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声音的特性【题型1】音调的理解 15【题型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7【题型3】打击乐器与音调问题 20【题型4】管乐器的音调问题 23【题型5】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 26【题型6】弦乐器的音调问题 30【题型7】超声波与次声波 33【题型8】响度的理解 36【题型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8【题型10】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40【题型11】音色的理解 44【题型12】探究声音的特性 46【题型13】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49【题型1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53【知识点1】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性,常以选择填空考查为主。例: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析:解: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B。点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音调和响度是常放在一起考的一对声音的特性,要注意二者分别指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2)在不同情境下“高”和“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二者的区分是常考点。 1.(2025 广水市二模)《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以游戏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弹着三弦的“陕北说书”更是火出了圈,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答案】A 【分析】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弹三弦时,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A。 【知识点2】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在粗细、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松紧,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2)在粗细、松紧相同时,改变弦的长短,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3)在松紧、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 考查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mm2;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20;0.5。点评:此题由探究影响音调与各因素的关系,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弦的粗细、弦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 (1)弦的粗细 :在琴弦的松紧程度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这是因为弦的粗细直接影响其振动频率,细弦振动更快,产生较高的音调。 (2)弦的长度 :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这是因为较短的弦振动频率更高,产生较高的音调。 (3)弦的松紧程度 :在弦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松紧程度影响弦的振动频率,紧弦振动更快,从而产生较高的音调。 【知识点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响度较小D.音调较低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1.(2025 静宁县模拟)如图是小燕找了爸爸喝了啤酒的四个瓶子,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则音调由低到高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用棒敲击试管,是试管和管内水振动发声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因此,发出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丁、甲、乙、丙;故选:C。 【知识点4】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乒乓球、细线、音叉、小锤。实验方法:转换法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乒乓球系住,挂在铁架台上,高度与音叉上端相平;(2)将音叉紧贴乒乓球放好,用小锤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3)用小锤重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实验现象:当用力击打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明显变大。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考查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探究声音的特征:(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实验时用力越大,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说明鼓面的______越大。(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探究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图甲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图乙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故答案为:(1)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钢尺;A;B;B;A。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运动,乒乓球运动的越远,振动的幅度越大。 【知识点5】增加响度的方法 (1)减小声音的传播距离来增大响度;(2)增大声带振动的幅度来增大响度。 通过考查增加响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我们对远处的人大声喊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喊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析:解:对远处的人大声喊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生活中增加响度的方法:①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②手放在耳边听清远处声音③用喇叭增大振幅,传声更远 1.(2021 淮安区校级模拟)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 A.让声音传播的更快B.增大声音的响度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改变声音的音色【答案】B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知识点6】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例: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解析:解: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1.(2025 岳阳二模)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答案】C 【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语音识别机器人是通过听声音来识别人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2025 大方县一模)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借助人工智能的语言合成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的声音,其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量【答案】B 【分析】人工智能的语言合成技术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不同,人工智能模仿的就是人的音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7】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考查声音响度的认识。例: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析:解: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故选:C。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叫声响度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声的响度不同. 1.(2025 普陀区二模)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B 【分析】根据扩音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 2.(2025春 遵义期末)当你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智能音箱会依据指令调节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答案】A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解答】解: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调大声音”指的是调大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故选:A。 【知识点8】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2)实验结论:钢尺伸出桌面边缘长度越长时,钢尺振动得越慢,钢尺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边缘长度越短时,钢尺振动得越快,钢尺发出的音调越高 考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1)如图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由于______(选填“塑料尺”或“塑料尺拍打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实验时,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析: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塑料尺振动产生声音;(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它,塑料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答案为:(1)塑料尺;(2)快;高;频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区分及其影响因素,难度不大。 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使用,此实验中,控制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知识点9】音色的决定因素 音色的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主要以概念辨析的考查为主。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音调越高,响度越大C.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D.我们听到的比较“尖”的声音,就是超声波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解析:解:A、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C、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正确;D、我们听到的比较“尖”的声音说明音调高,而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 记忆性知识,牢记即可。 【知识点10】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长度越短;频率越高。 考查通过发声体的长短等判断音调的高低,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例: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______(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瓶子。分析: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解析: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H,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A。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形状和尺寸: 例如, 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 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这是因为弦的长度、 厚度和紧张度都会影响其振动的频率, 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 材料: 不同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也有影响, 因此也会影响音调。 例如, 不同材质的琴弦在相同条件下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题型1】音调的理解【典型例题】10月26日,我校八年级举办了“乐在其中,琢玉成器”自制乐器学科活动,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吹奏用PVC管制作的笛子。