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农业课标呈现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综合思维: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意识。人地协调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条件,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14 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发展农业解决。一、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1.农业的重要性我们穿的棉、麻、毛、丝服装,使用的纸张、木质家具等,也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2.农业生产部门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拓展延伸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拓展延伸 畜牧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拓展延伸 林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部门拓展延伸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东西差异南 北 差 异3.农业区域差异东西差异400mm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牧区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3.农业区域差异南北差异秦岭—淮河线多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3.农业区域差异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长城沿线以北冬寒夏暖,粮食作物春播秋收,一年只收获一次。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沿线,小麦可以越冬,一年内可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秦岭—淮河以南到南岭,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可以越冬。南岭以南冬暖夏热,粮食作物可以一年收获三次,还能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差异 自然条件 主要农业部门 农业分布东 部 农 区分界线 西部牧区水热条件优越种植业林业渔业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降水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有灌溉条件的绿洲南岭长城秦岭—淮河线冬寒夏暖,粮食 作物春播秋收,一年只收获一次小麦可以越冬,一年内可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可越冬冬暖夏热,粮食作物可以一年收获三次,还能种植热带经济作物4.粮食作物我国超过3/4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东部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等北方省区粮食产量增加最为显著,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4.三大主粮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水稻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其他32%黑龙江14%湖南12%江西10%江苏9%湖北9%安徽7%四川7%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三大主粮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小麦华北平原4.三大主粮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玉米华北平原东北平原4.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5.经济作物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新疆棉花、油料、糖料作物等。棉花5.经济作物约 90% 的油菜籽产自长江流域油料5.经济作物超过 85% 的糖料产自云南、广东、广西糖料北方以甜菜为主南方以甘蔗为主经济作物为生活所必需,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具有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各地区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规模种植某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形成本地区经济作物的区域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哪些农产品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思与学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以“地名 + 产品名”命名的农产品,如五常大米、库尔勒香梨。这些农产品经认证后被称为地理标志产品。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呢?地理标志产品是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其品质特性依赖于产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并受特定的生产、加工工艺影响,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地理标志产品体现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又可提升当地的知名度。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活动一 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正在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读图,从区域地形、气候、粮食产量等方面,认识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活动一 1. 概括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分布在平原,其次是地形、气候条件较好的丘陵、盆地和高原。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活动一 2. 描述高标准农田分布与 400 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关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mm 的区域。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活动一 3. 概括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5% 以上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分布的对应关系。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5% 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均有大面积高标准农田分布。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1.农业发展成就人均增加人均粮食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 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袁隆平(1930—2021)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 究与推广,被誉为我 国“杂交水稻之父”。2.农业科技发展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2.农业科技发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2.农业科技发展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超过一半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2.农业科技发展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2.农业科技发展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机械化的转变,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3.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均耕地少耕地退化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水资源短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依靠科 学技术“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了解设施农业的作用活动二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实现“食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地生产农产品。了解设施农业的作用活动二 1.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讨论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区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调控的主要气候条件。高温抑制与强降水防御抗台风与降温除湿低温补热与紫外线防护强光防护与水源高效利用冬季保温与夏季降温除湿了解设施农业的作用活动二 2.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讨论我国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提高土地产出率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扩大土地利用范围提升土地利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等缓解农业用地矛盾1.“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春小麦 B.油菜 C.水稻 D.玉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据此完成1~2题。C2.与东北牛奶优势产区相比,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形平坦 C.河湖众多 D.市场需求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据此完成1~2题。D3.油菜属于( )A.粮食作物 B.油料作物C.糖料作物 D.香料作物B4.“抢收”小麦,“抢种”玉米的场景可能出现在( )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每年6月初,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抢收”小麦“抢种”玉米的现象,称为“双抢”。下图为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D5.收小麦和种玉米要“抢”时间,主要原因是( )①保证玉米生长期热量充足②防止小麦被淋湿后影响收成③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几率④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每年6月初,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抢收”小麦“抢种”玉米的现象,称为“双抢”。下图为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A6.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田保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A.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B.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C.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D.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涵盖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有了土地托管模式,农户成了“甩手掌柜”,收入反而还增加了。“田保姆”模式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完成6~7题。C7.“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③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涵盖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有了土地托管模式,农户成了“甩手掌柜”,收入反而还增加了。“田保姆”模式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完成6~7题。C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