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坐井观天》教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语言运用:能够正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涵。
思维能力: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审美创造: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文字美,体味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爱读故事,请问周末带回家的《古代成语故事》你们读完了吗?这个单元我们就走进寓言故事会,去读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吧。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三张图片,你能猜猜图画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出示图片)
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书没白读哦,这个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的寓言故事,学会从小故事中去领悟一些大道理吧。
请同学们认真看“观”,伸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观”:左右结构,左边是又字旁,写的时候捺变点,右边是个“见”字。“观”在这里就是看的意思。那“坐井观天”的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任务一: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认真观看朗读视频,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①故事里都有谁?②他们在争论什么?
①故事里都有谁?(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回答:故事里有青蛙和小鸟)
②他们在争论什么?提示:()和 ()在争论()。(他们在争论天大不大。)
2.青蛙和小鸟为了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争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
3.我们都认为天是没有边际的,很大很大,我们不会因为这个问题争论起来。但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还要争论?
4.请同学们赶紧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书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次。
②读完一次以后,同桌合作读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5.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任务二:走进故事,理解对话
1.青蛙和小鸟是在哪里相遇的?
预设:井沿,出示图片讲解井沿就是井边。
2.学习人物,找出对话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分别找出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用“ ”画出小鸟的说的话,用“ ”画出青蛙说的话。
3.学习方法,认识对话
①什么叫对话?青蛙和小鸟的一问一答就是对话。
②运用方法,初步感知:找出了对话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同学们数一数,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一共有几次?(预设:3次。)
4.课文中小鸟还有哪句话也让我们感觉天很大?(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一百多里是多长?大概是5万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绕着我们400米的操场跑5万米,要跑上100多圈。这距离长不长?(长)这条路真是——长得很哪!这段距离真是——远得很哪!对于这么一只小小鸟来说,真是——累得很哪!它现在真是——渴得很哪!
5.所以小鸟飞到井沿上,打算找点儿水喝。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长得特别像的生字。哪两个字?(渴、喝)怎么区分这两个字?(学生自由说)送你们一首小歌谣:渴了要喝水,渴渴渴。喝水要用口,喝喝喝。读一读,记住它们。再把它们请回句子里,读读句子。(指导读出“一百多里”的长。)
6.那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 (不相信)它觉得天有多大?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读出来。)井口那么大是多大?你用手比划一下。(两只手环抱在一起,就这么大。)大不大?(不大)所以青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上了“不过”两个字。表示天很小。
7.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不过”这个词来形容很少或者很小。比如:我们每天的语文作业,不过就这么几个题,你能完成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8.请学生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读出“不大”的感觉。
9.所以青蛙觉得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那是小鸟在——说大话。你能给“说大话”换个说法吗?(吹牛 吹嘘)
任务三:认真描摹,掌握生字。
1.请大家看“答”的部首是竹字头,竹字头加合等于“答”,伸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再来看“话”的偏旁,这个字的部首是言字旁,右边还有一根舌头呢,说话要用上舌头。
2.这个话和前面学过的“答”字也能组成一对好朋友,答话。让我们来写一写吧。
3.答:借助辅助线,明确上紧下松、上瘦下胖、圆圈内的部件写紧凑。老师再送上儿歌帮助同学们写规范这个字。
4.话:借助儿歌左边窄右边宽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任务一:词语闯关,读准字音
1.小鸟从一百多里之外飞来了,还给我们衔来了花瓣卡片,让我们读一读花瓣上的词语,收下漂亮的卡片。
2.在这些卡片里,有一个词里面的两个字宝宝表示同样的意思,是哪个词?(边际)在小鸟眼中,天是无边无际的。在你眼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无边无际的呢?(大海、森林、沙漠、草原、、、、、)学着小鸟的样子说一说。
任务二:走进对话,读出语气
1.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里,还是没能看到天的边际。所以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可是青蛙却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两个人观点不同,于是就争论起来了。怎么读好小鸟和青蛙的语气呢?(个别读,点评,发现:小鸟要强调天的大,重读关键字;青蛙反问小鸟,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同桌合作,一个演青蛙,一个当小鸟,争论一下。师生合作,老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再请一组同学来演。(相机指导朗读的语气,如:重读青蛙语言中的“天天、一……就……、不会”,小鸟语言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
3.小鸟觉得青蛙弄错了,青蛙觉得小鸟弄错了。到底是谁弄错了?(青蛙为什么会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去文中找答案)找到答案的一起把答案读出来: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4.为什么会弄错?(答:天天坐在井里)为什么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这么小?(天被井口遮住了,青蛙只能透过井口看到天的一部分)我们用书本卷成圆筒,模拟井口,放在眼睛上,透过这个小口看黑板,看教室。而且找准一个位置,就不能随意移动圆筒。有什么感觉?(视野很狭窄,看到的东西很少。)而小鸟呢,能看到完整的天。所以他们俩的观点不一样,确实是青蛙弄错了。
任务三:感受形象,领会寓意
1.青蛙弄错了,小鸟是怎么回答的?注意到“笑了”这个词吗?小鸟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无奈、善意、真诚)青蛙前面也对着小鸟笑,它笑什么?(傲慢、嘲笑小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见识短浅、眼界很小、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小鸟又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见多识广)
2.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看到真正的天?(跳出井来)正如小鸟所说: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请一位同学当当小鸟,劝一劝青蛙。有一天,他听从了你们和小鸟的建议,跳出井去,他会看到什么?说什么?(自由想象说话:他看到了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和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惊叹于世界的广阔和美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3.青蛙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的他,一直坐在井里,我们叫他“井底之蛙”,但他跳出来以后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4.而这时候的小鸟也特别的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更快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不要做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而且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这样,在别人增长见识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4.老师采访:小青蛙,你还愿意回到井里去吗?让同学自由畅说。(不愿意,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丰富)
5.课外补充成语:鼠目寸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明白寓意。
6.联系生活:你觉得自己有像井底之蛙的地方吗?学完这一课,你准备怎么做?(自由说)
7.回家把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结课。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小鸟
井里 井沿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