下列对吹奏笛子时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笛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C.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优美动听的笛声不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C【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的高低无关,故B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笛子内振动的空气柱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举一反三1】某同学根据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如图所示,准备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用嘴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音符“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答案】A【解析】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甲: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乙:改变用力大小,再次以相同的速度划过梳齿C.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丁:改变钩码的数量,再次拨动琴弦【答案】B【解析】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时杯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改变用力大小,再次以相同的速度划过梳齿,卡片振动的幅度变大,响度变大,但振动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B符合题意;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改变钩码的数量,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再次拨动琴弦时,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3】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某人的心跳每分钟84次,其频率就是________.【答案】音调 频率 赫兹 Hz 1.4Hz【解析】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符号用Hz.某人的心跳每分钟84次,其频率为f=8460=1.4Hz.【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答案】见解析图【解析】吹气时,振动的是空气柱,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向右,水量逐渐增多,如图所示:。【题型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典型例题】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A.B.C.D.【答案】C【解析】根据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析可知:一般海洋生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要大一些,根据题意: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但是听不到变异灰鲸52Hz,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答案】C【解析】用嘴吹瓶口,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所以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低,丁的音调最高,丙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故AB不符合题意;用筷子敲打瓶口,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少,音调越高;水越多,音调越低。所以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丁的音调最低,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2】以下各场景中关于“高”的描述属于音调的是( )A.曲高和寡 B.引吭高歌 C.振臂高呼 D.高谈阔论【答案】A【解析】“曲高和寡”中的“高”描述的是声音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引吭高歌”“振臂高呼”“高谈阔论”中的“高”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 故BC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 的缘故。【答案】音调;振动慢【举一反三4】音乐爱好者小强拆开口琴进行清洗时,发现在对应的音区下面是由长到短的若干铜片(如图)。当吹奏口琴时,这些铜片由于 而发出声音,铜片越短,吹奏时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答案】振动 高【举一反三5】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答案】控制变量;快;高;振动。【题型3】打击乐器与音调问题【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答案】A【解析】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是由瓶内空气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用力敲击时,力的大小相同,振幅相同,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故C正确;瓶内的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右往左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答案】B【解析】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B错误;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用嘴吹气时,从右到左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右往左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答案】B【解析】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B错误;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用嘴吹气时,从右到左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举一反三3】如图,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甲、乙相比,甲鼓皮( )A.振动的频率一定较低B.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大C.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小D.每秒振动的次数一定较大【答案】D【解析】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即1秒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举一反三4】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如图所示。用力敲击编钟,编钟由于 发出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举一反三5】如图,编钟是我国瑰宝,已知敲击P处编钟振动的频率比敲击M处的高,则敲击P处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高。【答案】音调【举一反三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如图所示。用力敲击编钟,编钟由于 发出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题型4】管乐器的音调问题【典型例题】管乐器在演奏中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时,就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乐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答案】C【解析】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演奏过程中用手分别按住不同位置的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为音乐家正在吹奏民族乐器唢呐的情形。下列关于唢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肯定是乐音C.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如果影响到了他人正常的休息,也可能不是乐音,故B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举一反三2】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时,振动的主要是瓶内水柱B.甲图: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高C.乙图:向上推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D.乙图: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答案】C【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B【解析】 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声速相同,故A错误;用嘴依次吹瓶口,甲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丁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只有振动频率在20~20 000 Hz之内的声才能够听到,故D错误。【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为音乐家正在吹奏民族乐器唢呐的情形。下列关于唢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肯定是乐音C.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如果影响到了他人正常的休息,也可能不是乐音,故B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举一反三5】在科技活动课上,小明展示了他用各种尺寸的废旧笔杆制成的“吹奏乐器”,这种乐器在演奏时,声音是由管内的空气柱 发出的。粗笛低沉,细笛高亢,这是因为粗笛和细笛发出声音的 不同。【答案】振动;音调【举一反三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与吸管 的关系(第二空选填“材料”或“长短”或“粗细”)。【答案】音调;长短【举一反三7】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下图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地区发掘出土的用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该笛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制作精美。这只骨笛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的作用是为了改变笛声的 。【答案】振动 音调【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笛孔会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则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骨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题型5】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典型例题】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2)请你据图2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A、C在细的琴弦上,B在粗的琴弦上)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答案】(1)长度 (2)A【解析】(l)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图l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材 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2)由图2可知,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A、C在细的琴弦上,B在粗的琴弦上)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因为按住A点琴弦较细、较短,音调最高。【举一反三1】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他经过和同学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1)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则空格处应填上的数字是 。(4)小明研究这个问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5)实验结论:同一琴弦,弦越短音调越 ;由甲、乙可知,弦越粗音调越 。【答案】(1)甲;乙;(2)甲;丙;(3)10;(4)控制变量法;(5)高;低【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粗细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改变琴弦的粗细,应选用编号为甲、乙的琴弦进行实验。(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短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即选择甲、丙的琴弦进行实验。(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由表格数据可知,乙、丁的材料不同,粗细相同,故丁的长度应与乙的长度相同,即为10cm。