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钢笔水滴在烧杯中,使整杯的水变红
B.长期堆煤的墙角,墙体变黑
C.在箱子里放上樟脑球,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气味
D.打扫卫生,看到阳光下飞扬的尘土
2.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3.关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D.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5.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时刻物体内能比大 D.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时小
6.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容相同
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容也必减半
7.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乙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
B.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9.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参观者触摸静电球时,参观者的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奇妙景象,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有如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竖起的头发丝带有异种电荷
B.“静电球”的表面可能是塑料制成的
C.参观者必须站在绝缘板上才能完成实验
D.在湿润的环境中完成这个实验会更容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正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用电器中有电流通过时,其两端一定有电压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缺少电子
11.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橡胶棒.实验中()
A.吸管不带电
B.吸管带正电
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
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12.如图所示,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  )
A.橡皮 B.铅笔芯 C.油 D.塑料尺
13.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断开后,电路中电流为零,因此电源电压也为零
B.同一电路有两盏灯工作,若通过两灯电流相等,则两灯一定串联
C.在几个灯并联的电路中,不论灯泡的规格如何,各灯两端的电压相等
D.电压只能使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闭合开关、,灯亮,不亮
B.只闭合开关、,灯、都亮
C.只闭合开关、,灯、是并联
D.三个开关都闭合时,灯、都亮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能用电压表量L1两端电压的正确电路是(  )
A. B.
C. D.
16.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甲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分别用S1、L1表示,台灯的开关和灯泡分别用S2、L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表。由小明的记录可判断出关于L1、L2的连接方式可能是图乙中的(  )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 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亮 亮
A. B. C. D.
二、多选题
17.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少许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气压达到足够大时,橡皮塞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橡皮塞冲出时,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内能减少
D.橡皮塞冲出时形成的白雾是空气降温液化成的小液滴
18.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是固液共存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三、单选题
19.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后如图,则(  )
A.A中正电荷通过棒流向B,B带正电荷
B.B中负电荷通过棒流向A,B带正电荷
C.棒中有持续电流从A流向B,使B张角增大
D.棒中有持续电流从B流向A,使A张角先减小,后增大
四、多选题
20.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已习以为常。殊不知,小生活中也有大物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联系生活实际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倒入半瓶热水后将热水瓶塞塞紧,瓶塞跳了起来。原因是瓶内低温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对瓶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将香皂放入衣柜中可以使衣物取出来后会有一股清香味。原因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手机电池不宜直接放在口袋或钱包中,以免引起手机电池鼓肚和爆炸。原因是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体与电池接触时,容易引起电池短路
D.卫生间里的照明灯和排气扇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它们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五、填空题
21.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甲(a)所示图是一个铁丝圆,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一侧的有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2)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气球,会使水流弯曲如图乙,此实验说明带电体有 的性质。
22.如图所示,甲气球装入少量水后,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
(1)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 ,且水蒸发过程需要 热,所以甲球的温度升高的慢.
(2)在加热过程中,乙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用 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
23.2016年9月15日中秋之夜,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天宫二号属于低轨道航天器,受大气阻力影响,航天器运行速度会不断下降并导致轨道高度不断下降,此过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机械能转化为 能。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轨道高度,天宫二号采用太空加油的新科技手段,解决了粮草不足的后顾之忧。
六、课内填空
24.如图所示是原子的结构模型图,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
七、填空题
25.如图,导线A处直径大于B处,如果通过导线A的电流为I1,通过导线B的电流为I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I1 I2。(选填“<”、“>”或“=”)
八、实验题
26.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小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被点燃。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口周围冒“白气”。
(1)甲乙两实验共同说明 可以改变内能;
(2)如图丙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锁住的活塞,气缸密封有压缩空气,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实验的结论分析,当把销钉拔出后温度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是根据实验 (填“甲”或“乙”)的结论做出判断的。
27.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其目的是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 (选填“”、“”或“”)。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九、填空题
28.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测量酒精热值,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水,调好装置后,加热使水温升高5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 ,他测得此过程中消耗了6g酒精,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算得酒精热值q= J/kg ,他查表得到q酒精=3.0×107J/kg ,发现两者偏差较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29.图甲是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位于左侧的铁棒、铝棒和铜棒分别与检流计的正接线柱相连;位于右侧的铜棒、铝棒、铁棒分别与检流计的负接线柱相连。实验装置中六根金属棒跟检流计的线路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通过检流计可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小云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用左手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请你写出小云所探究的问题是 。
  
