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The animal world Lesson 3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2 The animal world Lesson 3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Unit 2 The animal world《Lesson 3》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拼写本节课重点动物词汇,如 “zebra”“giraffe”“kangaroo”“snake”“ostrich” 等,以及相关描述性词汇 “striped”“tall”“jumping”“long”“running” 等。
熟练运用句型 “It has...”“It can...” 来描述动物的特征和能力,如 “It has stripes. It can run fas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交流运用。
能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本中关于动物特征和能力的描述,能够提取关键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和问答。
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国家代表性动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比如澳大利亚的袋鼠、中国的熊猫等,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体会英语国家在描述动物时的常用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动物认知和情感的差异。
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分类记忆等学习策略来记忆动物词汇,如将动物按照陆地动物、水生动物、鸟类等分类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观点,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思维品质
在描述动物特征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如先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再阐述其行动能力。
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现状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如思考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动物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动物词汇及相关描述性词汇的发音、拼写和含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
熟练运用 “It has...”“It can...” 句型描述动物特征和能力,语音语调自然准确。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和复述。
教学难点
部分动物词汇发音较为复杂,如 “kangaroo”[ k ɡ ru ]、“ostrich”[ str t ],学生容易发音不准确,需要加强发音练习和纠正。
在实际交流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准确、连贯地描述动物,并能根据他人描述猜测动物,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深入理解课文中关于动物特征和能力描述背后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动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潜在联系,培养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Lead - in)
1.教师播放一段充满各种动物声音的音频,音频中包含狮子的吼声、鸟儿的叫声、猴子的啼声、大象的叫声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Boys and girls, listen carefully. What animals did you hear Can you imitate the sounds ” 引导学生用中文或简单的英文说出听到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动物相关知识的状态,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对已学动物词汇的记忆。
2.教师展示一个装有各种动物小卡片的盒子,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例如抽到老虎卡片,教师做出老虎吼叫、张牙舞爪的动作,然后问学生:“What am I doing What animal am I ” 引导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tiger”。之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抽取卡片并模仿动物,让其他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已学动物词汇,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接下来学习新的动物词汇做好铺垫。
词汇教学(Vocabulary teaching)
1.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 “zebra” 的图片,图片上的斑马身上条纹清晰可见,教师指着图片说:“Look at this animal. It's a zebra. Z - E - B - R - A, zebra. It has black and white stripes.” 带领学生认读单词 “zebra” 和 “stripes”,强调 “zebra” 中 “z” 的发音 [z],以及 “stripes” 的发音 [stra ps],并让学生观察斑马身上条纹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手在空中比划条纹,加深对 “stripes” 的理解和记忆。用同样的方式依次教授 “giraffe”“kangaroo”“snake”“ostrich” 等动物词汇以及对应的描述性词汇 “tall”“jumping”“long”“running”,并在黑板上写下单词及音标。
设计意图: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学词汇,将抽象的单词与具体的动物形象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的示范发音以及引导学生观察、比划等动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的发音和含义。
2.单词抢答游戏:教师快速展示动物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迅速举手,第一个举手并正确说出动物单词的学生获得一分,游戏结束后统计得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奖励,如贴纸、小书签等。
设计意图:抢答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单词的反应速度和认读准确性,巩固新学的动物词汇。
3.词汇分类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圆圈,分别标注 “Animals with four legs”“Animals that can fly”“Animals that live in water”(由于本节课主要学习陆地动物,这里仅作为拓展分类示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让学生思考所学的动物词汇分别属于哪一类,然后请学生上台将写有动物单词的卡片放入对应的圆圈中,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共同讨论纠正。
设计意图:分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动物词汇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不同动物特征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对词汇的记忆。
4.单词拼写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教师说出一个动物单词,如 “kangaroo”,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迅速跑到黑板前,拼写出该单词,然后跑回队伍中与下一个同学击掌,下一个同学再去拼写第二个单词,依次类推。拼写正确且速度快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单词拼写练习,既能强化学生对单词拼写的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句型教学(Sentence pattern teaching)
1.教师再次展示 “zebra” 的图片,指着斑马说:“Look at the zebra. It has stripes. It can run fast.” 同时将这两个句型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认读,解释句型的含义和用法,强调 “has” 用于第三人称单数,表示 “有”,“can” 表示 “能够”,后面接动词原形。让学生跟读句型,体会句子的语音语调。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动物图片引出句型,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句型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的示范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师生互动练习: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动物图片,问学生:“Look at the giraffe. What does it have ” 引导学生回答:“It has a long neck.” 接着问:“What can it do ” 学生回答:“It can eat leaves from tall trees.” 多进行几组这样的问答练习,让学生熟悉句型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答情境中运用句型,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反馈,巩固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同桌对话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选择一个动物图片,用 “It has...”“It can...” 句型描述动物,另一人认真倾听并根据描述猜测是什么动物。例如,A 说:“It has long ears. It can jump.”B 回答:“Is it a rabbit ” 然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练习。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对话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设计意图:同桌对话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口语表达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句型,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根据描述猜测事物的能力。
