃”,“嫌弃”就是厌恶而不愿接近。
D.正确。
故选:D。
4.“诮(qiào)”字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一个词语有关?(  )
A.月亮 B.言语 C.细小 D.安静
【解答】“诮(qiào)”字的部首是“讠”,从字形结构来看,它是一个形声字,从言,肖声。“讠”字旁的字大多与言语有关,所以“诮”字的意思可能与“言语”有关。
故选:B。
5.“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中的“忽”字是什么意思?(  )
A.忽而 B.不注意
C.不重视 D.计量单位名称
【解答】“素之忽则嫌白,黛之忽则嫌黑”描述的是对于白色(素)和黛色(一种青黑色颜料),在使用或者呈现的时候,哪怕有极细微的“忽”这个量的差异,就会分别显得太白或者太黑。选项A“忽而”,是表示时间短暂、忽然的副词,代入句子后,“素之忽而则嫌白”语义不通,不符合语境。选项B“不注意”和选项 C“不重视”,这两个意思代入句子,都无法合理地解释句子中因为某种量的因素导致颜色不合适的逻辑,与句子表达的核心意思不符。选项D“计量单位名称”,结合句子中因为极微小的量的变化而使颜色出现偏差的语境,“忽”作为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能够准确解释句子意思,所以该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哪一组词语最恰当?(  )
在团体接力比赛前,学校给每个班级 一名指导老师。我们班的队员齐心协力,默契 ,获得了第一名。
A.搭配 配合 B.配备 配合
C.匹配 配合 D.匹配 搭配
【解答】搭配 :指将不同事物或元素组合在一起,使其协调或形成整体。强调组合的合理性或美观性(如颜色、风格、功能等)。
配合 :指多方协作或协调行动,共同完成目标。强调动作、角色或功能上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配备 :指为特定需求或用途提供必要的设备、人员或资源。强调根据需求进行补充或完善(如工具、人员等)。
匹配 :指两事物在条件、能力、规格等方面相符合或对应。强调一致性或适配性(如数据、能力、条件等)。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依次填:配备、配合。
故选:B。
7.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最恰当?(  )
蜜蜂 忙着采蜜很少理会外界, 你不主动伤害它们,它们就不会攻击人类。这说明, 人与动物和平共处, 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A.尽管……可……只有……才……
B.因为……所以……只要……就……
C.尽管……可……只要……就……
D.因为……所以……只有……才……
【解答】“尽管……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用于连接前后语义对立的分句,强调后句内容与前句预期形成对比。
“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用于强调前文所述条件是实现后文结果的唯一前提。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用于连接原因和结果。
“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具体属于充分条件关系 ,强调满足特定条件即可产生相应结果。
第一空和第二空,“忙着采蜜很少理会外界”是蜜蜂的状态,“你不主动伤害它们,它们就不会攻击人类”是基于前面状态的一种情况,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所以……”能体现这种因果;第三空和第四空,“人与动物和平共处”是条件,“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结果,“只要……就……”表示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相应结果,符合语境。
故选: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清晨,山林里的鸟鸣香飘十里,十分悦耳。
B.丁桦写的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美中不足的是书写较潦草。
C.周末妈妈工作忙,我不动声色地擦地板、洗碗,妈妈欣慰地笑了。
D.狂风暴雨过后,花园里的牡丹大多凋零,唯有墙角的一朵仍然神气十足地绽放着。
【解答】A.有误,香飘十里:通常用来形容香气传播得很远,比如花香、食物香等。句中用于描述“鸟鸣”,鸟鸣是声音,不是气味。鸟鸣是听觉的,而“香飘十里”是嗅觉的。故运用不正确。
BCD.正确。
故选:A。
9.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白鹭难道不是一首精巧的诗吗?(反问)
B.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拟人)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D.海浪声一阵高过一阵,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夸张)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中“香飘十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桂花的香气浓郁。
故选:B。
10.下列哪一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
A.秋风阵阵,带着丝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
B.夏夜的海边,人们三五成群散着步,尽享海风抚摸。
C.公园里的百花芬芳扑鼻,可我还是认为故乡的野菊更为馨香。
D.月亮将柔和的银光洒向人间,她的宁静之美让人如痴如醉。
【解答】A.结合“秋风阵阵,带着丝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句子仅描述了秋风带来的感觉,如“凉意“和“桂花香“,是单一的感官描写。没有出现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比较,因此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B.结合“夏夜的海边,人们三五成群散着步,尽享海风抚摸。”可知,这句话描述了夏夜海边人们的活动,享受海风。同样,没有对比,只是单一场景的描写。
C.结合“公园里的百花芬芳扑鼻,可我还是认为故乡的野菊更为馨香。”可知,将“公园里的百花”和“故乡的野菊”进行直接比较,通过“可我还是认为”突出差异,强调作者更喜欢故乡野菊的馨香。这明显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D.结合“月亮将柔和的银光洒向人间,她的宁静之美让人如痴如醉。”可知,这句话描述了月亮的美丽和宁静,没有涉及任何对比,只是对月亮的赞美。
故选:C。
11.“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这一句话蕴含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
A.热爱写作 B.喜欢想象
C.怀念亲友、故乡 D.怀念童年趣事
【解答】结合“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可知,作者说“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但紧接着用“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表示这种忘记是不可能的。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师友、童年和故乡的深刻眷恋和怀念。
故选:C。
12.按下列哪一种顺序制定“班级公约”最合适?(  )
