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 压强1.(2025 浙江)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箱里的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B.锅里的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D.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2.(2024 浙江)在我国西北部荒漠,生长着某种植物,其果实成熟后会分裂成数个尾部为螺旋状的分果(如图1),分果表面分布着具有吸水性的毛。(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该植物的分果形成了“自钻孔行为”以适应荒漠环境。①分果随环境湿度的变化,其螺旋状的尾部会旋转扭紧或松开,将种子推入地下。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 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果钻入土壤有利于种子的生存和萌发,推测其原因是 (写出一点 )。(2)受该分果“自钻孔行为”的启发,研究团队以树皮为原料,设计并制造出三尾种子载体(如图2),可用于有些种子的无人机空中播种、施肥等。①播种前,需先测定种子的萌发率。测定萌发率时,具有活性的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该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播种后,种子载体留在土壤中,不再回收。从保护土壤的角度分析,相对于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的优点有 (写出一点)。3.(2023 杭州)澳洲沙漠里的魔蜥,头部有两个尖锐的刺,能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保护自己,其原理是:刺的尖端 很小,能在防卫时产生很大的压强。魔蜥很多时候靠喝露水获得水分,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魔蜥冰冷的体表上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露水,露水通过魔蜥体表的沟槽流进其口中。4.(2023 嘉兴)甬舟铁路建成后将结束我市未通铁路的历史。2023年4月,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式开工,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高铁隧道(如图)。(1)目前从大桥通行两地约半小时。海底隧道建成后,全长约16千米,若按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隧道只需花多少时间?(2)海底隧道建设时需考虑海水压力的影响。据测算该隧道受到水的最大压强约为8.5×105帕,则隧道1米2需要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力为多少牛?5.(2023 衢州)2022年10月31日,我国组建完成的“天宫”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第二个在轨实验室。航天员可乘坐飞船往返地球和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1)在空间站生长的水稻,呈现“生长方向杂乱”的现象,其原因是在微重力环境中,它不会像在地球上生长那样表现出 性。(2)神舟飞船返回舱结构呈钟形,稳定性好。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以倾斜的姿态飞行,与大气剧烈摩擦,舱外产生1500℃的高温和烈焰,迎着大气层的一侧更是比背着大气层的一侧产生更多的热量,通过调姿发动机自动调整,使返回舱自转起来。自转有利于返回舱 ,从而避免舱体受损。(3)返回舱降落时,使用降落伞让返回舱不断减速,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受到的阻力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已知返回舱的总质量为8000kg,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m2,求此时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6.(2023 金华)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3)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4)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7.(2023 湖州)学习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1)图1是U形管压强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选用的是 (选填“易形变”或“不易形变”)的。(2)如图2,将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渐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压强计上反映的是橡皮膜 (选填“上方”、“下方”或“各个方向”)水产生的压强。压强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保持橡皮膜朝向不变,继续向下浸入,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学习小组选择图3和图4进行实验,是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小组其他成员指出探究还不完整,继续探究……1.(2025 温岭市二模)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开展月面科学研究,下列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登月车的车轮与月面接触面积较大,减小了对月面的压强B.登月舱可通过展开降落伞,辅助减速实现安全登月C.登月服内置了氧气供应系统,以支持航天员呼吸D.登月返回舱加速上升时,产生的推力大于重力2.(2025 鹿城区二模)如图,往柱状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可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起,要使橡皮膜凸起程度更加明显,以下方法可行的是(已知:ρ酒精<ρ水)( )A.将水换成等体积酒精B.往容器中增加水量C.换成横截面积更大的容器D.转动容器使侧孔朝左3.(2025 舟山二模)为了让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道快速流到阴沟,同时又不让臭味沿管道上返,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其中能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案是( )A. B. C. D.4.(2025 上城区二模)洪涝灾害后,排涝是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如图为离心式水泵结构图,泵内灌满水后启动叶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被甩出,泵壳内形成低压区B.水被甩出,泵壳内形成高压区C.泵壳内形成低压区,叶轮将水抽上来D.泵壳内形成高压区,大气压将水压上来5.(2025 宁波一模)如图所示的压强计,为保证它可正常测量,提出以下检查流程:上面流程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分别是( )A.①左高右低②左低右高③相平 B.①左低右高②相平③相平C.①相平②左低右高③相平 D.①相平②左低右高③左低右高6.(2025 嘉善县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产生的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 )A.用力挤压玻璃瓶身,管中液面上升 B.向烧瓶浇沸水,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C.往b管中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 D.把金属盒往下移,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大7.(2025 上城区一模)如图,小金一只手握住透明塑料管,用吹风机在管口上方吹风,发现管底的乒乓球沿着塑料管飞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上管口空气流速小,其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B.下管口空气流速小,其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C.