(4)实验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材料等因素有关,当探究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因此所运用的主要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5)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同一琴弦,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弦越粗,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举一反三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4)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控制变量 (2)A、B、C (3)A、D、F (4)80 1.02【解析】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常改变一个因素,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2)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编号为A、B、C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一。(3)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编号为A、D、F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二。(4)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可以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为E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应该与G、H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则长度应为80 cm,横截面积为1.02 mm2。【举一反三3】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拧动弦钮,调整了琴弦松紧,音调高低也有变化.小明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做出了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他找来琴弦,规格如表所示:(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 的两组琴弦进行实验探究。(2)选择AC研究后发现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为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横截面积应该是 mm2。(4)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法,你觉得琴弦音调高低还与琴弦的 有关。【答案】(1)AB; (2)当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琴弦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3)0.76;(4)控制变量;松紧。【题型6】弦乐器的音调问题【典型例题】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答案】B【解析】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古筝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令人愉悦,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与粗细无关,故C错误;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错误。【举一反三1】如图是社团活动中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弹奏时发出的声音( )A.由手指振动产生B.由空气振动产生C.由空气传播到人耳D.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答案】C【解析】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B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学们能听到古筝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C正确;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举一反三2】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的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向地面C.改变拨动琴弦的长度,琴声的音调变化了D.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速度是3.0×108m/s【答案】C【解析】悦耳的琴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太空中是真空,琴声不能在太空中传播,故B错误。改变拨动琴弦的长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它的音调,故C正确;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D错误。【举一反三3】小明用4根粗细相同的橡皮筋、四个砝码、一个纸盒、两根木条制成一个橡胶皮筋吉他.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不同质量的砝码,拨动橡皮筋就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则音调最高的那根橡皮筋下悬挂砝码的质量是( )A.20g B.40g C.60g D.80g【答案】D【解析】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受到力的作用振动发声.悬挂不同质量的砝码,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是由于此时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悬挂的砝码的质量越大,橡皮筋拉得越紧,橡皮筋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那根橡皮筋下悬挂砝码的质量是80g的.【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清脆的琴声是通过弦的 产生,他在弹奏前要“调弦”,这样做目的是通过调整弦的松紧来调节 。当他弹完3(mi)再弹1(dou)时,他的摁弦的手指应向 (“上”或“下”)移动。【答案】振动;音调;上。【举一反三5】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曲胡是河南曲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如图所示,乐师在拉曲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琴弦的 而产生的,乐师手指不断在琴弦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举一反三6】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来回移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 (选填“长度”“粗细”或“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答案】长度 音调 空气【解析】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来回移动手指,改变了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使琴弦振动的快慢发生了变化,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以空气为介质传播到观众耳朵。【题型7】超声波与次声波【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物体或情景在工作或发生过程中产生次声波的是( )A.通过“B超”检查身体B.倒车雷达C.超声加湿器D.核爆炸【答案】D【解析】通过“B超”检查身体、倒车雷达、超声加湿器等,它们都是应用超声波工作的,故ABC不符合题意;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核爆炸时会随着有次声波产生,故D符合题意。【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B.乙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就越高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A错误;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就越低,钢尺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B错误;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答案】A【解析】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人类听不到超声波,故“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不是噪声,故D错误。【举一反三3】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答案】D【举一反三4】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440Hz,人耳朵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m。【答案】能 3000【解析】人类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440Hz在这个范围内,所以人耳朵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根据可得,该处海洋的深度是s3000m【举一反三5】2023年9月2日1时在广西崇左市崇左江州区发生3.3级地震。地震时会伴随有___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种声波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___________发声,从而及时获救。【答案】次声波 振动【解析】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这种声波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振动发声,从而及时获救。【举一反三6】蝴蝶飞行时翅膀一分钟振动300次,其频率是 Hz,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答案】5 次 不能【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蝴蝶的频率为5Hz因为低于20Hz的频率为次声波,所以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声音属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所以人耳同不见该声音。【题型8】响度的理解【典型例题】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B.老师发出的声音节奏不好C.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答案】D【解析】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正确,ABC错误。【举一反三1】如图为国家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答案】B【举一反三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当《梦想天堂》在耳畔响起时,数万名观众渐次加入合唱。关于万人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口腔振动产生的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音调D.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答案】D【举一反三3】小李用收音机收听英语节目,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他调低了收音机的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答案】A【解析】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他调低了收音机的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举一反三4】(2023 丹阳模拟)下列成语中,不是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震耳欲聋 B.响彻云霄 C.如雷贯耳 D.声如洪钟【答案】C【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陈列的一把娄山关战役中的军号,嘹亮的军号声将参观者瞬间代入到那个战与火的年代,军号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号声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并激奋人心,说明号声的 比较大。【答案】空气柱;响度。【举一反三6】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杭州。主持人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 (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大。【答案】振动 响度【解析】主持人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在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小直至微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响度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题型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典型例题】如图所示,使劲按住尺子,拨动尺子外端听到声音。要使听到发声的响度变化,应( )A.减小压住尺子的力度B.用不同的速度拨动尺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答案】D【解析】使听到发出的响度变大,需要增大尺子的振幅,所以应用更大的力拨动尺子;改变尺子伸出桌面长度、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子无法改变尺子振动的振幅,无法改变响度大小的变化。