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2.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关于神舟二十号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3.如图是2025年央视春晚机器人表演节目《秧BOT》时的场景,地面对机器人产生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面发生形变 B.脚部发生形变 C.地球的吸引 D.受空气的浮力
4.如图所示,物理王同学从蹦床向上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王同学离开蹦床后仍受向上的作用力
B.物理王同学离开蹦床后运动状态一直改变
C.物理王同学达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D.物理王同学到达最高点时不具有惯性
5.如图为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上瓶装有空气,下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抽出两瓶之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最后两瓶气体颜色一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瓶的气体只会向下运动,下瓶的气体只会向上运动
B.如果将二氧化氮装在上瓶,那么两瓶气体不会混合
C.若温度越高,瓶内气体颜色变化会越快
D.两瓶气体颜色都一样时,分子不再运动
6.如图所示四个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①冬天,搓手会让手变暖和 ②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
③炒菜时,铁铲热得烫手 ④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时,温度会降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小明在海边玩耍,感觉沙滩上的沙子很热,海水却比较凉爽。某天,他从6时到22时对沙子和海水的温度进行了测量,绘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 B.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比海水多
C.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 D.利用此图像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
8.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几乎为零
B.乙图中分子无固定排列,组成的物质具有流动性
C.丙图中分子间距最近不易被压缩容易被拉伸
D.若某物体的分子排列情况经过某一个过程由甲图变为丙图,则该物体内能增大
9.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O2的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类似
C.高压 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高压 CO2气体喷出的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类似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填空题
11.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太空授课”精彩纷呈。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用一个圆形金属环制成了一个大水球,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 ;接着她又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色颜料,很快,水球整个就变蓝了,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 。
12.某品牌的水系统中央空调包含室外主机和室内机.安装在楼顶的室外主机通过制冷剂液态-气态的物态循环,把温水制冷成约7℃的冷水,通过绝热水管把冷水输送到各个室内机.其工作的流程简图如图:
(1)在室外机中,制冷剂依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时,发生了物态变化的是(  )
A.压缩机 B.冷凝器 C.蒸发器
(2)常温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经压缩体积之后,变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此过程制冷剂没有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 ;
(3)在蒸发器内,当20kg、27℃的常温水流经蒸发器后,变成7℃的低温水流出,此过程水放出的热量为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3.某同学想比较铜和铝的比热容,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
②取出后,立即将铜块、铝块再分别放入盛有质量相等、温度都是23℃的水中,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封;
③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同时测量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是20℃和17℃。
该同学的解题思路如图3。
(1)甲容器中Δt水= ℃,两容器中Q放的大小关系是Q放甲 Q放乙;
(2)分析思路可知,在c水、m水、m金都相同时,Δt水 ,Δt金 ,金属的比热容越大(两空均选填“越大”或“越小”)。
三、综合题
14.如图A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B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乙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
(2)如图B在第3min, (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分子运动得更剧烈;
(3)甲液体第1min的内能 第2min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根据图B所示信息,加热到第2min,甲吸收的热量为Q甲,乙吸收的热量为Q乙,则Q甲 Q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依据是 。
四、计算题
15.如图是一定质量的冰升温熔化的过程,从开始加热到冰开始熔化,冰温度升高了10℃,吸收了4.2×103J的热。若不计热量损失(c冰=2.1×103J/(kg·℃)求:
(1)冰的质量。
(2)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升温过程中吸收多少热量。
(3)若用同一稳定热源加热,整个过程(12min内)冰的内能增加多少?
