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课标呈现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1.根据相关图表,从数量和类型两方面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读图分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差异。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总结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1.认识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了解中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含义。1总量大,种类全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特点总量大人均不足人口众多人多地少1.土地资源特点种类全林地、草地所占比重大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分为8种利用类型。1.土地资源特点耕地紧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我国农耕历史悠久,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思与学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思与学 平原少山区多粮食供给不足开发丘陵、山地缓解耕地不足山区坡度大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坡地平地保水、保土、保肥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活动 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途径。收集、分析家乡土地利用数据,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1.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2.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饼状图。3.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园地耕地草地林地农业用地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生态用地湿地林地草地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沙漠难以利用土地戈壁2分布不均我国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1.耕地主要分布区东部湿润、半湿润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耕地面积较大。1.耕地主要分布区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 南 丘 陵1.耕地主要分布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种植业2.林地主要分布区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林地面积较大。2.林地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北林区东南林区东北林区2.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大部分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林业3.草地主要分布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3.草地主要分布区地形以高原为主3.草地主要分布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牧业中国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合作探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沙漠戈壁高寒荒漠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总结土地类型 分布地区 地 形 干湿地区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平原、低山丘陵湿润区山地、丘陵干旱区、半干旱区西部高原、山地东北、东南、西南西部高原、盆地干旱区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宜耕则耕: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宜林则林:山地降水较多,生长森林,适宜发展林业。宜湿则湿:河湖水域及周边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宜草则草: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广布,适宜放牧。宜沙则沙: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界限。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耕地。严守 18 亿亩(即 1.2 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我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 2022 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 万平方千米。1. 收集资料,说说我国首批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首批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位于青藏高原。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省。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和江西两省。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活动 2. 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长江大保护与经济发展奠定生态基底。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这里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1.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耕地面积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利用类型种类多,但分布不均匀③山地多、平原少 ④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AB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2.图1反映我国耕地的数量特点是( )A.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D.每年都在不断增加3.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东部山地及丘陵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C.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D.北部高原山地地区C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4.农业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谷子开花要水拉,麦子开花要风刮”中的麦子主要生长在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A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科技兴农,提高土地生产力D.大力开发滩涂、湿地,扩大耕地C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