①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②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③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④把公约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答】制定班级公约的合理顺序应该是:首先,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因为公约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所以应该先明确目标。然后,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讨论,提出想法。
之后,全班表决,形成公约。基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投票决定最终的公约。最后,把公约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以便大家遵守。最合适的顺序是:
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表决,形成公约,把公约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
故选:B。
1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落花生》告诉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而不是只讲究外表华丽的人。
B.《白鹭》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珍珠鸟》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D.完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要把心爱之物的所有特点都写清楚,才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无需把心爱之物的“所有特点”都写清楚,只需抓住“心爱之物”关键特点(如外形、来历、特殊故事等)就能表达喜爱之情。“所有特点都写清楚”的要求过于绝对。
故选:D。
14.下面语段描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她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蹲下读了起来,一页、两页……面部表情也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着: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面带微笑,一会儿低头沉思。
A.她读书时非常投入。 B.她读书的速度很快。
C.她读书的表情丰富。 D.她读书的地点随意。
【解答】结合“她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蹲下读了起来,一页、两页……面部表情也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着: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面带微笑,一会儿低头沉思。”可知,语段描写了她取下书后,在角落读书的过程,重点突出了她的面部表情随书中情节变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面带微笑,一会儿低头沉思。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她完全沉浸在书中的情节中,说明她读书时非常专注和投入。
故选:A。
三、按要求作答。
15.根据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算账(计算账目): 会计阿姨拿着厚厚的账本,花了一下午时间算账,终于理清了公司的财务明细。 
(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 弟弟把我的作业本撕坏了,我要跟他好好算账,让他知道做错事要负责。 
【解答】先明确“算账”的两个不同词义,第一个侧重“计算账目”,造句需围绕财务、记账场景;第二个侧重“争执较量”,造句要体现矛盾冲突或事后追责的情境,确保句子符合词义且语境合理。
故答案为:
会计阿姨拿着厚厚的账本,花了一下午时间算账,终于理清了公司的财务明细。
弟弟把我的作业本撕坏了,我要跟他好好算账,让他知道做错事要负责。
16.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白鹤太大 而嫌生硬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 灰色的苍鹭  也觉得 大了一些  ,而且 太不寻常了  。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 站着钓鱼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 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 设计的镜匣  。
(3)唐朝虞世南的《蝉》中,表现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的诗句是:“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解答】(1)选自《白鹭》,书写时注意“嫌”“鹭”的正确写法。
(2)选自《白鹭》,书写时注意“璃”“镜”的正确写法。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蝉栖息在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得很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诗人以蝉自比,表明自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书写时注意“声”“藉”的正确写法。
故答案为:
(1)而嫌生硬 灰色的苍鹭 大了一些 太不寻常了;
(2)站着钓鱼 玻璃框里的画 设计的镜匣;
(3)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7.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小草 野花 路灯
 小草:它虽然弱小,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贫瘠的土地、石缝中还是遭受践踏后,都能顽强生长。它遍布大地,十分平凡,可联想到平凡却坚强的普通人。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由这个事物特点让你想到了什么人,并尝试用上对比的手法写出来。
故答案为:
小草:它虽然弱小,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贫瘠的土地、石缝中还是遭受践踏后,都能顽强生长。它遍布大地,十分平凡,可联想到平凡却坚强的普通人。
【阅读与鉴赏】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
18.阅读《竹笋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一,他成绩不理想,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泄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做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④“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错失生长的机会。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⑤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上台的机会,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生长时就用劲地生长。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⑥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⑦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意林》(经典收藏本),吉林摄影出版社,有删改】
