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Back to school Lesson 4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1 Back to school Lesson 4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Back to school《Lesson 4》教案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拼写与课程科目相关的词汇,如 “Chinese”“Maths”“English”“Music”“Art”“PE” 等。
能够理解并运用表达喜欢或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句型,如 “I like...”“I don't like...”“Do you like... Yes, I do. / No, I don'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交流。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情节和人物对话,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问答和复述。
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国家小学开设的课程差异,感受多元文化下的教育特色,拓宽国际视野。
体会英语国家学生谈论课程喜好时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情景对话等活动,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分类等学习策略记忆课程相关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如将课程词汇与对应的课堂活动或物品联系起来记忆。
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倾听他人观点、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思维品质
在谈论课程喜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
通过创设不同的交流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表达不同的课程喜好。
引导学生对不同课程的价值进行简单思考,培养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如思考不同课程对自身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与课程科目相关的重点词汇,做到发音准确、认读熟练、拼写正确。
熟练运用表达课程喜好的句型进行交流,语音语调自然恰当。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课文并复述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
部分课程词汇的发音易混淆,如 “Maths”[m θs] 和 “Music”[ mju z k],需要加强练习以区分。
在真实交流场景中,灵活运用 “I like...because...” 等句型说明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使表达更丰富、连贯。
理解课文中人物对话背后的情感和意图,如通过语气判断人物对课程的喜好程度,培养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Lead - in)
1.教师播放一段包含不同课程课堂场景的短视频,视频中有学生上语文课时读书、上数学课时做题、上音乐课时唱歌、上体育课时跑步等画面,同时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What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What classes are they having ” 引导学生用中文或简单的英文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画面,唤起学生对各类课程的已有认知,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课程的主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2.教师拿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如语文书、数学练习册、英语单词卡片、画笔、乐谱等,逐一展示给学生,提问:“What's this Which class do we use it for ” 引导学生将物品与对应的课程联系起来,如看到语文书时,引导学生说出 “Chinese class”。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与课程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为后续学习课程词汇做好铺垫,同时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词汇教学(Vocabulary teaching)
1.教师指着黑板上提前画好的课程表简笔画,其中包含 “Chinese”“Maths”“English” 等课程名称,先指着 “Chinese” 说:“This is Chinese. C - H - I - N - E - S - E, Chinese.” 带领学生认读单词,强调发音。用同样的方法教授 “Maths”“English”“Music”“Art”“PE” 等词汇,同时在黑板上标注单词的音标。
设计意图:结合课程表简笔画教学词汇,将词汇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标注音标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单词配对游戏:准备两套卡片,一套是课程词汇卡片,另一套是对应的课程活动图片卡片(如 “PE” 对应跑步图片,“Music” 对应唱歌图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这两套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快速将词汇卡片与图片卡片配对。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展示配对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配对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课程词汇与对应活动的关联,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3.词汇分类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圆圈,分别标注 “Subjects about languages” 和 “Subjects about sports and arts”。让学生思考所学的课程词汇分别属于哪一类,然后请学生上台将词汇卡片放入对应的圆圈中,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分类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课程词汇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4.快速认读比赛:教师随机出示课程词汇卡片,学生快速站起来说出单词的发音和中文意思。反应最快且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小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认读速度和准确性,增强课堂的活跃度。
句型教学(Sentence pattern teaching)
1.教师拿起一本英语书,面带微笑地说:“I like English.” 然后拿起一本数学练习册,做皱眉的表情说:“I don't like Maths.” 边说边将这两个句型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认读,解释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表情和动作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理解句型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型的含义和用法,同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师生互动练习:教师指着黑板上的课程词汇,问学生:“Do you like Chinese ” 引导学生回答:“Yes, I do.” 或 “No, I don't.”。然后多问几个学生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反复练习该句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答中熟悉句型结构,掌握其用法,同时教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
3.同桌互问互答: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问 “Do you like... ”,另一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之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练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同桌练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情景表达:教师创设情景,如 “新学期选课”,让学生假设自己在选择兴趣课程,用 “I like...because...” 来说明自己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例如 “I like Music because I like singing.”。先请几名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情景表达活动能拓展句型的运用范围,让学生学会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文讲解(Text explanation)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听,初步感受课文的整体内容和语气。录音结束后,提问:“How many students are talking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听录音,让学生专注于听力内容,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初步感知课文主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之后,教师分段播放录音,每段结束后,讲解段落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如课文中 “—Do you like PE —Yes, I do.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n PE class.”,讲解 “playing basketball” 的意思,以及在 “like” 后动词用 “-ing” 形式(此处仅做初步感知,不深入讲解语法规则)。
设计意图:分段讲解能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跟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朗读。教师先示范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之后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朗读成果。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对话意图,提高朗读的积极性和表现力,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4.课文问答: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 “What does Tom like Why does Lucy like Art ” 等,让学生举手回答。对于较难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程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请一名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巩固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
1.完成课本上的填空题,如 “—______ you like Music —Yes, I ______.”“I ______ like Maths.”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讲解易错点。
设计意图:填空题能针对性地巩固所学句型的结构,同桌互查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查能力,教师讲解易错点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课程喜好调查: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小调查,询问 3-4 名同学喜欢的课程,并记录下来,如 “Li Ming likes PE.”。调查结束后,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句子排序:教师给出打乱顺序的课文对话句子,让学生小组合作将其排成正确的顺序。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排序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句子排序练习能检验学生对课文对话逻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画画与表达: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课程的课堂场景,然后用英语向同桌介绍:“This is my favourite class. I like...because...”。之后邀请几名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并介绍。
设计意图:画画与表达相结合,将语言学习与艺术创作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达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
1.“课程蹲” 游戏:学生围成一圈,每人代表一门课程。当一名学生说 “English 蹲,English 蹲,English 蹲完 Maths 蹲” 时,代表 “Maths” 的学生要立刻接着说,以此类推。说错或反应慢的学生被淘汰。
设计意图:“课程蹲” 游戏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巩固课程词汇,提高反应速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小组辩论:设置辩题 “Is it good to have many favourite subjects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简单辩论,要求辩论中尽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小组辩论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课程喜好相关话题的理解。
3.猜猜他喜欢什么课程:一名学生上台,通过动作或表情表演自己喜欢的课程,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课程,并说出句型 “Do you like... ”,表演的学生回答 “Yes, I do. / No, I don't.”。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运用所学句型,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小结(Summary)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相关词汇(“Chinese”“Maths” 等)、表达课程喜好的句型(“I like... ”“Do you like... ” 等)以及课文的主要情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如 “What subjects did we learn today ”“How do we say we like a subject ” 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准确回答问题、良好的小组合作等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如部分学生发音不够准确、句型运用不够熟练等,并给出改进建议,如课后多听录音练习发音、多与同学进行句型对话练习等。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进步。
3.布置课后作业:
制作一张课程表,用英语标注出每天的课程,并向家人介绍自己喜欢的课程及原因。
与朋友用英语交流彼此喜欢的课程,记录下朋友喜欢的课程,下次课分享。
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将课文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加强英语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