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举一反三(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举一反三(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题型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及其来源 10
【题型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音及其来源 12
【题型3】噪声强弱等级 13
【题型4】噪声的危害 14
【题型5】声源处控制噪声 16
【题型6】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控制噪声 18
【题型7】控制噪声途径的综合 19
【知识点1】噪声的界定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考查常见的声音中哪些是噪声,哪些不是噪声。
例: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大提琴声
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D.教师讲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乐音是由发声体的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休息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析:解: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声属于噪声,故A符合题意;
B、交响乐团演奏的大提琴声属于乐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不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师讲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知道广义的噪声和狭义的噪声;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即可。 1.(2024秋 徐闻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这个声音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知识点2】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的区别:
乐音是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
噪声是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
(2)联系: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却属于噪声。 考查噪声与乐音的判断,以及概念的考查。
例: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时发声体在做______(选填“规则”或“不规则”)振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分析: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析:解:独奏“二泉映月”时发声体的振动是规则的;但由于是在夜深人静正欲入睡时演奏,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规则,噪声。
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区分,属基础题目。 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即可。 1.(2024 岳麓区校级二模)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C.优美的乐音肯定不是噪声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3】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
交通噪声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源。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
生活噪声如在居室中,儿童哭闹,大声播放收音机、电视和音响设备,户外或街道人声喧哗,宣传或做广告用高音喇叭等。 考查噪声的来源,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噪声的来源有许多,如______噪声(如冲床声)、建筑噪声(如工地打桩机发出的噪声)、交通噪声(如汽车声)、______噪声(如鞭炮声)、自然噪声(如雷鸣声)。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们常把它称为“______杀手”。
分析:根据噪声污染的定义解答。
解析:解:噪声的来源有许多,如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等。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们常把它称为“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工业;生活;噪声。
点评:本题考查噪声污染的定义,是基础题。 理解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知识点4】噪声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则的,如下左图, 而噪声的波形图则是杂乱无章的,如下右图。
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两图,乙图与丙图的声音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1)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
(1)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有规律,是乐音;丁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是噪声;
(2)甲、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3)乙图与丙图的声音音色相同。
故答案为:丁;甲、乙;音色。点评: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从物理学角度界定噪声常和波形结合起来考查,要注意噪声的波形和乐音的波形的根本区别在与是否有规律,而不是波是什么形状。 【知识点5】噪声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0dB是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声音的等级与听觉效果
①树叶微动:10dB,极静;
②轻声交谈:30~40dB,安静;
③正常说话:50~60,正常;
④大声呼喊:70~80dB,较吵;
⑤汽车鸣笛:90dB,很吵;
⑥载重汽车:100~110dB,震耳;
⑦飞机发动机:120~130dB,疼痛难忍;
⑧火箭、导弹发射:150dB以上,无法忍受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考查声音强度的单位,以及噪声的等级和对生活的影响。
例: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______dB。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特性)大。
分析:(1)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越近,响度越大。
解析: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90;50;响度。
点评:本题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和响度的了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1.(2023秋 江岸区校级月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km/hB.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10次的时间约为60sC.0dB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dm
【知识点6】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
①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②生理效应: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③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考查噪声的危害,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小,分贝数越小。
②声音的等级划分,以及噪声的危害;解析:解: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的表示方法,以及噪声的危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理解基础概念,牢记即可。 【知识点7】声源处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高跟鞋踩地砖上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因此学校建议女教师在监考时不可穿高跟鞋,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从______控制噪声。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析:解:学校建议女教师在监考时不可穿高跟鞋,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4秋 石柱县校级月考)为切实控制交通噪音污染,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的措施。下列控制噪音的措施与之相同的是(  ) A.观看演出前将手机调静音B.高速公路两侧的隔音墙C.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D.马路边的噪声显示屏
2.(2024秋 明光市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B.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
街道上显示分贝的装置
【知识点8】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音乐课上,老师弹拔琴弦能发出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为不影响隔壁班上课,要关紧门窗,这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琴弦时发出琴声,是由于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知识。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3秋 范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检查身体时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知识点9】人耳处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春节时我们会放鞭炮庆祝。放鞭炮时,有的人会捂住耳朵,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分析: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析:解: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机,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人耳处。
点评: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方法,基础题。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题型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及其来源
【典型例题】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而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和噪声的振动都是杂乱无章的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而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D.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只要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举一反三2】从物理角度来看,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
C.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
D.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举一反三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与乐音的主要区别是(  )
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
B.噪声的音调高,乐音的音调低
C.噪声是机器发出的,乐音是乐器发出的
D.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律振动发出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律振动发出的
【举一反三4】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的响度比乙大
B.甲和乙响度相同
C.甲和丙音调相同
D.丁声音属于噪声
【举一反三5】如图甲是我市某广场安装的噪声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中     (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
