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践行平等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践行平等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7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 践行平等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增强公平意识,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内涵。明确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掌握维护公平的途径和方法。
2.法治观念:
初步树立法治意识,维护身边的公平正义,在故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明确公平的可贵、可寻、可为。
3.责任意识:
学会通过事例故事,体验公平,学会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珍视公平,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61-6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注意抓住关键词。(5分钟)
自学导航
1.平等的内涵?
2.平等的重要性?
3.如何践行平等?★
5.思考并完成P62生活与观察与P64探究与分享习题。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生活观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妇女的各项权利得到了很好保障。今天,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中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妇女在各类社会保险中平等参保、平等享受待遇,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我国妇次权益保障取得的历史性成,为每一位妇女获得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通过法律保障、教育普及、就业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切实保障妇女权益,推动男女平等。我们应继续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为每一位妇女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让她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定。
1.平等的内涵是什么?(P62-63)
(1)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城乡平等
教育公平
相关链接P62
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结合上述规定,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3)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无障碍花园
相关链接P63
现实生活中,有有些人,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会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获得特别的关照。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在的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条件上的平等)。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4)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条件上的平等)
1.平等的内涵是什么?
(1)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严平等受到法律保护)
(3)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4)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孕妇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
笔记
2.平等的重要性?(或为什么要践行平等 )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笔记
3.如何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2003年6月,大学生张某参加公务员考试,他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在报考同一岗位的近百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因在随后的体检中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他被招考岗位所在市的人事局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绝录用。无奈,张某一纸诉状递到人民法院,状告市人事局侵犯其合法权利。
探究与分享P64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这损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张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这损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2)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等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相关链接P64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
课堂延伸:你身边存在那些不平等现象?
〖歧视女性〗
〖地域歧视〗
〖同工不同酬〗
〖特权车辆〗
〖特供食品〗
〖身高歧视〗
1944 年,陈云主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和供给保障工作。由于身体不好,出汗多,他穿的军装破得快,打了不少补丁。管后勤的同志看到后,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送给陈云一套新军装。陈云知道后,非常严肃地对这位同志说:“你是只给我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阅读感悟P65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建设平等有序的社会。
3.如何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
(4)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建设平等有序的社会。
笔记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关键。录制自己讲解知识点的音频复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最终目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观看庭审录像理解法律实践应用,设置阶段性目标保持学习动力。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重要。观看相关纪录片能增强学习兴趣。关注时事新闻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实用法律知识。制作知识卡片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参加模拟法庭等活动能加深理解。学习要注重质量而非单纯数量。
践行平等
内涵
做法
平等对待他人
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人格平等
权利义务平等
平等的地位
增强平等意识
课堂小结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人类的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平等的含义

下面我们完成课堂练习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小平对“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理解是:平等就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以下事例能支撑小平观点的是()
①组织参观红色基地 ②保证男女同工同酬
③专门设置盲人行走的道路 ④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等提供便利。在生活中设置无障碍设施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
C
3.2025年高考的车辙,依然朝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行进。国家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重点高校在河南、四川等生源大省和西部省份适度增加名额,2025年高考还为12个省份的16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高考制度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时代需求。这一政策()
①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促进了教育的绝对平等和公平
③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这说明()
①残疾人处处优先于他人 ②残疾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平等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④法律维护残疾人平等发展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D
同学们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