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龙南县阳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龙南县阳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龙南市阳明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一次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
时23分,嫦誠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义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离着陆后嫦娥六号探测器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土星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B.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C.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D.升空分离后的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器
3.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原因是()
A.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
B.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
C.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D.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大
沉积地层遵循原始连续性定律,即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
是不间断的。下图为“某区域沉积地层平面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K
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
三叠纪中期
T
三叠纪早期
P2
二叠纪晚期
P
P1
二叠纪早期
一地层界线。·沉积间断
4.图中沉积间断缺失的地层属于()
A.白垩纪
B.侏罗纪
C.三叠纪
D.二叠纪
5.图中沉积间断发生时期甲区域()
A.物种发生大量灭绝
B.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C.地势先升高后降低
D.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大陆太阳辐射
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省仅有5个太阳辐射观测站点,下图为格尔木、西宁两观测站
点多年太阳总辐射量月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01
格尔术
丙Y
s00
CnM)/出电材1
700
600
s00
400
30D
200
23456789101112月
6.与西宁相比,格尔木多年太阳总辐射量月变化统计图呈现双峰特征最可能是因为()
A、纬度差异
B.海拔差异
C.降水分配差异
D.地形起伏差异
7、西宁春季和秋季太阳总辐射量差异及其主要原因是()
A.春季高白昼时间较长
B.春季高植被覆盖率低
C.秋季高白昼时间较长
D.秋季高植被覆盖率低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河流()
支流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9.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河漫滩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10.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汇入处落差大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
D.支流流速慢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10月4日19时21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
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5.40度,东经126.25度。下图示意地球
内部图层结构(局部),其中界面1、界面2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界间
…界面2
1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12.关于图中界面1及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经过该界面时的传播情况,正确的是()
①为古登堡界面②为莫霍界面③传播速度变快④传播速度变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共2页龙南市阳明中学 2025~2026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地理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B【解析】 题目指出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此,
在月球上,距离探测器最近的行星是其所围绕的中心天体——地球。太阳是恒星,土星距离
遥远。
2. C【解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关键看它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并处于独立的
运行状态。
A 项:将要发射的火箭,仍在地球上,不是天体。
B 项:降落在境内的探测器,已回到地球,不是天体。
D 项:升空分离后的火箭推进器,最终会坠毁或成为太空垃圾,但其“升空分离后”的状态
不明确,若指正在坠落的阶段,不属于稳定运行的天体。
C 项:在环月轨道稳定飞行的探测器,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按一定轨道运行,属于人造天
体。
3. B【解析】 天体能否吸附住大气,取决于其质量和体积所产生的引力。月球的质量和体积
过小,其引力不足以吸附住周围的气体分子,无法形成稳定的大气层。
4. D【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年代表与地层顺序。根据地层柱状图,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P
(二叠纪早期)、P (二叠纪晚期)、T (三叠纪早期)、T (三叠纪中期)、T (三叠纪
晚期)、J(侏罗纪)、K(白垩纪)。图中显示,在甲区域,P 地层直接与 T 地层接触,中
间缺失了 P 与 T 之间本应连续沉积的地层,这个沉积间断发生在二叠纪(P) 之后。
5. C【解析】 沉积间断的发生,意味着该地区在某一时期停止了沉积,并很可能遭受了剥蚀。
A 项:物种大灭绝是全球性事件,与局部沉积间断无直接必然联系。
B 项:气候冷暖交替主要影响沉积物类型,不直接导致地层缺失。
