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课质量检测 (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第二课质量检测 (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排查卷 第一、第二课质量检测
时间:35分钟 分值: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25·东莞期末)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体现了我们独有的“中国式浪漫”。该影片所反映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是( D )
A. 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B.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 农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
D.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少量土地
【解析】题干所处时代是封建社会,奴隶制国家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A、B、C错误。
2.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造成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并且材料也未涉及,②不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材料也未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③不选。
3.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赤日炎炎似火烧》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削掠夺的现象。下列诗句反映这种剥削关系的是( C )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④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主要反映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主要反映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均与封建剥削无关,②③不符合题意。
4.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下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总结、评价相一致的是( C )
①必须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②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机关
③必须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④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仅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巴黎公社运动已付诸实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①排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③排除。
5. (2025·珠海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C )
①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任何改善 ②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巧妙、更隐蔽 ③工人的社会满足程度不断提高 ④资产阶级会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 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
B. 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出现了倒退现象
C. 封建社会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者,有了生产积极性
D.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7. (2025·芜湖期末)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A )
A. 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生产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D. 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
【解析】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错误。材料阐述了人类社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C观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D错误。
8. (2025·广州花都期末)1956年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进入了艰辛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以下事件与这一时期相符合的是( C )
①中国开始走自己的路彻底摆脱了苏联的模式 ②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2025·合肥质检)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C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①错误。马克思主义而非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③错误。
11. (2025·郑州期中)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B )
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认识工具 ②马克思主义让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 ③要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结合国情赋予了革命理论的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②错误。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真理性,而不是结合国情才赋予了革命理论的真理性,④错误。
12.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下列选项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D )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通过和平演变”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①不选。“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②不选。
13. (2024·厦门期中)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C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2025·郑州期末)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毛泽东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 C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一次结合的产物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①错误。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不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错误。
15. (2025·湛江期中)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不用向其他国家学习 ③只要正确反思、以史为鉴,历史的波折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曲折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5·长沙检测)《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由此可见( A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新质生产力理论立足时代,回答了时代之问 ③无产阶级应借助民主和改良建立自己政权 ④人类的整部历史都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应借助民主和革命建立自己政权,而不是改良,③错误。阶级是原始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人类的整部历史并不都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且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④错误。
17. (2025·深圳宝安期末)鸦片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提出各种救国方案,但始终功亏一篑。近代中国就像一条漂泊在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汪洋大海中的百孔千疮的漏船,危机四伏,时时刻刻都有葬身大海的危险。究其原因在于( A )
①帝国主义坚决反对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强盛 ②资产阶级未能唤醒民众,未形成变革社会的真正力量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没有积极地参与革命 ④中国丧失了全部主权,政治、经济皆受制于西方列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妥协性,但是也积极地进行了革命,③错误。近代的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但并非全部,④错误。
18. (2025·石家庄期末)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的断言是科学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
A.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 真正开启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探索复兴之路
D. 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19. (2024·北京西城期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③④证明的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符合题意。
20. (2025·济南期末)“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D )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实现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这是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这一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①不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③不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回首峥嵘岁月,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1)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简要评析。(4分)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一化三改”。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分)
(2)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6分)
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6分)(共30张PPT)
排查卷 第一、第二课质量检测
时间:35分钟 分值: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25·东莞期末)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体现了我们独有的“中国式浪漫”。该影片所反映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是(   )
A. 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B.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 农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
D.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少量土地
D
【解析】题干所处时代是封建社会,奴隶制国家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A、B、C错误。
2.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造成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并且材料也未涉及,②不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材料也未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③不选。
3.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赤日炎炎似火烧》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削掠夺的现象。下列诗句反映这种剥削关系的是(   )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④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主要反映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主要反映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均与封建剥削无关,②③不符合题意。
C
4.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下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总结、评价相一致的是(   )
①必须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②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机关
③必须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④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仅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巴黎公社运动已付诸实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①排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③排除。
5. (2025·珠海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
