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10月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炎丽同学和悦悦同学发现小麦在进仓前需要烘干,炎丽同学提出思考:烘干使小麦中的水(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升华2.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积碳,影响发动机性能。在发动机维护保养后,汽油燃烧会更加充分,其热值(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3.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A.冰镇西瓜 B.炭火烤肉C.围炉煮茶 D.钻木取火5.下列现象中,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的是( ).A.衣柜里樟脑丸逐渐变小 B.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C.铁矿石变成铁水 D.冬天,水结成冰6.我国在柴油机的研制上已将本体热效率突破53%。在柴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7.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8.在青藏铁路工程中,为了保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竖立了许多热棒。如图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通过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这样即使到了暖季热棒不再工作,冻土也不会完全融化,冻土层因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影响变小。关于热棒在工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氨吸收冻土的热量变为气态氨是升华现象B.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C.热棒的作用是把热量从空气中传到冻土中D.冻土层从热棒吸收热量,厚度增加9.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A.逐渐增加 B.保持不变C.通过做功改变 D.通过热传递改变10.下列有关电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甲乙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正电C.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二、多选题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放热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12.周末小明同学在家中帮厨,协助父母为家人烹饪一道高压锅炖排骨的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使用高压锅进行炖煮,是因为增大气压能够降低水的沸点,使排骨快速煮熟B.排气阀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气体推动高压锅排气阀跳动、旋转的过程中,锅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排气阀的机械能,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方向相同D.炖排骨的过程中,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铸造青铜器时,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青铜器,下列关于铸造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与“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C.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D.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内能减小14.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加热,水的恒定温度为8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的熔点为30℃ B.镓的熔化持续时间为C.镓是一种晶体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5.如图是液体燃料火箭喷气发动机示意图。输送装置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燃烧,产生气体喷出推动火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燃料箱燃料减少,燃料热值不变C.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燃料热值越大D.火箭前进时,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三、填空题16.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 球。1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 。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18.四冲程柴油机工作时,依靠曲轴惯性使活塞向下运动完成的冲程是 ,压缩冲程时机械能转换为 。19.据古文献记载,轩辕帝发明了甑(烹饪用的器皿)。1976年,考古学家首次发现青铜气柱甑形器。如图所示,下方锅内的水已沸腾,水蒸气从空心气柱上方的小孔喷出接触食物,水蒸气 (物态变化名)凝结成水;持续加热,沸水越来越少,此过程中沸水的温度 。20.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有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四、计算题21.早饭时,妈妈用60℃的热水给小月加热一袋250g的牛奶,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3.6×103J/(kg·℃),求:这个过程中牛奶所吸收的热量。22.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表中是小张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装水量 水的初温/℃ 水的末温/℃ 水的比热容c J/(kg·℃) 水的密度100 20 60(1)求水在这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若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需要1kg的天然气,求天然气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天然气的热值q=3.5×107J/kg]五、实验题2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实验装置的合理顺序应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为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是 (选填“” “”或“”)段,其熔化特点为 。第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5)在冰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冰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6)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知,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汞”)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液体。物质 凝固点℃ 沸点℃酒精 78汞 357(7)小明又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试管中的碎冰第 min开始熔化。24.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水的温度是 ℃;(2)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填“<”、“>”或“=”)标准大气压;A、B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原因可能是 组同学(填“A”“B”)使用的烧杯中的水较多;(3)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不断吸热, ;(5)实验时杯子上加了纸盖,纸盖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旁边还有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 。25.小聪同学暑假期间和家人一起去海边游玩,他发现在白天的时候,沙子被晒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感觉,到了晚上沙子凉凉的,而海水却是温温的,他就想应该是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可能是不相同的,于是他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的实验:(1)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取初温度和 (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来加热水和沙子,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衡量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3)小聪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水和沙子相比, 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4)如果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沙子的比热容是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10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D D C A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CD BCD ACD ACD ACD1.C【详解】烘干使小麦中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是否完全燃烧无关。维护后燃烧更充分,说明相同质量的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更多,但热值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A.热值最大是氢,常用作火箭的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密度是,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是,所以水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故D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A.冰镇西瓜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炭火烤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C.围炉煮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时,相互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衣柜里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铁矿石变成铁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 D。