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7 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期,封伯禽于鲁,统帅“殷民六族”“皆启以商政”;封唐叔虞于晋,统帅“怀姓九族”“启以夏政”;封昌尚于齐, “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化广泛传播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 .源于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D.注重地域文化与传统的作用
2.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万石俸禄却没有权力。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中央的最高官员不是“有位无权”,就是“有权无位”。这反映了( )
A.君主集权的加强 B.中央官制的混乱 C. 财政状况的恶化 D.统治集团的矛盾
3.下表反映了唐天宝年间的税收结构,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时期 岁入粟 岁入布绢绵 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实物 (万石) 折算额 (万贯) 实物 (万匹) 折算额 (万贯)
唐天宝年间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
C.两税法实施卓有成效 D.农耕立国的经济结构
4.宋朝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才华横溢,同时也都在政界大展身手。他们把自己当做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
A.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5.明宣宗时期,督抚在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常驻官员,深度介入到地方的各项管理事务之中。此后,督抚从最初仅发挥监察职能逐渐演变为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巡抚,继而成为统领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太吏。督抚职能的演变( )
A.表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弱化了朝廷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改善了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D.进一步健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
6.表2是中国1870-1894年进口商品结构及比重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源于( )
表2
类别年份 鸦片 棉制品 其它商品 (含铁、锡、煤、煤油等)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70—1874 25978 39.12 21451 32.30 18984 28.58
1880—1884 29636 37.49 23265 29.43 26149 33.08
1890—1894 29947 21.10 49653 34.98 62332 43.92
A.晚清经济的被动转型 B.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
C.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7.1936年9 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指出, “目前中国的主要故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中共中央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的“围剿”失败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8.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保持党的革命本色,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 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对全党强调这一点是为了 ( )
A 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转变 B 巩固政权后为三大改造做好准备
C.使全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D.为上地改革以及渡江战役做准备
9.1949年10月,上海等主要城市中关系到百姓生活的“两白一黑”(米、棉、煤)价格持续猛涨,中央财委立刻从全国范围内调拨物资在上海等地统一抛售。这一举措 ( )
A.保证了全国物价的长期稳定 B.凸显了新兴政权的政治手段
C.反映了国家决心改造工商业 D.抑制了私人资本的消极作用
10.1979年美国摄影师詹姆斯拍摄的照片《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如下图)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迅速火遍全球。照片时代意义在于 ( )
A.传递了中国走上时代变革的信号 B.激发了对庞大消费品市场的关注
C.表达了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期待 D.改变了西方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11.1992年以前,很多私营企业为了避免麻烦,挂靠集体企业,称为“戴红帽子”,有的挂靠合资企业,称为“戴洋帽子”;1992年之后,许多私营企业要求“摘帽还原”,1992年至1996年间48.1%私营企业实现“摘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C .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政策环境的根本转变 D.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12.某学者将罗马不断走向强盛和扩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罗马共和国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形式……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特点集中在一起,使各种政治要素调整为和谐、平衡状态的 种政体”。作者旨在说明罗马共和国政体( )
A.是基于权力制衡机制 B.君主专制色彩浓厚
C.走向寡头政治具有必然性 D.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13.下表是法国17—18世纪部分经典戏剧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这些戏剧( )
时间 戏剧 相关内容
1641年 《西拿》 描述一位宽宏大量的君主
1791年 《进入修道院的受害者们》 揭露宗教对人们自由思想和国家意识的侵蚀
1793年 《对国王们的最后审判》 批判君主制的罪恶
1794年 《一切为了自由》 宣传大革命的政治主张
A.反映了法国的社会变革 B.旨在加速传播启蒙思想
C .是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 D.有明显的革命文化特征
14.《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重要性,保障了议员的言论自由。然而,18世纪初的议会档案显示,上议院贵族仍占据70%的议会席位,且下议院议员选举中“衰败选区”(人口稀少但保留席位)现象普遍。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民主政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B.议会主权原则遭到贵族势力破坏
C .责任内阁制未能有效制约正权 D 君主专制势力已经复辟
15.19 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1867年议会改革让部分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71年通过取消对工会活动限制的法案,提高工会的法律地位;1875年修改“主仆法”,承认工人和雇主地位的平等。这一举动( )
A.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 B. 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旨在提高无产阶级地位
16.“一战”期间,随着人口需求增加,原本被美国视作私人事务的母婴健康问题被提升为“爱国责任”,母婴保护立法被提上日程;1921年美国通过《母婴法》,标志着联邦政府正式介入母婴保健事业。据此可知( )
A.美国人口危机问题日益显现 B. “福利国家”的政策逐渐落地
C.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力度 D.战争推动美国政府职能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于不抵触中央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