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其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D.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其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8.(2025 拱墅区一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量筒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再将装有足量潮湿铁粉的矿泉水瓶(瓶内除铁粉外的有效容积为350mL)旋紧瓶盖放入水中静置,直至矿泉水瓶不再变瘪为止,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反应后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减小C.反应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D.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20%9.(2025 金华模拟)小科利用透明塑料管、三通管、六通管和胶圈、橡皮膜等器材制作了如图甲装置,进行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①用烧杯往图甲装置中的塑料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水,发现各管口橡皮膜均有膨胀变形。②继续往图甲装置中加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③后将该装置浸入盛有盐水的大烧杯中,至侧面橡皮膜变平,观察并记录容器内外液面高度。(1)将橡皮膜捆绑在六通管剩余的5个管口,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2)小科分析操作②得到的现象后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请判断该步实验中小科观察到的现象是: 。(3)操作③中,当侧面橡皮膜变平时,容器内液面比塑料管中液面要 。(4)阿晶认为小科根据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严谨,于是对该实验进行如图乙的改进:在容器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后,通过自制角度调节器的调节来改变液面高度,观察并记录橡皮膜的膨胀程度,此操作是为了排除 的影响。10.(2025 黄岩区二模)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在制作压强计时,有三块相同形状的橡皮膜,将同一小球放在三块橡皮膜上(如图1所示),为提高压强计的灵敏度,应选择橡皮膜 。(2)实验前,试压橡皮膜,观察液面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此操作的目的是 。(3)将压强计的金属盒缓慢放入水中(如图3所示),观察到金属盒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中 ,得出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若想继续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请利用图3器材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11.(2025 萧山区一模)图1和图2是家中洗手液按压瓶盖的操作示意图。按压活塞向下压缩弹簧,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口流出(如图1);松手后弹簧恢复并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液体“吸”入到储液筒(如图2),如此往复,液体不断流出。(1)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 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 挤出洗手液(选填“能”或“不能”)。(3)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改装注射器也能实现按压泵的工作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注射器的原开孔旁再增加一个孔(如图3所示),并在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虚线框位置处各安装一个单向阀,单向阀只允许液体向一个方向流动。当受到反向的水压或气压时,阀门会自动关闭。图4是两个不同朝向的单向阀示意图,则在图3的出水口虚线框处应该加装 种单向阀(选填图4中单向阀编号)。12.(2025 舟山二模)某地下车库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管道式新风系统,该系统内包含有排风机和管道配件,通过排风扇将不同停车区的空气经管道排出室外。为了研究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与管道长度(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的关系,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一根长为3米的排风管道ab,在距离管口b端1米、2米和3米处标注刻度。②将盛有红色水柱的U形管与排风管管口b端连接。③将排风扇置于排风管1米刻度处,调节排风扇以一定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并重复3次取平均值。④改变排风扇在排风管内位置,使其分别处于2米、3米刻度处,重复步骤③,并整理数据如表。实验组别 排风扇离b端距离/米 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厘米1 1 4.02 2 2.23 3 1.4(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2)步骤③中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 。(3)若该地下车库泊车B区和泊车C区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分别为vB和vC,结合本实验的数据,请比较vB和vC的大小关系: 。(4)若要进一步探究排风扇风力大小对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的影响,需要增加实验步骤⑤,请简要写出该实验步骤: 。13.(2025 杭州模拟)中国的基建能力世界领先,其中挖掘机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设备。如表是某品牌挖掘机的部分技术参数表。挖掘机参数表(部分)整机工作质量(kg) 14000最大挖掘深度(mm) 5600最大卸载高度(mm) 6400行走速度(km/h) 3.3~5.2单履带宽度(mm) 500单履带长度(mm) 4000请回答:(1)请计算该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请计算该挖掘机在工地上行走104米的距离至少需要多少时间?(3)若该挖掘机将1×104N的巨石从“最大挖掘深度”处挖起,并举高到“最大卸载高度”处放下。该过程挖掘机对该石块至少需要做多少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 压强1.(2025 浙江)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箱里的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B.锅里的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D.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答案】C【分析】A、水结冰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根据压强公式p,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解答】解:A、水结冰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这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收热量,才能保持沸腾状态,这是沸腾的基本特点之一,故B正确。C、根据压强公式p,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菜刀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使切菜更轻松,而不是减小压强,故C错误。