【举一反三6】通常,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________,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________。
【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属于噪声的是图    ,音调相同的是图    ;响度相同的是图    。
【题型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音及其来源
【典型例题】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
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
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
【举一反三1】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
A.所有的声音
B.歌唱家唱歌时的声音
C.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D.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举一反三2】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下列有关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人耳不能察觉次声,因为它的频率低
D.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举一反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这个声音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举一反三4】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乐音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一定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一定悦耳动听,使心情舒畅,噪声一定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举一反三5】小超经常被家门口播放的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得到了加强。
【举一反三6】小榄人民公园随处可闻鸟鸣声。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
【举一反三7】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  。
【题型3】噪声强弱等级
【典型例题】在江陵大道和荆江路交汇处设置有环境噪声自动检测仪(如图所示),该仪器要能测定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举一反三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举一反三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可以减弱噪音
B.0dB就是没有声音
C.只要声音足够大,人肯定能听见
D.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举一反三3】下列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的是(  )
A.dB B.s C.Hz D.km
【举一反三4】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举一反三5】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6】郑州人民公园响起震耳的音乐,但是周围的居民却认为是噪音,所以在公园东门安装了一个噪声显示仪,主要用来检测声音的    ,它在物理学中用    作单位。
【举一反三7】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是65.7      ,该设备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题型4】噪声的危害
【典型例题】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  )
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举一反三2】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50分贝 B.70分贝 C.80分贝 D.90分贝
【举一反三3】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50分贝 B.70分贝 C.80分贝 D.90分贝
【举一反三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110dB B.50dB C.70dB D.90dB
【举一反三5】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鼓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为了保护听力,鼓声不能超过90    (填单位);人耳    听到10Hz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举一反三6】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看到了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1.2”的数据,如图所示,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回到家里以后他查阅了物理资料,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举一反三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 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 dB.
【举一反三8】噪声的危害:
(1)心理效应:使人________、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________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题型5】声源处控制噪声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1】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里讲话不会形成回声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乙,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图丙,用相同的力敲击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的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4】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举一反三5】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与甲音调相同的是      ,与甲响度相同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举一反三6】小明通过手机听女高音唱歌家唱歌,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小明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小明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看到妈妈要睡觉,为了不打扰妈妈休息,小明关闭手机这是在 控制噪声。
【举一反三7】“守护安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A是限速的标志,它表示小区内汽车的 (选填“平均”或“最大”)速度不超过5km/h。按此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的。图中B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题型6】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控制噪声
【典型例题】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举一反三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居民区附近公路的两旁安装隔音墙
B.建设高架道路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D.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举一反三2】在市区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产生的。
【举一反三3】2023年10月1日,大悦城音乐节在广场火热开唱。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家住附近的小明为了不影响复习功课,赶快关上窗户,这是在 阻断噪声的传播。
【举一反三4】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 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题型7】控制噪声途径的综合
【典型例题】2022年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C.室内打靶时要佩带耳罩
D.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
【举一反三1】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采取以下的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C.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D.环卫工人用砂纸清理小广告
【举一反三2】下列四幅图所包含的一些信息与声现象都有联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静止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图乙:敲击编钟时,若用力越大,编钟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
C.图丙: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图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3】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传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举一反三4】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来关窗,乙比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他们为减弱噪声而采取的方法分别属于哪种途径?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5】下列措施能不能减弱噪声,如果能说明是在哪个环节减弱的?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题型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及其来源 13
【题型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音及其来源 15
【题型3】噪声强弱等级 18
【题型4】噪声的危害 20
【题型5】声源处控制噪声 22
【题型6】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控制噪声 26
【题型7】控制噪声途径的综合 27
【知识点1】噪声的界定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考查常见的声音中哪些是噪声,哪些不是噪声。
例: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大提琴声
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D.教师讲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乐音是由发声体的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休息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析:解: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声属于噪声,故A符合题意;
B、交响乐团演奏的大提琴声属于乐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不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师讲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知道广义的噪声和狭义的噪声;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即可。 1.(2024秋 徐闻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这个声音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凡是影响别人休息、工作、学习等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但如果我们离发声体太远,我们也不能听到这个声音,故C正确;
D、优美的音乐可能影响别人休息,故它可能是噪声,故错误。
故选:C。 【知识点2】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的区别:
乐音是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
噪声是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
(2)联系: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却属于噪声。 考查噪声与乐音的判断,以及概念的考查。