6.C【详解】柴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8.B【详解】A.液态氨变为气态氨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气态),故A错误;B.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遇冷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故B正确;C.热棒是把冻土中的热量传到空气中,故C错误;D.冻土层是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厚度增加,不是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B。9.D【详解】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自身内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B.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若甲乙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故C错误;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故选B。11.ACD【详解】A.“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A正确;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中,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而不是吸热,故B错误;C.“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D.“斜月沉沉藏海雾”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ACD。12.BCD【详解】A.选择使用高压锅进行炖煮,是因为增大气压能够提高水的沸点,使排骨在更高温度下快速煮熟,故A错误;B.排气阀排出的“白气”是锅内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气体推动高压锅排气阀跳动、旋转的过程中,锅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排气阀的机械能,这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方向相同,即做功冲程中气缸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C正确;D.炖排骨的过程中,满屋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间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BCD。13.ACD【详解】A.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要先加热固态金属成液态(熔化),再倒入模具冷却成固态(凝固),故A正确;B.“汗水逐渐消失”是汽化(蒸发)。“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故B错误。CD.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D正确。故选 ACD。14.ACD【详解】由图乙可知,镓被加热2min后一点时,温度到达 30℃ 时开始熔化(水平段起点),持续吸热到6min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所以熔点是 30℃,是晶体,而且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 ACD。15.ACD【详解】A.燃料燃烧是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能),故A正确;BC.热值是燃料的固有属性,与质量多少、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故B正确,C错误;D.火箭前进时,燃料燃烧时,高温高压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推动火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 ACD。16.相同铝【解析】【小题1】[1]金属球在沸水中长时间加热后,通过热传递最终温度与沸水相同,因此三个球的温度相同。[2]三个球的初温、末温相同,则温度变化相同,由可得,当质量、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最大的铝球吸收热量最多。17. 升华 吸收【详解】[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干冰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2]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分散在试管周围,故试管周围会出现“白气”。18.吸气冲程内能【详解】[1]四冲程柴油机工作时,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而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活塞是向上运动的,只有吸气冲程是向下运动的,故依靠飞轮惯性使活塞向下运动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中,外部机械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对气缸内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9. 液化 不变【详解】[1]水蒸气遇冷会放热液化成液态的水。[2]持续加热,沸水越来越少,此过程中沸水的温度保持沸点不变。20. 异种 吸引【详解】[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头发跟梳子摩擦之后,头发和梳子分别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21.3.6×104J【详解】牛奶的质量温度由10℃升高到50℃,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3.6×103J/(kg·℃),吸收的热量22.(1)(2)48%【详解】(1)由题可知,水的体积V=100L=100×10-3m3,由可得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了水吸收的热量(2)1kg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天然气加热效率23.(1)自下而上(2)秒表(3)-12℃(4) 晶体 BC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态(5)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冰的熔点(6)酒精(7) 虚 10【详解】(1)组装实验装置时,因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先根据酒精灯的位置确定铁圈的高度,再确定试管的位置,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故安装器材时,合理顺序应是自下而上。(2)从图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3)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0℃以下,所以其示数为-12℃(4)[1][2][3][4]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则BC段是熔化过程,由此可知冰是晶体,从图像可以得出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试管中碎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15min完全熔化,历时10min,所以第7min,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5)在冰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冰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冰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冰还能从烧杯中的水中继续吸收热量。(6)由表格可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水银会凝固,不能测量此时的温度,因此应选用酒精温度计。(7)[1]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的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0℃时,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则试管中的冰的温度也只能升到0℃,然后保持不变,此时试管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内的冰不能继续吸热,不能熔化。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温度升高,试管中的冰吸收热量,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温度才会升高。所以图戊中的实线是烧杯中的冰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2]试管中的碎冰在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才能吸收热量,开始熔化,由图戊知,试管中碎冰从第10min开始熔化,14min完全熔化,历时4min。24.(1)96(2) 99℃ < B(3)变大(4)温度不变(5)保持烧杯内外气压一致【详解】(1)如图乙,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6℃,则此时水的温度是96℃。(2)[1]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如图丙所示,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9℃,因此水的沸点为99℃,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丙,水的沸点为99℃,因此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分析a、b两种不同图像,水的初温相同,沸点相同,但加热时间不同,水越多,需加热时间越长,因此原因可能是B组同学使用的烧杯中的水较多。(3)实验中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水不断地汽化,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分析图丙,可以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5)实验时水不断汽化,杯子上加了纸盖,纸盖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旁边还有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保持烧杯内外气压一致。25.(1)质量(2)加热时间(3) 沙子 水 比热容(4)【详解】(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量强弱的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用两只相同的烧杯,水和沙子的初温和质量相同,相同的加热装置。(2)本实验采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3)[1][2][3]从图乙可知,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沙子比水上升的温度高,说明水吸收热量的能量强,在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吸热能力强弱。(4)根据水和沙子加热时间都是5min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即沙子的比热容为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