16.王莲拥有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莲叶边缘上卷,在叶脉通气组织支撑下,莲叶几乎不浸入水中。王莲进入观赏期时,植物园向游客开设“莲叶载人”的体验活动。为保证安全,莲叶浸入水中的深度不能超过其边缘卷边高度的25%。工作人员将面积为、质量为3kg的硬质泡沫板放在底面积为的莲叶中央,该莲叶卷边高度为16cm,游客站立在硬质泡沫板上,体验“一叶当舟”的乐趣,如图所示,某游客质量为60kg,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求:(g取,)
(1)游客双脚站立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游客体验“一叶当舟”时,莲叶受到的压强。
(3)为保证安全,该莲叶能托起游客的最大质量。
五、实验题
17.桥梁设计需考虑材料受热膨胀。小明设计实验,探究形状和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圆柱体金属棒A、B受热伸长量与温度变化量的关系。
(1)初始时金属棒A、B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均 ;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金属棒受热时微小的伸长量。激光笔固定在杠杆右端,杠杆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标尺竖直放置,通过激光点在标尺上移动的距离来反映金属棒的伸长量。
①开始时,将金属棒上端固定并保持竖直,下端轻触杠杆,杠杆和激光束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光点在标尺“0”刻度处。
②加热金属棒,光点会在标尺上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用A、B棒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表。其中,、分别表示A、B棒在不同温度t时,光点在标尺上的刻度值。
实验序号 1 2 3 4 5
t/℃ 25.0 40.0 55.0 70.0 85.0
/cm 0 1.10 2.15 3.26 4.31
/cm 0 1.73 3.44 5.18 6.89
③分析数据可知:同一根金属棒温度升高越多,伸长量越 ;温度升高相同时,金属棒(选填“A”或“B”) 的伸长量更大。
(3)金属棒伸长使杠杆转动过程中,阻力臂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一根金属棒伸长量一定时,为使光点移动距离更大,可采取的做法是 (写1种即可)。
18.小明每天早上要喝一杯热牛奶,他想探究如何让热牛奶快速冷却,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A、B两个相同的瓶中装入初温相同的牛奶,分别放入常温的水和空气中冷却,记录温度计示数变化,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 16
A的温度 70 60 53 47 42 38 35 33 32
B的温度 70 65 61 58 55 52 50 48 46
(1)AB两个瓶中热牛奶的质量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
①热牛奶放在 (选填“水”或“空气”)中冷却的效果更好。
②若B瓶中奶质量是250g,在内,牛奶放出的热量是 。()
③小明根据用比值定义法作出了“冷却速度”的定义:物体下降的温度与降温时间之比,则“冷却速度”的单位应该是 ,由表格数据可知,牛奶的冷却速度随时间在变小,这个过程中影响“冷却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
(3)图乙是工业上的“流水喷淋法”,大量细小的水珠通过喷头源源不断地喷洒在高温物体上,落水收集后通过冷却塔再循环使用。请你说出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时“冷却速度”一直很高的原因: (合理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B B B C C
1.A
【详解】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A符合题意.
2.B
【详解】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快,故动能增加,高度变高,故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机械能也增加,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A
【详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本题中,地面是施力物体,机器人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由于地面受到机器人的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地面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机器人产生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就是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A.物理王同学离开蹦床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再受到蹦床向上的作用力,故A错误;
B.离开蹦床后,王同学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先向上减速,后向下加速 ),运动状态一直改变,故B正确;
C.到达最高点时,王同学只受重力(空气阻力极小可忽略 ),合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到达最高点时仍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因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是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上、下瓶的气体均会向各个方向运动,故A错误;
B.如果将二氧化氮装在上瓶,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在重力作用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作用下,两瓶气体将在更短时间内混合,故B错误;
C.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瓶内气体颜色变化会越快,故C正确;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两瓶气体颜色都一样时,分子仍然会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①搓手时两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温度升高,是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炒菜时,铁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热从锅传到铁铲,因此手会感觉到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水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由图可知,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为15℃,沙子的温度为10℃,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片天空,太阳每小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即海水和沙子每小时吸收的热量相同,故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在14时海水温度比沙子低,在22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故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故利用此图象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甲图是液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但不为0,宏观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故A错误;
B.乙图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无固定排列,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运动剧烈;组成的物质具有流动性,故B正确;