【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答案】D【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而不是音调就越高,故B错误;声速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故C错误;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D正确。【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答案】音调;响度。【举一反三3】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小阳找来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和橡胶小锤等器材,组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1)装置中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请你利用图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答案】(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可选用的器材有:音叉、橡皮槌;探究过程:用橡皮槌分别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注意观察音叉振动幅度和发声的响度,进行比较【举一反三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答案】(1)弹开;发声体在振动;(2)变大;(3)振幅;振幅。【题型10】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典型例题】小华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学生,他发现,校园文艺演出时,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开校运动会时,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运动员加油时,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声音更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操作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操作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操作丙:把喇叭状的物体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1)要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 和 ;要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 和 ;(2)为解决实验器材问题,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来解决让声音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的问题。他又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 (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做声源,理由是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 (选填“结论一”或“结论二”)的应用。【答案】(1)甲 乙 (2)乙 丙 (3)机械闹钟 因机械闹钟的发声是连续的且响度大小恒定,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应选择机械闹钟 结论二【解析】(1)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控制除距离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所以应选择甲和乙进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控制距离不变,比较声音集中传播和发散传播时的响度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乙和丙进行实验。(2)机械闹钟的发声是连续的且响度大小恒定,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应选择机械闹钟。(3)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是将心脏搏动的声音通过听诊器集中传输到医生耳朵,使声音不向外扩散,所以属于结论二的应用。【举一反三1】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3)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如图所示),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力敲击右侧的音叉,则接触左边音叉的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答案】(1)转换法 (2)大 振幅 (3)不会【解析】(1)实验中,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3)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举一反三2】声现象的学习中,研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到与音叉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3)小华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实验1.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纸球,小纸球会随着音乐起舞实验2.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细线实验3.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实验4.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他的实验设计中,有三次实验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则与这三次实验不同的是实验 (填数字序号)。(4)图示为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音调小 B.甲比乙的响度小C.甲比乙的音调大 D.甲比乙的响度大【答案】(1)振幅;(2)距发声体的远近; (3)3;(4)D。【举一反三3】小华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当用橡皮锤轻敲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的这种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时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声源振动的 的增大而增大。(3)小华又做了“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中,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选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她逐步远离声源,她听到声音的 逐渐变小。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好 (选填“好”或“差”)。【答案】(1)转换法 (2)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振幅 (3)相同 响度 袜子 好【题型11】音色的理解【典型例题】2023年春晚节目《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曲中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主要是模拟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答案】C【解析】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023年春晚节目《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曲中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主要是模拟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1】《红楼梦》里是这样描述凤姐出场的。刘姥姥、黛玉、宝玉及一些三姑四姐们正在屋里谈得高兴,这时门外走廊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她们都在这儿啦。”宝玉一听这声音便道“凤姐来了。”宝玉一听见声音,便知道是凤姐,靠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音乐的节奏【答案】B【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举一反三2】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开讲的“天宫课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课D.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授课内容,说明宇航员的声音可能是超声波【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课,故C正确;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授课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信息,故D错误。【举一反三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声音“尖细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C【解析】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不敢高声语”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引吭高歌 ”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声音尖细刺耳,说明人的声带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4】天的夜晚,知了在声声“叫”个不停,知了的叫声是由于知了翅膀 发出的,我们根据 区分知了和蟋蟀的声音。【答案】振动;音色【举一反三5】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式上,全体人员随着军乐队伴奏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军乐队的乐器中有小号,小号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听众是根据声音的 分辨出小号的;在演奏同一个音符时,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是相同的。(最后两空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答案】空气柱 音色 音调【解析】小号声是由嘴吹气引起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的;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小号的声音;在演奏同一个音符时,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频率相同,即音调一定是相同的。【举一反三6】“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隔墙有耳”说明 (选填“固” “液”或“气”)体能传声。【答案】音色 固【解析】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题型12】探究声音的特性【典型例题】小凡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性:(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D四个实验,如图,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答案】(1)AC 频率 (2)振幅 响度【解析】(1)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面颊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改变录音机的音量,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因此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举一反三1】小明想通过弹吉他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细心的他观察到吉他上端还有六个旋钮,琴弦有粗有细,弹奏时左手指按压琴弦,右手指拨动琴弦,奏出悦耳的声音。于是他大胆提出猜想: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本实验采用 法进行探究,吉他通过弦的 产生声音。(2)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应保证弦的长短和松紧程度 ,用同样的力度分别弹奏 粗细的琴弦,判断音调的高低是否相同。(均选填“相同”或“不同”)(3)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通过按压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来改变弦的长度。(4)小明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琴弦的松紧,发现同一根琴弦,同样的弹奏方式,弦越 ,发出的音调越高。【答案】(1)控制变量 振动 (2)相同 不同 (3)不同 (4)紧【解析】(1)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所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吉他通过弦的振动产生的;(2)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要控制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而粗细(横截面积)不同,同时控制振幅相同,则用相同的力拨动;(3)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使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短不同;即通过按压不同位置来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4)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琴弦的松紧,发现同一根琴弦,同样的弹奏方式,弦越紧,发出的音调越高。