30.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 。
t/℃ 55 60 65 70 75 80
T/℃ 48 52 56 60 64 68
十、实验题
31.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两端的电压。在测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接点,并改接到接点上。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2)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3)方法改正后,所测出、、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其中两点间电压如图所示,请读出两点间电压为 。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 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两点间的电压 两点间的电压 两点间的电压
1.4 3.8
(4)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32.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1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当测量点电流时,她选择了接入“”和“3”接线柱,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指针向右偏转的幅度非常微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
(2)解决上述问题后,请你把如图的实物元件进行正确连接从而合理测量点的电流;
0.18 0.18 0.36
(3)晓丹根据表格所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
33.小红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于是,她分别找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完全相同的烧杯,里面盛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实验桌上还有符合要求的电源插座和可以悬挂温度计的铁架台。
(1)小红想完成探究的目的,她还需要 (填器材名称)小红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如图所示,将电加热器放置在液体中,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且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和壁;
②将盛有水的烧杯中的电加热器连接插座,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加热2分钟,停止计时,记录此时温度计示数为,拔下插头;
③将盛有煤油的烧杯中的电加热器连接插座,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加热2分钟,停止计时,记录此时温度计示数为,拔下插头,整理实验器材。
于是,小红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2)本实验计划探究的因变量是 ;
(3)小红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4)请你针对她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34.小明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所用的时间。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接着记录温度下降所用的时间。上述实验再重复做两次。
(1)下面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材料实验次数 阻燃型 普通
温度差 A 温度差 B
1 10 10
2 10 10
3 10 10
表格中A处填写的物理量是 ;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 ;
(3)小华针对小明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 。
35.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中,闭合开关S后,小亮看到灯泡较亮,灯泡较暗,于是他认为:“靠近电源正极处的电流大于靠近电源负极处的电流”。现提供电流表若干,并利用图中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实验电路图,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
36.东东同学在物理课上发现老师将两个不同种类的金属片插在一个水果上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东东对水果电池很感兴趣,他想探究一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于是找来如下器材:橘子、西红柿、火龙果、铁片、铜片、锌片、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请你依据上述器材帮东东同学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挑选出你所用到的实验器材,说出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十一、科普阅读题
37.阅读《龙井虾仁》回答题。
龙井虾仁
2016年9月4日至5日,20国集团(G20)第十一次会议在中国杭州隆重举行,大会秉承“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通过本次会议中国也提升了国际话语权尽显大国担当。人民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景和美食给与会的各国领导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招待各国领导人的晚宴上有一道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就是“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相传有一年清明,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曾在龙井附近的一个村姑家避雨,喝了她家的龙井新茶后感觉甚好。雨过天晴,讨得一包茶叶离去。日暮时来到一家小店,点了道清炒虾仁,然后拿出茶叶让店小二泡来喝。不想,掏茶叶包时被店小二无意中瞥见便衣底下的龙袍一角,急忙报告正在炒菜的店主,店主听了一惊,竟把小二刚刚递过来的那包茶叶当成葱花撒进锅里,慌慌张张端了出来。不想乾隆还没吃菜,已闻到那独特的香气,眼前一亮,夹上一筷子入口,呀!甘香弥沦于齿颊,太和之气萦绕两腮,真是无味之至味呀!连连称赞:“好菜!好菜!”龙井虾仁从此名扬天下。
1972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西湖楼外楼用餐时,服务员奉上一盘“虾仁晶莹鲜嫩、茶芽翠绿清香”的菜肴。尼克松品尝后,赞不绝口,这便是世上闻名的龙井虾仁。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乾隆皇帝当年闻到“独特的香气”是物理学中的_____现象;
A.扩散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2)中国的传统餐具“筷子”属于_____杠杆;
A.省力 B.费力 C.等臂 D.无法判断
(3)龙井虾仁“虾仁晶莹白嫩、茶叶翠绿清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洗虾仁时发现虾仁自然沉于水底,说明虾仁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在炒龙井虾仁的过程中,虾仁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完成
C.茶叶反射绿光,所以看上去是绿色
D.附着在虾仁外面的少量生粉和蛋清能有效防止虾肉里水分蒸发
(4)冲泡龙井茶时最好用约到的水,小明分别使用热水和冷水去冲泡龙井茶,发现热水冲泡的茶水很快变色,而相同时间冷水冲泡基本不变色,这说明的物理道理是 。
38.阅读《光伏发电》回答问题。
光伏发电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称为光伏发电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优点是较少受地域限制,因为阳光普照大地;光伏系统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及建设周期短的优点。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1971年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光伏发电技术是指将 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技术。
(2)本文中列举了光伏发电的很多优点,例如:光伏系统具有① ② (请列举任意两条)等优点。
(3)若某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有个太阳能电池,且每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源电压都为,通过本文的描述,请类比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你认为该太阳能电池组件总的电源电压为 。
十二、计算题
39.如图甲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如图乙所示,已知两电流表均有“”、“0.6”、“3”三个接线柱,电源电压不变,请回答:

(1)电源电压、灯两端的电压和两端的电压之间满足: (选填“”、“”或“”)。
(2)求灯的电流和的电流
4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V1示数为8V,V2示数为6V,则
(1)灯泡 L1、L2、L3两端电压分别是多大?