例: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时发声体在做______(选填“规则”或“不规则”)振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分析: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析:解:独奏“二泉映月”时发声体的振动是规则的;但由于是在夜深人静正欲入睡时演奏,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规则,噪声。
点评:此题考查了噪声的区分,属基础题目。 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即可。 1.(2024 岳麓区校级二模)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C.优美的乐音肯定不是噪声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故A说法正确;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故B说法正确;
C、优美的乐音可能是噪声,如:乐音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故C说法不正确;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知识点3】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
交通噪声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源。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
生活噪声如在居室中,儿童哭闹,大声播放收音机、电视和音响设备,户外或街道人声喧哗,宣传或做广告用高音喇叭等。 考查噪声的来源,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噪声的来源有许多,如______噪声(如冲床声)、建筑噪声(如工地打桩机发出的噪声)、交通噪声(如汽车声)、______噪声(如鞭炮声)、自然噪声(如雷鸣声)。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们常把它称为“______杀手”。
分析:根据噪声污染的定义解答。
解析:解:噪声的来源有许多,如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等。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们常把它称为“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工业;生活;噪声。
点评:本题考查噪声污染的定义,是基础题。 理解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知识点4】噪声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则的,如下左图, 而噪声的波形图则是杂乱无章的,如下右图。
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两图,乙图与丙图的声音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1)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
(1)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有规律,是乐音;丁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是噪声;
(2)甲、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3)乙图与丙图的声音音色相同。
故答案为:丁;甲、乙;音色。点评: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从物理学角度界定噪声常和波形结合起来考查,要注意噪声的波形和乐音的波形的根本区别在与是否有规律,而不是波是什么形状。 【知识点5】噪声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0dB是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声音的等级与听觉效果
①树叶微动:10dB,极静;
②轻声交谈:30~40dB,安静;
③正常说话:50~60,正常;
④大声呼喊:70~80dB,较吵;
⑤汽车鸣笛:90dB,很吵;
⑥载重汽车:100~110dB,震耳;
⑦飞机发动机:120~130dB,疼痛难忍;
⑧火箭、导弹发射:150dB以上,无法忍受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考查声音强度的单位,以及噪声的等级和对生活的影响。
例: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______dB。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特性)大。
分析:(1)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越近,响度越大。
解析: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90;50;响度。
点评:本题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和响度的了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1.(2023秋 江岸区校级月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km/hB.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10次的时间约为60sC.0dB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dm
【答案】C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是对生产和生活的切身了解,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对解题结果和实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A、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m/s,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10次的时间约为10s,故B不符合实际;
C、0dB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C符合实际;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知识点6】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
①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②生理效应: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③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考查噪声的危害,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小,分贝数越小。
②声音的等级划分,以及噪声的危害;解析:解: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的表示方法,以及噪声的危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理解基础概念,牢记即可。 【知识点7】声源处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高跟鞋踩地砖上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因此学校建议女教师在监考时不可穿高跟鞋,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从______控制噪声。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析:解:学校建议女教师在监考时不可穿高跟鞋,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4秋 石柱县校级月考)为切实控制交通噪音污染,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的措施。下列控制噪音的措施与之相同的是(  ) A.观看演出前将手机调静音B.高速公路两侧的隔音墙C.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D.马路边的噪声显示屏
【答案】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观演前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在高速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车间工作人员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C错误;
D.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及显示屏,只能显示噪声的等级而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2024秋 明光市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B.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
街道上显示分贝的装置
【答案】C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摩托车安装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街道上显示分贝的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8】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音乐课上,老师弹拔琴弦能发出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为不影响隔壁班上课,要关紧门窗,这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琴弦时发出琴声,是由于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知识。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3秋 范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检查身体时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用的是无线电话,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检查身体时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9】人耳处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例:春节时我们会放鞭炮庆祝。放鞭炮时,有的人会捂住耳朵,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分析: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析:解: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机,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人耳处。
点评: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方法,基础题。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玻璃棉、泡沫塑料通过吸收声播来减弱声音--吸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 1.(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答案】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解答】解: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音的产生;
(2)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进入耳朵;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音的传播。
A.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及其来源
【典型例题】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而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和噪声的振动都是杂乱无章的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而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D.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答案】A
【解析】从环保角度来说,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有害于人体健康,故A正确;
从物理角度,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故B错误;
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乐音不只是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不只是机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乐音和噪声没有根本的区别,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有时也会变为噪声,故D错误。
【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只要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答案】B
【解析】A,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故A正确.B,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出发,即使是乐器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故B错误;C,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C正确.D,根据从噪声产生的角度的定义可知,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D正确.