C.丙图固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离最小,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拉伸,故C错误;
D.物质由甲状态变为丙状态即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B.高压泵压缩CO2,此时对气体做功,因此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类似,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B错误;
C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此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类似,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正确;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过程传递的不是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1. 引力 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液体表面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中,航天员王亚平用一个圆形金属环制成了一个大水球,水能聚成球形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2][3]往水球中注入适量蓝颜料,很快,水球整个就变蓝了,这是蓝颜料在水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1)BC
(2) 变大 压缩机对气体做功,使其内能增大
(3)1.68×106
【详解】(1)在室外机中,制冷剂依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时,摆压缩机压进冷凝器,气态的制冷剂在冷凝器内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液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吸热汽化成气态的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2)[1][2]常温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经压缩体积之后,变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此过程制冷剂没有吸收或放出热量,而压缩机对它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它的内能,它的内能变大。
(3)在蒸发器内,当20kg、27℃的常温水流经蒸发器后,变成7℃的低温水流出,此过程水放出的热量为
13. 3 < 越大 越小
【详解】(1)[1]实验中,甲容器中水的温度变化
Δt水=23℃-20℃=3℃
乙容器中水的温度变化
Δt′水=23℃-17℃=6℃
[2]由比热容公式Q=cmΔt可知,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放出的热量的关系是
Q放甲(2)[3][4]水放出的热量越多,因水放出的热量等于金属吸收的热量,则金属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Q=cmΔt可知,则在c水、m水、m金都相同时,Δt水越大,水放出的热量越多,金属吸收的热量也越多,则此时Δt金越小,说明金属的比热容越大。
14. 37 甲 小于 大于 见解析
【详解】(1)[1]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的上方,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7℃。
(2)[2]在第3min时刻,因为一直加热,所以甲的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合理推测甲液体的温度高于乙液体的温度,故甲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大于乙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3)[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忽略蒸发的影响),所以甲液体在第1min时内能小于第2min的内能。
(4)[4][5]根据,,,,加热到第2min时,甲的升温比乙的升温更多,故。
15.(1)0.2kg;(2)4.2×103J;(3)1.26×104J
【详解】解:(1)冰的质量
m=
(2)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升温过程中吸收热量
Q吸=
(3)由题可知,热源4min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所以12min放热为
Q=4.2×103J×=1.26×104J
不计热量损失,整个过程(12min内)冰的内能增加1.26×104J。
答:(1)冰的质量为0.2kg;
(2)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升温过程中吸收热量为4.2×103J;
(3)整个过程(12min内)冰的内能增加1.26×104J。
16.(1)1.5×104Pa
(2)
(3)77 kg
【详解】(1)游客双脚站立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游客体验“一叶当舟”时,莲叶受到的压强
(3)为保证莲叶浸入水深不超过卷边高度 16 cm 的 25%,最大浸入深度为 0.25×16cm=4cm=0.04m
莲叶底面积为,则最大排水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最大浮力为
莲叶漂浮,则莲叶能承受最大重力为800N,即最大质量为
则该莲叶能安全托起的游客最大质量为
17.(1)相同
(2) 上 大 B
(3) 变小 支点向左移动
【详解】(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形状和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圆柱体金属棒A、B受热伸长量与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初始时应控制金属棒A、B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
(2)[1]由图可知,加热金属棒,金属棒伸长,杠杆逆时针转动,光点会在标尺上向上移动。
[2]分析数据可知,对于同一根金属棒,例如A棒,从实验序号1到5 ,温度逐渐升高,的值越来越大,可以得出:同一根金属棒温度升高越多,伸长量越大。
[3]当温度升高相同时,比如从25.0℃升高到70.0℃,A棒的伸长量
B棒的伸长量
因此金属棒B的伸长量更大。
(3)[1]由力臂的定义可知,金属棒伸长使杠杆转动过程中,阻力的方向始终不变,阻力臂变小。
[2]同一根金属棒伸长量一定时,为使光点移动距离更大,由数学知识,可采取的做法是支点向左移动。
18.(1)相同
(2) 水 1.25×104 J 牛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3)水与物体接触面积大,且流水能及时带走热量,保持水的低温,使物体与水始终保持较大温度差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水和空气哪个冷却效果好,需要控制牛奶的质量、初温等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冷却介质,所以A、B两个瓶中热牛奶的质量应该相同。
(2)①[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瓶中牛奶温度下降得更多,A 瓶是放在水中冷却的,所以热牛奶放在水中冷却的效果更好。
②[2]牛奶放出的热量
③[3]根据“冷却速度”的定义,物体下降的温度单位是℃,降温时间单位是,所以“冷却速度”的单位应该是。
[4]随着时间推移,牛奶温度逐渐降低,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逐渐减小,所以冷却速度变慢,故这个过程中影响“冷却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牛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3)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时“冷却速度”一直很高的原因是:一方面,大量细小的水珠与高温物体接触面积大,热传递速度快;另一方面,流水不断流动,能及时带走热量,且水循环流动可保持水的低温,使高温物体与水始终保持较大的温度差,温度差大则冷却速度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