(1)下面句子描写了竹笋生长时的情景,三个连续的动作描写,主要作用是什么?( B  )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
①表现竹笋的生长速度很快 ②突出竹笋的生长过程艰难
③衬托春雨对竹笋生长的作用 ④体现竹笋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第3自然段“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句中的“冬天”指的是什么?( A  )
A.成绩差,情绪非常低落。
B.现实生活中寒冷的冬季。
C.竹笋生长时所处的季节。
D.糟糕、不友好的同学关系。
(3)母亲用“嘴尖皮厚腹中空”形容竹笋,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C  )
A.竹笋外表不好看,不值得欣赏。
B.我们应该像花草一样注重外表。
C.做事要有冲劲,不招摇却踏实。
D.做事不能像竹笋那样“厚脸皮”。
(4)第7自然段中“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的原因是什么?( B  )
A.作者久居高楼,不熟悉竹林,难以发现竹笋。
B.作者不喜欢竹林,很少主动了解竹笋的特点。
C.作者不懂挖笋的技巧,无法判断竹笋的位置。
D.竹林生长环境变化大,生长规律与以往不同。
(5)对文章末尾“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  )
A.喝笋汤时作者感受到春天的味道,仿佛置身于春日竹林之中。
B.喝笋汤时唤醒作者对竹笋励志和积极的印象,内心获得成长。
C.作者预感自己会像竹笋一样生长,在生活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D.表明作者从此能够像父亲那样寻找竹笋,又和自然达成默契。
(6)文章围绕竹笋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试着按照顺序补充完整。
高中一位同学用竹笋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 母亲教导我学习竹笋做事有冲劲、不招摇、踏实的品质;  — 父亲带我去竹林挖笋并享受自然的恩赐。 
(7)从作者对竹笋的美好回忆中,你体会到了怎样思想感情?
 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竹笋所代表的顽强向上、踏实谦逊精神的敬佩和向往。 
【解答】(1)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句子“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中“抬”“捅”“跃”这三个动作非常迅速有力,体现了竹笋在春雨后破土而出的速度之快;同时,“捅破”大地需要巨大的力量,展现了竹笋克服阻力、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故选:B。
(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第③自然段“在高一,他成绩不理想,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可知,“冬天”在这里是比喻。前文说“他成绩不理想,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后文提到他“学习基础很薄弱”“经常掉线”,这些都表明他学业上遇到了困难和低谷期,就像自然界中寒冷、萧瑟的冬天一样,充满挑战且令人情绪低落。故选:A。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第④自然段“‘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可知,“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俗语常带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但母亲在这里是借用其外形特征来比喻一种积极的品格:“嘴尖”对应“做事有冲劲”(向上突破),“皮厚”对应“不招摇”(踏实、能承受压力),“腹中空”对应长大后“十分虚心”。母亲强调的是学习竹笋实干、谦逊、抓住机会成长的精神。故选:C。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⑦自然段“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可知,“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的原因是:作者长期生活在高楼上,导致对竹林和竹笋的生长规律、位置特征不熟悉、不了解。故选:A。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第⑦自然段“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可知,这句话是作者喝完父亲挖的竹笋做的汤后的感受。结合全文,竹笋象征着积累、突破、顽强、谦逊、抓住机遇等积极精神。喝着用自然生长的竹笋做的汤,作者不仅尝到了美味,更重要的是重新感受到了竹笋所代表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仿佛也在他内心被唤醒、激发出来,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和希望。故选:B。
(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③自然段可知,主要讲了高中一位同学用竹笋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结合第④自然段“‘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和第⑤自然段“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上台的机会”可知,母亲用自己的经历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不招摇;结合第⑥自然段“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和第⑦自然段“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可知,父亲带“我”去竹林挖笋,让“我”感受到自然的恩泽与美好。
(7)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可知,文章开头就点明作者对竹笋的印象是“励志和积极的”;结合全文可知,全文通过同学的故事、母亲的教导、父亲的挖笋经历,都在赞美竹笋的形象和精神(如顽强突破、厚积薄发、踏实谦逊、抓住机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植物及其象征的美好品格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B;
(2)A;
(3)C;
(4)A;
(5)B;
(6)母亲教导我学习竹笋做事有冲劲、不招摇、踏实的品质;父亲带我去竹林挖笋并享受自然的恩赐。
(7)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竹笋所代表的顽强向上、踏实谦逊精神的敬佩和向往。
19.阅读《最不怕冷的鸟》,完成下面小题。
最不怕冷的鸟
①1960年,南极洲某地创下了世界最低气温的记录——零下88.3℃,平常南极的平均气温也达到零下70多摄氏度,但生活在那里的企鹅,依旧安然无恙,十分快活。而且还照样在恶劣的环境下产卵育雏,真使人难以置信。企鹅的确称得上是最不怕冷的鸟。
②不像鸟?