【举一反三2】从物理角度来看,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
C.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
D.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答案】D
【解析】从物理角度看,振动规则的声音属于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声音属于噪声,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振动规则,不属于噪声;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振动不规则,属于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与乐音的主要区别是(  )
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
B.噪声的音调高,乐音的音调低
C.噪声是机器发出的,乐音是乐器发出的
D.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律振动发出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律振动发出的
【答案】D
【举一反三4】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的响度比乙大
B.甲和乙响度相同
C.甲和丙音调相同
D.丁声音属于噪声
【答案】D
【解析】丙和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A错误;
乙的振幅比甲大,乙的响度比甲的响度大,故B错误;
甲的频率比丙的低,甲的音调低于丙的音调,故C错误;
丁的波形图是不规则的,丁声音属于噪声,故D正确。
【举一反三5】如图甲是我市某广场安装的噪声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中     (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
【答案】响度   2
【解析】噪声检测器检测的是声音的响度,单位为分贝,符号dB。
从物理学上讲,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2是噪声的波形图。
【举一反三6】通常,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________,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________。
【答案】乐音 噪声
【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属于噪声的是图    ,音调相同的是图    ;响度相同的是图    。
【答案】丁;甲、乙;甲、丙
【题型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音及其来源
【典型例题】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中球迷的呐喊声
B.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的交谈声
D.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
【答案】C
【举一反三1】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
A.所有的声音
B.歌唱家唱歌时的声音
C.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D.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答案】D
【举一反三2】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下列有关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人耳不能察觉次声,因为它的频率低
D.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发出声音,故B错误;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故人耳不能察觉次声波,故C正确;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交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即噪声是在某种场合“不需要的声音”,在夜晚休息时,再美妙的乐音也成了噪声,故D错误。
【举一反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这个声音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答案】C
【解析】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即使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但如果我们离发声体太远,我们也不能听到这个声音,故C正确;
优美的音乐可能影响别人休息,故它可能是噪声,故错误。
【举一反三4】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乐音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一定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一定悦耳动听,使心情舒畅,噪声一定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答案】A
【举一反三5】小超经常被家门口播放的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得到了加强。
【答案】噪声 回声
【解析】广场舞的音乐声妨碍了小超的正常休息,属于噪声;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得到了加强。
【举一反三6】小榄人民公园随处可闻鸟鸣声。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
【答案】振动 空气 噪声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鸟鸣声是由鸟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鸣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鸟鸣声对于想要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是噪声。
【举一反三7】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  。
【答案】噪声
【题型3】噪声强弱等级
【典型例题】在江陵大道和荆江路交汇处设置有环境噪声自动检测仪(如图所示),该仪器要能测定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解析】在江陵大道和荆江路交汇处设置有环境噪声自动检测仪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不能测定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声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答案】D
【举一反三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可以减弱噪音
B.0dB就是没有声音
C.只要声音足够大,人肯定能听见
D.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安装噪声检测装置不可以减弱噪音,故A错误;
0dB是人耳刚刚能够听到的声音,故B错误;
声音足够大,人不一定能听见,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C错误;
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举一反三3】下列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的是(  )
A.dB B.s C.Hz D.km
【答案】A
【解析】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dB)为单位来划分,故A正确;
s表示时间单位,故B错误;
Hz是频率的单位,故C错误;
km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举一反三4】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答案】D
【举一反三5】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分贝(dB) 不能
【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举一反三6】郑州人民公园响起震耳的音乐,但是周围的居民却认为是噪音,所以在公园东门安装了一个噪声显示仪,主要用来检测声音的    ,它在物理学中用    作单位。
【答案】响度;分贝
【举一反三7】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是65.7      ,该设备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dB   不能
【解析】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用分贝(dB)划分噪声的等级。
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监测设备不能减弱噪声。
【题型4】噪声的危害
【典型例题】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  )
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
【答案】C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B
【举一反三2】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50分贝 B.70分贝 C.80分贝 D.90分贝
【答案】B
【举一反三3】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50分贝 B.70分贝 C.80分贝 D.90分贝
【答案】B
【举一反三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110dB B.50dB C.70dB D.90dB
【答案】B
【举一反三5】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鼓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为了保护听力,鼓声不能超过90    (填单位);人耳    听到10Hz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振动   340   dB   不能
【解析】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从而产生了声音。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我们以dB为单位来表示听到的声音的强弱等级,大量现象表明,声音超过90dB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人不能听到10Hz的声音。
【举一反三6】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看到了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1.2”的数据,如图所示,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回到家里以后他查阅了物理资料,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答案】分贝 90 dB 70 dB 50 dB
【举一反三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 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 dB.