(2)若把电压表换成电流表,电压表换成电流表,表示数为,表示数为,干路电流为,请问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A C A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A B BC ABD B ABC
1.D
【详解】A.钢笔水滴到烧杯中,使整杯水变红,说明墨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长期堆煤的墙角,墙体变黑,是煤分子进入到了墙体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箱子内的樟脑球升华为气体,开箱后气体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打扫卫生时看到飞扬的尘土是固体颗粒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划燃火柴,消耗了机械能,使火柴的内能增加,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故C错误;
D.“白气”是冰糕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选择B。
3.A
【详解】A.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而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中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工作时,电能通过磁场作用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当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所以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所以时刻物体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称为凝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但继续向外放热,内能减小,图中至的时间段内物体的温度不变,说明物体正在凝固,因为继续向外放热,所以内能减小,即时刻的内能小于时刻的内能,故B错误,C正确;
D.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由图可知,时刻物体的温度更高,所以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时大,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故A正确;
B.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仅与比热容有关,而且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质量大的物体温度降低不一定多,故B错误;
C.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就不同,因此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因此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详解】A.甲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汽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A正确;
B.乙图: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的过程,故B错误;
C.丙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汽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C错误;
D.丁图: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汽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的过程,故D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了对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判断以及涉及能量转化的两个冲程,要结合气门和活塞运动情况进行判断.
8.C
【详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有酒精的“分子”飘到我们鼻子里,说明酒精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瓶内气体对纸筒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头发竖起来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导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头发竖起来,故A错误;
B.“静电球”能够导电,说明是导体,而塑料是绝缘体,所以“静电球”的表面不可能是塑料制成的,故B错误;
C.人体是导体,参观者必须站在绝缘板上才能完成实验,不然电荷会通过人体导入地下,故C正确;
D.“静电球”上的电荷能够通过湿润的空气传导到其他物体上,所以在湿润的环境中无法完成这个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电流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正负电荷均可;金属导体中电流由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故A错误;
B.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带负电,其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电器中有电流通过,则用电器两端必然存在电压,故C正确;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而非缺少电子(绝缘体中电子总数充足),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物体排斥时,说明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由于橡胶棒带负电,可推知,吸管也带负电,带负电是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所以是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C符合题意.