【举一反三2】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请完成下列问题:(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 的高低。如果示波器上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 次。(2)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图2甲、乙、丙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答案】(1)音调;3600;(2)B。【举一反三3】某同学用钢尺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________,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________,实验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2)在实验中会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实验中,用到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3)为了更为直观的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该同学用手机发声软件,分别发出了256 Hz和512 Hz频率的声音,发现__________频率的声音音调更高,对应的是图中________。【答案】 (1)幅度 相同 振幅 响度 (2)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 Hz 控制变量法 (3)512 Hz 乙【解析】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幅度,要探究音调与响度的关系,需控制物体的振动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 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类听觉范围。在用钢尺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我们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变量时,要控制其他量不变,因此用到了控制变量法。(3)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512 Hz频率的声音音调更高。乙、丙两图,乙振动频率大,丙振动频率小,所以乙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题型13】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典型例题】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丁音调相同B.甲、丁音色不同C.甲、乙音色不同D.甲、乙、丙响度相同【答案】B【解析】甲、乙、丁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甲、丁波的形状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甲、乙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甲、乙、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正确。【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答案】C【解析】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A错误;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丙声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故B错误;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振幅比乙声音振幅大,即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故C正确;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的频率低于丙声音的频率,即甲声源发声时每秒振动次数少于丙,故D错误。【举一反三2】把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显示出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音色不同B.丙一定是乐音C.乙和丙声音的响度不同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A正确;丙图振动有规则属于乐音,但悦耳的轻音乐如果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了干扰,也属于噪声,故B错误;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故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D错误。【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C.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D.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大小相同,故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甲、丙的振动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乙、丙的音调不相同,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由图知,甲、丙的振幅相同,波形也相同,则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也相同,故D错误;【举一反三4】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 不同。【答案】甲、乙 甲、丙 音色【解析】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图2中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音色不同。【举一反三5】巨大的海洋生物叫声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___,音调较__________。如图所示,(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3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答案】大 低 甲【解析】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有力”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低沉”是指声音的音调较低;由图象知:甲的振幅大,频率低,故甲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举一反三6】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尺的___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继续拨动它,能够听出尺端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振动 音调【解析】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振动的刻度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会改变尺子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举一反三7】新春音乐会上,一位女高音歌手和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如图所示是用软件采集到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男低音声音的波形图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答案】 乙【解析】 女高音歌手声音的振动频率快,音调较高,男低音歌手声音的振动频率慢,音调较低,所以男低音声音的波形图是乙。【题型1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典型例题】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答案】C【解析】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据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故A正确;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在教室里,由于教师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教师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教师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故D正确。【举一反三1】对牛叫声和蚊子飞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蚊子声响度小,牛叫声音调高B.牛叫声响度小,蚊子声音调低C.蚊子声响度大,牛叫声音调低D.牛叫声响度大,蚊子声音调高【答案】D【解析】 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牛叫声响度大;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较快,蚊子声音调高;所以牛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声音音调高、响度小。故选D。【举一反三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中进行讲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王亚平能悬在太空中是因为她在太空中的质量为零D.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响度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答案】A【解析】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B错误;王亚平能悬在太空中是因为她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她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同,所以不为零,C错误;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大,与频率无关,D错误。【举一反三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答案】D【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介质密度越大,声速越大,故A错误,不合题意;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响度在0dB以上的声间人耳才能的得到,故B错误,不合题意;减弱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个途径,故C错误,不合题意;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改变了弦的长短,从而改变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正确,符合题意。【举一反三4】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答案】C【解析】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据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故A正确;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在教室里,由于教师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教师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教师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故D正确。【举一反三5】下列做法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______________,音调升高的是__________;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_。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②轻声说话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⑨调大电视的音量【答案】 ①⑤⑦⑧ ⑤⑦ ③④⑥⑨【解析】 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其振动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②轻声说话是指说话声音小,即响度小;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琴弦振动幅度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则琴弦振动会变快,频率变大,音调变高;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杯子与水的振动变快,音调变高;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⑨调大电视的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综上所述,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①⑤⑦⑧,音调升高的是⑤⑦;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③④⑥⑨。【举一反三6】小明观看战争电影,双方战斗时阵地传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在混杂的战争噪声中,侦查员能辨别出具体的枪、炮、炸弹声,甚至能判断武器型号,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答案】 响度 音色【解析】 “震耳欲聋”描述声音比较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不同的物体结构发出的音色不同,故在混杂的战争噪声中,侦查员能辨别出具体的枪、炮、炸弹声,甚至能判断武器型号,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举一反三7】深夜时,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这是要 ,从乐音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 。