4.情景表演:教师创设一个动物园的情景,将教室布置成简易的动物园场景,摆放一些动物玩具和图片。邀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如一位学生戴上长颈鹿的头饰扮演长颈鹿,其他学生用句型进行提问:“What does it have What can it do ” 扮演长颈鹿的学生用相应的句型回答:“It has a long neck. It can eat leaves from tall trees.” 然后依次更换扮演的动物,让更多学生参与表演和交流。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能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增强语言运用的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讲解(Text explanation)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初步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和语音语调。录音结束后,提问学生:“How many anim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听录音,让学生专注于听力内容,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为后续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读,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之后,教师分段播放录音,每段结束后,讲解段落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难点内容。例如,课文中描述袋鼠的句子 “It has a big tail. It can jump very high.”,讲解 “tail” 的含义,以及 “jump very high” 这个短语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观察课本上袋鼠跳跃的图片,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段讲解能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跟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更好地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3.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动物角色,如一组学生扮演斑马,一组扮演长颈鹿,一组扮演袋鼠等,进行课文朗读。教师先示范不同动物角色的语气和语调,比如斑马可以用轻快的语气,长颈鹿可以用稍显沉稳的语气,袋鼠可以用活泼跳跃感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之后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朗读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不同动物的特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4.课文问答: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 “What does the zebra have What can the ostrich do ” 等,让学生举手回答。对于较难的问题,如 “Why can the kangaroo jump high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寻找答案,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程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合作探究。
5.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小组内回顾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中关于各种动物的特征和能力的描述。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复述。教师在学生复述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复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和纠正。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能力,将所学的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
1.完成课本上的填空题,如 “It ______ (have) long legs. It can ______ (run) fast.”“The snake ______ (have) a long body.”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讲解重点和易错点,强调 “have” 在第三人称单数时要变为 “has”。
设计意图:填空题能针对性地巩固所学句型和词汇的用法,同桌互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查能力,教师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2.动物特征描述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取一张卡片,小组成员不能直接说出动物名称,而是要用 “It has...”“It can...” 句型描述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小组的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描述动物,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句子排序:教师给出打乱顺序的描述动物的句子,如 “A. It can fly in the sky. B. It has two wings. C. It is a bird.” 让学生小组合作将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排序结果,并说明排序的依据。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句子排序练习能检验学生对描述动物句子的逻辑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4.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描述这种动物。短文内容包括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能力等。例如:“My favorite animal is the panda. It has black and white fur. It has two big black eyes. It can climb trees. It is very cute.” 写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进行修改完善。最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写作练习能将学生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书面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内的分享和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
1.“动物猜猜乐” 游戏:一名学生上台,背对屏幕,屏幕上显示一个动物图片。其他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个动物的特征,如 “It has a long nose. It is very big. It can carry heavy things.” 让台上的学生根据描述猜出动物名称。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可获得奖励;若未猜对,可邀请台下学生给予更多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设计意图:此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动物,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小组讨论:设置话题 “Which animal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Why ”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如 “I think the monkey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because it can climb trees quickly and it is very clever.”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讨论感兴趣的动物,让学生深入思考动物的特点,同时在交流中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3.动物模仿秀: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每位学生抽取一张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用动作、表情和声音模仿卡片上的动物,但不能说话。其他学生根据表演猜测动物名称,并运用句型 “It has...”“It can...” 进行描述。例如,有学生模仿大象,其他学生可能会说:“It has a long nose. It can walk slowly.”
设计意图:动物模仿秀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对动物特征的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小结(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动物词汇(“zebra”“giraffe” 等)、描述动物特征和能力的句型(“It has...”“It can...”)以及课文的主要情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如 “What animals did we learn today ”“How do we describe an animal's features and abilities ” 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顾,一起梳理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