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出香气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B.炒菜时,香气随风飘散属于扩散现象
C.用“文火慢炒”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盐味入菜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图展示的是“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的最上端是一台风力发电机,灯柱上还配有太阳能电池板,底部的蓄电池可以储存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储能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B.储能时,蓄电池充电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C.照明时,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照明时,灯泡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3.如图所示,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手持玻璃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向玻璃棒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因为失去电子带负电 B.橡胶棒与毛皮带等量的电荷
C.摩擦过橡胶棒的毛皮带负电 D.玻璃棒一定带正电
4.如图所示为注射器,小明缓慢推动活塞,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此过程密封气体的分子势能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关于密封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减少 B.分子动能一定增加
C.内能不变 D.只有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5.如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橙子、番茄、火龙果中,用导线连接,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铜片、锌片、水果组成电源,铜片是电源的正极
B.在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
C.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若对调发光二极管的长短针脚接入电路,发光二极管仍能发光
6.如图所示的简易热机,用酒精灯加热使易拉罐内的水沸腾后,蒸汽吹动小风扇转动。加热过程中忽略罐内气压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内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B.扇叶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
C.热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根据,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热值变大
7.如图某热机输出能量饼状图(有用的能量用灰色底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1000J
B.热机的效率约为33%
C.热机的效率为75%
D.有750J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8.人们往卡车上装载较重的货物时,常常会在车尾斜搭一块木板,将货物沿着木板往上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使用斜面可以减少额外功 B.使用斜面不省功
C.木板越长越费力 D.上推时间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9.为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差异,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烧杯内水的初温、质量也都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散失,两种燃料质量相同,燃烧完后,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控制两种燃料燃烧的时间相同
B.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的时间来反映的
C.甲烧杯水吸收热量与乙烧杯水吸收热量之比是4∶3
D.燃料1的热值与燃料2的热值之比是3∶2
10.如图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B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拉力分别为、。做功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重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
B.拉力
C.因为甲额外功大,所以甲的机械效率低
D.减少定滑轮C的质量,能提高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填空题
11.(1)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 ;
(2)如图,在C、D两个瓶里分别装有温度为、的两种互不反应的气体氧气和氮气,氧气密度大于氮气,D瓶装的是氧气,C瓶装的是氮气,现将玻璃板抽掉,则D瓶里的气体分子是否能运动到C瓶中去? (选填“是”或“否”),你的依据是 ;
(3)用“●”和“○”分别表示氧气和氮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久置后静止的封闭容器中氧气和氮气分布情况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三、作图题
12.如图所示,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当S1断开、S2闭合时,灯泡 。当S1和S2都闭合时,灯泡 (均选填“亮”或“不亮”)。
四、实验题
13.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和乙两种物质加热,已知m甲=m乙=2kg,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水=4.2×103J/(kg·℃),据此可知:
(1)加热到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
(2)哪种物质的比热容大 (选填“甲”、“乙”或“无法判断”),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3)若乙是水,则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4.2×105J B.5.04×106J
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五、综合题
14.如图所示为某学生用垃圾桶作为行李箱的情景,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垃圾桶的重心,A点为支点,F是学生对垃圾桶的拉力,垃圾桶重力G。
(1)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l1。
(2)F G(选填“>”“=”“<”),你的判断依据是: 。
(3)如果图丙是学生正在排队静候火车门打开时的情景简化模型,学生对垃圾桶的力作用在B点,请画出此时学生让垃圾桶保持静止时的最小力F '示意图。
六、填空题
15.(1)如图甲、乙是四冲程汽油机中某两冲程时的示意图,图乙是 冲程,它的原理与图 的演示实验相同(选填“丙”或“丁”),曲轴转动40圈,对外做功 次。
(2)如图丙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脱脂棉是通过 方式实现内能的改变。若迅速向上抽活塞,脱脂棉是否能燃烧? (选填“能”或“不能”)
(3)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以下对应的序号)



④热机效率
⑤热机效率
七、计算题
16.如图甲所示,1个标准大气压下,普通煤炉把壶内20℃,5kg的水烧开需完全燃烧0.2kg的煤,为提高煤炉效率,浙江大学创意小组设计了双加热煤炉,如图乙所示,在消耗等量煤,烧开壶内初温相同、等量水的过程中,同时使炉壁间水的内能增加了8.4×105J。[q煤=3×107J/kg,c水=4.2×103J/(kg·℃)],以上过程中问:
(1)普通煤炉把壶内20℃,5kg的水烧开时,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0.2kg的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双加热煤炉的烧水效率有多大?