【答案】减弱噪声;减小响度【举一反三8】如图甲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如图乙所示,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越高。(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 响度 音色 音调【解析】 便携式扩音器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扩音器振动发出的声音与人的声带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绳子转动越快,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2声音的特性【题型1】音调的理解 13【题型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5【题型3】打击乐器与音调问题 16【题型4】管乐器的音调问题 18【题型5】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 20【题型6】弦乐器的音调问题 23【题型7】超声波与次声波 25【题型8】响度的理解 27【题型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9【题型10】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30【题型11】音色的理解 33【题型12】探究声音的特性 34【题型13】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37【题型1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39【知识点1】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性,常以选择填空考查为主。例: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析:解: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B。点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音调和响度是常放在一起考的一对声音的特性,要注意二者分别指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2)在不同情境下“高”和“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二者的区分是常考点。 1.(2025 广水市二模)《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以游戏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弹着三弦的“陕北说书”更是火出了圈,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知识点2】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在粗细、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松紧,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2)在粗细、松紧相同时,改变弦的长短,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3)在松紧、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 考查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mm2;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20;0.5。点评:此题由探究影响音调与各因素的关系,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弦的粗细、弦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 (1)弦的粗细 :在琴弦的松紧程度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这是因为弦的粗细直接影响其振动频率,细弦振动更快,产生较高的音调。 (2)弦的长度 :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这是因为较短的弦振动频率更高,产生较高的音调。 (3)弦的松紧程度 :在弦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松紧程度影响弦的振动频率,紧弦振动更快,从而产生较高的音调。 【知识点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响度较小D.音调较低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1.(2025 静宁县模拟)如图是小燕找了爸爸喝了啤酒的四个瓶子,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则音调由低到高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知识点4】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乒乓球、细线、音叉、小锤。实验方法:转换法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乒乓球系住,挂在铁架台上,高度与音叉上端相平;(2)将音叉紧贴乒乓球放好,用小锤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3)用小锤重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实验现象:当用力击打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明显变大。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考查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探究声音的特征:(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实验时用力越大,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说明鼓面的______越大。(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探究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图甲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图乙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故答案为:(1)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钢尺;A;B;B;A。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运动,乒乓球运动的越远,振动的幅度越大。 【知识点5】增加响度的方法 (1)减小声音的传播距离来增大响度;(2)增大声带振动的幅度来增大响度。 通过考查增加响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我们对远处的人大声喊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喊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析:解:对远处的人大声喊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生活中增加响度的方法:①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②手放在耳边听清远处声音③用喇叭增大振幅,传声更远 1.(2021 淮安区校级模拟)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 A.让声音传播的更快B.增大声音的响度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改变声音的音色【知识点6】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例: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解析:解: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1.(2025 岳阳二模)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2.(2025 大方县一模)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借助人工智能的语言合成技术可以随时模仿任何人的声音,其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量【知识点7】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考查声音响度的认识。例: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析:解: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故选:C。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叫声响度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声的响度不同. 1.(2025 普陀区二模)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2.(2025春 遵义期末)当你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智能音箱会依据指令调节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知识点8】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2)实验结论:钢尺伸出桌面边缘长度越长时,钢尺振动得越慢,钢尺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边缘长度越短时,钢尺振动得越快,钢尺发出的音调越高 考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1)如图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由于______(选填“塑料尺”或“塑料尺拍打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实验时,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析: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塑料尺振动产生声音;(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它,塑料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答案为:(1)塑料尺;(2)快;高;频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区分及其影响因素,难度不大。 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使用,此实验中,控制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知识点9】音色的决定因素 音色的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主要以概念辨析的考查为主。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音调越高,响度越大C.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D.我们听到的比较“尖”的声音,就是超声波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解析:解:A、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C、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正确;D、我们听到的比较“尖”的声音说明音调高,而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 记忆性知识,牢记即可。 【知识点10】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长度越短;频率越高。 考查通过发声体的长短等判断音调的高低,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例: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______(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瓶子。分析: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解析: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H,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A。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形状和尺寸: 例如, 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 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这是因为弦的长度、 厚度和紧张度都会影响其振动的频率, 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 材料: 不同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也有影响, 因此也会影响音调。 例如, 不同材质的琴弦在相同条件下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题型1】音调的理解【典型例题】10月26日,我校八年级举办了“乐在其中,琢玉成器”自制乐器学科活动,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吹奏用PVC管制作的笛子。下列对吹奏笛子时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笛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C.