【答案】无规则振动;70
【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举一反三8】噪声的危害:
(1)心理效应:使人________、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________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答案】 (1)烦躁 (3)损坏
【题型5】声源处控制噪声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甲实验放入水中的手机的铃声可以传出来说明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乙实验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丙实验蜡烛放在音箱前,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丁图中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1】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里讲话不会形成回声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在室内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声音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比较响亮,故A错误;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B错误;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还有声音的传播、耳朵的接收、振动频率是否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等,故C错误;
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
【答案】C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乙,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图丙,用相同的力敲击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的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音叉可以传递能量,并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
敲击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的水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
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举一反三4】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答案】A
【解析】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故A错误,符合题意;
“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借问”是“路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产生的声音是由于声带在振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5】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与甲音调相同的是      ,与甲响度相同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乙   丙   空气   声源
【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甲和乙两图中,相同时间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由于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关,由图知道,甲和丙的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入班即静,要求不要乱讲话,从控制噪声角度来看,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6】小明通过手机听女高音唱歌家唱歌,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小明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小明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看到妈妈要睡觉,为了不打扰妈妈休息,小明关闭手机这是在 控制噪声。
【答案】音调 音色 响度 声源处
【解析】女高音唱歌家唱歌,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小明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小明调节手机音量,是用来调节响度的大小;
为了不打扰妈妈休息,小明关闭手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举一反三7】“守护安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A是限速的标志,它表示小区内汽车的 (选填“平均”或“最大”)速度不超过5km/h。按此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的。图中B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答案】最大 36 运动 声源处
【解析】图中A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时间:
t0.01h=36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题型6】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控制噪声
【典型例题】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答案】B
【举一反三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居民区附近公路的两旁安装隔音墙
B.建设高架道路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D.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解析】在居民区附近公路的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高架道路只是方便了交通,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在市区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产生的。
【答案】传播过程中 无规则
【解析】市区里,种植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举一反三3】2023年10月1日,大悦城音乐节在广场火热开唱。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家住附近的小明为了不影响复习功课,赶快关上窗户,这是在 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信息;传播过程中
【举一反三4】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 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答案】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真空玻璃能够较好的把噪声阻挡在玻璃外面,使室内的人能够更好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解析】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真空玻璃能够较好的把噪声阻挡在玻璃外面,使室内的人能够更好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题型7】控制噪声途径的综合
【典型例题】2022年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C.室内打靶时要佩带耳罩
D.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
【答案】D
【解析】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在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B错误;
室内打靶时要佩带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故D正确。
【举一反三1】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采取以下的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C.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D.环卫工人用砂纸清理小广告
【答案】B
【解析】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为了避免“二手烟”的扩散现象,影响他人健康,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A不合题意;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C不合题意;
环卫工人用砂纸清理小广告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D不合题意。
【举一反三2】下列四幅图所包含的一些信息与声现象都有联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静止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图乙:敲击编钟时,若用力越大,编钟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
C.图丙: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图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图乙:敲击编钟时,若用力越大,编钟振动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越大,故B错误;
图丙: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图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举一反三3】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传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答案】空气 不属于
【解析】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
此处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不影响球员们打球,故不属于噪声。
【举一反三4】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来关窗,乙比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他们为减弱噪声而采取的方法分别属于哪种途径?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举一反三5】下列措施能不能减弱噪声,如果能说明是在哪个环节减弱的?
【答案】A能,在传播过程中;B能,在人耳处;C不能;D能,在声源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