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就是通过密封锅内空间,增大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水的沸点,使食物在更高温度下更容易煮熟,该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现象,沸腾特点,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2024 浙江)在我国西北部荒漠,生长着某种植物,其果实成熟后会分裂成数个尾部为螺旋状的分果(如图1),分果表面分布着具有吸水性的毛。请回答。(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该植物的分果形成了“自钻孔行为”以适应荒漠环境。①分果随环境湿度的变化,其螺旋状的尾部会旋转扭紧或松开,将种子推入地下。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 压强 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果钻入土壤有利于种子的生存和萌发,推测其原因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写出一点 )。(2)受该分果“自钻孔行为”的启发,研究团队以树皮为原料,设计并制造出三尾种子载体(如图2),可用于有些种子的无人机空中播种、施肥等。①播种前,需先测定种子的萌发率。测定萌发率时,具有活性的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该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②播种后,种子载体留在土壤中,不再回收。从保护土壤的角度分析,相对于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的优点有 可再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写出一点)。【答案】(1)①压强;②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①Ca(OH)2+CO2=CaCO3↓+H2O;②可再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分析】(1)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种子的萌发的外部因素: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量的水分;(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属性方程式;(4)树皮是可再生的资源,能够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解:(1)①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压强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过钻入土壤中,能够获得一定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从而利于其萌发;(2)①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②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树皮来自于植物体本身,可再生,且会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①压强;②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①Ca(OH)2+CO2=CaCO3↓+H2O;②可再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压强的因素、种子萌发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绿色科学等知识,难度不大。3.(2023 杭州)澳洲沙漠里的魔蜥,头部有两个尖锐的刺,能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保护自己,其原理是:刺的尖端 受力面积 很小,能在防卫时产生很大的压强。魔蜥很多时候靠喝露水获得水分,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魔蜥冰冷的体表上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露水,露水通过魔蜥体表的沟槽流进其口中。【答案】受力面积;液化。【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澳洲沙漠里的魔蜥,头部有两个尖锐的刺,能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保护自己,因为刺的尖端受力面积很小,产生很大的压强;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魔蜥冰冷的体表上液化形成露水。故答案为:受力面积;液化。【点评】本题考查增大压强的方法和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综合题。4.(2023 嘉兴)甬舟铁路建成后将结束我市未通铁路的历史。2023年4月,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式开工,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高铁隧道(如图)。(1)目前从大桥通行两地约半小时。海底隧道建成后,全长约16千米,若按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隧道只需花多少时间?(2)海底隧道建设时需考虑海水压力的影响。据测算该隧道受到水的最大压强约为8.5×105帕,则隧道1米2需要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力为多少牛?【答案】(1)通过隧道只需花时间0.08h;(2)隧道1米2需要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力为8.5×105N。【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可求时间t;(2)根据压强公式p可求压力F。【解答】解:(1)根据速度公式v可得,通过隧道需花时间t0.08h;(2)根据压强公式p可得,隧道1米2需要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力F=pS=8.5×105Pa×1m =8.5×105N。答:(1)通过隧道只需花时间0.08h;(2)隧道1米2需要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力为8.5×105N。【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运用。5.(2023 衢州)2022年10月31日,我国组建完成的“天宫”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第二个在轨实验室。航天员可乘坐飞船往返地球和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1)在空间站生长的水稻,呈现“生长方向杂乱”的现象,其原因是在微重力环境中,它不会像在地球上生长那样表现出 向地 性。(2)神舟飞船返回舱结构呈钟形,稳定性好。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以倾斜的姿态飞行,与大气剧烈摩擦,舱外产生1500℃的高温和烈焰,迎着大气层的一侧更是比背着大气层的一侧产生更多的热量,通过调姿发动机自动调整,使返回舱自转起来。自转有利于返回舱 受热均匀 ,从而避免舱体受损。(3)返回舱降落时,使用降落伞让返回舱不断减速,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受到的阻力 大于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已知返回舱的总质量为8000kg,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m2,求此时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答案】(1)向地;(2)受热均匀;(3)大于;(4)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为16000Pa。【分析】(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太空中处于微重力时会呈现“生长方向杂乱”的现象;(2)根据“迎着大气层的一侧比背着大气层的一侧产生更多的热量”分析解答自转的原因;(3)返回舱降落时,使用降落伞让返回舱不断减速,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总重力之间的关系;(4)根据G=mg算出返回舱的重力,在水平面上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由压强公式算出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1)在空间站生长的水稻,在微重力环境中,由于没有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它不会像在地球上生长那样表现出向心性,所以会呈现“生长方向杂乱”的现象;(2)由于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以倾斜的姿态飞行,与大气剧烈摩擦,舱外产生1500℃的高温和烈焰,迎着大气层的一侧比背着大气层的一侧产生更多的热量,所以自转有利于返回舱各个面受热均匀,从而避免一侧产生热量过多,温度过高,舱体受损;(3)返回舱降落时,使用降落伞让返回舱不断减速,这说明返回舱和降落伞受到的阻力大于返回舱和降落伞受到的总重力;(4)返回舱的重力为:G=mg=8000kg×10N/kg=80000Pa,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力为:F=G=80000N,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为:p16000Pa。