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土地资源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土地资源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课标呈现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1.根据相关图表,从数量和类型两方面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读图分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差异。
综合思维:
结合气候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总结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
1.认识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含义。
1
总量大,种类全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特点
总量大
人均不足
人口众多
人多地少
1.土地资源特点
种类全
林地、草地所占比重大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分为8种利用类型。
1.土地资源特点
耕地紧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我国农耕历史悠久,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思与学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思与学 
平原少
山区多
粮食供给不足
开发丘陵、山地
缓解耕地不足
山区坡度大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坡地
平地
保水、保土、保肥
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活动 
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途径。收集、分析家乡土地利用数据,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1.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2.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饼状图。
3.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
园地
耕地
草地
林地
农业用地
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
生态用地
湿地
林地
草地
2.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
沙漠
难以利用土地
戈壁
2
分布不均
我国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主要分布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耕地面积较大。
1.耕地主要分布区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 南 丘 陵
1.耕地主要分布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种植业
2.林地主要分布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林地面积较大。
2.林地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
西北林区
东南林区
东北林区
2.林地主要分布区
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大部分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
林业
3.草地主要分布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
3.草地主要分布区
地形以高原为主
3.草地主要分布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
牧业
中国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
合作探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沙漠
戈壁
高寒荒漠
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总结
土地类型 分布地区 地 形 干湿地区
耕地
林地
草地
沙漠、戈壁
东部
湿润区、半湿润区
平原、低山丘陵
湿润区
山地、丘陵
干旱区、半干旱区
西部
高原、山地
东北、东南、西南
西部
高原、盆地
干旱区
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宜耕则耕: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宜林则林:山地降水较多,生长森林,适宜发展林业。
宜湿则湿:河湖水域及周边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
宜草则草: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广布,适宜放牧。
宜沙则沙: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
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界限。
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保护耕地。严守 18 亿亩(即 1.2 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我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
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 2022 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 万平方千米。
1. 收集资料,说说我国首批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首批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位于青藏高原。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省。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和江西两省。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活动 
2. 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长江大保护与经济发展奠定生态基底。
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这里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利用类型种类多,但分布不均匀
③山地多、平原少
④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B
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
2.图1反映我国耕地的数量特点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D.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3.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山地及丘陵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D.北部高原山地地区
C
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
4.农业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谷子开花要水拉,麦子开花要风刮”中的麦子主要生长在图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
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2~4题。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科技兴农,提高土地生产力
D.大力开发滩涂、湿地,扩大耕地
C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