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2025)九年级上册 3.2 氧气的制取 课件(共2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化学科粤版(2025)九年级上册 3.2 氧气的制取 课件(共2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3.2 氧气的制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2.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3.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4.认识分解反应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能识别判断具体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新课导入
鱼池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渔民损失10万余元。
一、实验室取制氧气的原理
新课讲解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
1.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木条没有复燃
木条复燃
生成了氧气
几乎没有氧气生成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H2O2)
(O2)
新课讲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锥形瓶
双孔塞
长颈漏斗下端应插至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导管稍突出橡皮塞
该装置适用于固+液、
液+液在常温下反应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列装置不可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是( )
C
解析: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所以C装置不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请设计氧气的制取装置,画出装置图。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前,先来学习仪器的简单连接操作
操作指引>>>
②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对准胶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
③手拿容器(切勿抵桌面)将胶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
①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仪器的连接
新课讲解
(3)再量取4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用药匙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新课讲解
实验2:待实验(3)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4mL过氧化氢溶液,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把试剂装在试管底部)
3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5 、收(收集气体)
6 、离(撤离导管)
7 、熄(熄灭酒精灯)
可简单归纳为: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任务一 制取气体 体会思路
探究新知
新知学习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也能制取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KClO3 KCl O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新知学习
分析与讨论
分析以下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特点:“一变多”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
2.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以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有白光产生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产生的气体会污染空气
D.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可以节约药品
随堂练习
A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特点: 表示:
AB A + B
一变多
三、分解反应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加热
二氧化锰
氯酸钾
一种反应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
水 + 氧气
氯化钾 + 氧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特点
联系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一变多”的化学反应
AB → A + B
“多变一”的化学反应
A + B → AB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新知
检验方法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任务一 制取气体 体会思路
探究新知
任务二 梳理反思 归纳提升
3. 膜分离技术法
空气
一定压力
通过富氧膜
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多级分离
含氧90%以上
的富氧空气
应用:医疗、化工、炼钢、发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