①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任何改善 ②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巧妙、更隐蔽 ③工人的社会满足程度不断提高 ④资产阶级会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6.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
B. 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出现了倒退现象
C. 封建社会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者,有了生产积极性
D.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
7. (2025·芜湖期末)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A. 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生产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D. 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
【解析】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错误。材料阐述了人类社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C观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D错误。
A
8. (2025·广州花都期末)1956年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进入了艰辛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以下事件与这一时期相符合的是(   )
①中国开始走自己的路彻底摆脱了苏联的模式 ②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9. (2025·合肥质检)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①错误。马克思主义而非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③错误。
C
11. (2025·郑州期中)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认识工具 ②马克思主义让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 ③要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结合国情赋予了革命理论的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②错误。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真理性,而不是结合国情才赋予了革命理论的真理性,④错误。
B
12.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下列选项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通过和平演变”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①不选。“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②不选。
D
13. (2024·厦门期中)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C
14. (2025·郑州期末)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毛泽东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
(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一次结合的产物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①错误。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不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错误。
15. (2025·湛江期中)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不用向其他国家学习 ③只要正确反思、以史为鉴,历史的波折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曲折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16. (2025·长沙检测)《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由此可见(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新质生产力理论立足时代,回答了时代之问 ③无产阶级应借助民主和改良建立自己政权 ④人类的整部历史都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应借助民主和革命建立自己政权,而不是改良,③错误。阶级是原始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人类的整部历史并不都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且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④错误。
17. (2025·深圳宝安期末)鸦片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提出各种救国方案,但始终功亏一篑。近代中国就像一条漂泊在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汪洋大海中的百孔千疮的漏船,危机四伏,时时刻刻都有葬身大海的危险。究其原因在于(   )
①帝国主义坚决反对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强盛 ②资产阶级未能唤醒民众,未形成变革社会的真正力量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没有积极地参与革命 ④中国丧失了全部主权,政治、经济皆受制于西方列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妥协性,但是也积极地进行了革命,③错误。近代的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但并非全部,④错误。
A
18. (2025·石家庄期末)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的断言是科学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A.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 真正开启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探索复兴之路
D. 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D
19. (2024·北京西城期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③④证明的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符合题意。
A
20. (2025·济南期末)“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解析】实现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这是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这一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①不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③不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回首峥嵘岁月,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1)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简要评析。(4分)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一化三改”。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分)
(2)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6分)
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6分)排查卷 第一、第二课质量检测
时间:35分钟 分值: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25·东莞期末)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体现了我们独有的“中国式浪漫”。该影片所反映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是(   )
A. 最早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B.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 农民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工人
D.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少量土地
2.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造成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赤日炎炎似火烧》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削掠夺的现象。下列诗句反映这种剥削关系的是(   )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④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下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总结、评价相一致的是(  )
①必须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②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机关
③必须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④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5·珠海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
①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任何改善 ②资本主义的剥削更巧妙、更隐蔽 ③工人的社会满足程度不断提高 ④资产阶级会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
B. 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出现了倒退现象
C. 封建社会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者,有了生产积极性
D.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7. (2025·芜湖期末)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A. 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生产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D. 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
8. (2025·广州花都期末)1956年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进入了艰辛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以下事件与这一时期相符合的是(   )
①中国开始走自己的路彻底摆脱了苏联的模式 ②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2025·合肥质检)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2025·郑州期中)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认识工具 ②马克思主义让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 ③要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结合国情赋予了革命理论的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下列选项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2024·厦门期中)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2025·郑州期末)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毛泽东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一次结合的产物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2025·湛江期中)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不用向其他国家学习 ③只要正确反思、以史为鉴,历史的波折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曲折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5·长沙检测)《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由此可见(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新质生产力理论立足时代,回答了时代之问 ③无产阶级应借助民主和改良建立自己政权 ④人类的整部历史都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2025·深圳宝安期末)鸦片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提出各种救国方案,但始终功亏一篑。近代中国就像一条漂泊在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汪洋大海中的百孔千疮的漏船,危机四伏,时时刻刻都有葬身大海的危险。究其原因在于(  )
①帝国主义坚决反对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强盛 ②资产阶级未能唤醒民众,未形成变革社会的真正力量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没有积极地参与革命 ④中国丧失了全部主权,政治、经济皆受制于西方列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2025·石家庄期末)鲁迅以诗一样的语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的断言是科学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 真正开启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探索复兴之路
D. 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19. (2024·北京西城期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2025·济南期末)“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回首峥嵘岁月,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1)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简要评析。(4分)
(2)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的影响。(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