故答案为:(1)向地;(2)受热均匀;(3)大于;(4)返回舱对地面的压强为16000Pa。【点评】本题考查了微重力的知识、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公式以及压强公式应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是很大。6.(2023 金华)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转换法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3)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 向上凸起 (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4)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 > p乙(选填“>“=”或“<”)。【答案】(1)装置漏气;(2)转换法;(3)向上凸起;(4)>。【分析】(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3)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较大,据此判断橡皮膜的形变情况;(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MN以下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进一步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解答】解:(1)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3)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水的压强简较大,则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向上凸起;(4)甲中液面高度较大,若pM=pN,根据p=ρgh可知ρ甲>ρ乙,MN以下部分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这部分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甲1>p乙1,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等于上、下两部分的压强之和,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故答案为:(1)装置漏气;(2)转换法;(3)向上凸起;(4)>。【点评】本题考查装置的气密性、转换法、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的灵活运用,有一定难度。7.(2023 湖州)学习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1)图1是U形管压强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选用的是 易形变 (选填“易形变”或“不易形变”)的。(2)如图2,将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渐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压强计上反映的是橡皮膜 上方 (选填“上方”、“下方”或“各个方向”)水产生的压强。压强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转换法 。保持橡皮膜朝向不变,继续向下浸入,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学习小组选择图3和图4进行实验,是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密度 的关系。小组其他成员指出探究还不完整,继续探究……【答案】(1)易形变(2)上方;转换法;(3)密度。【分析】(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橡皮膜需选择易形变的;(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内液面的差来反映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研究一个变量要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这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橡皮膜越容易发生形变,越能反映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所以压强计的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易形变的;(2)如图2所示,橡皮膜的方向是向上的,液体对橡皮膜向下有压强,所以将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朝上逐渐浸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则压强计显示的是橡皮膜上方的水对它的压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3)图3和图4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是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易形变(2)上方;转换法;(3)密度。【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知识。1.(2025 温岭市二模)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开展月面科学研究,下列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登月车的车轮与月面接触面积较大,减小了对月面的压强B.登月舱可通过展开降落伞,辅助减速实现安全登月C.登月服内置了氧气供应系统,以支持航天员呼吸D.登月返回舱加速上升时,产生的推力大于重力【答案】B【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2)(3)月球上没有大气。(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推力和重力的关系。【解答】解:A.登月车的车轮与月面接触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对月面的压强,故A正确;B.月球上没有大气,打开降落伞不会受到气体的阻力,不能辅助减速,故B错误;C.月球上没有大气,登月服内置氧气供应系统,为航天员的呼吸提供氧气,故C正确;D.返回舱加速上升,说明动力大于阻力,即推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反复理解才能灵活应用。2.(2025 鹿城区二模)如图,往柱状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可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起,要使橡皮膜凸起程度更加明显,以下方法可行的是(已知:ρ酒精<ρ水)( )A.将水换成等体积酒精B.往容器中增加水量C.换成横截面积更大的容器D.转动容器使侧孔朝左【答案】B【分析】通过橡皮膜的突起方向反映了两边压强的大小,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转换法;由p=ρgh分析压强的变化。【解答】解:A、将水换成等体积酒精,由于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则液面的深度相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变,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压强会变小,橡皮膜凸起程度减弱,故A不符合题意;B、往容器中增加水量,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增加,根据p=ρgh可知,压强会变大,橡皮燥凸起程度变大,故B符合题意;C、换成横截面积更大的容器,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V=Sh可知,液面深度会减小,根据p=ρgh压强会变小,橡皮膜凸起程度减弱,故C不符合题意;D、转动容器使侧孔朝左,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则压强不变,橡皮膜凸起程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通过橡皮膜凸起的方向来判断两边压强的大小。