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优美动听的笛声不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举一反三1】某同学根据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如图所示,准备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用嘴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音符“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甲: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乙:改变用力大小,再次以相同的速度划过梳齿C.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丁:改变钩码的数量,再次拨动琴弦【举一反三3】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某人的心跳每分钟84次,其频率就是________.【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题型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典型例题】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A.B.C.D.【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举一反三2】以下各场景中关于“高”的描述属于音调的是( )A.曲高和寡 B.引吭高歌 C.振臂高呼 D.高谈阔论【举一反三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 的缘故。【举一反三4】音乐爱好者小强拆开口琴进行清洗时,发现在对应的音区下面是由长到短的若干铜片(如图)。当吹奏口琴时,这些铜片由于 而发出声音,铜片越短,吹奏时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举一反三5】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完成下列填空。【题型3】打击乐器与音调问题【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右往左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右往左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举一反三3】如图,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甲、乙相比,甲鼓皮( )A.振动的频率一定较低B.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大C.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小D.每秒振动的次数一定较大【举一反三4】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如图所示。用力敲击编钟,编钟由于 发出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举一反三5】如图,编钟是我国瑰宝,已知敲击P处编钟振动的频率比敲击M处的高,则敲击P处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高。【举一反三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如图所示。用力敲击编钟,编钟由于 发出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题型4】管乐器的音调问题【典型例题】管乐器在演奏中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时,就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乐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为音乐家正在吹奏民族乐器唢呐的情形。下列关于唢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肯定是乐音C.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举一反三2】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时,振动的主要是瓶内水柱B.甲图: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高C.乙图:向上推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D.乙图: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为音乐家正在吹奏民族乐器唢呐的情形。下列关于唢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音乐家吹奏的唢呐曲肯定是乐音C.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举一反三5】在科技活动课上,小明展示了他用各种尺寸的废旧笔杆制成的“吹奏乐器”,这种乐器在演奏时,声音是由管内的空气柱 发出的。粗笛低沉,细笛高亢,这是因为粗笛和细笛发出声音的 不同。【举一反三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与吸管 的关系(第二空选填“材料”或“长短”或“粗细”)。【举一反三7】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下图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地区发掘出土的用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该笛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制作精美。这只骨笛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的作用是为了改变笛声的 。【题型5】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典型例题】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2)请你据图2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A、C在细的琴弦上,B在粗的琴弦上)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举一反三1】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他经过和同学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1)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则空格处应填上的数字是 。(4)小明研究这个问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5)实验结论:同一琴弦,弦越短音调越 ;由甲、乙可知,弦越粗音调越 。【举一反三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4)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__。【举一反三3】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拧动弦钮,调整了琴弦松紧,音调高低也有变化.小明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做出了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他找来琴弦,规格如表所示:(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 的两组琴弦进行实验探究。(2)选择AC研究后发现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为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横截面积应该是 mm2。(4)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法,你觉得琴弦音调高低还与琴弦的 有关。【题型6】弦乐器的音调问题【典型例题】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举一反三1】如图是社团活动中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弹奏时发出的声音( )A.由手指振动产生B.由空气振动产生C.由空气传播到人耳D.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举一反三2】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的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向地面C.改变拨动琴弦的长度,琴声的音调变化了D.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速度是3.0×108m/s【举一反三3】小明用4根粗细相同的橡皮筋、四个砝码、一个纸盒、两根木条制成一个橡胶皮筋吉他.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不同质量的砝码,拨动橡皮筋就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则音调最高的那根橡皮筋下悬挂砝码的质量是( )A.20g B.40g C.60g D.80g【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清脆的琴声是通过弦的 产生,他在弹奏前要“调弦”,这样做目的是通过调整弦的松紧来调节 。当他弹完3(mi)再弹1(dou)时,他的摁弦的手指应向 (“上”或“下”)移动。【举一反三5】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曲胡是河南曲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如图所示,乐师在拉曲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琴弦的 而产生的,乐师手指不断在琴弦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举一反三6】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来回移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 (选填“长度”“粗细”或“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题型7】超声波与次声波【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物体或情景在工作或发生过程中产生次声波的是( )A.通过“B超”检查身体B.倒车雷达C.超声加湿器D.核爆炸【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B.乙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就越高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举一反三3】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举一反三4】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440Hz,人耳朵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m。【举一反三5】2023年9月2日1时在广西崇左市崇左江州区发生3.3级地震。地震时会伴随有___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种声波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___________发声,从而及时获救。【举一反三6】蝴蝶飞行时翅膀一分钟振动300次,其频率是 Hz,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题型8】响度的理解【典型例题】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B.老师发出的声音节奏不好C.远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举一反三1】如图为国家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举一反三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当《梦想天堂》在耳畔响起时,数万名观众渐次加入合唱。关于万人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是由口腔振动产生的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音调D.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举一反三3】小李用收音机收听英语节目,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他调低了收音机的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举一反三4】(2023 丹阳模拟)下列成语中,不是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震耳欲聋 B.响彻云霄 C.如雷贯耳 D.声如洪钟【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陈列的一把娄山关战役中的军号,嘹亮的军号声将参观者瞬间代入到那个战与火的年代,军号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号声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并激奋人心,说明号声的 比较大。【举一反三6】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杭州。主持人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 (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大。【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在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小直至微弱,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典型例题】如图所示,使劲按住尺子,拨动尺子外端听到声音。要使听到发声的响度变化,应( )A.减小压住尺子的力度B.