③企鹅有近20种,其中最大的身高可以达到1米以上,小的则不足半米。企鹅虽然属于鸟类,可是它并不会飞翔,哪怕像鸭子那样稍微飞离地面一点儿也不行。因为它没有翼翅,它的前肢是赖以迅速划水的鳍脚,后肢有三趾,趾间有蹼,游泳时可用作舵。它的羽毛长得均匀而密致,如同鳞片一样,适于在海中游泳、浮水和潜水。它是鸟类中游泳和潜水的冠军。
④有绝招?
⑤企鹅的身体结构非常独特,羽毛的密度比同体型的鸟类大三四倍,且相互重叠,这样特殊的羽毛就算是冰冷的海水都难以浸透。除此之外,它们的皮下脂肪厚达3厘米,具有绝佳的防寒功能。有了这两层防护,即使是在酷寒之中,它们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⑥运动员?
⑦企鹅双脚的骨骼坚硬,呈短平状,这一特征配合有如船桨的短翼,使企鹅可以在水中“飞行”。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年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千米,比万吨巨轮的时速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世界跳水冠军相媲美,它们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企鹅的潜水本领也相当出色,它们能潜到约250米深的水中觅食,并在水下停留近20分钟。企鹅在陆地上行走时,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看上去笨拙而滑稽。但你若因此认为企鹅在陆地上就会束手无策,那就大错特错了。企鹅可是技术高超的滑雪运动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卧倒,舒展两翅,在冰雪上匍匐前进,它们有时还能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而滑行。
⑧在南极?
⑨一提起企鹅,大家肯定会想到南极。其实企鹅的分布范围很广,温带、亚热带乃至热带都有它的身影。
(文本来源“百度教育”,有删改)
(1)下列对企鹅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企鹅只在南极生活。
B.企鹅非常擅于飞翔。
C.企鹅潜水本领出色。
D.企鹅体型十分高大。
(2)企鹅在雪地滑行时,依靠什么掌握方向?( A  )
A.尾巴和翅膀
B.尾巴和脚掌
C.翅膀和脚掌
D.翅膀和头部
(3)企鹅能在低温酷寒的环境下生活和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关系?( A  )
A.骨骼坚硬
B.羽毛密度大
C.羽毛防水性高
D.皮下脂肪厚
(4)第4自然段中说“企鹅可以在水中‘飞行’”,对“飞行”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D  )
A.形容企鹅潜水的时间久
B.形容企鹅跳跃的能力强
C.形容企鹅捕食的本领高
D.形容企鹅游泳的速度快
(5)有同学认为“企鹅……它们能潜到约250米深的水中觅食,并在水下停留近20分钟”,句子中的“约”和“近”如果删掉,表达更简洁。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约”表示大概,说明企鹅潜水深度大概是250米;“近”表示接近,说明在水下停留时间接近20分钟。如果删掉,就变成了绝对的250米和20分钟,与实际情况不符。 
(6)这篇文章每一个自然段前都有一个带问号的小标题,你认为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至少答两点)
 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带问号的小标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读者探究问题答案。②清晰梳理文章结构,每个小标题对应一段内容,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每段的核心内容。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根据第⑨段“其实企鹅的分布范围很广,温带、亚热带乃至热带都有它的身影”,可知企鹅并非只在南极生活,A错误。
B.根据第③段“企鹅虽然属于鸟类,可是它并不会飞翔,哪怕像鸭子那样稍微飞离地面一点儿也不行”,可知企鹅不擅长飞翔,B错误。
C.根据第⑦段“企鹅的潜水本领也相当出色,它们能潜到约250米深的水中觅食,并在水下停留近20分钟”,可知C正确。
D.根据第③段“企鹅有近20种,其中最大的身高可以达到1米以上,小的则不足半米”,可知企鹅体型有大有小,并非都十分高大,D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第⑦段“它们有时还能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而滑行”,可知企鹅在雪地滑行时依靠尾巴和翅膀掌握方向,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A.“骨骼坚硬”是第⑦段中描述企鹅游泳、滑行等运动能力的特征,与抵御低温无关。
B.根据第⑤段“羽毛的密度比同体型的鸟类大三四倍,且相互重叠,这样特殊的羽毛就算是冰冷的海水都难以浸透”,说明羽毛密度大与企鹅在低温环境生活有关。
C.由第⑤段中羽毛“冰冷的海水都难以浸透”可知羽毛防水性高,与低温生活有关。
D.根据第⑤段“它们的皮下脂肪厚达3厘米,具有绝佳的防寒功能”,说明皮下脂肪厚与低温生活有关。
故选A。