12.B
【详解】A.橡皮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接入后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芯是导体,接入后电路闭合,灯泡发光,故B符合题意;
C.油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接入后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塑料尺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接入后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A.电源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路是否接通无关。电路断开时,电流为零,但电源电压依然存在,不会变为零,故A错误;
B.在同一电路中,若两盏灯规格相同,即使它们是并联的,由于电压相同、电阻相同,通过两灯的电流也会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规律与灯泡的规格无关,故C正确;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不只是电子,还包括正电荷等)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并非只能使电子定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A.只闭合开关S1、S2,灯泡L1短路,灯泡L2工作,故灯泡L1不亮,L2亮,故A错误;
B.只闭合开关S2、S3,灯泡L2短路,灯泡L1工作,故灯泡L1亮,L2不亮,故B错误;
C.只闭合开关S1、S3,灯泡L1和L2形成并联电路,故C正确;
D.同时闭合S1、S2和S3时,导线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会使电源短路,电源将被损坏,两灯都不亮,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A.两电灯并联,电压表并联在L1的两端,电压表可测L1的电压,故A符合题意;
BCD.开关闭合后,电压表与L2并联,测L2的电压,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B
【详解】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闭合S1,断开S2时,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两灯互不影响,说明两灯是并联的;闭合S2,断开S1时,两盏灯都不发光,说明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在支路中,只控制L2;两个开关都闭合,则两盏灯都发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BC
【详解】AC.瓶子里装有一些酒精,向瓶内打气,压缩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B正确;
CD.橡皮塞冲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白雾是酒精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18.ABD
【详解】A.由图可知,甲在加热3min后温度开始保持不变,表明此时甲刚达到熔点并开始熔化,则甲在第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故A正确;
B.甲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甲是晶体;乙在升温过程中无恒温阶段,说明乙是非晶体,故B正确;
C.在内,甲处于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在持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C错误;
D.设甲、乙质量均为m,固态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由图可估算,前3min都是固态吸热,且吸收热量相等,即Q =mc甲(50℃-20℃)=mc乙(40℃-20℃)
可得c甲故选ABD。
19.B
【详解】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B的自由电子流向A,B因失去自由电子而带正电;自由电子移动方向是从B到A,因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从A到B;但得到的电流是短暂的,不能得到持续电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BC
【详解】A.倒入半瓶热水后将热水瓶塞塞紧,瓶内低温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对瓶塞做功,将瓶塞推出去,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观察到瓶塞跳了起来。故A正确;
B.将香皂放入衣柜中可以使衣物取出来后会有一股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电池短路时容易烧坏电池。手机电池不宜直接放在口袋或钱包中,以免引起手机电池鼓肚和爆炸。原因是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体与电池接触时,容易引起电池短路。故C正确;
D.卫生间里的照明灯和排气扇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故D错误。
故选ABC。
21.(1)引力
(2)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1)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图(d)表示一侧的有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2)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气球带了电,会使水流弯曲如图乙,气球带电后吸引水流,此实验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2. 大 吸 热传递
【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与其它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升高较慢;
(2)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详解】(1)由题意可知,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大,且水蒸发过程需要吸热,所以甲球的温度升高的慢.
(2)在加热过程中,乙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烛焰的热量传递给了气球和气球内的气体,所以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蒸发吸热、以及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应用,属热学基础题.
23.内
【详解】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受大气阻力影响,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此过程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其机械能减小,运行速度和轨道高度不断下降。
24. 原子核 电子
【详解】[1][2]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5.=
【详解】由图示可知,导线A和导线B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两个导体的电流是相等的。
26.(1)做功
(2) 变小 乙
【详解】(1)甲图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这一过程中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乙图中,瓶塞跳起瞬间,水蒸气对塞子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会迅速液化,产生“白气”,甲乙两实验共同说明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1][2]气缸内压缩气体具有一定内能,拔出销钉K后,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变小;这一过程与图乙中实验的原理相同,因此是根据实验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27.(1) 相同 使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 升高的温度
(2)<
(3)甲
【详解】(1)[1][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需要利用相同的装置,相同的加热仪器,对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液体进行加热;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所以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其目的是使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
[3]当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可以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由表可知,从开始加热到,甲液体加热时间为3min,乙液体加热时间为4min,所以吸收热量。
(3)由表可知,甲、乙都加热3min,甲温度升高了
乙温度升高了
则乙升高的温度大,由可知,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同,温度变化量越大,比热容越小,即吸热能力弱,所以甲液体的吸热能力比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28. 6.3×104 1.05×107 加热过程中,存在热损失
【详解】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t-t0)=4.2×103J/(kg·℃)×0.3kg×50℃=6.3×104J;
由Q=mq可知,酒精的热值为:
q=Q/m=6.3×104 J/0.006kg=1.05×107J/kg;
由于酒精可能没有完全燃烧,所以测出的数值与表中的数值有较大的差别.