用不同的速度拨动尺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举一反三3】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小阳找来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和橡胶小锤等器材,组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1)装置中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请你利用图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举一反三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题型10】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典型例题】小华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学生,他发现,校园文艺演出时,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开校运动会时,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运动员加油时,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声音更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操作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操作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操作丙:把喇叭状的物体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1)要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 和 ;要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 和 ;(2)为解决实验器材问题,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来解决让声音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的问题。他又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 (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做声源,理由是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 (选填“结论一”或“结论二”)的应用。【举一反三1】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3)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如图所示),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力敲击右侧的音叉,则接触左边音叉的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举一反三2】声现象的学习中,研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到与音叉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3)小华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实验1.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纸球,小纸球会随着音乐起舞实验2.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细线实验3.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实验4.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他的实验设计中,有三次实验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则与这三次实验不同的是实验 (填数字序号)。(4)图示为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音调小 B.甲比乙的响度小C.甲比乙的音调大 D.甲比乙的响度大【举一反三3】小华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当用橡皮锤轻敲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的这种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时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声源振动的 的增大而增大。(3)小华又做了“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中,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选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她逐步远离声源,她听到声音的 逐渐变小。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好 (选填“好”或“差”)。【题型11】音色的理解【典型例题】2023年春晚节目《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曲中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主要是模拟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举一反三1】《红楼梦》里是这样描述凤姐出场的。刘姥姥、黛玉、宝玉及一些三姑四姐们正在屋里谈得高兴,这时门外走廊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她们都在这儿啦。”宝玉一听这声音便道“凤姐来了。”宝玉一听见声音,便知道是凤姐,靠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音乐的节奏【举一反三2】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开讲的“天宫课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课D.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授课内容,说明宇航员的声音可能是超声波【举一反三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声音“尖细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举一反三4】天的夜晚,知了在声声“叫”个不停,知了的叫声是由于知了翅膀 发出的,我们根据 区分知了和蟋蟀的声音。【举一反三5】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式上,全体人员随着军乐队伴奏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军乐队的乐器中有小号,小号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听众是根据声音的 分辨出小号的;在演奏同一个音符时,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是相同的。(最后两空选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举一反三6】“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隔墙有耳”说明 (选填“固” “液”或“气”)体能传声。【题型12】探究声音的特性【典型例题】小凡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性:(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D四个实验,如图,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举一反三1】小明想通过弹吉他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细心的他观察到吉他上端还有六个旋钮,琴弦有粗有细,弹奏时左手指按压琴弦,右手指拨动琴弦,奏出悦耳的声音。于是他大胆提出猜想: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本实验采用 法进行探究,吉他通过弦的 产生声音。(2)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应保证弦的长短和松紧程度 ,用同样的力度分别弹奏 粗细的琴弦,判断音调的高低是否相同。(均选填“相同”或“不同”)(3)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通过按压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来改变弦的长度。(4)小明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琴弦的松紧,发现同一根琴弦,同样的弹奏方式,弦越 ,发出的音调越高。【举一反三2】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请完成下列问题:(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 的高低。如果示波器上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 次。(2)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图2甲、乙、丙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举一反三3】某同学用钢尺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________,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________,实验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2)在实验中会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实验中,用到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3)为了更为直观的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该同学用手机发声软件,分别发出了256 Hz和512 Hz频率的声音,发现__________频率的声音音调更高,对应的是图中________。【题型13】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典型例题】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丁音调相同B.甲、丁音色不同C.甲、乙音色不同D.甲、乙、丙响度相同【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举一反三2】把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显示出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音色不同B.丙一定是乐音C.乙和丙声音的响度不同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C.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D.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举一反三4】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 不同。【举一反三5】巨大的海洋生物叫声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___,音调较__________。如图所示,(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3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举一反三6】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尺的___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继续拨动它,能够听出尺端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举一反三7】新春音乐会上,一位女高音歌手和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如图所示是用软件采集到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男低音声音的波形图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题型1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典型例题】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举一反三1】对牛叫声和蚊子飞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蚊子声响度小,牛叫声音调高B.牛叫声响度小,蚊子声音调低C.蚊子声响度大,牛叫声音调低D.牛叫声响度大,蚊子声音调高【举一反三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中进行讲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王亚平能悬在太空中是因为她在太空中的质量为零D.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响度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举一反三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举一反三4】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举一反三5】下列做法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______________,音调升高的是__________;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_。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②轻声说话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⑨调大电视的音量【举一反三6】小明观看战争电影,双方战斗时阵地传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在混杂的战争噪声中,侦查员能辨别出具体的枪、炮、炸弹声,甚至能判断武器型号,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举一反三7】深夜时,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这是要 ,从乐音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 。【举一反三8】如图甲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如图乙所示,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越高。(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举一反三 (原卷版).docx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举一反三 (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