(4)本题考查字词句段的作用。根据第⑦段“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年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千米,比万吨巨轮的时速还要快……企鹅可以在水中‘飞行’”,可知这里的“飞行”是形容企鹅游泳速度快,故选D。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约”表示大概,说明企鹅潜水深度大概是250米;“近”表示接近,说明在水下停留时间接近20分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标注:第⑦段)。不同意。“约”表示大概,说明企鹅潜水深度大概是250米;“近”表示接近,说明在水下停留时间接近20分钟。如果删掉,就变成了绝对的250米和20分钟,与实际情况不符。
(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带问号的小标题(如“不像鸟?”“有绝招?”)以疑问的形式呈现,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产生“企鹅哪里不像鸟?”“企鹅有什么绝招?”等疑问,从而吸引读者主动阅读文章去寻找答案。每个小标题都对应一段具体内容,例如“运动员?”(第⑦段)明确该段是围绕企鹅如同运动员般的运动能力(游泳、跳水、滑行等)展开介绍;“在南极?”(第⑨段)明确该段是关于企鹅分布范围的说明。这些小标题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带问号的小标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读者探究问题答案。②清晰梳理文章结构,每个小标题对应一段内容,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每段的核心内容。
故答案为:
(1)C;
(2)A;
(3)A;
(4)D;
(5)不同意。“约”表示大概,说明企鹅潜水深度大概是250米;“近”表示接近,说明在水下停留时间接近20分钟。如果删掉,就变成了绝对的250米和20分钟,与实际情况不符。
(6)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带问号的小标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读者探究问题答案。②清晰梳理文章结构,每个小标题对应一段内容,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每段的核心内容。
【表达与交流】五、习作。
20.成长路上,总有一样物品默默相伴,成为独特的见证者。它或许是个存钱罐,或许是支旧钢笔,或许是个毛绒玩具,或许……请你以《伴我成长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先把陪伴你的“它”填进题目,写清楚它的模样,回忆如何与它相遇、相伴,讲讲那些和它有关的成长故事,让这份特殊陪伴里的情感,在文字里慢慢流淌。不少于400字。(提示:请同学们自备作文纸作答。)
【解答】范文:
伴我成长的存钱罐
在我的书桌上,静静地躺着一个存钱罐。它是一个可爱的卡通存钱罐,上面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小熊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欢迎我将零花钱存进去。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为了培养我的储蓄意识,特意为我买下了这个存钱罐。从那一刻起,它便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忠实伙伴。
小时候,我总是对存钱罐充满了好奇。每当我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或者自己通过努力赚取的零花钱,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钱塞进存钱罐里。听着硬币落入罐底的清脆声响,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爱心捐款活动,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我看着存钱罐里满满的硬币,心里十分纠结。一方面,我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另一方面,我又舍不得自己辛苦存下的钱。最终,我还是决定拿出一部分钱来捐款。当我把钱捐出去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我知道,我的存钱罐不仅是我储蓄的地方,更是我传递爱心的桥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存钱罐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时光,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每当我看到存钱罐里满满的硬币,我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坚持。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存钱罐。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储蓄工具,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它让我懂得了储蓄的意义,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会继续陪伴我成长,见证我的每一个梦想成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