17.如图甲所示,中国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图乙为输电线的坠砣牵引装置工作原理图。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配重为200N。P端对输电线的拉力F方向保持水平向左,大小保持为6400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0.2m,求:
(1)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了 m。
(2)F做的功大小。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八、实验题
18.杆秤不仅是称重工具,更承载历史文化与传统智慧,即便在现代,其文化符号意义与工艺价值仍值得挖掘与保护。小凯和小璇对杆秤很感兴趣,由此开展制作简易杆秤的项目式学习。
【产品制作】
(1)如图甲,小凯用木棒作为秤杆,用细线系一个20g的钩码作为秤砣,把空小盆挂在A点作为秤盘,在B点挂粗绳作为提纽,则 点相当于支点;调节秤砣位置使杆秤水平平衡,标记此时细线的位置,则该位置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 g;
(2)在秤盘中逐个添加50g的砝码,当杆秤水平平衡时,记录细线的位置、标记相应的质量,再测出细线距离B点的长度(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应将220g的刻度值标记在距离B点 cm处;
托盘中砝码总质量/g 50 100 150 200
距离B点的长度/cm 7 12 17 22
【产品使用】
(3)在称重过程中,若杆秤左低右高,如图乙,要将杆秤调至水平平衡,秤砣应往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使用次数过多后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 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交流】
(4)若想测量质量更大的物体,你可采取的办法是 ;(只写一条即可)
(5)小璇同学确定零刻度线过程中,无论怎么调节秤砣位置,杆秤始终是左端秤盘高,在秤砣不变且不影响测量范围,你认为可以怎么改进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C A B D B
1.A
【详解】A.在远处能闻到菜子的香气,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香气随风飘散是空气流动形成的,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
C.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用“文火慢炒”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盐味入菜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储能时,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它是将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通过充电过程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转化为化学能,而不是直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储能时,蓄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而不是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照明时,蓄电池向外供电,其内部发生化学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灯泡等用电器提供能量,故C正确;
D.照明时,灯泡工作,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而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不是失去电子带负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毛皮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因为电子是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橡胶棒得到的电子数和毛皮失去的电子数是相等的,根据电荷量的定义可知,橡胶棒与毛皮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B正确;
C.如前面分析,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失去电子,根据“失去电子带正电”可知,摩擦过橡胶棒的毛皮带正电,而不是带负电,故C错误;
D.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吸管A端带负电。手持玻璃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向玻璃棒转动,说明玻璃棒与吸管A端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以及“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玻璃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C.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已知密封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且分子势能变化忽略不计,所以密封气体的内能不变,故A错误,C正确。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不是“分子动能一定增加”,故B错误。
D.小明缓慢推动活塞,对气体做功,但同时数显温度计显示气体温度不变,说明气体向外散热,即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改变了内能,不是“只有做功的方式”,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根据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可知,与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即铜片是电源的正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依次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即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果电池,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对调发光二极管的长短针脚接入电路,此时电流从发光二级光负接线柱流入,此时发光二极管不能发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用酒精灯给易拉罐内的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其内能的,故A错误;
B.扇叶周围的“白气”是易拉罐内喷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该热机工作过程中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风扇转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小风扇的机械能,故C正确;
D.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燃烧情况等无关,所以酒精燃烧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热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热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等于转化的内能与机械能之和,即
故A正确;
BC.热机的效率
故BC错误;
D.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其中转化为内能的是750J,但不能说“有750J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因为还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使用斜面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不能减少额外功,故A错误;
B.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使用斜面不省功,故B正确;
C.在高度一定时,木板越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而不是越费力,故C错误;
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上推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差异,需要让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比较它们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不是控制燃烧时间相同。因为不同燃料的燃烧速度可能不同,控制燃烧时间相同不能保证燃料完全燃烧,也就无法准确比较它们的放热能力,故A错误;
B.在本实验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被水吸收,根据Q吸=cmΔt,在水的质量m和比热容c相同的情况下,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水升高的温度Δt来反映的,而不是加热时间,故B错误;
C.已知水的质量m和比热容c都相同,根据Q吸=cmΔt,由图丙可知,甲杯水升高的温度
乙杯水升高的温度
则甲烧杯水吸收热量Q甲=cmΔt甲,乙烧杯水吸收热量Q乙=cmΔt乙,那么
故C错误;
