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语文随堂练习(一)(请用黑色水笔认真作答,不要使用修正带)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21分)春天的雨静m1(▲而恬淡,雨滴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雨中,淋湿的头发、睫毛滴着水,别具一番风情。如果说春而给大地拔上了美丽的衣裳,那么夏天的雨则hong(▲)托出大地的丰满。雨后,田地里的庄稼绿菌菌(▲)的,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苹争先恐后地成长。雨点、远方的蝉声和近处的树影一起奏响夏天的雨的交响曲。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静m1(▲)粗犷(▲)hong(▲)托绿茵菌(▲)2.选出下列对语段中词语词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冫▲)(2分)A.“雨滴”“花苞”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B.“风情”“浆汁”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C.“夏天”“雨后”是表示时间的名词。D.“田地里”的“里”和“近处刀是方位名词。3.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4.上面关于夏雨的介绍不够完整,你又找来下列语句,请将语句排列成语段(▲)(2分)①人们急匆匆地从四面八方奔向室内。②接着,狂风大作,翻江倒海似的乌云迅速推开,占据了半个天空。③夏天的雨来得急,去得快。④一眨眼,电闪雷鸣,暴雨随即倾盆而下。 刚才还是蓝天白云,忽然从天边涌来一堆乌云。A①④③⑤②B③①④⑤②C③⑤①②④D③⑤②①④5.为了更好地“品雨韵”,同学们在介绍秋雨时,想加入两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D离披衰柳已无蝉,黄叶闭门风雨天。6.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春天是温柔的,有朱自清《春》中的“‘(1)’,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托摸着你”:是柔美的,有贺知章《咏柳》中的“(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哲理的,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3),江春入旧年”:是率挂的,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4)一。夏天是生机的,有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5)”。秋天是豪迈的,有曹操《观沧海》中的“(6)A,洪波涌起”:是念家的,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7)断肠人在天涯”:是担忧的,有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常恐秋节至,(8)”。(9)请以“月”为专题,将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编辑起来。(除本试卷中出现的之外,另写两句)示例:小时不识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一8题。(共9分)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①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春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③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其一》一、二句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强调秋天并不寂寞萧索,直抒胸臆,盛赞秋日远胜春天。B.《其一》第三句写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直冲云霄,画面壮美,意境开阔,呈现出非凡的气势。C.《其二》一、二句写山明水净、霜重叶红的秋色,末句用反衬手法,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D,这两首诗虽然写出了秋天的生气和风骨,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欣喜若狂。8.这两首诗中所描写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作出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文段一】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选自《世说新语·政事》)【文段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