3.(2025 舟山二模)为了让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道快速流到阴沟,同时又不让臭味沿管道上返,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其中能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案是( )A. B.C. D.【答案】C【分析】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管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解答】解:“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管流到阴沟,我们却闻不到沟里的臭味”。AB.脏水可以直接从管道流走,但管道中没有留存,不能堵住臭味,故AB不符合题意;C.脏水高于下水管道,可以从管道流走,脏水流走后,在管道弯处能够存有一定量的水,能够堵住臭味,故C符合题意;D.下水管道太高,水不能从管道流入阴沟,故D不符合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4.(2025 上城区二模)洪涝灾害后,排涝是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如图为离心式水泵结构图,泵内灌满水后启动叶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被甩出,泵壳内形成低压区B.水被甩出,泵壳内形成高压区C.泵壳内形成低压区,叶轮将水抽上来D.泵壳内形成高压区,大气压将水压上来【答案】A【分析】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把从低处抽到高处,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解:离心式水泵的主要部件是泵壳和装在泵壳里的叶轮,叶轮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会随叶轮一起旋转,被甩到出水管里,从而在泵壳内形成低压区。井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内,继续旋转。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到出水管中,如此循环进行,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抽到高处了。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5.(2025 宁波一模)如图所示的压强计,为保证它可正常测量,提出以下检查流程:上面流程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分别是( )A.①左高右低②左低右高③相平B.①左低右高②相平③相平C.①相平②左低右高③相平D.①相平②左低右高③左低右高【答案】C【分析】(1)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明显,说明实验装置密封良好;(2)使用压强计之前,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不相等,应该是取下橡皮管重新安装。【解答】解: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明显并保持稳定,说明实验装置密封良好不漏气;使用压强计之前,应调整U形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不相等,说明压强计两边液柱受到的压强不同,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取下橡皮管重新安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的检查与使用,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6.(2025 嘉善县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产生的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 )A.用力挤压玻璃瓶身,管中液面上升B.向烧瓶浇沸水,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C.往b管中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D.把金属盒往下移,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大【答案】B【分析】(1)气压相同,支撑水银柱的高度也相同。(2)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3)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4)在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甲实验将简易气压计用力挤压玻璃瓶身,管中液面上升,故A正确;B、向烧瓶浇冷水,瓶内气压降低,沸点降低,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故B错误;C、用力吹气时,瓶中的水从竖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再从管口向左喷出,因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故C正确;D、在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丁实验在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中通过现象分析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积累。7.(2025 上城区一模)如图,小金一只手握住透明塑料管,用吹风机在管口上方吹风,发现管底的乒乓球沿着塑料管飞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上管口空气流速小,其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B.下管口空气流速小,其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C.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其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D.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其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答案】C【分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解答】解:用吹风机在管口上方吹风时,上管口空气流速增大,导致其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管底的乒乓球沿着塑料管飞出。故选:C。【点评】掌握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8.(2025 拱墅区一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量筒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再将装有足量潮湿铁粉的矿泉水瓶(瓶内除铁粉外的有效容积为350mL)旋紧瓶盖放入水中静置,直至矿泉水瓶不再变瘪为止,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反应后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减小C.反应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D.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20%【答案】C【分析】通过铁生锈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消耗氧气会使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矿泉水瓶被水压变形,导致体积减小,量筒中的水面降低,浮力减小,量筒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小。【解答】解: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故A正确;B、反应前矿泉水瓶排开一定体积的水,受到一定的浮力。