D.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散失,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Q放=Q吸。 根据Q放=mq,两种燃料质量m相同,设燃料1的热值为q1,燃料2的热值为q2,则Q放1=mq1,Q放2=mq2。 因为Q放1=Q甲, Q放2=Q乙,且,所以
即燃料1的热值与燃料2的热值之比是3∶2,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两滑轮组分别做的有用功相同,提升高度相同,根据可知两物体重力相等,故A错误;
B.由图甲和图乙可知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分别为,,由图像可知甲滑轮组的总功为1200J,由可得,甲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比较可知,和一样大,故B正确;
C.由题可知甲的机械效率为
乙的机械效率为
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低说明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低,所以甲的机械效率低,是因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低,而不是因为甲的额外功大,故C错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克服动滑轮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有关,减小定滑轮质量不能减少额外功,所以不能提高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错误。
故选B。
11.(1)分子间有间隙
(2) 是 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A
【详解】(1)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隙,导致总体积减小。
(2)[1][2]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即使D瓶中氧气温度低、密度大,氧气分子也能运动到C瓶中去。
(3)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久置后氧气和氮气分子会均匀分布在封闭容器中。观察选项,A选项中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均匀分布,符合要求;B、C、D选项分子分布不均匀。故选A。
12. 不亮 不亮
【详解】[1]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分两条支路,一条经过灯泡、然后经过开关S1,回到电源负极;另一条经过开关S2、然后经过开关S1,回到电源负极,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3]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断路,灯泡不亮;当S1和S2都闭合时,电源短路,灯泡不亮。
13.(1)=
(2) 乙 见解析
(3)C
【详解】(1)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和乙加热,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到10min甲和乙吸收的热量相同。
(2)[1][2]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即甲和乙吸收相同热量,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乙升高的温度比甲低。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在Q、m相同时,越小,c越大,所以乙的比热容大。
(3)因为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到20min甲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公式计算出20min吸收的热量
则10min吸收的热量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1)
(2) < 由于F的力臂比G的力臂长,所以F比G要小
(3)
【详解】(1)反向延长拉力F的作用线,从支点A向动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2)[1][2]垃圾桶的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作用点在O点,用G表示;过支点A向重力G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重力G的力臂,用L表示,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F的力臂比G的力臂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比G要小。
(3)以AB为动力臂是动力最长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最小;过B点作垂直于AB向下的作用力,即最小的动力F',如图所示:
15.(1) 做功 丁 20
(2) 做功 不能
(3)③⑤
【详解】(1)[1][2]根据题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处于关闭状态,连杆和曲轴在右侧,活塞向下运动,此时是做功冲程。图丙对应的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丁图对应的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它的原理与图丁的演示实验相同。
[3]汽油机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过程中,共经历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旋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曲轴转动40圈,则对外做功20次。
(2)[1]用力下压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迅速向上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脱脂棉不能燃烧。
(3)根据题图可知实际放出的热量,故①错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②错误,③正确;热机效率,故④错误,⑤正确,故选③⑤。
16.(1)1.68×106J
(2)6×106J
(3)42%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2)0.2kg的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双加热煤炉中,水吸收的热量Q吸=1.68×106J,炉壁间水的内能增加了Q增=8.4×105J,则双加热煤炉有效利用的热量
根据效率公式,可得双加热煤炉的烧水效率
17.(1)0.1m
(2)640J
(3)80%
【详解】(1)由乙图可知,n=2,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则坠砣串下降高度h=2sP, 则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2)F对输电线所做的功
(3)总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 B 0 24 右 大于 加秤砣的质量 换用质量更小的秤盘
【详解】(1)[1]由题意可知,木棒可绕B点转动,所以B点是支点。
[2]此时秤盘中没有放物体,此时调节杆秤水平平衡,消除杆秤自重和秤盘质量的影响,则该位置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0。
(2)[3]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可得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托盘中砝码总质量为50g时,距离B点的长度是7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50+m盘)×10-3kg×10N/kg×AB×10-2m=20×10-3kg×10N/kg×7×10-2m……①
当托盘中砝码总质量为100g时,距离B点的长度是12c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100+m盘)×10-3kg×10N/kg×AB×10-2m=20×10-3kg×10N/kg×12×10-2m……②
联立①②解得m盘=20g,AB=2cm
当托盘中砝码总质量为220g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220+m盘)×10-3kg×10N/kg×2×10-2m=20×10-3kg×10N/kg×l×10-2m
解得l=24cm
(3)[4]在称重过程中,若杆秤左低右高,说明杆秤左端重,要将杆秤调至水平平衡,应将秤砣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即将秤砣向右移动。
[5]如果秤砣有缺损,即秤砣的质量变小,那么在称量物体时,为了保持杠杆平衡,秤砣需要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即示数会变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也变大了,实际上被测物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杆秤所示的质量值会大于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
(4)[6]为了增大杆秤的量程,即增大被测量物体的质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增大,动力臂不变,则应增大阻力或增大阻力臂,即增加秤砣的质量或让提钮B靠近A点、缩短AB的距离、更换更长的木棒等。
(5)[7]小璇同学确定零刻度线过程中,无论怎么调节秤砣位置,杆秤始终是左端秤盘高,可能是秤盘的重量太大,在秤砣不变且不影响测量范围的条件下,可以换用质量更小的秤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