29.手握金属棒产生的电流的方向是否与金属棒的材质有关
【详解】图是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用到控制变量法:首先用左手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即改变右手握住的金属棒,观察电流方向,于是可以提出:手握金属棒产生的电流的方向是否与金属棒的材质有关。
30.0.8t+4℃
【详解】探究数据间数字规律,可先观察各自变化关系,在设出一般关系式,带入数字求出系数即可,例如两组数据中数字变化成等差变化,故设
T=Kt+b
任选两组数据带入即
48℃=K×55℃+b,52℃=K×60℃+b
解得K=0.8,b=4℃;故关系式为
T=0.8t+4℃
31.(1)断开
(2) 不能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 2.4 等于
(4)见解析
【详解】(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要断开,断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以防止由于接错出现短路烧坏电源。
(2)[1][2]当电压表B点不动,只断开A点,并改接到C点上时,虽然电压表此时与并联,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却是反的,闭合开关后,指针会反向偏转,所以不能测出两端的电压。
(3)[1]由图可知,电压表选用的是量程,分度值为0.1V,其示数为2.4V,所以BC两点间电压为2.4V。
[2]由实验数据可知,
所以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4)瑞瑞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正确规律。
32.(1)通过点电流很小,所选电流表的量程过大
(2)
(3)使用了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
【详解】(1)当测量点电流时,她选择了接入了“”和“3”接线柱,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指针向右偏转的幅度非常微小,说明通过点电流很小,所选电流表的量程过大。
(2)由电路图可知,、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要测量点的电流,应将电流表与串联,由(1)中分析可知电流表应选择小量程,作图如下:
(3)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使用了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为寻求普遍规律,应选用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
33.(1)秒表
(2)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3)没有控制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
(4)见解析
【详解】(1)实验中需要记录液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需要秒表。
(2)本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的关系,所以因变量是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3)探究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的关系时,应只改变物体的种类。小红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没有控制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
(4)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的关系,可以用电加热器分别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得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说明吸收热量多。
34.(1)时间t
(2)两次实验中,没有控制水的初温相等
(3)见解析
【详解】(1)实验中需要记录温度降低需要的时间,所以A处物理量应该是时间t。
(2)水的温度与室温差值不同,水散失热量的快慢不同,实验应控制计时时水的温度与室温的差值相等。所以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没有控制计时时水的初温与室温的差值相等,即两次实验中没有控制计时时水的初温。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在两个盒内同时放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热水,比较水温下降10℃所用时间。
35.见解析
【详解】要验证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可以将两个电流表分别接在电源的两端,通过比较两个电流表示数大小进行判断。据此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读出两个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与分析:比较两个电流表的示数,若电流表示数较大,说明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否则说明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
36.见解析
【详解】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控制金属片种类、金属片插入的深度、两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相同,改变水果的种类,利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提出问题: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橘子、西红柿、火龙果、铜片、锌片、电压表、(若干)、开关。
控制变量:金属片种类、金属片插入的深度、两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实验电路图:
37.(1)A
(2)B
(3)B
(4)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详解】(1)乾隆皇帝当年闻到“独特的香气”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中国的传统餐具“筷子”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清洗虾仁时发现虾仁自然沉于水底,说明虾仁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炒龙井虾仁的过程中,虾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虾仁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完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茶叶反射绿光,所以看上去是绿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附着在虾仁外面的少量生粉和蛋清减小了虾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防止虾肉里水分蒸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小明分别使用热水和冷水去冲泡龙井茶,发现热水冲泡的茶水很快变色,而相同时间冷水冲泡基本不变色,这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38.(1)太阳能
(2) 安全可靠 无噪声
(3)NU
【详解】(1)根据材料第一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可知光伏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技术。
(2)[1][2]材料中列举了光伏发电的优点,包括“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及建设周期短”,从中任选两条填写即可,例如安全可靠、无噪声。
(3)材料中提到“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因此N个太阳能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为NU。
39.(1) = =
(2)0.24 A;0.96A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灯L 与灯L 并联接在电源上,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故有 U = U = U
(2)两电流表的示数均如图乙所示,由电路图知,A1测干路电流,A2测的是L1所在支路电流,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A1接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
A2测的是L1所在支路电流,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I1=0.24 A,故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L2的电流
40.(1)4 V,2 V,6 V
(2)3 A,2A,1 A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后,三灯泡串联,V2测L1、L2两端电压之和,V1测灯泡L2、L3两端的电压之和,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L1的两端电压
灯L3的两端电压
灯L2的两端电压
(2)由电路图可知,将电压表更换为电流表后,三灯泡并联,干路电流为6A,电流表A1测L1和L2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L2和L3支路的电流之和,由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通过灯L1的电流
通过灯L3的电流
通过灯L2的电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