反应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水压将瓶子压变形,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浮力减小,故B正确;C、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高度变小,根据p=ρ液gh,水的深度减小,所以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C错误;D、反应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50mL,反应后为780mL,水的体积减小70mL,即氧气的体积为70mL,空气体积为350mL,所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100% =20%,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应用,属于重点实验考查,需重点掌握。9.(2025 金华模拟)小科利用透明塑料管、三通管、六通管和胶圈、橡皮膜等器材制作了如图甲装置,进行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①用烧杯往图甲装置中的塑料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水,发现各管口橡皮膜均有膨胀变形。②继续往图甲装置中加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③后将该装置浸入盛有盐水的大烧杯中,至侧面橡皮膜变平,观察并记录容器内外液面高度。(1)将橡皮膜捆绑在六通管剩余的5个管口,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 液体深度 的关系。(2)小科分析操作②得到的现象后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请判断该步实验中小科观察到的现象是: 随着水的深度增大,橡皮膜形变变大 。(3)操作③中,当侧面橡皮膜变平时,容器内液面比塑料管中液面要 浅 。(4)阿晶认为小科根据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严谨,于是对该实验进行如图乙的改进:在容器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后,通过自制角度调节器的调节来改变液面高度,观察并记录橡皮膜的膨胀程度,此操作是为了排除 液体质量 的影响。【答案】(1)液体深度;(2)随着水的深度增大,橡皮膜形变变大;(3)浅;(4)液体质量。【分析】(1)将橡皮膜捆绑在六通管剩余的5个管口,液体深度不同,据此分析探究问题;(2)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小;(4)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解答】解:(1)将橡皮膜捆绑在六通管剩余的5个管口,五个管口所处的深度不同,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2)继续往图甲装置中加水,随着水的倒入,液体深度的变大,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变大,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3)将该装置浸入盛有盐水的大烧杯中,至侧面橡皮膜变平,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深度越小,所以水的深度大于盐水的深度,塑料管内液面较深,容器内液面深度较浅;(4)操作②中,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质量也随之增加,在容器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后,通过自制角度调节器的调节来改变液面高度,观察并记录橡皮膜的膨胀程度,控制了液体质量相同,只改变液体深度。故答案为:(1)液体深度;(2)随着水的深度增大,橡皮膜形变变大;(3)浅;(4)液体质量。【点评】本题考查是创新的方法探究液体的压强,属于创新题。10.(2025 黄岩区二模)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在制作压强计时,有三块相同形状的橡皮膜,将同一小球放在三块橡皮膜上(如图1所示),为提高压强计的灵敏度,应选择橡皮膜 A 。(2)实验前,试压橡皮膜,观察液面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此操作的目的是 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 。(3)将压强计的金属盒缓慢放入水中(如图3所示),观察到金属盒所处的深度越深,U形管中 液面高度差越大 ,得出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若想继续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请利用图3器材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将金属盒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 。【答案】(1)A;(2)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3)液面高度差越大;(4)将金属盒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分析】(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橡皮膜形变程度明显误差小;(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3)实验中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定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3)(4)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橡皮膜形变程度明显误差小,应选择如图甲橡皮膜A。(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3)U形管压强计的左右两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处的压强大小;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探究液体压强液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深度相同,改变液体密度,故可进行的方案:将金属盒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故答案为:(1)A;(2)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3)液面高度差越大;(4)将金属盒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物理实验中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液体压强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11.(2025 萧山区一模)图1和图2是家中洗手液按压瓶盖的操作示意图。按压活塞向下压缩弹簧,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口流出(如图1);松手后弹簧恢复并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液体“吸”入到储液筒(如图2),如此往复,液体不断流出。(1)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 大于 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 能 挤出洗手液(选填“能”或“不能”)。(3)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改装注射器也能实现按压泵的工作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注射器的原开孔旁再增加一个孔(如图3所示),并在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虚线框位置处各安装一个单向阀,单向阀只允许液体向一个方向流动。当受到反向的水压或气压时,阀门会自动关闭。图4是两个不同朝向的单向阀示意图,则在图3的出水口虚线框处应该加装 乙 种单向阀(选填图4中单向阀编号)。【答案】(1)大于;(2)能;(3)乙。【分析】(1)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2)太空舱中也有空气,有气压;(3)结合大气压分析单向阀允许液体向一个方向流动。【解答】解:(1)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在气压差作用下,瓶中液体沿导液管上升。(2)太空舱中内也有空气,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洗手液瓶盖,同样可以通过按压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舱内气压,同样可以挤出液体。