———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县作为基层的
行政机构在历史上长期沿用的原因。(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建设布局图
———选自陆大道主编《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步伐,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工业建设布局图建立起关联,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价值正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14分)
材料一
埃及现代化探索历经200余年,以1952年“七·一二革命”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附型畸形现代化:穆罕默德·阿里 (1805--1848年在位)从军事现代化入手,试图建立近代工业体系,一度形成了埃及近代史上短暂的“中兴”。但欧洲列强联合扼杀其改革,最终,埃及被迫锁定予以棉花种植为主要产业的“以农立国”的畸形现代化之路。第二阶段是自主却缺乏内生动力的现代化:1952年革命后,纳赛尔推行土地改革、国有化和进口替代工业化,力求摆脱西方控制,但阿以冲突和资源过度投入军事导致经济活力不足。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转向新自由主义,表面经济增长显著,实则工业化水平倒退,社会不平等问题加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011年“一·二五革命”标志其现代化再次受挫。
————摘编自王林聪《埃及现代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其反思》
材料二
德国现代化以“上层革命”为特征。18世纪,普鲁士等邦的君主推行开明专制,吸收启蒙思想,进行行政管理、农业和教育改革,废除农奴制,为现代化奠定基础。19世纪,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随后快速完成两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煤钢、化工等产业,工业实力超越英法。德国还首创福利制度,通过《疾病保险法》等立法保障劳工权益。尽管20世纪上半叶现代化发展经历了脱轨,但二战结束后,德国仍然拒绝复制美英模式,对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德国特色的新探索,实现了德国现代化道路的回归。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及其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埃及和德国现代化启动的社会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埃及和德国现代化道路的异同。(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1842年《南京条约》后,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但丧失关税自主权。英商要求划定关税税率 最终协定关税为5%,且未经两国同意不得修改。1854年,因小刀会起义,英、美、法三国领事迫使清廷任命洋人担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首任海关总税务司,建立“洋员治关”制度。1861年,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确立垂直集权体制;各口岸税务司对总署负责,不受地方督抚管辖。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最稳定财源(占财政总收入1/3),但税款存放于汇丰银行,用于偿还外债。至清末,海关洋员占比超过90%,高级职位被英、美、日籍人员垄断。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海关由国王直接控制,关税为王室重要收入。1660年《航海条例》规定:“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关税由王室任命的包税商征收。”18世纪,议会主权确立后,将关税征收权移交议会 海关成为国家财政工具,并设立关税委员会进行监督。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取消1200余种商品关税。海关职能从“重税敛财”转向“贸易监管”,建立专业文官体系。1870年代,英国实行帝国关税体系,对殖民地实行特惠政策,英国本土与殖民地间互免关税,但对其他国家进口货物征收高额关税海关成为维系殖民经济的关键。
———摘编自卢西恩《英国海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英海关体制的本质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英海关体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8分)历史
-、选择题1-5 DADCC6-10 ADADA
11-16 CAAAAD
1.D(晚测)2.A(晚测)
3,D【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唐天宝年间税收以实物(粟、布绢绵等农产品和手工制品)为主,税钱
较少且无间接税,这与农耕经济为主体相契合,反映了农耕立国的经济结构,故选D项:税收数据货币比
例极低,间接税缺失,说明商品经济不发达,与高度发达相悖,排除A项:税收结构未涉及对外贸易或文
化交流内容,天宝年间虽开放,但材料聚焦经济结构,排除B项:两税法实施于780年唐德宗时期,天宝
年间(742一756)尚未推行,排除C项。
4.C(晚测)5.C(晚测)
6.A【解析】19世纪70一9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中,鸦片比重下降,棉制品、其它商品比重上升,反
映当时中国传统经济在西方冲击下逐渐解体,被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被动转型,故选A项: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困苦,社会消费能力有限,且材料仅显示进口商品结构及比重,难体现消
费能力的提升,排除B项;列强侵略加深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
后(1895年后),与材料时间(1894年前)不符,排除D项。
7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深化,这使得抗日成为最紧迫
的任务。中共因此调整了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态度,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D项正确:国民党的“围剿”
失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当时尚未发生,排除B项:国内阶级矛盾的缀和说法错误,排
除C项。故选D项。
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49年春(中国)。据材料“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诚全党要保持党的革命本色,
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和所学可知,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七届二中全会若力破解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到城市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全党同志要保持优良作风,提高执政能力,A项正确:1949年10月建
立新中国,到1953年才提出三大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
得胜利,材料主旨并非强调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排除C项:1947年在解放区已经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D。
故选A
9D【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财委立刻从全国范围内调拨物资在上海等地统一抛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通过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等举措打击了上海投机资本家,抑制了私人资本的消极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
的举措只是针对上海等主要城市,并不是针对全国,排除A项:材料属于经济手段,不属于政治手段,排
除B项;1953年国家才开始改造工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0.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中国处于
改革开放新时期,其中可乐是外国饮品,因此该照片的时代意义是传递了中国走上时代变革的信号,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