D 项:植被繁盛可能形成煤层,与地层缺失关系不大。
C 项:地势升高会使该地区由沉积环境转变为剥蚀环境,导致地层停止沉积并被侵蚀;随后
地势降低,该区再次接受沉积,从而形成了地层记录中的“沉积间断”。这完整地解释了甲
区域当时发生的地质过程。
6. C【解析】 格尔木与西宁均位于青藏高原,纬度、海拔差异对年总辐射量影响大,但对月
变化曲线形态(双峰 vs 单谷)影响不直接。格尔木深处内陆,降水稀少,其太阳总辐射量
月变化主要受云量影响。春季(5 月左右)和秋季(9 月左右)降水少,晴天多,形成两个
峰值;夏季降水相对增多,云量增加,形成一个相对低谷,从而呈现“双峰”结构。这主要
是由降水(云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导致的。
7. A【解析】 对比西宁的春、秋季太阳总辐射量,图中显示春季(3-5 月)高于秋季(9-11
月)。从天文因素看,春季的太阳高度角与秋季相差不大,但春季的白昼时间明显长于秋季,
导致日照时数更长,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更大。
8. D【解析】 图中虚线河道明显比实线河道更为弯曲。在弯曲河道中,水流在惯性作用下
趋向于凹岸,导致凹岸(右岸)被侵蚀、凸岸(左岸)堆积。因此,实线代表洪水期,水量
大、惯性强,水流取直,河道相对顺直;虚线代表枯水期,水量小,水流遵循原有弯曲河道,
故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9. C【解析】 河漫滩是河流在洪水期溢流至谷底,泥沙堆积形成的。其形成速度减慢,意味
着上游来沙量减少。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后,大坝会拦截大部分泥沙,使下游河水含沙量显著
降低,从而导致河漫滩淤积速度减慢。
10. D【解析】 支流汇入处没有形成三角洲,说明泥沙未能沉积。A 项“汇入处落差大”、C
项“侵蚀作用强”都意味着水流湍急,泥沙被带走。B 项“位于干流凹岸”,干流在凹岸的
侧蚀作用强,也不利于泥沙堆积。而 D 项“支流流速慢”会导致泥沙在支流中下游沉积,
从而使得到达汇入口的泥沙减少,这是有利于解释“无三角洲”的原因,而非“最不可能的
原因”,故 D 符合题意。
11. B【解析】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 6-10 千米。此次地震
震源深度达 120 千米,远远超过地壳厚度,因此位于地幔顶部。
12. C【解析】 界面 1 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②)。地震波(无论是横波还是
纵波)在穿过莫霍界面进入地幔时,由于介质密度增加,传播速度都会变快(③)。
13. D【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刚性部分。图中字母 d 所表
示的范围正确地涵盖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
14. A【解析】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2019 年是活动极小期,那么上一个极大期约
在 2014 年,下一个极大期则约在 2019 年 + 5.5 年 ≈ 2025 年。
15. A【解析】 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即图中的①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层)。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黑子和耀斑都会显著增多。
16. D【解析】 日珥是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一种剧烈活动现象,表现为巨大的气体喷泉。由
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被更明亮的光球层所淹没,平时肉眼不可见,必须使用特制的日冕仪
或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二、综合题(52 分)
17.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
(1) 横(S)
(2) 古登堡
(3) 地壳;海洋处薄,陆地处厚。
(4) 横波(S 波)完全消失,纵波(P 波)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外核
(5)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6) D(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使人感到上下颠簸;横波速度慢后到达,使人感到左
右摇晃。)
18.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1) 原因:①贺兰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较多;②东坡坡度较陡,河流流
速较快,搬运能力强;③河流出山口后,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流速减慢,泥沙碎石大量
堆积,从而形成洪积扇。(答出 2 点得 4 分)
(2) 原因:①甲地上游流域面积相对较小;②河流流程较短;③沿途地势较为平缓。这些因
素导致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有限,搬运能力较弱,能将较大颗粒的砾石搬运到洪积扇上的数量
较少。(6 分)
(3) 自然原因:①洪积扇边缘地势更低平,便于耕作和引水灌溉;②颗粒物更细,土壤更肥
沃;③地下水出露,或更接近河流,水源充足。(6 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1) 空间分布特点:秦巴山区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大体上北多南少(或西北
多,东南少);其中北部汉中盆地为高值中心。(3 分)
(2) 比较:甲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大于乙地。(2 分)
原因:①甲地位于秦岭南侧的背风坡(或: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相对较少,晴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②乙地位于大巴山南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
多,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4 分)
(3) 有利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②维持着地表温
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如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④可直接被人类利用(如
太阳能发电、太阳灶等)。(答出 3 点得 6 分)
(4) 积极意义:①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减少化石燃料
消耗,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③实现能源分散供应,缓解电网供电
压力,提高能源安全性。(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