(3)向上拉注射器,注射器内大气压空间增大,液体大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由进水口进入注射器内;向下压注射器,水从出水口射出。则在图3的出水口虚线框处应该加装乙种单向阀。故答案为:(1)大于;(2)能;(3)乙。【点评】此题以按压式瓶盖为题材,综合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搞明白按压瓶盖的工作原理是关键。12.(2025 舟山二模)某地下车库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管道式新风系统,该系统内包含有排风机和管道配件,通过排风扇将不同停车区的空气经管道排出室外。为了研究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与管道长度(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的关系,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一根长为3米的排风管道ab,在距离管口b端1米、2米和3米处标注刻度。②将盛有红色水柱的U形管与排风管管口b端连接。③将排风扇置于排风管1米刻度处,调节排风扇以一定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并重复3次取平均值。④改变排风扇在排风管内位置,使其分别处于2米、3米刻度处,重复步骤③,并整理数据如表。实验组别 排风扇离b端距离/米 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厘米1 1 4.02 2 2.23 3 1.4(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U形管液面高度差 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2)步骤③中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 通过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3)若该地下车库泊车B区和泊车C区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分别为vB和vC,结合本实验的数据,请比较vB和vC的大小关系: vB小于vC 。(4)若要进一步探究排风扇风力大小对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的影响,需要增加实验步骤⑤,请简要写出该实验步骤: 控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不变,调节排风扇以不同的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 。【答案】(1)U形管液面高度差;(2)通过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3)vB小于vC;(4)控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不变,调节排风扇以不同的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分析】(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采用了转换法;(2)根据题意回答;(3)根据表中数据结合转换法确定在控制排风扇功率不变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越小,即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越远,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越大;(4)根据控制变量法回答。【解答】解:(1)由转换法,该实验是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2)根据题意可知,步骤③中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排风扇功率不变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越大(即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越小,说明U形管左侧气体压强越大,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越小,即距离增大时,气体流速减小;若该地下车库泊车B区和泊车C区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分别为vB和vC,由图可知泊车B区的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B区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较小,即vB小于vC。(4)若要进一步探究排风扇风力大小对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的影响,要控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不变,只改变排风扇的功率,该实验步骤:控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不变,调节排风扇以不同的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故答案为:(1)U形管液面高度差;(2)通过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3)vB小于vC;(4)控制排风扇离b端的距离不变,调节排风扇以不同的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点评】本题研究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与管道长度关系,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数据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13.(2025 杭州模拟)中国的基建能力世界领先,其中挖掘机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设备。如表是某品牌挖掘机的部分技术参数表。挖掘机参数表(部分)整机工作质量(kg) 14000最大挖掘深度(mm) 5600最大卸载高度(mm) 6400行走速度(km/h) 3.3~5.2单履带宽度(mm) 500单履带长度(mm) 4000请回答:(1)请计算该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请计算该挖掘机在工地上行走104米的距离至少需要多少时间?(3)若该挖掘机将1×104N的巨石从“最大挖掘深度”处挖起,并举高到“最大卸载高度”处放下。该过程挖掘机对该石块至少需要做多少功?【答案】(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5×104Pa;(2)请挖掘机在工地上行走104米的距离至少需要72s;(3)该过程挖掘机对该石块至少需要做1.2×105J的功。【分析】(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据此计算压力,再由p 计算对地面压强;(2)由表中数据知,行走速度,根据v计算该挖掘机在工地上行走的时间;(3)根据W=Gh计算挖掘机对该石块至少需要做的功。【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挖掘机质量m=14000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力F=G=mg=14000kg×10N/kg=1.4×105N,单履带宽度500mm=0.5m,长度4000mm=4m,对地面压强p 3.5×104Pa;(2)由表中数据知,挖掘机行走速度3.3~5.2km/h,由v可得,行走104米距离的最少时间:t72s;(3)由表中数据知,最大挖掘深度为5600mm=5.6m,最大卸载高度为6400mm=6.4m,将巨石从“最大挖掘深度”处挖起,并举高到“最大卸载高度”处放下,对该石块做的功最少为:W=Gh=1×104N×(5.6m+6.4m)=1.2×105J。答:(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5×104Pa;(2)请挖掘机在工地上行走104米的距离至少需要72s;(3)该过程挖掘机对该石块至少需要做1.2×105J的功。【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压强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要能从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3 压强(原卷版).docx 【中考解密】3年(2023-2025)中考1年模拟科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3 压强(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